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

章武八年的修渠工作進展依舊順利,邗溝的疏通最早完成,整個工程用了三年時間。

主要也是因爲大部分河渠都是在原有河道進行擴建和疏浚,不需要重新開挖一條新河道,所以廣陵的工作完成得最快。

到了十一月份,朝廷得知邗溝的開挖工作結束,已經到了驗收階段之後, 派了新任太僕國淵前來查看情況。

原來的太僕韋端今年年初於家中病逝了,國淵也是跟着劉備多年官吏,資歷深厚,因此升任九卿。

此次驗收工作持續了一個多月,一直到章武九年年初國淵才全部勘察結束,上報朝廷無誤。

一月初十,正是仲春時節, 當北方的涼州、幽州、幷州、原州、遼州等地還在下着鵝毛大雪的時候,淮南淮北已經是春暖花開。

廣陵縣城東的東陵亭, 豔陽高照,南面不遠處是波濤滾滾的長江,江水盪漾,邗溝水從北往南流淌,緩緩注入江中。

溝渠兩岸人山人海,一艘巨大的輪船緩緩從長江出海口駛入,在無數人的目光注視下,抵達了東陵亭港口。

東陵亭其實就位於長江出海口,位於後世揚州市東南方約二十公里處,它的南面是長江,東面是邗溝,在歷史上主要用於防範海盜。

但如今的強盜在青州海軍面前,幾乎是不值一提。

特別是在青州已經發明瞭大炮之後,不管是各個港口還是海船上, 安置幾門大炮,再兇悍的海盜也只能望風而降。

所以現在東陵亭失去了原來的作用,不過卻又有了新作用。

那就是成爲揚州江南渠與淮州邗溝之間的起始點, 將來淮州收商稅、過路費,都是在這裡。

而今日就是邗溝正式開通的日子。

雖然目前河段只有江東丹徒縣到徐州淮陽縣,但這本身就標誌着大運河的一個起點。

因此整個淮州州府官吏,甚至連徐州州牧都來參加通航儀式。

用於試航的船隻,

便是青州造船廠最新制造出來的蒸汽輪船——臨淄號。

自從有了橡膠之後,蒸汽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需要小心翼翼對待,生怕試運行的時候由於密封不夠而導致事故以及破損發生。

如今密封材料跟進,不管是批量生產還是繼續改進都能夠持續不斷,再也不用擔憂功率過大而出現的泄露問題。

得益於馬鈞浸淫蒸汽機已經二十多年,他研製出來的蒸汽機功率和整體設計都已經接近極限,不比瓦特製造出來的雙缸蒸汽機要差。

在結構上馬鈞的蒸汽機也是雙缸,甚至在內部零件和設計上更加精妙,同等功率的情況下,體型也小了不少。

臨淄號就是第一艘被裝上了蒸汽機的船隻。

它的體型並不是特別大,長約十二丈,也就是28米,寬約三丈,約7米,只是船中央不再是豎起的船帆,而是高高的煙囪,屬於標準的木質蒸汽船。

雖然它並不是那種超大號的船隻, 甚至還比不上如今青州的木製遠洋帆船。但“臨淄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非凡的意義。

在兩岸無數百姓們的注視下,臨淄號緩緩駛入了東陵亭港口。它隸屬於青州船舶公司,屬於國有企業船隻。

目前國有企業當中最大的集團就是蘇雙和張世平的公司,大前年蘇雙病逝了,在除了爵位之外,還給予了諡號,併爲他舉行了非常盛大的葬禮,以表彰這些年來蘇雙爲大漢做出的貢獻。

嚴格意義上來說,國有企業目前還是屬於官府機構,像到了蘇雙張世平這個級別,已經是官居二品,位比九卿。在他們掌控的企業當中,擁有無可比擬的權勢。

原來二人的企業是合在一起的,但這些年來已經逐漸剝離。比如糧食、食鹽、馬匹、棉花、船舶製造、鋼鐵製造等等,都獨立出來新廠。

這些企業本來就是陳暮成立,只是交給他們去管。可以說多年下來,朝廷的屢次扶持,已經對得起他們早年的資助。

現在青州船舶公司和製造廠已經掛在了青州州府名下,管理者是蘇雙的長子蘇濟,他同時還兼任青州食鹽公司司長,算是蘇雙留下來的財產最大繼承者,目前官居正三品,此次試航就是他親自前來。

蒸汽輪船停在了港口之後,已經四十歲的蘇濟走下船,臉上同時兼具着商人的精明和官員的威嚴,到了徐州淮州揚州諸多大小官員面前,拱手一禮道:“濟見過諸位同僚。”

“蘇司長有禮。”

太僕國淵走過來代表諸多官員回了一禮說道:“陛下和丞相對於此次試航非常重視,特命我前來主持儀式,一切就拜託蘇司長了。”

“太僕放心。”

蘇濟點點頭,認真說道:“青州也已經接到了丞相的指令,這次我必不會讓朝廷失望,讓陛下失望,讓丞相失望。”

“嗯。”

國淵扭過頭對淮州牧邴原說道:“儀式開始吧。”

“唯。”

邴原拱手一禮,宣佈儀式開始。

通航儀式除了試航以外,還有祭祀活動,江東百姓祭祀江水由來已久,古人篤信五嶽四瀆皆有神靈。

雖說是封建迷信,但這種東西有利也有弊,就看你怎麼去解釋。

陳暮廢除了一切人祭,並且昭告天下,說神靈乃是自然之神,不會要人性命,一切要人命祭祀的神皆不是正神而是邪神,信奉邪神者是犯罪行爲。

長江作爲四瀆之一,其中黃河的水神公認是河伯,也就是“望洋興嘆”裡的主人公,而長江水神則有好幾位。

如四川上游一帶信奉的水神叫“奇相”。

中游兩湖地區信奉的比較雜,有信奉屈原的,有信奉湘君的,還有信奉巫山神女的。

下游江東地區則有兩位江神比較著名,一是伍子胥,二是天吳。

不過伍子胥主要是錢塘江一帶的水神,長江下游主要供奉天吳,因此這次祭祀活動,主要是針對天吳神的祭祀。

在廢除了人祭之後,祭品主要以三牲五穀六畜爲主,整個祭祀過程持續了約一個時辰。

直到國淵讀完了祭文,所有高級官員講完話,通航儀式這纔開始。

邗溝此次開挖工作比之前吳王夫差修建時的還要盛大,之前平均寬度爲20米,如今已經增長到30米,整體寬度爲18米-113米之間。

在兩岸無數官員百姓的注視當中,位於江面上方的船閘被絞盤拉動,向兩側如兩扇巨大的鐵門一樣打開。

下方的江水本來就是連在一起的,倒不會出現泄洪的情況。

蒸汽輪船此時立即開始在船內鍋爐燃煤,轟隆隆的蒸汽動力催動船隻兩側的槳輪,槳輪在水中翻滾,催動着船隻前進。

很快這船就緩緩駛入了邗溝當中,雖然是逆水行舟,速度卻非常快,眨眼間就消失在了衆人視野裡。

等到蒸汽船過了東陵亭,左右兩岸頓時驚起陣陣歡呼聲,國淵等高級官員帶頭鼓掌,這是陳暮制定的新式《禮儀》當中的一種,一時間掌聲如鳴,百姓歡呼雀躍。

蘇濟笑着對太僕國淵、揚州牧崔琰、淮州牧邴原、徐州牧毛玠等高級官員說道:“這艘蒸汽船是馬師以及青州造船廠多年鑽營研究而成,速度奇快,能達到一個時辰跑七八十餘里,預計兩個時辰就能到高郵。”

“一個時辰七八十餘里?”

衆人頓時臉色動容起來,國淵忍不住說道:“那豈不是說等將來通濟渠和永濟渠開通之後,去洛陽或者幽州,都只要三四日的功夫?”

“去洛陽兩日,去幽州三日吧。”

蘇濟答道:“此船可以十二個時辰不間斷跑,按照前年元卓教授發佈的新時歷,它的平均時速能達到38裡。”

元卓教授就是東漢末年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曆法家劉洪,被人稱爲算聖。

陳暮與劉洪研究曆法,改變時歷,漢朝時期的一刻鐘是14.444分鐘,一個小時大概有1分多鐘的誤差,一天的誤差時間能有20多分鐘,只是被平攤了出去,常人感覺不到而已。

但精準算出十二時辰之後,現在把一息改爲一秒,六十秒爲一分鐘,十五分鐘爲一刻,四刻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爲一個時辰,精確了時間。

馬鈞又利用鐘擺製造了機械鐘,利用發條研究手錶,這樣時間的具體概念,就正式在大漢開始流行。

不過裡數還是維持着漢裡,換算下來的話,蒸汽船的平均時速就是每小時15公里。

這個速度遠遠高於後世歷史上第一臺蒸汽機輪船的速度,因爲那艘輪船隻用了一臺蒸汽機,而臨淄號用了兩臺,通過活塞運動將蒸汽動力一同推動船身槓桿,加速了兩側槳輪的運轉速度。

作爲東漢末年最頂級的機械和發明製造大師,馬鈞的蒸汽機構造設計已經是巧奪天工,蒸汽機的體型也比瓦特蒸汽機體型小了很多,因此才能夠放下兩臺蒸汽機和兩臺鍋爐。

當然。

臨淄號的出現本身就是爲了證明蒸汽輪船的動力和此次試航,將來的大多數內運蒸汽船應該用不了兩臺,速度肯定不會那麼快,維持在平均每小時8-10公里就差不多。

至於遠洋的蒸汽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青州目前正在討論研製巨型鐵輪船,到時候是製作更大的蒸汽機還是製作功率更高的多臺蒸汽機,現在纔剛剛進入討論會。

雖說遠洋蒸汽船還處於研發階段,但遠洋船隻速度必然要比內陸航行船隻速度要快。

如後世遠洋蒸汽輪船的時速一般都在每小時27公里以上,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就是一艘蒸汽輪船,它比臨淄號大了很多倍,時速能達到每小時42公里,船隻大小、蒸汽機的體型、功率以及數量都遠超臨淄號。

所以內陸船隻和遠洋船隻的區別很大,不能用來做比較。至少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說,時速8-10公里的內陸船運,滿足目前的經濟需求發展,那是綽綽有餘。

在場諸多大臣們等了約一個小時,在嗚嗚的汽笛聲中,臨淄號緩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然後飛速靠近,再次停在了東陵亭。

現場又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通航儀式結束,不提場中諸多大臣們在儀式結束後又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單說五六日之後,消息快馬傳到了洛陽。

劉備陳暮以及內閣三公九卿諸多高級官員們頓時歡欣鼓舞,場面一片熱鬧。

天子龍顏大悅,讓內閣擬定賞賜,並且大宴羣臣。

內閣跟吏院和少府商議之後,確定此次邗溝挖渠工作的最大功臣廣陵太守陳登,廣陵縣令楊修擢升兩級,其餘沿線大小官吏皆有賞賜。

一時間,整個大漢所有修渠的官員們都沸騰起來。

因爲現在實行九品制度之後,官員們的升遷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靠花錢以及皇帝的一句話就能隨意升遷或者降職。

唯政績論之後,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便處置一名官員,而是要看他是否犯錯,是否是無能庸吏。

太尉所轄監察院、司徒所轄吏院以及司空所轄民院每過三年都會檢察官員是否有違紀、政績是否出彩以及民間風評,自身道德水準。

監察院監督全國百官,相當於紀律委,吏院掌管官員升遷,相當於組織部,民院則是大漢獨有,因爲大漢崇尚德治,所以如果官員在民間的聲望不好,也會影響到升遷。

如此一來,想要擢升就不止是靠熬資歷。必須要在地方做出成績,比如推動教育發展、經濟發展、農業生產等等,即便是升遷,也往往只能升一級。

尋常一名官員,能在六十歲退休致仕之前升到正五品或者正四品的正廳級就不錯了。

要想跨越到從三品和從二品之間的省部,甚至到正二品的九卿部,沒有超羣的政績以及強悍的背景,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陳登年紀輕輕,今年不過四十五歲,就已經升任到了兗州長史,由原來從四品升到了從三品,越級提拔,令徐州、揚州等地負責修渠的無數官員眼紅。

其實如果陳登是從從五品升到從四品,甚至連升三級到正四品,諸多官員們倒不會如此失態。

主要是因爲之前說過,官員升遷有好幾道坎。

一是從公務員升到科級,也就是自無品升到從九品至正八品。

二是從科級升到縣處級,自正八品升到從七品與正六品之間。

三是從縣處級升到市廳級,自正六品升到從五品與正四品之間。

四是從市廳級升到高官,自正四品升至從三品與從二品之間。

最後自然是從高官升到公卿國級,正二品到正一品。

公卿國級天下官員不敢想,而前面幾道坎,不管哪一道坎都需要不菲的政績。

一直到市廳級升高官時, 需要的政績和關係背景不可想象。

所以一般官員的頂峰,也就是在縣處級到市廳級之間,從七品到正四品的樣子。

而現在陳登輕鬆就越過了官員們最後的那一道坎,在這個年紀到達了這個層次,未來公卿國級可期,怎麼能不讓周圍州府官員嫉妒。

不過嫉妒歸嫉妒,但人家確實做好了政績。

不僅修建了邗溝,還把廣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條,一郡的糧食產量躍居全國前五,經濟和農業發展迅速,免費教育也在大力推廣。

因此也沒什麼好說的。

周圍那些州府官員也只能一個個繼續埋頭苦幹,把徐州和揚州境內的運河渠道盡快修好,再把自身政績做足,總能像陳登那樣升遷上去。

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說明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請假條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
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說明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請假條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