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

“三國之謀伐 ()”!

二月中旬,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整個華北平原,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甦,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天空密密麻麻,無數黑點,那是去年秋天飛往南方過冬的大雁,開始往北方遷徙。

如果從高空俯瞰地面,在冀州北面的河間國,此時正有約一萬騎兵以及兩三萬步兵,正在穿過莽莽平原,往南方而去。

幽州的戰事其實早就停下來了,從去年冬天開始,徐榮從三韓半島北上進攻遼東,一路先破樂浪郡,再破遼東郡,殺了公孫度一個措手不及。

公孫度從漁陽也開始進行反攻倒算,二人率領大軍東西夾擊,打得公孫度節節敗退,只是到十二月的時候天氣實在過於寒冷,戰爭暫時停滯,到今年開春之後,繼續開戰。

而趁着這段時間,鮮于輔奉了劉虞的詔令,籠絡各方人馬,再次聚齊數萬大軍,開始南下準備進行討伐袁紹的大決戰,其中閻柔與柯比能,赫然就在其列。

仲春的北方還帶着一絲絲的冷厲,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宛如刮骨刀一樣深入骨髓,曠野之上萬馬奔騰,一路疾馳,向着河間國殺來。

河間國的守軍力量不多,數日之內,北方告急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冀州,讓冀州上下各郡國的官員紛紛爲之震動。

與此同時,洛陽方面,開始了第三次對魏郡的北伐戰爭,因爲安陽已經拿下,就不需要再打一次,所以這次關羽率領大軍渡過了洹水,開始向鄴城方向發起進攻。

不過要想突破鄴城的防禦線也不容易,周圍有數座城池,鄴城本身也是城高牆厚,從王芬時代開始,鄴城就數次加固,到如今已經堪比半個長安。

這裡說的堪比半個長安,意思是在城牆的高度和厚度上已經和長安差不多,僅僅在於佔地面積沒有長安和洛陽那麼寬廣而已。

要知道長安城城高十多米,厚度也有四五米,而且還是磚牆工藝,不像很多小縣城那樣,屬於夯土結構。

但這樣的城池想要進攻其實很容易,因爲長安城實在是太大了,四面城牆加起來的長度有十二公里,站個幾萬人在上面跟玩似的,沒有個十幾萬守軍根本守不住。

歷史上赤眉軍攻打長安,更始帝兵力不足,

沒辦法防守住所有的城牆,只能騎馬逃走。

然而鄴城由於佔地面積沒有長安那麼大,所以在城池高、城牆厚的情況下,幾萬人就能守住所有的城牆面。曹操攻打鄴城,把鄴城團團包圍了也攻不進去,靠水淹的方式把城裡人餓死大半才最終靠內鬼開城門拿下。

所以哪怕關羽北上進攻魏郡,要想迅速地把鄴城拿下也沒那麼容易。至少在這一點上,袁紹不擔心。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東面戰場,只有擊敗兵力最多,實力最強的青州,他纔有獲勝的機會。

二月下旬,青州軍終於開始出發。

官道之上密密麻麻的馬車一眼望不到頭,馬車伕們呼喝着號子,鞭打着駑馬,周圍成羣結隊的輔兵幫忙推着車馬,偶爾中途出現馬車車輪發生問題,導致堵塞了道路,也是很快把貨物轉移,車輛丟棄在野外。

軍隊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從鄃縣出發,曠野上浩浩蕩蕩的士兵像是要把整個平原都堆積成一片黑色的霧,站在遠方瞭望,地平線上無數個黑點向西方緩緩移動。

從鄃縣到甘陵之後,原本還有座夏津城池。這座城池最早還是當年劉備聯合公孫瓚進攻冀州,在葛亭之戰前修建的,後來被袁軍作爲冀州進攻青州的糧草運輸中轉站。

但此時此刻,這座被當做糧草中轉站的小城池已經被毀掉。原來的夯土和木製結構要麼被推倒,要麼被燒燬,原地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夏津城被毀的消息早就通過斥候傳到了陳暮的耳朵裡,原本陳暮還擔心袁紹會把甘陵也毀掉,但這個消息一直沒有傳過來。

等到大軍抵達甘陵城下,城池內的守軍幾乎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就棄城逃跑的時候,陳暮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還好袁紹總該要犯一些糊塗,沒有像歷史上早期那麼英明果斷了。

劉惠建議袁紹把甘陵城毀掉是對的,作爲清河國的治所,這座城池離界橋差不多是50公里左右,也就是後世臨清到威縣的距離。

歷史上官渡之戰當中,官渡到烏巢的距離大概有20多公里,這個距離是很適合做爲後方存糧基地的。從烏巢往前線官渡運送糧草,需要運送的時間只有一天,中途少了很多可能村莊的風險。

但同時它一旦暴露,就面臨着要被偷襲的險境。所以袁紹把糧草全部囤積在烏巢,其實是一個蠢招。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存放在燕縣或者酸棗這樣的城池當中比較保險點。

當然,從當時袁紹的角度出發糧草放在烏巢野外也無可厚非。畢竟十多萬大軍壓境,敵人只有三萬人馬,幾乎是飛龍騎臉,自然選擇運輸最短的方式存糧。

在這一點上青州軍的屯糧方式也面臨同樣的選擇,袁紹之所以把存糧全部放在烏巢是因爲十多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草以海量計算,如果放得太遠,一旦中途被敵人劫了糧道,就有可能造成大軍缺糧的情況。

青州軍也是大軍壓境,步騎八萬,加上接近兩萬水軍遊弋在黃河上,每日糧草同樣是個天文數字。如果袁紹狠點心,把甘陵和貝丘兩座城池毀掉,那麼後方的糧草基地,就得是鄃縣。

鄃縣到界橋足有100多公里,糧草運輸得要人老命。補給線拉長到100多公里,中間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袁紹的劫糧隊,大軍少一天糧食,就有可能造成全軍崩潰。

所以袁紹沒有把甘陵毀掉,那是真的幫了劉備軍的大忙。這樣直接後果就是補給線短了50多公里,中間存在的風險也會少了許多。

甘陵守軍逃離之後,青州軍順利入駐甘陵,除了甘陵以外,貝丘也順勢拿下,整個青州軍開始向周邊輻射。

張遼部最早開始往西界橋方向前移,號稱先鋒精銳的“萬勝軍”在甘陵拿下的當天就抵達了甘陵以西,界橋以東,差不多是在後世臨清市西面的臨西鄉。

臧霸部則往南,佔據了貝丘縣。張飛部往北,騎兵策應萬勝軍的周邊,以防止冀州軍的斥候過來打探青州軍的軍事動向。

還有黃忠太史慈部則率領水軍從黃河水系進入漯水,抵達聊城以西,策應北面的貝丘縣。水軍存在的意義其實並不是要殺入清河,因爲黃河與清河是不通的,所以水軍不可能進入清河水系。

他們的存在是通過黃河威脅冀州南面的魏郡,從黃河逆流而上,可以抵達兗州濮陽,濮陽的河對岸就是魏郡,西側是黎陽,北面是繁陽陰安一帶,水軍如果從這裡上岸,則直接可以配合洛陽軍,先把繁陽陰安拿下,則北上進攻魏縣。

魏縣以西就是魏橋,陳暮當初制定聲東擊西的策略。就是要水軍佯裝主力,通過黃河上岸,進攻黃河以北的魏縣,裝作青州軍主力要從魏橋渡河的假象,以此達到讓袁紹分兵的目的。

而劉備部和高順部則入駐了甘陵城池,整個青州軍的軍隊輻射了甘陵周邊,保護後方糧道快速把糧草運入甘陵城內,以準備即將而來的大決戰。

甘陵城池府邸當中,劉備在拿下甘陵的第二天,就招來陳暮沮授田豐荀攸開會。

幾人就坐廳內,等衆人坐下之後,劉備環視一圈,說道:“現在我們成功地拿下了甘陵,等後續糧草輜重全部到齊,就能夠繼續往西用兵,大家覺得,下一步我們是不是就該進軍界橋了?”

陳暮看出劉備似乎還是有些心虛,面對即將而來的大決戰心裡沒有底,就笑着說道:“大哥心裡是不是有些擔憂?”

“是啊。”

劉備點點頭:“界橋地形對於我軍來說,強攻恐怕不容易,我擔心這次不能取勝。”

陳暮認真說道:“此戰大哥必勝。”

“哦?”

劉備納悶道:“四弟爲何如此篤定?”

陳暮笑道:“大哥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真話何解,假話何解?”

劉備好奇詢問。

陳暮沉吟道:“真話的話,就是謀事在人,袁紹犯了錯誤,降低了他取勝的可能。我們小心謹慎,必能成功。假話的話,就是一些有意思的話語而已。”

“我倒是想聽聽假話。”

劉備來興趣。

陳暮便說道:“此謂之十勝十敗論,袁紹繁禮多儀,大哥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袁紹以逆動,大哥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大哥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袁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大哥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袁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大哥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袁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袁紹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爲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爲用,此德勝六也。”

“袁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大哥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袁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大哥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袁紹是非不可知,內外不明,大哥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袁紹好爲虛勢,不知兵要,大哥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大哥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劉備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起來,樂道:“子歸什麼時候也會說這樣奉承的虛話了。”

陳暮搖搖頭道:“這倒也不是虛話,就是增強大哥信心的話,所以才說是假話,真正的取勝之道,還是在於三點。”

劉備問道:“哪三點。”

“一是袁紹自己蠢,把甘陵城和貝丘城白白讓給我們,我們的補給線就不用拉得太長,糧草囤積城中,下一步就可以考慮在界橋與甘陵之間的臨西一帶再設置一個糧草中轉站。”

陳暮豎起三根手指:“二是現在我們士氣如虹,士兵士氣高昂,軍心可用,而冀州軍連遭慘敗,士氣低落,難以與我軍匹敵。三是如果籌劃得到,配合二哥那邊的話,或許我們真的能在界橋與袁紹決一死戰,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錯誤,至少能立於不敗之地。”

“嗯。”

劉備深以爲然地點點頭:“還是真話好聽,以後四弟少整這些虛的。”

陳暮撓撓頭,心道郭嘉的心理戰術似乎也不好使。

但其實這種東西也要對人。

十勝十敗論本身就不是什麼戰略戰術,而是一套糊弄人的鬼話。

曹操在打官渡之戰前心虛得不得了,所以郭嘉才編造了十勝十敗論這套鬼話來增強曹操信心。

之前就說過,郭嘉其實不算戰略和戰術人才,他屬於心理人才。能準確地把控自己人和敵人的心理,從而找到獲勝的辦法。

比如他通過孫策的性格問題來判斷孫策會被仇家暗殺,通過袁紹在子嗣問題上猶豫不決,判斷袁譚袁尚袁熙三兄弟不和,冀州在袁紹死後必定出現內亂。

除了赤壁之戰,很多時候曹操打仗自己也心裡發虛,拿不定主意。是郭嘉給了他勇氣和信心,可以說如果沒有郭嘉,曹操不一定能崛起。

因爲郭嘉的功勞在於,他通過猜測敵人的心理來判斷敵人的行動, 讓曹操敢於去做一些大膽的決定。

像官渡之戰,郭嘉就判斷劉表孫策這些人不會來攻擊他,才讓曹操下定決心於官渡迎敵。

不然的話,曹操一邊要應付袁紹,還得擔心劉表和孫策偷襲,決戰地點恐怕就不是在官渡,而是在南面的許昌了。

而劉備屬於一個比較務實的人,現在青州軍的軍力也比官渡之戰前的曹操強了不知道多少,在總兵力上甚至可能已經跟袁紹持平或者超過,所以信心肯定是滿滿,只是擔憂地利於袁軍而已。

所以十勝十敗論能增強曹操的信心,但對於劉備來說,其實就是一套很虛的假話罷了。

三國之謀伐最新章節地址:

三國之謀伐全文閱讀地址:

三國之謀伐

三國之謀伐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646章 十勝十敗)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十章 儒生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七十章 等人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說明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
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十章 儒生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七十章 等人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說明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五章 賄賂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