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

永漢二年,二月四日。

已是孟春時節,草長鶯飛,博平縣城內,無數士兵來來往往,不斷穿梭。

田豐還是晚了一步,雖然他也猜到了高覽和許攸的進攻只是佯攻,但誰也不知道,如果他真的走了的話,佯攻會不會變成實攻。

所以田豐不得不在臨邑一帶多逗留了兩日,正是這兩日的時間,讓袁紹的大軍輕鬆拿下了南邊的博平縣城。

張飛僅僅留了三千人守兩座城池,而且博平縣城也不是什麼城池高厚的重鎮,靠着城內一千多人,想要抵擋住袁軍上萬人的進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這次進攻的可不是許攸那支從東郡長途跋涉數百里前往濟北國的偏師,而是不到七十里,袁紹的主力軍,擁有大量攻城器械。

這使得整個攻城戰爭甚至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在北城門被輕鬆攻破之後,青州軍就在一名守城的軍司馬命令下,果斷選擇了棄城逃跑,自南城門離開,前往南面的聊城。

陳暮曾經在青州軍中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在明知道敵我力量懸殊,根本不可能戰勝敵人的情況下,士兵沒有必要硬拼,該跑還是得跑,不要過於魯莽。

這就是所謂的戰略轉移,並非懦夫行徑。

這個口號得到了劉備的稱讚,深得他心。因而青州對於士兵力戰之後的逃跑行爲,並不會有什麼懲罰措施。不過若是在打得過或者實力相差不大,卻未戰先怯,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博平之戰就是如此,當時袁軍還沒來得及把南城門全部包圍,博平的青州軍付出一定傷亡,成功突圍,有八百餘人逃了回去,聊城那邊還有一千人,匯合在一起,總計兩千來人,勉勉強強守住了聊城,等來了張飛援軍。

雖然聊城守住了,但博平的丟失還是給予了青州很大的打擊。原本應該固若金湯的泰山齊長城防線,被人從內部攻破,爲了堵住這個窟窿,就得拆東牆補西牆,反倒使得博平口子又露了出來。

袁紹雖然沒有拿下聊城,可有了博平作爲突破口,他完全可以在城池內駐紮兵馬,囤積糧草,然後分兵襲擾龍湊,到時候平原反倒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因此青州如今就陷入了被動當中。

到了二月中旬,袁軍果然開始對龍湊發起了試探性進攻,雖然被守軍打退,但這並非是一個好的信號。意味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龍湊渡口都將會受到袁軍的襲擾。

不過現在的情況也不算太壞,聊城還在張飛手裡,袁軍不敢枉顧身邊的聊城,不可能大舉進攻,只能小規模騷擾,這點攻擊龍湊還是防禦得住。

所以如今依舊處於僵持時期,不會影響整體局勢,但也算是一個小裂縫,青州這面高牆,看起來隱隱已經四面漏風。

二月底,高覽從南線繼續進攻濟南,荀彧重新修築了已經被許攸拆毀的齊長城防線,又在泰山小道設伏,打退了妄圖再次從小道繞來的袁軍,雙方僵持在盧縣與齊長城一帶,分不出結果。

三月中旬,袁紹挖掘了足足兩個月的地道終於通到了平原縣城下,但讓人絕望的是,地表竟然有一層厚厚的水泥結構。雖然只是整個城市的馬路,很多房屋乃至於宅院都沒有水泥鋪設,可大多數房屋家中都會鋪設地磚。

秦漢風格建築就是這樣,地基鋪設地磚,然後在地磚上方搭建橫樑,讓房屋遠離地面。唯一是夯土結構地面的,基本就是各家各屋的院子,別說貧民,即便是豪強,院子裡也是種上花花草草,一般不會鋪設磚石。

但袁紹挖掘地道的士兵在地下,他們哪知道平原城哪個地方是院子,即便是隨便亂挖,不說挖掘地道有多艱難,單說平原城可不是兩平方公里的普通小縣城,作爲一郡治所以及南北貿易往來集散中心,這座城市面積足足十多平方公里,挖到猴年馬月也不一定找得到。

所以地道戰術最終還是失敗,不是失敗在被敵人發現,而是失敗在夯土結構的地面上澆灌水泥,地下的袁軍士兵根本打不穿。

等到五月份的時候,袁紹猛攻聊城,劉備本想領兵出城,親自南下去聊城解圍。

但袁紹的主力部隊一直將平原城團團圍住,他除非放棄整座城市,在安德的典韋,西平昌的臧霸的掩護下往南行軍,不然的話,他的一切行動都會在袁紹眼皮子底下,到時候就有可能在野外遭遇圍攻。

所以在荀攸的勸說下,劉備最終還是放棄了親自領兵南下解聊城之圍的想法,最終是派遣臧霸,放棄西平昌,順着黃河一路往上游行軍,來到龍湊渡口駐防。

同時命令黃忠逆流而上,往聊城而去。

在黃河濟水漯水這片水系當中,三條河流都是相通的。特別是漯水,因爲漯水就是黃河的支流,它從東武陽的南面黃河的北岸流淌,然後過東武陽、陽平、樂平、聊城以及博平,再次匯入黃河。

但它並非是匯入黃河就完事,而是穿過黃河,橫截了整個平原國與濟南國,最後在黃河與濟水之間的位置,流入萊州灣。

因此水師可以通過三條河流之間的各個支流,四處行動。

五月七日,已經是孟夏時節,一大早,茬平黃河渡口處,河流附近的港口密密麻麻的船隻就開始隨風而動,在河流當中上下起伏,不斷飄蕩。

太史慈與黃忠奉命駐守此地,二人各領水師接近兩萬人,其中一部分是大型樓船,可以運兵一兩千人,另外一些則是艨艟、鬥艦等可以運兵數百人的中型船,最多的則是走舸、露橈、先登這些小型船隻,可運兵數十人。

不過此次要逆流而上,小船隻很難頂得住黃河的大風大浪,因此黃忠奉命北上去解聊城之圍時,便帶上了七艘樓船,總兵力達八千人,順着黃河一路北上,約一百二十里,從清晨到傍晚,纔到達漯河入口。

進入漯水流域,速度就快了起來。畢竟是順河而下,只是此時黃忠卻不能行軍,因爲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半夜三更駕駛着船隻在河流當中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觸礁或者撞岸,因此必須等到第二天的白天才能繼續行軍。

到五月八日清晨的時候,寬達二百丈的漯河江面上升起了一片白霧。霧裡行船跟黑夜行舟也沒什麼區別,但黃忠怕聊城有失,因此冒險行軍。

好在漯水是一條僅次於黃河濟水的大型河流,河面寬達五六百米,在水淺的時候或許有觸礁的危險,不過只要掌舵不是瞎子,一直沿着河中央走,想要撞岸還是非常困難。

並且現在已經到了夏日,黃河上游冰山融化,下游水流暴漲,觸礁的風險也蕩然無存。

黃忠站在領頭船的甲板上,看到遠處河岸邊影影綽綽,再仔細一看,正有無數袁軍士兵牽着馬匹在河邊飲水,下方大部分河灘都已經被淹沒,袁軍飲馬漯河,還得依次排隊。

在河岸上方是大片森林,隨着太陽慢慢升起,早晨的霧氣開始消散,河岸邊的袁軍士兵也是瞠目結舌地看着江面上漂浮的七艘龐然大物。

它們緩緩地航行在江面上,順着河流而下,等到了遠處灘邊上的時候,離河灘約二三十丈的距離,開始下錨停船,緊接着船舷兩側的小船已經系在船尾的艨艟、鬥艦紛紛下水,全副武裝的青州軍士兵們順着船梯有秩序地上船。

愣了接近十餘息的時候之後,袁軍士兵終於反應過來,紛紛呼喝着拉着馬匹回頭要走,而後面還有不知道情況的士兵正排隊牽馬來河邊,雙方前後交錯相撞,兵荒馬亂之際,整個河灘邊上一片混亂。

聊城位於漯水以南,城池離大河不到四里地,從北面的江河截留了一條支流進入城內,變成了護城河,此刻黃忠的大船,就坐落在護城河以及漯水的交界處,無數小船開始靠岸。

岸邊上大量的袁軍士兵紛紛往營寨裡跑,他們的營寨並非是在漯河邊上,而是在更西一點的另外一側,離河邊還有那麼半里地,處於一片森林茂密的旁邊。

古代行軍打仗,安營紮寨一般不會離河流以及森林太遠,等到袁軍主將得到消息,匆忙整頓士卒準備迎敵的時候,黃忠已經上岸。

他沒有騎馬,手持大刀步行走到了岸上,身後是密密麻麻,源源不斷的士兵從船上下到岸邊。目光所及,在河岸的南面是一座城池,離了約三四里地,城池上方正在閃爍着亮光,黃忠知道,那是望遠鏡的鏡片。

青州出產的望遠鏡數量很少,科技發展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完全透明的玻璃到現在還沒摸索出完美配方比例,能有這幾個望遠鏡,還要得益於東海高度透明的水晶礦產。

所以到目前爲止,除了少數能夠獨自領軍的高級將領有望遠鏡以外,大部分將領校尉級別都沒有望遠鏡。黃忠因爲執掌水軍倒是有一個,但他放在了船上。

開玩笑,整個青州也沒有幾個,現在上岸步戰,帶在身上一不小心在戰鬥當中打碎了,那得把黃忠心疼死。

老頭今年已經五十一歲了,鬍子隱隱泛白,但渾身肌肉虯結,粗壯有力的臂膀將兩肩護臂繃得鼓鼓囊囊,左右看看,見到校尉韓璋匆匆而來,對他說道:“將軍,士兵們大多上岸了。”

“列陣,準備戰鬥!”

黃忠沉聲道。

“唯!”

韓璋領命而去。

在各級軍官的指揮下,將近八千士兵,在岸邊組成了戰陣。

而幾乎是在他們上岸的時候,那邊袁軍軍營當中,方纔一陣雞飛狗跳,此次領軍將領,正是審配與袁尚。

顏良文丑在魏郡抵擋關羽陳暮,高覽在東郡一帶,張郃現在也在魏郡,所以除了審配和袁尚以外,袁紹身邊也沒有什麼好的可以獨立領軍出征的人選。

這次袁紹十餘萬大軍,有約兩萬多人在安德附近與典韋糾纏,主力部隊還在平原,另有成千上萬遊騎,遊蕩在平原周邊的曠野之上,包括博平、聊城這邊,都已經被袁軍佔據,到處都有崗哨和營地。

袁尚和審配進攻聊城,帶了三萬兵馬,光騎兵就有三四千人。作爲袁紹最疼愛的三子,袁尚確實得到了最大的優待,審配的領軍能力也屬於中上級別,攻打不到一萬兵馬的聊城綽綽有餘。

在聽聞青州軍的援軍順着漯水而下之後,袁尚和審配匆忙召集各路將領安排軍務,營寨大門打開,呂曠、呂翔、張凱、陰夔、蘇遊、郭昭、尹楷等將領領着本部人馬魚貫而出。

從黃忠停船上岸,到開始排兵佈陣,已經過去了約三刻鐘的時間,將近半個時辰,袁尚這邊也纔剛剛整頓好軍營上下,將混亂的營地安排妥當,開始出營。

約三四里外的聊城城內,田豐用望遠鏡早早地注意到了這邊情況,他立即讓張飛披掛上陣,準備出城援助黃忠,與袁軍決一死戰。

雖然雙方兵力有些差距, 不過田豐還是敏銳地觀察到了一些袁軍的弱點,對張飛說道:“翼德,袁軍的正面營寨是對着我們的城池,黃漢升是從他們的側面河岸發起進攻,河岸地形太窄,容納不了那麼多人,你不要去從正面進攻袁軍營寨大門,就從側面襲擊河岸邊,屆時袁軍擁擠,西面又是大河,兩面猛攻之下,必然崩潰。”

“明白!”

張飛點點頭,下了城樓騎上烏雲踏雪,喝令士兵將城門打開。

隨着嘎吱嘎吱的聲音響起。

城門大開,吊橋慢慢放下,張飛一馬當先衝出去,身後無數士兵蜂擁而出,夯土地面捲起大量塵土。

此時距離黃忠上岸已經四刻鐘,差不多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到了早上八點多鐘,太陽升起,江面上的濃霧逐漸散去,三方兵馬聚集起來,開始排列戰陣。

而在漯水河面上,袁軍根本沒有注意到,離他們僅僅只有四五十多丈的距離,七艘樓船,緩緩飄蕩靠近岸邊,船錨放下之後,右側的飛廬女牆下,一根根閃爍着銳利寒芒的牀弩弩箭,悄然指向了他們.......

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三章 得兗州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請假條。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章 弔唁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四章 祭祀請假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章 陌上桑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
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三章 得兗州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請假條。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章 弔唁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四章 祭祀請假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章 陌上桑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