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

“三國之謀伐 ()”

在陳暮走後,軍情司的重擔就落在了沮授身上。

軍情司的框架一直沒有變過,陳暮作爲最高首領,稱之爲司命。其下又分爲四大主官,分別爲內令史、間曹史、主記室史、參謀曹掾。

最早的時候,沮授便是主記室史,侯栩是間曹史,簡雍是參謀曹掾,後來閻忠回齊國,便擔任了內令史。

這四個職位間曹史管所有外派出去的間曹,主記室史分管送上來的情報,參謀曹掾則做一些文書傳遞以及資料保管之類的工作,內令史則主要做軍情司內部的一些事情。

後來閻忠年紀大了,生了一場大病,差點病死,回齊國修養,手頭上的工作就交給了荀彧。簡雍則是當初趕鴨子上架,本身不適合這份工作,現在的參謀曹掾便由荀攸來做,當陳暮不在的時候,也由沮授荀攸他們分管軍情司。

從昨日開始,就有好幾份新的情報送到了荀攸桌案上,荀攸在查看了這些情報之後,便去了沮授的帳篷,此時沮授正在給後方的荀彧寫信,讓他再多增派一些箭矢、秋衣等物資過來,現在忙得團團轉。

見到荀攸過來,沮授就知道應該是軍情司那邊又有了新的情報,便停下了手中的紙筆,吩咐一旁伺候的小廝先出去,等帳篷內無人之後才說道:“公達,出什麼事了?”

荀攸沉着道:“我們在袁紹軍中有一些內應,昨日有一份情報發來,今日又有兩份,內容都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所在的部隊已經抵達邯鄲。”

“抵達邯鄲?”

沮授皺起眉頭:“爲什麼他們在出發之前不發來?”

荀攸說道:“他們是被分批派過去的,出發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們要去哪裡,從袁紹軍中發回情報可不容易,這三份情報,還是他們到了邯鄲之後,聯繫邯鄲的軍情司分部才送出來。”

袁紹麾下包括士兵乃至於一些中低層將領確實有不少內應,這些內應的身份只有沮授荀攸這樣的高層才知道,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非常珍貴,不能輕易暴露。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是什麼重大信息,往往不會選擇冒險傳送情報回來。

畢竟這個時代沒有電臺,不能遠程傳輸信息,只能靠人力輸送。

而人力輸送很容易暴露,軍中士兵都有冊有名錄,每日點卯,誰在誰不在一目瞭然,內應也沒辦法跑出去給同伴送信。

在這種情況下,消息輸送就有延遲性與滯後性。

就像這一次,袁紹分批派自己麾下的軍隊以化整爲零的方式回邯鄲,而且不告訴中下層軍官以及底層士兵目的地,軍情司的探子就很難把消息送回去。

如此就導致袁紹大軍已經在邯鄲集結完畢之後,他們才得知消息自己已經抵達了邯鄲。好在邯鄲附近多有軍情司以及劉備自己軍隊佈置的崗哨探子,想辦法做個記號,這才把消息傳出來。

但現在消息肯定已經很晚,沮授他們得到的情報就是,袁紹不知道爲何忽然在邯鄲集結了大量軍隊,再加上邯鄲本身就留下了不少守軍,這很有可能是袁軍主力在聚集。

“前幾日才傳來的消息,說是袁軍主力襲擊了我們的糧道,他們怎麼可能會這麼快就到了邯鄲呢?袁紹的軍隊難道都插了翅膀可以飛不成?”

沮授察覺到這裡面的不對勁,因爲之前的情報顯示袁紹主力襲擊了清河國,還打退了張飛,襲擊了他們的糧道,怎麼眨眼睛就跑到邯鄲來了,前後不足數日,即便是急行軍,也不該這麼快纔對。

更重要的是根據前些天傳回來的情報看,

之前那些內應所駐紮的位置基本都是在鉅鹿安平一帶,他們還推算袁紹是打算在鉅鹿安平趙國沿線佈置防線,襲擾自己後方爲主。

沒想到袁軍居然開始往邯鄲集結,莫非是打算趁着劉備軍主力正在猛攻鄴城的時候,立即偷襲劉備後方?

“有沒有一種可能?”

荀攸沉吟道:“這是袁紹佈置的計策,他的主力大軍根本就沒有走遠,只是派了休屠各部,冒充主力,襲擊了我們的糧道,讓我們以爲敵人現在的主力位置盤踞在清河國一帶,但實際上全都在趙國周邊,隨時準備集結偷襲我們?”

“有這個可能,咱們必須儘快上報給明公,準備迎敵。”

沮授臉色一下子就變得不好看起來,當初陳暮判斷袁紹不會放棄鄴城,於是圍繞着邯鄲樑期一帶他們修築了大量的防線,結果轉頭袁紹就北上,導致他們放棄這些防線,南下進攻鄴城。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袁紹只是虛晃一招,來騙,偷襲,直接把劉備原本準備的防線給晃倒了,如果真的是荀攸猜測的那樣,現在恐怕爲時已晚,袁紹恐怕已經在來的路上。

但不管怎麼樣,既然已經有了情報和猜測,他們就必須把事情上報到劉備那裡去,討論一下事情若是真的,應該怎麼辦,因此也是馬不停蹄地出了帳篷。

一路來到劉備主帳篷那邊,沒想到劉備居然不在營寨內,問了衛兵後才知道,劉備巡營去了,便只好一路追尋,浪費了不少時間。

古代安營紮寨當然不是大家一窩蜂湊一起就完事,夷陵之戰劉備攏共也就五萬人,陸遜還能火燒連營七百里,就可以知道安營紮寨是一門學問,戰爭中各部駐紮都是有具體位置的,他們的位置也有他們的戰略意義。

比如此次劉備圍攻鄴城,十多萬大軍肯定不是擁擠在一起,各級將領有各自的駐紮點,劉備本部是在北城,麾下兩萬餘人,張遼部在西城,萬勝軍一萬餘人,然後又有典韋部、牽招部、高順部等。

他們各自在外圍駐紮,每部麾下又分爲數個校尉,各有營盤,再加上關羽趙雲等部,使得十幾萬大軍在鄴城城外密密麻麻,營寨連着營寨,遮天蔽日,彷彿一朵黑雲般將城池包圍。

劉備不在自己本部,也不知道在哪裡巡營,最後一路追問了好一會兒,才終於在西城的典韋那邊找到了他,此時他還在典韋的陪同下,於西城的土山上觀望城內。

得知沮授和荀攸正在找他,劉備就讓他們來土山上。

片刻功夫,二人過來。

劉備詫異問道:“公與,公達,發生什麼事情了?”

沮授嚴肅道:“明公,軍情司急報,袁紹在往邯鄲秘密集結軍隊,很有可能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怎麼回事?”

劉備大驚。

荀攸道:“子歸說得沒錯,袁紹根本不想放棄鄴城,所以他派人佯裝主力北上,同時襲擊清河國,讓我們以爲袁紹的主力已經往東北方向而去,卻沒想到他只是把兵力分散在了邯鄲周邊,隨時集結,現在恐怕已經南下。”

“這......”

劉備大驚失色,左右看了看自己軍隊佈置,頓時心驚道:“若是如此,豈不是休矣。現在十多萬大軍圍困鄴城,臨時調度已經來不及了,一旦被袁紹從後方偷襲,恐怕大軍立即要敗退。”

十多萬大軍的指揮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調度好的事情,因爲他們的正面是鄴城,沒有人想到背後會來敵人,軍隊要集結,要迎敵,很難短時間內完成部署。

好在典韋立即站出來說道:“明公莫慌,若袁紹真的來了,我願率本部人馬北上迎敵死戰,爲明公爭取準備退敵的時間。”

“良弼!”

劉備感動不已,這個時候北上迎敵,可謂是九死一生。

因爲袁紹已經是殊死一搏,必然全力以赴,前去阻擊,乃是千難萬難,非常危險。

“高順的陷陣軍很適合正面阻擊戰,明公可以派高順與典韋同去。”

荀攸建議道。

沮授則道:“現在的情況我們還不能完全得知,這一切都是我們從情報當中推算出來,明公可以一邊讓典韋高順做準備,一邊派斥候北上偵查敵情。”

“好,立即去辦。”

劉備點點頭。

而就在劉備軍剛剛得知袁紹大軍已經於邯鄲集結的時候,袁紹大軍此時早就完成了集結以及糧草物資準備,開始南下對樑期縣的留守軍發動了攻勢。

攻勢如火如荼,戰鬥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城池低矮的樑期守軍就全軍覆沒,不過在城破之前,守將就已經派了信使南下。

樑期縣,縣衙當中,袁紹蒼白的臉已經難掩病色,不時咳嗽幾聲,這幾個月來,殫精竭慮,已經耗光了他的精力。再加上沒有好好休養,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已經到了接近山窮水盡的地步。

劉惠曾經勸說袁紹,讓他不要再發動這波攻勢,好好穩固北方,趁機奪取幽州,再圖謀將青州軍從冀州趕出去。

但最終被袁紹拒絕。

沒有辦法,衆人也只好繼續執行他的計劃。

此刻樑期縣已經拿下,衆人齊聚一堂,袁紹環視一圈,又咳嗽了兩聲說道:“諸位,樑期已經成功拿下,此地離劉備軍營寨已經不足四十里,他們還未得知消息,即便得知消息也已經來不及應對了,即刻前進,我要破了劉備後營。”

劉惠苦笑道:“明公,你的身體......”

“我知道!”

袁紹擺擺手,看着衆人道:“我就是知道我的身體不好,才只能選擇一拼。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不想再失去另外兩個。如果此戰能夠把劉備打敗,袁家就還有希望,如果此戰敗了,即便逃回北方,還有什麼意義?都聽令行事吧,蔣義渠,你爲先鋒!”

蔣義渠無奈道:“唯!”

吩咐了衆人按照命令行事,很快廳堂內就只剩下袁紹劉惠荀諶等少數幾人。

劉惠嘆氣道:“明公,這會不會太冒險了。”

“這個險,值得冒!”

袁紹坐在席上,忍不住又開始咳嗽,拿着白色絲巾捂嘴,幾點鮮紅的血跡落在了上面,他面不改色地將絲巾握成了團,不讓手下的人察覺到異色。

“明公......”

劉惠遲疑了片刻,還是說道:“其實我們也可以進攻平原,我聽說公子尚和審配就......”

“不用多說了,就這樣吧,你們去做你們該做的事情,讓我靜靜。”

袁紹打斷了劉惠的話,他知道劉惠想說什麼。

其實劉惠也算是支持袁譚的那一派,但南下救袁譚風險太大,理智讓劉惠建議袁紹還是北上更好,如果袁紹擔心無後,那大不了趁着劉備主力在打鄴城,進攻平原把袁尚救回來。

但現在袁紹已經下定了決心,那衆人自然也就不再說什麼。劉惠荀諶等人拱拱手,便退出了廳堂,房間內,只剩下袁紹的咳嗽聲還清晰可聞。

等到衆人離開,袁紹這才緩緩站起身,走到廳外,看向遠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充滿了堅定。

袁紹從未想過北上, 一個兒子已經失去了,雖然那是他最喜歡最疼愛的兒子,但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從前袁紹覺得自己很英明,他看到袁尚酷似自己,以爲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

但後來他纔想明白,有些東西,或許早就已經命中註定。

因爲對嫡幼態度一直不明確,導致自己麾下派別林立,內部分歧嚴重,在與劉備的數次大戰中,都沒有團結起來,互相扯皮,導致意見不一,往往延誤戰機,導致數次失敗。

現在他知道,如果當初能夠早一點下定決心,把手下的派系好好歸納統一一下,也不至於鬧到今天這般田地。

可惜這世上沒有後悔藥。

袁紹在邯鄲的時候就想清楚了,袁尚和審配被俘虜已經是既定的事實,相比於去追尋摸不到的過往,還不如珍惜眼下,至少鄴城還在,袁譚袁熙也還在,自己只要能夠成功,還有人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

所以他採取了聲東擊西之計,讓高幹帶一部分士兵佯裝北上佔據河間安平等地,同時籌措糧草,爲接下來的反攻做準備。

高幹不負衆望,北上接連收復失地的同時,還利用休屠各部的騎兵,襲擊了青州軍糧道,戰果頗豐。

在蟄伏數月之後,袁紹終於等到了時機,大軍秘密南下,於邯鄲一帶大規模集結。

同時袁紹也知道軍情司遍佈冀州,甚至自己的軍隊當中都有可能有軍情司的探子,想要瞞過軍情司不容易,所以兵貴神速,在完成集結之後,立即就開始準備發動突襲。

現在樑期已經拿下,決戰便在今日了!

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二章 反間計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完結感言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請假條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請假條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章 結義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請假條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二章 反間計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完結感言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請假條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請假條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章 結義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請假條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