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

永漢元年六月,陳暮路過兗州,曾經邀請曹操孫堅一同進攻袁紹。

當時曹操已經答應,孫堅更是親領一萬人馬北上,入駐冀州最南面的黎陽縣,隨時準備與洛陽軍一起共同攻打冀州。

然而除了孫堅呂布以外,南方的各路諸侯,無一不清楚,這個時間節點已經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不管是曹操袁術孫策,乃至於劉表張繡,都明白如果再不消滅彼此,統一河南。

那麼等到袁紹和劉備這兩個巨無霸之間的戰爭結束的時候,北方將會出現一個實力極爲雄厚的軍事集團,坐北朝南,俯視整個天下。

而南方一盤散沙的各路諸侯互相敵視,基本不可能聯合在一起,若沒有強力人物出現,到時候也只能是被一一吞併的下場。

所以這些有野心的諸侯們,一個個幾乎都像是達成了共識一樣,開始聯合在一起,向着本就敵對的那些人發起進攻。

南陽郡,作爲漢末人口超過兩百萬的大郡,自黃巾之亂後,此地與汝南一樣,凋零了許多。

但相比於汝南這幾年一直處於動盪,南陽好歹還算安穩,並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歷史上袁術是南陽太守,關東聯軍討董,他就是從南陽出發討伐董卓。

但如今歷史早已經改變,他被陳暮暗中調往長沙,擔任長沙太守,後來遷左將軍,早就已經不在南陽。

董卓之亂後,袁術興風作浪,從荊州南部順長江而下,佔據了揚州西部以及豫州南部,對南陽虎視眈眈,想要通過南陽,三面包圍整個荊州。

而恰好原來的南陽太守灌恂病死了,劉表出兵與袁術相抗,再加上陳暮派孫堅前往豫州,以及曹操的牽制,才把袁術從汝南趕走,南陽因此得以保存下來,沒有受到袁術的禍害。

不過這個時候的南陽也並非一片樂土,因爲四面環山,多有盜匪,黃巾殘部衆多,劉表那個時候纔剛剛把荊州北部穩定,打退袁術,根本沒有多餘的能力再把南陽吃下,於是南陽就落到了從武關退出長安的張濟部手裡。

張濟到南陽之後,由於糧草稀缺,所以率部進攻襄陽北面的屏障穰城。

當時劉表的手也纔剛剛摸到南陽南部,面對張濟的進攻,劉表予以回擊,在亂戰之中,將張濟射死,張濟之侄張繡領其殘部撤兵。

本來雙方應該已經勢如水火,不斷攻伐纔對。但後來劉表想了一個計謀,他覺得河南之地一片混亂,袁術隨時可能會捲土重來,因而不如接納張繡,讓他屯兵宛城,以作襄陽屏障。

這個計策擺明了是要拿張繡做擋箭牌,張繡的謀士賈詡跟他說過,然而面對劉表的說客,張繡即便是清楚自己被人當槍使,也只能接受劉表的提議,換取糧草。

沒辦法,他當時陷入了困境,如果不同意的話,由於糧草缺失,大軍就得餓死,還不如先答應下來,換取一片生存之地。

數年下來,張繡佔據宛城,又得南陽北部數縣,逐漸站穩腳跟,實力稍微有所發展。

此時,早春時分,南陽盆地淅淅瀝瀝下起了春雨。

春雨貴如油,遠方的伏牛山脈鬱鬱蔥蔥,如長龍脊背一般起伏,煙雨朦朧之中,宛城的樓臺亭閣內,雨點打在樓閣的瓦上,發出滴滴答答的響聲。

清風拂過樓中,吹動紗簾飄蕩,屋內廳堂裡,趁着這個難得的午間時光,賈詡躺在房間裡的木榻上呼呼大睡,享受着片刻休閒。

可他才睡下沒有多久,蹬蹬蹬的樓梯聲音傳來,將他吵醒,迷迷糊糊間,就聽到有人喊道:“先生,先生!”

“嗯......”

賈詡睡眼惺忪地起來,鬆垮的皮膚上布了幾顆老人斑,兩眼略微渾濁,坐在牀沿邊好一會兒才恢復清醒。

他今年已經五十一歲了,不管是體力還是精力,都遠不如年輕時候。

張繡快步上了閣樓,手中拿着一份文書,來到賈詡身邊說道:“先生,葉縣那邊傳了信過來,曹操跟呂布,孫策與袁術又打起來了。”

賈詡撓了撓頭,懶洋洋地道:“他們不是半月一小戰,三月一大戰嗎?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雖然河南等地大規模戰爭沒有打起來,但雙方在邊境還是摩擦不斷。上個月孫策就曾經領兵突襲當塗,與袁術大打出手,周圍各路諸侯早就習以爲常。

然而張繡卻無比嚴肅地道:“這次不同,如先生預料的那樣,他們已經盡起大軍,要打決戰了。”

“哦?這麼快?”

賈詡頓時臉色微變,坐直了身,來到廳中席地而坐,接過張繡遞來的文書仔細閱讀。

就看到文書中稱雙方把全部家底掏了出來,在沛國等地開始了交戰。

之前張繡曾經問過賈詡,現在北方劉備和袁紹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他蝸居南陽,該當如何?

當時賈詡就告訴過他,南方各路諸侯必然會擔憂袁紹與劉備之間決出一個霸主,到時候將他們依次吞併,所以必然會互相攻伐,儘快壯大自身,以免未來袁紹或者劉備大軍南下。

那個時候賈詡也預料到袁紹和劉備之間肯定不會那麼快分出勝負,因此就勸說張繡先在南陽整頓兵馬,先坐看天下形勢,最後再做出決定。

只是沒想到那四個諸侯居然如此心急,劉備跟袁紹纔開戰半年,他們就已經完成了準備工作,開始決戰。

等賈詡看完文書,張繡就說道:“先生覺得,我現在應該如何?”

賈詡沉吟許久,搖搖頭道:“將軍知道爲什麼河南等地各路諸侯寧願相互吞併,也不願意去插手進袁紹和劉備之間的戰爭中去嗎?”

“因爲他們勢大?”

張繡問道。

賈詡笑道:“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真正的原因還在於不管是劉備亦或者袁紹,都在黃河周邊,除了曹操和孫堅以外,其它諸侯想要進攻他們,非常困難,沒有人可以越過那麼遠的距離,進攻青州或者冀州,除非這些諸侯想死,去進攻洛陽。”

“進攻洛陽就是找死嗎?”

張繡不解。

賈詡點點頭,嘆息道:“是啊,找死爾。”

歷史上曹操迎漢獻帝,不僅袁紹跟他打,就連孫策都有偷襲許都的想法。

那是因爲當時他們是有藉口的,說曹操脅天子以令諸侯,他們是忠誠於漢室的諸侯,所以才起兵反曹,只是反曹,並非反天子。

而此時呢?

劉備可沒有脅天子以令諸侯,他人都在青州,洛陽軍隊大權是在朱儁手裡,要那些諸侯們說朱儁脅迫了劉虞,別說天下人,就連這些諸侯自己人都沒幾個信。

因此即便這些諸侯想要參與到袁紹和劉備之間的戰爭,也沒有藉口,除非他們想造反,丟掉大義名分。

不得不說,就算是賈詡也很佩服陳暮這一手立劉虞爲帝,劉虞本身威望足夠高,且又是光武帝劉秀的嫡系後裔,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曾經昭告天下,說自己無子,討伐天下各路不臣之後,就從河間抱取章帝子孫爲新皇。

可以說,正是因爲這道詔書,讓天下人對劉虞心服口服,除了公然造反的袁紹、袁術、劉璋、李傕、郭汜等人以外,就連呂布也是上書朝廷,表示願意臣服,於是得了個徐州牧的位置,逼得曹操退兵。

這就是各路諸侯無法插手進劉備和袁紹之間戰鬥的根本原因,地緣問題以及政治因素,懷有異心,且離得近的曹操不敢反叛,離得遠的袁術、劉璋、李傕、郭汜等人則打不到洛陽。

所以河南等地的諸侯,對於北方大戰的事情上,完全插不上手。即便是能插手的曹操和孫堅,也只能去幫劉備,而不能幫袁紹,就是因爲這兩個原因。

聽了賈詡的解釋之後,張繡似懂非懂,點點頭道:“那爲什麼曹操和孫堅不出兵幫助劉備,而選擇和袁術呂布大戰呢?”

“孫堅不是出兵了嗎?”

賈詡笑道:“孫文臺乃江東猛虎也,一心向漢,朝廷待他不薄,因而此番出兵必然竭盡全力。至於那曹孟德,早有異心,此次袁術呂布異動,最高興的怕就是他了。”

“打仗還那麼高興嗎?”

張繡也笑了起來,他是個粗人,不太懂裡面的彎彎繞繞。

賈詡說道:“你想想,如果曹操真心向漢,肯定是要幫朝廷出兵。但他卻選擇與呂布在沛國等地交戰,不就是因爲他不想幫朝廷出兵嗎?如果他佔據了呂布的淮北,順勢南下奪得淮南,恐怕就有一定實力,此時再反叛朝廷,消滅孫堅,奪取豫州,則有了與北方抗衡之能,屆時南北對峙,二分天下也。”

“先生說的我不懂。”

張繡搖搖頭:“我只想知道,我現在應該如何是好?是看他們打嗎?如果他們決出勝負,我是不是就危險了?”

“是啊。”

賈詡點點頭:“將軍兵馬不多,不過寥寥一兩萬人,曹操孫堅等人雖比不得袁紹劉備等人擁衆十餘二十萬,但亦有數萬精銳之士,我們難以與他們抗衡,將來最好的結果,也無非是等他們決出勝負,找一個有實力的諸侯投降而已。”

“唉.......”

張繡嘆了口氣,他對於自己的實力倒是認得很清楚,不說南陽有一半還在劉表手裡,單說他的處境就十分尷尬,南邊是劉表,北面是孫堅,個個都比他強大,就算是想有點作爲,也被夾在中間難以動彈。

二人沉默片刻,張繡才說道:“以先生之見,我該投降於誰比較好?河南之地,總歸是這幾個諸侯最後決出一人勝負,其中袁術實力最強大,莫非是他?”

“袁術?”

賈詡嗤笑道:“袁術現在空有近十萬大軍,但他的實力是最弱小的,麾下盡是烏合之衆也,我預料第一個被消滅的,就是他。”

“那是,孫堅?”

張繡試探詢問。

賈詡想了想,搖搖頭:“孫堅過於剛直,已經領軍北上響應朝廷號召,其人不如曹操狡詐,恐怕最後會遭到曹操陰襲。”

“那就是曹操了。”

張繡拍板道:“先生是讓我投降曹操!”

賈詡翻起了白眼:“我什麼時候說過要投降曹操?將軍,有的時候不要只看着身邊,要有遠見。曹操確實是最有可能統一河南之地的人,但將軍即便要投降,也該找一個最後的勝利者,而非眼前的勝利者。”

“最後的勝利者?”

“不錯,你覺得天下各路諸侯當中,誰才能一統天下?”

“那就只能是劉備或者袁紹了吧。”

張繡毫不猶豫地回答。

倒不是他有多聰明,而是這幾乎是天下人的共識。

就如同官渡之戰前,大家都認爲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勝利者會一統天下一樣。

這二人當中無論是地盤、人口都是天下排名前二的大諸侯,互相吞併之後,實力只會更大,其它諸侯哪有那麼大的能耐與他們抗衡?

“正是。”

賈詡深邃的目光望向北方,輕聲說道:“將軍雖據南陽之地,然地狹人少,腹背皆敵,難以有所爲。然劉備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司隸等豐腴之地,地廣人多,方纔能行大事,將軍若要找人投靠,也該找他們當中一人。”

“那麼誰纔會是最後的勝利者呢?”

張繡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賈詡沉吟了許久,淡淡地道:“也許,是劉備吧。”

他想起了前段時間閻忠給他的書信。

裡面倒也沒有什麼其它的內容,只是說, 段煨已經投靠了朝廷,他的家人都已經安頓起來。

長子賈穆被朝廷徵爲議郎,次子賈訪也被舉爲孝廉,如今在司隸任官吏。

當初賈詡之所以沒有跟閻忠一起走,就是因爲他很害怕。

他怕朝廷依舊無法原諒西涼軍集團,不願意赦免他們這些曾經的董卓舊部,到時候萬一遭了朝廷毒手,以賈詡惜命的性格,絕不會跑去關東找討伐董卓的頭子劉備。

但現在段煨被朝廷接納,自己原本留在段煨那邊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安頓,而閻忠只是說,舉薦他長子和次子的人,正是陳暮。

那麼他做這一切的目的是爲了什麼?

自然是張繡。

就連身在南陽的自己都要算計,陳子歸此人,當真是可怕得很。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

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章 結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九章 規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一十三章 收權
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章 結義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九章 規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五章 炮!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一十三章 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