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

戰場上兩軍對壘,並不是說僅僅雙方把士兵派出去亮個相,僵持一段時間就完事了。

實際上不管是攻守雙方,暗地裡都有無數次的交鋒,這些在戰場上看不見的東西,纔是真正殺人於無形的東西。

像漢中之戰,曹操攻打張魯,雙方人馬戰於陽平關,曹軍久攻不克,死傷慘重。曹操便假意撤兵,等張魯軍麻痹大意之時,暗夜偷襲,一舉攻克。

還有曹操與孫權的四次濡須之戰,其中曹操有一項策略,就是盡遷江淮邊境百姓,導致孫權陸軍北上有數百公都荒無人煙,沒有任何輜重補給來源,被迫選擇從濡須水進入巢湖。

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合肥之戰。

這一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張八百與孫十萬的名場面。

但我們不能只看這一戰張遼威震了逍遙津,還應該要注意到很多戰場的側面的一些客觀細節。

曹軍能夠奠定勝利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曹操早期的戰略規劃,導致孫權不得已選擇水路進攻,讓他只能在合肥與張遼硬碰硬。

要是沒有曹操盡遷江淮地區的百姓,孫權完全可以從陸路進攻。

當時魏國佔領的揚州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相當於後世大半個安徽省,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屯田種糧的話,足夠東吳以戰養戰。

再加上當時的曹軍主力在關中與蜀國對峙,江淮一帶兵力空虛,孫權又可以倚靠長江與強大的水軍防守與進攻,如果從陸路進攻,不用考慮後勤問題的話,那對魏國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所以看待戰爭,不能僅僅只看主觀因素,很多時候,一些細節、客觀因素,也往往能夠決定着戰場的勝負,甚至對未來,乃至幾百上千年的歷史,都能產生深刻的影響。

陳暮在戲亭與徐榮對峙,不到一週的時間,雙方你來我往,就已經在暗地裡交鋒了不下數次。

大部分時間都是陳暮在防守,徐榮在進攻。

疲敵之計、斷糧之計、疑兵之計、騷擾之計怎麼噁心人怎麼來。

而陳暮則不動如山,面對徐榮的多番挑釁,完全不爲所動,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你演你的戲,我就坐在那裡,像是個沒事人一樣看大戲。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徐榮得到消息,公孫瓚已經奪了陽池,盡遷當地百姓爲止。

他立即給長安傳信,希望得到董卓的最高指示。

其實以徐榮的意見,自然是要阻止。

正如《亮劍》中孔捷所說。

不管敵人想幹什麼,都一定要想辦法破壞,哪怕鬼子是去拜壽,也不能讓他們從自己防區過去。

但自從上次判斷失誤,被董卓痛罵一頓後,徐榮也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不敢再私自做決定,所以得知這一消息,自然要向長安請示一下,這樣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至少不會再背鍋。

呂布那傢伙,可是時時刻刻都想拿他們的把柄打擊西涼軍集團呢。

十二月下旬,長安。

臨近年關,這座前漢故都沒有一點過年的氣氛。

董卓自從上一次長安被攻破之後,就總覺得這座城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牢固。

所以他正考慮在長安以西修建一座堡壘,充當自己的府邸。

未央宮中,就在董卓與幾名親信商議這件事情的時候,從北面牛輔的那邊,就傳來了軍情。

得知關東軍的動向,董卓立即召來李儒閻忠胡軫張濟李蒙樊稠等人過來議事。

如今董軍的兵力部署大部分都在東面和北面。

像張繡李蒙楊定王方這些校尉是徐榮與段煨的手下,正在灞橋一代駐守。

而李傕郭汜二人則是牛輔的手下,正在北面的左馮翊一帶駐防,所以城中就只有這些將領。

等大家集齊之後,董卓環視一圈,對衆人說道:“大家都看看,牛輔來報,關東軍出兵蓮勺,佔了萬年縣,然後騎兵南下去了陽池,盡遷陽池人口。”

一直在做董卓保鏢的呂布立馬就按捺不住,站出來道:“義父,都說幽州鐵騎不比西涼鐵騎遜色,布早就想見識見識,請讓孩兒出戰!”

“奉先莫急,以後有的是你出戰的時候,你先退下,先聽聽衆將怎麼看。”

董卓讓呂布退下,他其實不太想讓呂布出戰,雖然最近呂布因爲擊退了曹操孫堅鮑信的關東軍而如日中天,但也因此讓董卓覺得自己身邊還是需要一個保鏢爲好。

所以面對呂布的請戰,董卓自然沒有答應。

而呂布見到他的態度,也很是失望,只能悻悻退下,繼續站在董卓旁邊當保鏢。

那邊李儒眼珠子轉了兩圈,聽到董卓的話,大抵也猜到了關東軍的戰略意圖,便緩緩開口說道:“看來關東軍此次並非是要進攻長安,而是要掠奪關中的人口。”

這是呂布都能想到的事情,因爲人家關東軍都已經在這麼做了,問題在於,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對關東軍有什麼好處?

幾個頭腦簡單的將領一時間沒有想明白,反倒是董卓猜到了點什麼,臉色冷峻道:“吾當初遷移洛陽百姓,就是不想讓關東軍得到,看來他們是打算將人全部帶回洛陽去啊。”

“不錯。”

閻忠點點頭,附和道:“年關將至,再過兩個多月,就到了春耕種粟的季節。洛陽一帶良田無數,只是如今已經沒人耕種,土地荒蕪。一旦讓關東軍把百姓帶走,那明年他們就可以在洛陽讓百姓種田,就地取糧,可比千里迢迢從青州冀州運糧方便得多。”

董卓的臉色陰沉了下來,粗着聲音說道:“看來我們絕不能讓關東軍得逞,否則明年我們將會有大麻煩,諸位,你們覺得,我們應當如何才能阻止關東軍的這次陰謀?”

李儒跟閻忠對視一眼,苦笑着搖搖頭。

阻止?

怎麼阻止?

現在關東軍隨着公孫瓚的到來,又接收了朱儁的兵馬,雖剛剛新敗,卻實力大增。

長安的兵力與關東軍相比,實在是捉襟見肘。

如今關東軍兵分三路,一路駐紮在戲亭,看住了灞橋的兵馬,一路在高亭,看住了左馮翊的兵馬。

這樣徐榮跟牛輔的大軍就被牢牢固定在了二地,連動都不能動。

雖說關東軍不一定敢打長安,但只要他們二人輕舉妄動,不管是大軍出擊還是退守,在野外與關東軍相遇,兵力碾壓之下,勝負實在難料。

更何況人家還有三萬幽州鐵騎,在野外平原作戰,步兵跟輕騎兵打仗,跟自尋死路沒什麼區別。

所以關東軍的這次計謀,就是一個堂堂正正,明擺着告訴你的陽謀。

人家幾乎都不掩飾,直接給你攤牌了。

偏偏他們卻沒辦法。

出城去主動出擊,兵力不夠,長安還得留守。

一旦傾巢而出,內部那些不穩定因素立即就會跳出來搞事。

不出城,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把長安周邊百姓遷走,你們拿他們毫無辦法。

“文優誠漢,有良策否?”

董卓看向李儒閻忠。

李儒搖搖頭道:“沒有辦法,這是個無解的陽謀。灞橋跟左馮翊的兵馬全被看住,輕易不能調動,長安目前只有不到兩萬守軍,兵馬嚴重不足,唯一可以用的,就只有那一萬西涼鐵騎。可人家的幽州騎兵,卻有三萬......”

“哼!”

呂布又站了出來,冷哼一聲道:“我聽聞公孫瓚的兵馬大半都是幽州鮮卑胡騎,鮮卑人有什麼好怕的,當年我在幷州曾隻身一人就衝入鮮卑人陣中,殺百餘鮮卑騎兵而還,後來還曾帶領二十餘衆,衝入千人鮮卑陣中殺數百人,無人能奈我何,以我之見,公孫瓚的兵馬不過是羣跳樑小醜之輩,有何懼之?”

旁邊的胡軫素來與呂布不和,聽到他的話,頓時嗤笑道:“自吹自擂而已,誰還不會了?陽城一戰,被劉關張打得吐血而走。虎牢關一戰,被黃忠一箭差點殞命,都說自己戰績如何了得,可到現在爲止,卻從未見過有什麼真才實料,我看,也不過是大言欺人也。”

他一說完,張濟李蒙樊稠等人便鬨堂大笑起來。

西涼軍內部抱團排擠以呂布爲首的幷州集團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歷史上,孫堅討董的時候,在洛陽與董軍相遇,就因爲呂布與胡軫內訌而導致董軍兵敗。

還有後來董卓死後,呂布跟西涼軍同樣發生過沖突,呂布刺傷了郭汜,最後被李傕等人聯手趕出長安,狼狽逃竄。

究其原因,跟黨爭有些相似。

當時候以呂布爲首的李肅、張遼、高順、成廉、魏越等幷州人抱團取暖,在董卓麾下形成幷州小圈子。

這些人初來乍到,又得董卓看重,自然會擠佔原本董卓麾下西涼人的生存空間。

爲此雙方互相拉幫結派,勾心鬥角,形成了如今的對立面。

就跟閻忠是董卓最早的謀士,結果李儒來了之後,雙方隱隱對立。緊接着周宓伍瓊何顒等人作爲袁隗的臥底投靠董卓的時候,閻忠李儒就立刻開始抱團對抗他們是一個道理。

聽到胡軫的話,呂布勃然大怒,摸向腰間的寶劍怒喝道:“賊子安敢辱我!”

“你以爲我們怕你嗎?”

胡軫張濟李蒙樊稠等同樣拍案而起,與他怒目而視。

眼看雙方大有火併的跡象,董卓大怒,拍案道:“夠了,爾等還有沒有把吾放在眼裡?”

“義父,你都看到了,是他們挑釁在先!”

呂布自恃救長安有功,立即出言指責,希望董卓能夠懲罰胡軫等人。

但董卓卻只是繼續和稀泥道:“都好說兩句,如今的當務之急,還是應當想辦法對付關東軍,而不是在這裡吵架。”

“義父......”

呂布還想說什麼。

“休得多言。”

董卓冷漠地回絕了他。

見董卓居然不幫自己說話, 呂布的眼中頓時露出失望的神色。

然而呂布不知道的是,董卓也有自己的考慮。

胡軫這些人的資歷太老了,很早就跟隨他,如果因爲這點小事而懲罰胡軫,會寒了那批老人的心。

而且西涼軍內部又劃出好幾個小團隊,其中又以武威姑臧這個團隊的勢力最大。

五大中郎將,除了徐榮這個排最末的以外,其他四個全是姑臧人,就連謀士閻忠,還有李蒙王方等幾個校尉,同樣也是出身於武威姑臧。

所以要是處置了胡軫,西涼軍整體不好說,但武威姑臧這個內部小團隊,必然會感到不安,從而造成惡劣影響。

因此即便是董卓,在胡軫幾人沒有犯比較大錯誤的情況下,亦是不敢對他們做太嚴厲的處置。

呂布自然不清楚這裡面的複雜原因,他只知道自己受辱,義父卻不幫自己說話。

一時間眼神中露出一絲絲怨恨。

既怨恨胡軫出言不遜,又怨恨董卓無情無義。

但他不敢做什麼表示,便很快將這絲怨恨藏了起來,埋在了心底。

只不過誰也不知道,這一點點的怨恨,已經逐漸成了一顆呂布與董卓之間的裂痕種子,雖然不大,卻已經生根發芽,讓他們原本親密無間的“父子”關係,漸漸地變質。

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六章 觀察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五十三章 務政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
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六章 觀察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五十三章 務政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