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B計劃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永安宮。

何氏坐在自己的寢宮裡安靜等待。

看似沉穩,但嚴肅的表情與握緊的拳頭,還是出賣了她焦躁的內心。

其實在神秘人提出計劃的時候,腦子一熱就立即答應了。

等事後冷靜下來的時候,何氏已經有些後悔。

一個不明來歷的人唆使自己去謀害董太后,怎麼看怎麼像是在利用自己。

但當時她一來情緒激動,二來她恨董太后恨之入骨,所以聽到神秘人的慫恿之後,想都沒想就同意。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蠢。一沒有搞清楚對方背後的勢力,二沒有拿捏住對方的把柄,就這樣冒然答應,萬一事後人家翻臉不認賬怎麼辦?

可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也是自己唯一能夠翻身的機會,即便不是爲了自己,爲了自己兒子的帝位,何氏也不得不冒險一搏!

歸根到底,何氏已經豁出去。因爲康帝何進何苗都已經死了,沒有人再爲她撐腰,她也沒有任何勢力,只剩下一個兒子。

成功了,自己的兒子就還有當皇帝的希望,自己還有重回皇宮執掌權力的可能。

失敗了,大不了就是丟條命。

反正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與自己的孩兒無關,老妖婆也不至於遷怒於自己那可憐的孩兒。

自己,早已經沒有什麼是不能失去的了。

何氏的目光,逐漸趨於平和。

深呼了幾口氣後,原本焦躁不安的心情,反而寧靜下來。

“太皇太后懿旨,召何氏入宮。”

門外傳來宣召的聲音。

何氏平靜地站起身,出了永安宮,上了馬車,緩緩進入了皇宮裡。

何氏很清楚,

自己這一去,有很大可能性會死。

而且在死之前,很有可能要遭受自己恨之入骨的仇敵的奚落嘲笑愚弄羞辱。

可那又如何?

她的內心裡早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爲了自己的兒子,她甘願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過了約十多分鐘,馬車緩緩停下。

何氏跨出馬車,愣了一下。

因爲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馬車卻並不是接她去永樂宮,而是送她來了章德殿。

送自己到這裡做什麼?

何氏一頭霧水。

一旁的小黃門低聲道:“太皇太后憐惜弘農王,接太后入宮與弘農王母子相聚。”

何氏的精神有些恍惚,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難道,真的要像那神秘人所說的那樣,讓自己唆使辯兒去動手嗎?

踏入章德殿,何氏的內心起伏不定,變得惴惴不安起來。

......

......

董太后壽誕宴會結束之後,董卓回到了府中。

閻忠和李儒目前在朝中也並非沒有擔任官職,只是那種規格的宴會,參加者只有三公九卿與上品級的重要大員,他們沒有資格參與。

因此他們並不知道宴會情況。

但董卓回來時候的表情,既沒有喜悅,也沒有憤怒,古井無波,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讓人奇怪。

李儒迎上去,納悶道:“明公,今日宴會如何?”

董卓搖搖頭:“太皇太后恨極了何氏,聽聞何氏要進宮敬酒祝壽,斷然拒絕。”

李儒失望道:“看來此策失敗了,如此一來,只能盼望董太后早些使用那些香料,不然就只能做最後的手段。”

閻忠安慰道:“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周密的計劃,也有出現問題的時候,明公與文優倒也不用過於失落,再想別的辦法就是。”

董卓卻笑道:“倒也沒有好消息,太皇太后雖然沒有召見何氏,卻也讓她進宮與弘農王相見,第二步計劃,卻是成功了一半。”

“那倒是不錯。”

李儒也笑了起來:“弘農王現在就住在永樂宮,每日與太皇太后作伴,若是何氏唆使他爲董太后焚香,那必然成功。”

漢朝人焚香的普及率遠不如唐朝,普通人很少會點燃香料讓自己的衣服臥室之類的地方充滿香氣。

倒不是他們不想焚香,而是漢朝時期的香料價格極爲昂貴,只有有錢人家才能玩得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焚香就是貴族們爲了讓自己渾身上下都保持香味而常做的事情。

特別是楚國,因爲楚國盛產香草,如蘭、蕙、椒、桂、蕭、鬱、芷、茅等等。

但真正流行起來,還是到西漢絲綢之路打通之後,西域的香料流傳到中原開始。

因爲國產香料,無論是香味的濃郁程度還是對人提神醒腦的作用,乃至薰香之後保持的氣味時間長短,都遠不如西域香料。

荀彧那個騷包留下那句“荀令留香”的成語就不用多說。

包括《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曾經寫的我國第一部香類專著《和香方》當中,就有描述“甘鬆、蘇合、安息、鬱金、多、和羅之屬,並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

意思是這些名貴的頂級香料都是產自西域國外,而不是中原大地。

但即便絲綢之路打通之後,在漢朝香料依舊是奢侈品。

或者說,不止是漢朝,之後萬國來朝,容納百川的唐代,香料也沒有普及到民間,僅限於達官貴族及皇室。

一直要到宋朝之後,憑藉着發達的海外貿易,源源不斷的香料才從世界各地運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西域香料正式普及到了民間,變成了有錢人也能用得起的東西。

因此董卓進貢的西域香料,幾乎堪稱是天價,僅僅三斛,也就是差不多100公斤的香料,居然要值數百萬錢。

按照當時糧價來算,那就是將近一萬石粟。根據《漢書·趙充國傳》記載,士兵打仗一個月要吃2石7鬥糧食,一萬石夠一支一萬人軍隊吃十天。

那麼如此貴重的香料進貢給董太后,董太后即便自己不用,也不可能賞賜給普通人用,大抵也就是在劉協劉辯董太后三人之間。

董卓也怕香料進貢上去,董太后賞賜給劉協劉辯,結果董太后沒被毒死,反而是把皇帝與弘農王給毒死了。

雖然倒不至於有多大事兒,大不了還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

但終究是壞了計劃, 不得已走最後一步棋。

所以如果董太后身邊有一個人能夠引導董太后使用這些香料,那就再好不過。

而這個人選,又有誰能比得上常伴於董太后身邊的弘農王呢?

想到這裡,董卓心滿意足。

在董太后壽誕上利用何氏毒死她的計劃,本就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失敗了倒也無妨。

至少第二步棋,有一個身邊之人親自操刀,成功機率會無限擴大。

到那個時候.....如果何氏與弘農王聽話的話,也不是不能再扶持他們上位做傀儡。

董卓撫摸着下頜的鬍鬚,肥胖的身軀屹立在廳堂內,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66章 B計劃)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三章 捨命拼殺請假條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章 等人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十章 倉庫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火起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二章 活着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三章 捨命拼殺請假條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章 等人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十章 倉庫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火起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二章 活着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