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

初六,也就是周泰被擒的第二天,周瑜得到了消息,梧縣失守。

震驚之餘,他只能急忙收縮兵力,往後方先撤離。

淮南地區這段時間正在下暴雨,導致孫策的大部分物資沒有跟上, 無法快速集結進行決戰。

天氣問題也是困擾古代戰爭中常見的一個情況,特別是黃河、淮河、長江流域。

因爲汛期、雨季、地理位置等等原因,造成的天氣情況也各不相同。

比如黃河中下游汛期往往是在三到六月份,因爲春夏時期黃河上游雪山融化,造成下游河水暴漲。

而淮河長江汛期則是在五到十月份,因爲夏秋時節東南沿海氣溫高, 水汽蒸發後被季風吹到了東南沿海, 形成暴雨, 從而出現汛潮。

從這一點上來看,陳暮在六七月份就把曹操趕向淮北地區,未嘗不是利用這一點來拖延劉表和孫策的援助行動。

受到天氣因素影響,導致孫策的主力部隊沒有跟上,周瑜即便想跟陳暮掰掰手腕,也沒有那實力。

到九月中旬,孫策總算是北上到了沛國符離縣,這比原本的預定時間晚了七八天。

要知道,雙方其實離得並不遠,陳暮所在的梧縣位於後世淮北市東北方向,孫策主力部隊則是在後世蚌埠市一帶,雙方只隔了一百多公里。

作爲廣袤的淮北平原,這些地方也不像廣西四川那樣山脈重重,道路很好早,兩三天的路程居然走了七八天。

由此可見,天氣的影響對於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好在雖然受到天時不穩定的因素,但孫策還是在曹操被消滅之後抵達了預定戰場,雙方以睢河爲界。

朝廷大軍由劉備爲主力部隊,位於睢河北面的相縣, 由陳暮爲偏師,位於相縣東南方向約四十公里左右的甾丘。

而曹操主力部隊則囤積於睢河以南的竹邑西北方向,也就是後世淮北市的濉溪縣一帶。

孫策的主力則在竹邑東面的符離。

這些地方其實就是徐州淮北地方,除了是楚漢相爭的主戰場之一,也是“優勢在我”的經典區域。

同時後世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戰爭徐州會戰主戰場也發生在這片地方。

不止是地形原因,更重要的是淮北爲揚州門戶,若是被朝廷佔據,孫策擔心朝廷會長驅直入,進攻江東。

因此他不敢冒險,必須北上在徐州一帶與朝廷決一死戰。

秋風蕭瑟。

睢河波濤翻滾涌動。

孫策的主將帳篷內,大小將領齊全。

除了蔣欽董襲徐盛呂範凌操等他征戰豫州淮北揚州等地招募到的自己勢力以外。

他老爹孫堅給他留下的黃蓋、韓當、程普、祖茂、朱治等人也在列。

大小武將二十多人,再加上週瑜和魯肅陸議等,人才濟濟。

雖然失了周泰,不過孫策還是意氣風發,手中拿着書信說道:“諸位,劉表大軍也已經北上,現在朝廷已經沒有了兵力優勢了。”

周瑜沉吟道:“雖然我們的兵馬人數已經與朝廷相當,但朝廷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 此戰我們必須儘快破敵才行。”

孫策四下掃視, 詢問道:“爾等認爲,我們應該如何對敵才能擊敗敵人?”

周瑜說道:“必須破一路而再破其全軍,以點破面之。”

“公瑾的意思是?”

孫策目光看過去。

周瑜便指着他們手中的淮北地圖,說道:“伯符請看,我軍於符離阻擊陳暮率領的大軍。他的兵馬約有三萬之衆,而我軍有四萬,在兵力上處於優勢,若能破之,則可以迅速渡河,急攻相縣,配合曹操劉表,再破劉備。”

孫策思索道:“你是想讓劉表和曹操去正面硬抗劉備的主力大軍,然後等我們破了朝廷的偏師,再將自己當作偏師,匯合主力,對朝廷的主力大軍形成兩面包夾之勢?”

“正是。”

周瑜點點頭,這是打這場戰爭能夠勝利的最好戰術,相信朝廷那邊也是這麼想的。

因爲朝廷一開始對曹操有兵力優勢,所以集結一路主力,牽制曹操的主力部隊,再另外兩路迂迴,把曹操打得大敗。

雖說窮則戰術穿插,達則炮火覆蓋。但戰術穿插迂迴本來就是老祖宗的傳統藝能,古代行軍打仗,除了主力部隊以外,往往還有偏師做奇襲之用。

現在隨着孫策和劉表的主力北上抵達了淮北,那麼劉表四萬,孫策四萬,再加上曹操三萬多人馬,他們的聯軍總兵力也已經接近十二萬。

朝廷那邊劉備身邊是八萬人,陳暮身邊是三萬多人,至少在明面上,正面戰場雙方的兵力對比已經接近1比1,幾乎達到持平。

然而這是沒有算徐州臧霸部隊和蔡陽部隊的統計,除此之外,陳暮還把黃忠和太史慈的水軍力量給調走。

這就導致原本應該十五六萬人馬的絕對兵力優勢,在這個時候居然出現了偏差,少了一些人。

陸議目光快速在地圖上梭巡,沉思道:“這個打法是沒錯的,但都督少算了一步。”

“你是說徐州吧。”

周瑜猜到了陸議想說什麼,指着地圖上說道:“徐州有幾萬朝廷兵馬,但他們不可能那麼快支援過來,必然是繞道下邳,過取慮而逼近符離。所以我認爲,我們的動作要快。”

“不是。”

陸議搖搖頭:“徐州的兵馬確實是一個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

“伯言,說說你的看法。”

孫策又把目光放在了一旁的陸議身上。

自從上次陸議提出先取江東而立足的策略之後,他在孫策軍的地位直線上升。

雖然周瑜和魯肅也不是笨蛋,已經猜到這個策略帶來的後果就是把曹操徹底賣掉,讓朝廷收拾曹操更加容易。

但人都是利己的,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我佔據江東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憑什麼要在河南和你曹操一起正面硬抗來自朝廷的壓力?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孫策離開河南這件事情對於曹操屬於噩耗。但對於孫策集團來說,卻是一件利益更大的事情。

這樣孫策獲得了穩定的江東地盤,朝廷看到了河南空虛的實力,唯有曹操受傷的世界就這樣形成了。

只不過雖然死道友不死貧道,但孫策也不敢眼睜睜地看着曹操死,所以還是得來幫忙聽到孫策的話後,陸議先是向孫策微微拱手,然後才說道:“將軍,都督漏算的一步,其實是我們的盟友曹操和劉表。”

被陸議一提醒,周瑜頓時恍然大悟道:“是了,我光關注敵人,卻忘了盟友的想法。”

孫策不解道:“他們能有什麼想法?”

陸議笑道:“曹操新敗,士氣萎靡不振。劉表兵馬雖衆,可強於水師而弱於陸軍,讓他們的兵馬去與兵強馬壯的朝廷相撞,無異於自尋死路。”

“這......”

孫策頓時皺起眉頭,被陸議一說,一下子覺得似乎真按照周瑜的策略行進,形勢就肯定會很不妙。

一般來說,主力對主力,偏師對偏師,戰場形勢很大程度要靠偏師來帶動。

因爲雙方的主力部隊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所以如果有另外一支新的力量加入,就會導致戰場形勢失衡。

就好像兩個人掰手腕,力氣差不多,難分高下。此時忽然另外一隻手給其中一方增加了力量,就會讓平衡失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戰和滑鐵盧之戰,曹操以偏師奇襲官渡,讓袁紹的糧草枯竭,從而失去作戰能力。布呂歇爾比格魯希早到了幾個小時,最終造成了拿破崙的失敗。

因此雙方在戰術佈局上,劉備和曹操劉表主力相持於相縣竹邑一帶,若是正常情況下,肯定是必須要等孫策和陳暮分出勝負,看誰支援得快就能贏下勝利。

但問題在於看上去劉備和曹操劉表的主力雙方人數相差不大,可士兵的士氣和戰鬥力完全不對等,也就是說,實際上兩邊的局勢並非均衡。

那麼這場戰爭的想法就脫離了周瑜原本的計劃,也就是先破陳暮,再轉道支援曹操劉表,兩面包抄劉備的構思就會失效。

因爲原定計劃的前提是曹操劉表扛得住劉備的進攻,要是扛不住,那還打個屁?

即便你這邊擊敗了陳暮,那邊曹劉聯軍被迫,孫策面臨的就是朝廷的主力軍隊,基本不可能勝利。

聽到陸議的話,周瑜沉吟道:“確實是我考慮不周了。”

孫策忙道:“那該如何是好?”

陸議想了想道:“此事還得與曹操劉表商議一下,具體談談該怎麼打,確定個方程才行。不然我們這邊想着怎麼打,他們那邊又想着怎麼打,互不統屬,指揮一亂,必然會敗。”

一旁的魯肅嘆息道:“這就是聯盟的壞處,春秋時六國伐秦,就是指揮不統一而被秦國大敗。當今十八路諸侯討董,亦是關東各路諸侯各有心思而半途而廢。”

“剛好藉着這次機會,或許我們能夠統籌一下劉表和曹操的軍隊,指揮他們共同作戰。伯符,我建議我們可以邀請他們共同會盟,確定盟主關係。”

周瑜目光閃爍,如果能讓孫策擔任盟主,那麼統一調度肯定不成問題。而且還可以藉機削弱曹操和劉表的實力,一舉兩得。

“這個辦法好。”

“我們的實力最強,確實應該是盟主。”

“明公,就按公瑾的話辦吧。”

衆人聽到周瑜的提議,諸多將領們也紛紛贊同。

畢竟如果孫策能夠當盟主的話,對於他們的好處也是非常多。

孫策就說道:“既然如此,我就給曹操和劉表那邊發一封書信,邀請他們會盟共商退敵的計策。諸位以爲,將會盟地點放在哪裡會比較好?”

“銍縣吧。”

魯肅說道:“那裡位於竹邑與符離的中間地帶,距離很近。”

“善!”

孫策點點頭,便立即寫信派人去傳遞。

其實孫曹劉此時離得都不遠,曹操和孫策最近,一個在後世宿州市西北面約十多公里處,一個在宿州市東北面約二十多公里處,相距則大概也就三十多公里。

銍縣則是在後世宿州市市區以西一帶,古代春秋時此地有宿國,因此後世將此地稱爲宿,周圍竹邑、符離、銍縣、蘄縣環繞宿州市區。

劉表軍隊的位置稍微遠一點,位於汝南的山桑縣一帶,離他們有一百多公里,領兵大將乃是劉表的親外甥張允。

在得到孫策的信件之後,曹操便召集郭嘉程昱戲志纔等人商量。

曹軍主帳篷內。

郭嘉看完了信件,說道:“這定然是孫策想爲盟主,指揮調度我們的軍隊糧草。”

曹操皺起眉頭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孫策這廝還真會找機會。”

郭嘉搖搖頭道:“這小子狡詐得很,看似拋下偌大的豫州基業跑去了江東,但卻避開了最大的威脅,讓朝廷把注意力放在了我們身上。”

“可有辦法擺脫桎梏?”

曹操問。

戲志才程昱和郭嘉都陷入了沉默。

並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這個問題就是個死結。

如果是以前,孫策想當盟主?

做夢。

曹操和孫堅一個輩分,你孫策不過是個小輩,也想當盟主?

但現在呢?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

曹操被朝廷打得大敗,損失了不少人馬,需要倚仗孫策幫助纔有希望奪回河南,重整旗鼓。

所以如今曹操有求於孫策,就不敢去得罪他,孫策屬於是趁人之危。

那麼劉表的軍隊能當盟主呢?

更加不可能。

一是身份不對等,二是劉表的實力最弱,憑什麼他當盟主?

劉表派來的人是張允,孫曹都是諸侯,與劉表身份相同,劉表的部將來當孫曹的盟主,怎麼可能嘛。

所以這次會盟統一調度的問題, 只有孫曹才能擔得起這個職責。

但可惜曹操此時已經被孫策拿捏住......

見到三名謀士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曹操最終也是隻能嘆氣道:“唉,若是不會盟,各自爲戰,則必然被朝廷逐個擊破。會盟的話,還要聽孫策小兒的指揮,令人不甘心吶!”

郭嘉勸說道:“明公,荀子云:“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若想實現遠大志向,就不能拘泥於眼前。韓信當年若是不忍胯下之辱,何來大漢萬里江山?此事,明公就暫且先忍耐一番,等奪回河南,以兗州豫州之地,未嘗不能東山再起!”

“那便如此吧。”

曹操無可奈何,只能說道:“給孫策回個信,三日之後,便在銍縣會盟!”

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四章 廢帝請假條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章 鳴金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五章 賄賂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端午節請假條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九章 壽誕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
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四章 廢帝請假條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章 鳴金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五章 賄賂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端午節請假條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九章 壽誕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