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間計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九月,洛陽。

隨着事情逐漸塵埃落定,權力重新得到了分配,政局也逐漸穩定下來。

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最大的贏家不是成爲驃騎將軍,執掌洛陽一半兵權的董卓,也不是掌控朝廷政務的,成爲百官之首的袁隗,更不是遠赴青州,坐擁一方的諸侯劉備。

而是廢掉劉辯,扶持劉協上位的董太后!

歷史上董太后扶持劉協失敗,被何進兄妹佔了先機,提前將她趕出皇宮,最終落得個“激憤而死”的下場。

如今卻在有心人的幫助下,竟然躲過了這場災禍,甚至執掌了權力。

這種情況,顯然已經比歷史上的下場要強不知多少倍。

永安宮中。

雖是白日,卻燈火通明,宮女宦官進進出出,不時端來新鮮的瓜果,太皇太后正在宴請自己的遠房侄子,恢弘的宮廷樂隊演奏着歌曲,歌伎跳着舞蹈。

爲了方便每月的朝議,董太后已經將朝議地點又調回了北宮德陽殿,恢復了光武時在天子在北宮執政的情況。

這日下了朝議,董太后就安排董卓來永安宮享受享受。

一曲結束之後,餘音繞樑,數十歌伎下蹲一禮,董太后高興道:“唱得好,跳得也好,賜百金。”

這個百金並不是真的給一百斤金子,而是銅。因爲金子過於貴重,所以常用銅來代替金。一斤銅能造77枚五銖錢,實際上一百斤銅價值不過7700枚,每人七千多錢,那麼多樂師歌伎,一場賞賜就是幾十萬錢,董太后倒也不是太摳門。

“謝太皇太后。”

樂師歌伎緩緩退下。

董卓諂笑道:“再過些日子,就是姑母壽辰,孩兒已經準備大禮,爲姑母慶生。”

董太后笑道:“朕已是老婦,過一年少一年,不必太莊重。”

“姑母健康長壽,更應當大操大辦纔是。

董卓一門心思想討好董太后。

“好了好了,仲穎之心意,朕已知曉。”

董太后笑着擺擺手,這個族侄確實是會討自己喜歡,便說道:“剛纔朕在朝廷之上,沒有提你爲大將軍,你不會心生怨恨吧。”

董卓忙道:“怎麼會呢,是孩兒自己拒絕的,姑母待孩兒如親生父母,孩兒怎麼可能會心中怨恨。”

之前朝議,有董卓親信建議應該讓董卓擔任大將軍。

當時董太后沒有第一時間表態,倒是有袁家門生故吏站出來紛紛阻止,兩邊老大都沒有下場,但袁家門生較多,眼看已經把董卓親信駁倒。

這個時候董卓不得已下場,自稱德行不夠,拒絕了這件事情,董太后順勢答應,算是暫時將這個爭端擱置起來。

董太后緩緩說道:“你之前畢竟是外地刺史出身,初一入京,就被提拔爲驃騎將軍,升遷速度太快。朕也恐惹人非議,所以朕打算年底提你爲三公,明年再讓你做大將軍。那何進也是熬了四年才擔任大將軍,仲穎還是要有點耐心纔是。”

董卓大喜道:“全憑姑母做主。”

“還有你提議爲黨人平反,我知道你是想與黨人和解,與滿朝文武搞好關係,這件事情朕理解你,也都依你。”

董太后又道:“不過那陳子歸與張翼德的通緝令,還是撤消。劉玄德畢竟也是朝廷高官,先帝留下的託孤大臣,將來必然是要回洛陽任職。你與他同殿爲臣,關係鬧得太僵也不好,能夠和解,還是儘量和解吧。”

原來的司徒丁宮,司空劉弘被罷免。這兩個,一個曾經跟着何進差點把董太后趕出宮,後來雖然也向董太后表忠心,但董太后小心眼記着仇,自然是第一個罷免他。

另外一個劉弘爲人還算正直,反對廢帝,惹了董太后不高興。因此現在的司徒爲黃琬,司空則是楊彪。

黃琬是屬於被黨人們弄回洛陽。

如今董太后執政,朝廷就有了合法性,黨人也希望能在董太后與少年天子劉協身上找出政治清明的那一刻,因此已經開始圖謀中央集權的事情,第一步就是把豫州牧黃琬弄回來。

黃琬是個厚道人,老老實實就聽詔回了洛陽。

黨人們第二步是打算把劉焉也從益州召回,不過暫時還沒有行動,他們是打算明年年初請太皇太后下令,然後明年年末把劉備再召回來。

這樣漢孝康帝時期的兩個州牧,前段時間封的第三個州牧就全部回了中央,加大了集權制,方便黨人施政。

而黨人在董卓那裡的臥底,周毖伍瓊何顒鄭泰等人則是紛紛勸說董卓與黨人和解。

董卓聽了他們的勸說,於是聯合黃琬楊彪,請求平凡當年竇武陳蕃那次九月政變,將宦官誣陷的叛逆改爲誅宦,恢復他們的爵位,提拔他們的子孫。

這樣一時間,黨人與董卓居然還處於一段蜜月期,整個朝廷上下,都一片和諧,政局也是愈發趨於穩定。

董卓聽聞董太后讓自己與劉備和解,心裡很不舒服。

因爲他還記恨着劉備陳暮對他無禮的事情。

不過太皇太后的命令他不得不聽,只能忍氣吞聲道:“唯,既是姑母之言,孩兒自當聽命,這就去尚書檯吩咐,撤銷二人通緝令。”

“好了,你去吧。”

董太后笑了笑,揮揮手讓董卓退下。

董卓起身,倒退着出了永安宮,帶着一身怨氣往尚書檯去。

等他走後,一旁的王鈞才低聲說道:“太后真的打算讓驃騎將軍擔任大將軍嗎?”

隨着張讓等常侍覆滅,唯一活下來的常侍王鈞已經成爲宦官之首。

不過王鈞極爲低調,每日服侍董太后,從不逾矩,這是他第一次在政事上發表意見。

董太后不解道:“仲穎功勞不小,又是朕的子侄,對朕忠心耿耿,提拔爲大將軍有何不妥?”

王鈞臉色陰晴不定,做了好一會兒思想鬥爭,才緩緩說道:“倒無不妥,只是,一者,太后與驃騎將軍畢竟隔了七八代,又如何比得上與羽林中郎將更親近?”

“那二者呢?”

聽了他的話,董太后皺起眉頭。

王鈞的話,倒不是沒有道理,董卓跟董承比起來,自然是親侄子董承更親近。

“二者,太后莫非忘了,當初下詔讓驃騎將軍帶兵來洛陽保衛太后,他推三阻四,找了各種藉口。最後還是劉玄德進京爲太后解圍,即便後來進京,也是在洛陽城外駐兵不前,直到宮中事變,纔來洛陽。”

王鈞一邊看着董太后的臉色,一邊小心翼翼地道:“而且他即便來了洛陽,也不是第一時間進宮保護太后,卻四處去尋找天子......若非劉玄德.......”

被王鈞一提醒, 董太后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不舒服起來。

確實。

當初張讓讓自己提拔董卓以做外援,結果自己下詔讓他進京,他卻各種藉口,差點害自己被何進兄妹趕出皇宮。

後來宮中事變,又是劉備救了自己,董卓居然第一時間去找皇帝,不想着救自己這個族中姑母。

現在自己握有大權,反而處處討好。

恐怕在他心中,自己這個姑母根本就不重要。他看重的,只是自己手中的權力而已。

看來。

大將軍之位,確實不能給他。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58章 反間計)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五章 定策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六十章 孫策完結感言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三章 盧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七章 定徐州(2)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七十三章 洛陽
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五章 定策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六十章 孫策完結感言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三章 盧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請假條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七章 定徐州(2)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七十三章 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