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

“噗!”

一盆冰涼的海水澆在鞠義的頭上,將他痛醒過來。

並不是被澆醒,而是痛醒。

身上火辣辣的痛,一碰就像是在撕心裂肺。

陳暮和劉備站在那,漠然地看着他。

劉備是個好人,字面上的好人。

☢тт kдn ☢c o

但不是聖母,也不是聖母婊。

很多人覺得聖母不好,但我們要了解,聖母和聖母婊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當一條湍急的河流有人落水的時候。

聖母:“那邊有個人遭遇了危險,我必須去救他。”

聖母婊:“那邊有個人遭遇了危險,你們爲什麼還不快去救他?”

這就是其中的區別。

嚴格意義上來說,什麼捨己爲人,見義勇爲,爲國捐軀之類的成語形容,都可以算是聖母的典範。

可到了後世聖母都快變成貶義詞,因此只能把這種精神形容爲高尚,畢竟大家似乎也廣泛不認同聖母這個概念。

這麼多年以來,劉備救助百姓,拯救苦難中的人,向來都是親力親爲,有能力就幫,沒有能力,只能眼睜睜看着,無可奈何。

他絕不會因爲同情心氾濫,而去做損害身邊人利益的事情。

包括早期花錢救助百姓,那也可以算是在收買人心的一種舉動,在陳暮的默許下進行。

還有前些年長安那次轉移百姓的行動,亦是懼怕董卓對天子行兇,而不敢全力攻打長安,無奈用出來的下策。

因此面對敵人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充當爛好人,一定要發揮什麼人道主義精神,搞什麼優待俘虜。

鞠義能夠活下來算是個意外,劉備和陳暮在放火燒了山谷之後,就繼續留在原地等待。

通天的大火,方圓幾十裡都能看得到。

公孫瓚的殘部只要不是瞎子,都能夠望見,在他們知道劉備作爲援軍已經趕到的情況下,必然會向這邊聚集。

所以二人是受公孫瓚的委託,幫忙收攏殘部。

而且大火阻攔了往海邊的道路,高幹不知道有船來接應,認爲公孫瓚不可能越過河流和海洋,因此自己判斷敵人往南下去了,反而離開了此地,沒有在這裡繼續糾纏。

這就導致在火熄滅之後,打掃戰場的時候,居然發現在半山腰上的一處洞窟之中,一堆堆的屍體下面,還有一個被輕度燒傷的傷員。

山谷很大,也不是所有人都死了。

在谷中央地帶有一大片空地,有上千幸運兒躲在裡面活了下來,被劉備軍俘虜。

另外還有數百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存活,真正死亡的士兵只有兩千餘人。而活下來的那些,有些傷勢嚴重,很快就死了,還有些則只是輕傷甚至沒有傷,全被護船司的士兵抓回去。

這也就是在還算空曠的山谷內,若是封閉環境下,沒有人能倖存。

整個戰場上劉備軍都是大獲全勝,高幹走掉都算他幸運,因爲護船司的士兵撤離之後,就已經去了海邊埋伏,同樣是燃燒瓶招呼,騎兵想要在柔軟的沙灘上發起衝鋒,無異於癡人說夢。

在幫助公孫瓚收攏了近一萬殘部之後,劉備和他分道揚鑣,六艘大船和十多艘中等船隻載着公孫瓚的殘兵往泉州而去,劉備則是帶着護船司與俘虜南下回平原。

直到此時,劉備和陳暮纔有時間回來審問俘虜。

而在半山腰上發現的那名傷員穿着講究,像個高級武將,經人辨認,正是鞠義。

鞠義受了燒傷,大腿表皮都燒沒了,肌肉果露在外,臉頰上也被燒出了數道觸目驚心的傷口,看着極爲恐怖。

船艙內,劉備和陳暮看着他,船還在飄飄搖動,

甦醒之後,鞠義艱難忍受着疼痛,黑漆漆的臉上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沒想到老子還沒死。”

陳暮淡然地道:“多虧你那些部下忠心,用命幫你堵洞口,不然你也會成爲山溝的一具焦屍。”

“這是在船上?”

鞠義沒有理會陳暮的嘲諷,感受到身下搖搖晃晃的觸感,第一時間察覺到了不對勁。

劉備和陳暮都沒有說話,鞠義自嘲道:“原來是這樣,我道公孫瓚爲何忽然開始拆除營寨,不往西去往東去,原來他早已經安排人在海邊等他,你們公孫將軍呢?”

“你不認識我們?”

陳暮聽鞠義話裡的意思,是把他們當做公孫瓚的部下了。

鞠義略微詫異,這才認真打量二人。

就看到一個身高七尺有餘,穿着樸素,面色剛毅,腰間懸了兩把劍,頗有威嚴。

另外一人白麪清秀,下頜鬍鬚剃得乾淨,看上去約二十餘歲,穿了藍色錦緞士子袍服,腰懸士子劍,笑吟吟地看着他。

略微思索片刻,想起了傳聞中的二人,試探道:“劉備,陳暮?”

直呼其名,很不禮貌。

不過反正是敵對關係,鞠義覺得自己落入敵人手裡,估計也是必死無疑,已經無所謂了。

戰場上行軍打仗多年,馬革裹屍,最終就是這個宿命,鞠義反倒看得很開。

“正是。”

劉備沉聲道。

陳暮看着劉備笑道:“大哥,看來我們還是略有威名呀。不少人既不識我們之面,亦能聞聽我們之名。”

鞠義苦笑道:“何止有威名......天下人誰不知呢。”

“那你也該清楚自己是什麼下場吧。”

陳暮笑道。

鞠義躺在地上,勉強露出個慘笑,說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吧。”

“哦?”

陳暮道:“你倒是不怕死。”

“死有何好懼?”

鞠義憤恨道:“只是可惜了不能給兄弟們報仇。”

劉備皺眉道:“你倒是睚眥之怨必報,戰場殺敵,無可厚非,若是如此,豈不是天下到處都是敵人?”

鞠義瞥了他一眼,道:“我又不是要找你們報仇,戰場上你殺我殺你,天經地義爾。”

“難道你跟公孫瓚有仇怨?”

劉備轉過頭對陳暮道:“伯圭在走之前,還說要我將鞠義給他,看來他們之間仇恨不淺啊。”

公孫瓚離開之前,得知鞠義被劉備俘虜,還特意想找劉備討要。

這一點劉備倒是理解。

自己最珍貴的部隊白馬義從全軍覆沒,這個仇可謂是仇深似海。

換劉備自己去想,要是自己引以爲傲的玄甲重騎被人家乾淨利落殺個精光,在天下人面前臉面盡失,估計也是血壓拉滿,氣得不行。

但面對公孫瓚的討要,劉備和陳暮都沒有答應。

因爲他們還需要從鞠義那裡瞭解到袁紹軍中的一些情況以及高層內幕。

畢竟普通士兵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軍事動向以及各種佈置安排,只有高級將領纔會得知。

而鞠義的地位在袁紹軍中極高,可謂是明面上的第一大將。因此俘虜了這條大魚,自然需要審問一下,看能不能問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出來。

沒想到鞠義卻是冷笑一聲道:“公孫瓚不過一手下敗將爾,也值得我怨恨?”

“不是公孫伯圭,又是何人?”

劉備一時納悶,他並不知道鞠義被高幹拋棄的事情。

陳暮倒是有了些想法,隱約記得歷史上鞠義因爲擊敗公孫瓚而不可一世,居功自傲,受到袁紹猜忌,莫非.....

果然,下一秒就看到鞠義臉色猙獰,怒聲說道:“袁紹這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我爲他出生入死多年,沒想到臨到絕境,竟遭到他的背叛,無端讓我如此多的兄弟慘死,此仇不報,我即便下了幽冥,也絕不放過他!”

“袁紹?”

劉備萬萬沒想到鞠義怨恨的居然是自己的主人。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忠義掛在頭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關羽被曹操俘虜,也得爲曹操做不少事情,才能夠回到劉備身邊,更別說被俘虜之後,就立即痛罵自己原來的主人。這在當時絕對令人不齒。

不過鞠義也沒有投降,看起來不像那種兩面三刀的小人,似乎裡面另有隱情,因此劉備倒沒有立即鄙夷他,而是詫異問道:“聽你之意,似乎是遭到了袁本初陷害,他是如何害你了?”

鞠義冷笑道:“山谷大火之初,火勢本來不大。那袁紹的外甥高幹,本可以想辦法撲滅谷口火勢,將我們全部救出去。我的副將領他們到谷口,哪知道高幹忽然暴起,殺害我的副將與一衆士兵,我親眼看到此景,難道這不是陷害我嗎?”

劉備納悶道:“高幹見死不救?莫非是你哪裡得罪過高幹?”

“大哥不知道,鞠義此人素來高傲,自從葛亭擊敗伯圭兄的白馬義從之後,腦袋都快翹到天上去,對袁紹的命令也是聽調不聽宣,因而遭到袁紹本人以及他所有部下的厭惡。”

陳暮笑道:“袁本初現在能夠容他,是因爲大敵當前,我們與伯圭兄尚在。若是假以時日,我們被除掉之後,即便昨日高幹救了他,也會被袁紹殺死。”

“你!”

聽到陳暮當着他的面評價自己和袁紹,鞠義睜大了眼睛,指着他,卻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

因爲陳暮說的都是事實。

這些年來,鞠義愈加放肆,不僅多次向袁紹索要糧草物資,擴充自己軍隊實力,還經常冒犯其他將領,鄙夷他們沒有能力。

因爲袁紹還得倚仗鞠義軍,倚仗先登死士,所以面對他的無禮,也只能再三忍讓。

鞠義則覺得袁紹必須依靠自己,所以根本不相信袁紹會殺他,在袁紹軍中一直都十分囂張,沒有任何人能入他的眼。

但直到昨日,在被煙燻暈之前,他就想了很多。

原來在袁紹眼裡,自己也不是必不可缺,一旦需要犧牲的時候,連眼都不眨一眼。

也許有人說,見死不救是高幹做的,又不是袁紹做的,跟袁紹有什麼關係?

然而必須要知道的是,鞠義現在在袁紹軍中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將,地位還在顏良文丑之上。

這麼重要的人物,高幹居然敢見死不救,那是得吃多少熊心豹子膽?

更何況,高幹不僅是見死不救,還斬殺了他的副將以及一些逃出火海,目睹此事的士兵。

這何止是見死不救那麼簡單。

正常情況下,以鞠義的地位,即便是見死不救,也足夠高幹喝一壺的,更何況還殺死了他的副將和那麼多兵馬。

這足以證明在高幹眼裡,他的舅舅袁紹根本不會因爲鞠義的死活而懲罰他。甚至也許在這次事件的背後,根本就是袁紹授意的也說不定。

比如在戰場上,讓鞠義“意外”死亡。

眼下不就很符合這個條件嗎?

所以在想通了這個關節之後,鞠義也明白,真正希望他死的,也許根本不是高幹,而是袁紹本人。

只是他花了很久的時間,纔想明白這個道理,陳暮卻洞若觀火,彷彿親身在袁軍當中,親眼見到他與袁紹之間的矛盾,與諸多將領之間的衝突,這怎麼能不讓鞠義驚愕。

若非確定眼前的人是名震天下的陳子歸,他甚至以爲是袁紹軍中哪位目睹所有事情的高層人物了。

“袁本初沒想到器量還挺狹窄。”

劉備聽到陳暮的話,嗤笑着搖搖頭,又看向鞠義道:“不過你這人也是,功高蓋主,自古以來都是取死之道,景帝氣吞天下的器量,亦被條侯氣得不行,爲將者,還是不能夠脾氣太倔。”

陳暮翻起了白眼。

老大哥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這個人別的都好,唯一的壞毛病就是愛說教。

歷史上,就曾經盯着張飛耳提面命,說教過劉禪,連諸葛亮都被他說教過。

比如諸葛亮勸他打荊州,他就說什麼宗室之間不要內訌之類的論調。

雖然都是良好品德,但有時候也確實過於迂腐。

鞠義被說得啞口無言,這事談不上咎由自取,畢竟他也沒有犯上作亂,只是確實不太尊敬自己的主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袁紹要他死,或許還真算是個理由。

只是他的部下是無辜的,要殺他就殺他一個人唄,爲什麼要害死那麼多士卒?

想到這裡,鞠義不服氣道:“若是我被袁紹殺了,那也是我自作自受,可他何必見死不救?讓我這麼多士兵慘死在沙場上,這難道是他作爲主上該做的事情嗎?”

陳暮笑道:“你這個人素來聽調不聽宣,你的部下只認你,不認袁紹他那個主上,你猜他連你都不在意死活,還會在意那些不聽他話的士兵嗎?”

鞠義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劉備想了想,便說道:“既然你與袁紹有深仇大恨,還不如歸降於我,也許終有一日你能報仇呢?”

陳暮詫異道:“大哥不可,鞠義這廝在袁紹軍中就惹了衆怒,要是來我們青州,怕是一樣如此。大哥要是惜才,不殺他便是,放他回西涼,何必要招至麾下呢?”

“不殺他還放回去?四弟就不怕他再次回去找袁紹?”

劉備一時納悶, 在這個年代,俘虜了敵方將領,只有兩條路可供對方選擇,一是投降,二是殺掉了事,還沒有第三條選項直接放人的,哪來的道理?

陳暮看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裝死的鞠義,微微一笑道:“袁紹要害鞠義,只是鞠義的一面之詞,到底是真是假,看看後事就知道。如果只是高幹做的事情,鞠義在冀州的親屬必不會被害,若是袁紹指示,鞠義的家人......到那個時候,鞠義即便忠心耿耿,回去找袁紹,也是死路一條。”

“什麼!”

鞠義聽到二人正在商量該怎麼安排自己,就沉默不語,想知道他們會怎麼處置,結果聽到這句話,頓時就不淡定了,垂死病中驚坐起,紅着眼睛,惡狠狠地道:“袁紹若是敢動我妻子,我必噬他肉!”

陳暮聳聳肩,道:“很遺憾,我們救不了你妻子。如果袁紹真的要你死,估計下令處死你家人的命令已經在路上了,即便我們現在派兵去,也救不了,你就向蒼天祈求你的家人足夠幸運,希望袁紹並不是真的要你死吧,或許能夠時候,你還有一線生機。”

說罷拍了拍劉備的肩膀,二人轉身出門。

出去之後,劉備還在問:“四弟,我們不是來審問他的嗎?”

“等袁紹處死他家人的時候,他什麼都會說出來.....”

二人的對話漸漸遠去,原地只剩下鞠義猩紅的眼眸,充滿了痛苦!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二章 活着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請假條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
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二章 活着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請假條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