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

夏昭和鄧升最終選擇了投降。

這是一個明智之選。

後營被攻破,前營又很快失守,他們在中營已經是進退維谷。

再繼續戰鬥下去,最後也逃不過一個身死的結局。

所以還不如苟且偷生,換一條活路。

林慮谷口很快被洛陽軍拿下,洹水上游地區,落入了陳暮手裡。

拿到這塊關鍵地形之後,陳暮很快就開始了他的計劃,從後方調集大量民夫以及輔兵,開始修建水渠,來連通淇水、洹水以及蕩水。

這個工作量可比曹操攻打鄴城時,連通數條河流的工作量少了很多,因爲洹水和蕩水本身就離得近,同時淇水和蕩水又離得近,先把淇水與蕩水之間的水渠挖通,再挖通蕩水與洹水,工程進度遠比再往北延伸到鄴城快了不少。

如此一來,三條河流在上游部分,就會勾連在一起往東北方向的安陽流淌。這也是因爲河北地勢平坦,地形西高東低,幾乎所有河流都是由西向東流淌的緣故,曹操便是利用這一點才水淹鄴城。

現在的形勢就是青州與冀州之間大戰一觸即發,袁紹已經是騎虎難下。

雙方從王芬時期,一直打到現在。冷戰、對峙,乃至於葛亭之戰結束後的休養生息,都是爲了這一刻而做準備。

袁紹有他的野心,劉備也算是被趕鴨子上架,揹負着匡扶漢室的重任。兩個人就已經是立場原則問題,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免不了這一戰,區別只是什麼時候,在哪裡打而已。

所以兩邊爲了這場戰鬥,都必須準備很久很久。袁紹駐兵夏津,至少在他認爲時機成熟之前,絕不會那麼快冒然進攻平原,這給了陳暮充足的準備時間。

從朝歌調集了近萬民夫,再加上兩三萬輔兵,立即開始大規模挖掘行動。而一邊在做掘渠工作的同時,他也在關注着黑山軍那邊的動向。

八月末,林慮縣城內,陳暮翻閱着最近從洛陽送過來的情報資料,負責洛陽情報工作的人名叫張既,現在擔任洛陽令,這個張既就是後來的曹魏名臣,雍涼刺史,他其實不是軍情司的人,而是鍾繇的人。

歷史上他只是左馮翊的一個郡吏,先是被舉爲孝廉,然後又被舉爲茂才,曹操擔任司空的時候徵辟他,他也沒有前往,而是一直在長安一帶擔任縣令,後來鍾繇擔任司隸校尉的時候,成爲了鍾繇的下屬,被鍾繇派去遊說馬騰韓遂等人歸順曹操,自此開始在雍涼一帶擔任官員。

而如今因爲董卓之亂對於三輔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再加上王室東遷回洛陽,新立了劉虞朝廷,使得不少原本長安地區的官員都跟隨過來。張既因素有才幹,先是擔任滎陽令,又爲京縣令,去年調任爲洛陽令,歸屬於河南尹與司隸校尉的管轄。

但現在的河南尹司馬防並無太大實權,包括司隸校尉宣璠也是如此,因爲大大小小的事情,其實是劉虞自己在處理,他能夠管的,差不多也就是洛陽周邊這一畝三分地,而尚書檯作爲文件中轉中心,反而是有了實權。

包括張既的幾次升遷調任,

都是鍾繇的賞識。在鍾繇離開洛陽之後,張既擔任洛陽令,就會把每日朝政和匯聚起來的文書發送到懷縣,再由鍾繇轉遞給陳暮,這樣陳暮就能知道尚書檯的文件。

雖然嚴格算起來,這是竊取國家機密。但實際上這是劉虞首肯的事情,因爲鍾繇是尚書令,需要把各地文件資料複製一份給他,讓他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所以鍾繇看合法。至於鍾繇偷偷再轉交給陳暮,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情,反正天知地知,就他們二人知而已。

至於爲什麼陳暮會在意洛陽那邊的情報,倒不是他在掌控朝廷(實際上也是在掌控朝廷),而是關中今年發生了不少事情。因爲關中與洛陽近在咫尺,如果關中不太平,就有可能威脅到洛陽的安危。因此他必須時刻關注,提出一些見解。

“郭汜被部將伍習殺死,餘部被李傕兼併,看來關中這養蠱,還真養出了點東西出來。”

陳暮看着手裡這份資料細細思索。

關中各路軍閥亂戰,幾年下來,總算是有了結局。

段煨投降朝廷,鎮守華陰。李傕吞併郭汜、樊稠、王方、楊定等部,儼然成爲關中霸主。

不過同時陳暮也很清楚,李傕看似實力大增,但實際上還是烏合之衆而已,歷史上他就被段煨輕鬆平定,顯然沒有什麼雄主之姿。

只是他手中還有一個情報——那就是李儒這個陰險毒士居然沒死。

最早的時候李傕忌憚李儒,因而哪怕李儒投奔了他,也依舊沒有重用,而是軟禁了起來,後來塵埃落定,李傕馬上啓用李儒,利用李儒之計,開始一統關中。

如果李儒沒死的話,那倒是件麻煩事。現在洛陽與冀州的戰爭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誰也保不準,李儒會不會唆使李傕來橫插這一槓子。

畢竟對於現在的洛陽朝廷上下所有官員乃至於皇帝劉虞來說,呂布可以原諒,段煨可以原諒,甚至李傕也不是不行。

唯獨李儒這廝,毒殺何皇后,逼死陳留王,間接害死少帝,可謂罪不容恕,比之董卓也差不了多少。

因此很有可能李儒會擔心朝廷不赦免他,而選擇與袁紹勾結,東西夾擊洛陽朝廷。

陳暮腦子裡飛速運轉,在考慮如何應對關中的事情。

正在此時,門外急匆匆傳來腳步聲,還伴隨着楊修高興的聲音:“叔父,大喜事,大喜事呀。”

“哦吼?什麼喜事啊?”

陳暮把手中的文件放下,扭過頭看向門口,就看到楊修和司馬朗陳羣快步走進來,站在門口先是禮貌的拱手,然後笑吟吟地站着沒動。

三個人都沒有說話,每個人的臉上都略微帶了點矜持,但眼神中那得意的神情,卻是絲毫藏不住。

“叔父不妨猜猜,是什麼喜事?”

楊修還帶着點少年心思,存了在長輩面前賣弄的想法,臉上得意洋洋。

其實也不用猜,估計是太行山裡的事情有了眉目。但陳暮還是故意裝作不知道地說道:“德祖,看你這樣子,莫非是我那師兄又給你訂了一門親事?”

“噗嗤!”

陳羣頓時憋不住了,笑了起來。

司馬朗年紀比他們大很多,倒是一直保持着謙遜的笑容,沒有說話。

楊修臉一下變成豬肝色,他的母親是袁氏族人,爲袁安的曾孫女,所以他自幼也與袁氏訂親,是他母親的族侄女,袁氏嫡系,素來潑辣,因而內宅不是安寧,這是在取笑他。

其實倒也不是陳暮故意整楊修,而是楊修這個人太喜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雞肋、合、闊等等事件都有記載,簡單來說,喜歡出風頭不懂得內斂。

這樣的人或許才華橫溢,但也容易給自己招惹禍端。後來曹操爲什麼殺了楊修?還不是他與曹植靠得太近,參與了奪嫡。

所以陳暮現在偶爾打壓他一下,其實是爲了他好,是在告誡他,不要總是這樣耍小聰明。

楊修被自己的叔父取笑,也不敢發火,訕笑了一下,目光偶然看到了桌子上一堆散落的文件,先是一愣,然後臉色頓時凝固下來,眼光中透露出了一絲駭然。

這些文件都是尚書檯整理過的文件,不僅有尚書檯專用的紅繩,上面還有尚書檯的印章,絕對是朝廷的機密文件。

按理來說,陳暮雖然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位高權重。可尚書檯的機密文件都是有規定的,除了尚書令以及擁有錄事尚書頭銜的三公以外,就連尚書檯的一些吏員,都不一定能夠接近。

而現在陳暮的桌案上,卻出現了這些文件......

以楊修的聰慧,幾乎是細思極恐。

“伯達,你先出去吧。”

陳暮看到楊修的臉色,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語氣變化,只是淡淡地道:“在廳堂外面等一下就行。”

“唯。”

司馬朗平靜地拱拱手,然後倒退着出門,出去的時候,甚至還把門給關上了。

“叔父......”

楊修頓時按捺不了,忍不住說道:“爲什麼......”

“爲什麼我桌子上有尚書檯的文件?”

陳暮笑了笑,反問道。

楊修臉色尬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朝廷機密外泄,如果這事通報上去,按律絕對是死罪。

雖然陳暮是九卿,也不算外人。

但規矩就是規矩,尚書檯有人把這些東西送到陳暮的桌案上,就如同明朝司禮監有太監把皇帝批的奏摺轉交給大臣一樣。

如果細算起來,相當於內外勾結,這也該是個結黨營私,擅自偷窺朝政及插手皇權的罪名了吧。

可陳暮又是他的叔父,是他爺爺的親傳弟子,父親的師弟,這又該怎麼辦?

楊修一時間茫然得很。

“長文,你知道爲什麼這些東西會出現在我桌子上嗎?”

陳暮看楊修不知所措,扭過頭看向陳羣。

陳羣拱手,淡淡地道:“因爲師君是朝廷重臣,天子倚仗,國家大事,必須要有師君這樣有主謀的人才能運轉,所以朝廷機密文件,自然需要師君來批閱首肯。”

還能是什麼?

當然是滿朝上下,多爲師君的故交。

三公中,太尉與陳暮曾經在長社並肩作戰,楊彪是他的師兄,趙溫馬日磾等人還是陳暮親自從長安救回來,即便是當今天子,也必須承他的情。

除此之外,滿朝上下,劉備黨派不計其數,洛陽朝廷自成立以來,作爲軍事外援,所有官員權貴,都必須依仗劉備鼻息。

雖然高層如三公九卿還是一班老臣,可這些人要麼跟劉備集團關係極好,要麼就是與他們沾親帶故。

年輕一輩更不用多說,青州勢力早就遍佈朝野,泰山學宮出來的在洛陽出仕還少嗎?

包括陳羣自己,不也是陳暮的門生?

還有楊修也是他師兄的兒子,至於司馬朗,他的父親司馬防現在與陳暮關係走得很近,爲了幫司馬朗提上去,上次亦是親自登門拜訪。

洛陽的軍事更不用多說,白波軍一直在關羽手裡,青州還留下兩萬精銳。趙雲、管亥、武安國、徐晃這些人,哪個不是青州派系?哪個不是在關羽門下,明面上朱儁掌控着司隸兵權,實際上關羽至少得分走一半。

現在洛陽上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將來即便一統天下,青州派系也絕對是權臣人物,提前巴結絕對不是件壞事。更何況如今洛陽還得依靠劉備才能平定河北,所以泄露機密文件,根本不是大事。

楊修恍惚間,忽然醒悟了過來,連忙拱手說道:“是了是了,長文說得沒錯,叔父乃是天子倚仗的重臣,這些文件,也必然是天子送來的,事關機密,修絕對不會外傳。”

陳暮笑着說道:“德祖,你很聰明。但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懂內斂, 有些事情,只能做,卻不能說。你們一個是我侄兒,一個是我弟子,將來平定天下之後,也許會位極人臣,接受我的衣鉢,這也是我希望你們能做到的一點,特別是德祖,有些時候,話不能說太滿,事不能做太絕,記住了嗎?”

“侄兒記住了,多謝叔父大人提點。”

楊修只覺得冷汗直冒,連連應是,好在他是親屬,古代親傳弟子相當於家子,所以陳暮和楊彪甚至可以稱呼爲兄弟。如果不是有這樣一層關係的話,也許他今天就有可能被滅口了。

遲疑片刻,楊修又指了指門外,低聲道:“那伯達......”

“伯達跟你們一樣聰明,但他性格比你們沉穩得多,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他比你們清楚。”

陳暮擺擺手,說道:“去把伯達叫進來吧,我知道是黑山軍那邊有了突破。”

“一切都滿不過叔父。”

楊修擦了擦額頭的汗,倒退着出去叫司馬朗進來。

陳暮看到他的樣子,略微點點頭。

希望楊修能記住一些教訓,他聰明是聰明,但一直是這樣的性子,也是取死之道呀。

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端午節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請假條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端午節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
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端午節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請假條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端午節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