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

侯栩的人被放走,陳暮帶着侯栩準備回去。

城門校尉徐彬是張讓的人,與陳暮並排一起走,露出討好的笑容說:“陳司馬,此番出兵,我可是違背了每日值守命令,你看......”

陳暮笑着迴應:“徐校尉的功績,我自當稟報給讓公,我想,這抗命之事,應當可以理解。”

徐彬大喜:“那就多謝司馬了。”

“小事一樁,徐校尉。”

二人正交談間,遠處忽有人騎馬奔來,神色慌張,焦急萬分。

陳暮認出來,那人是張讓府邸的一個守衛統領。

“陳司馬,不好了。”

那人隔着老遠就大喊,舉止無措,像是出了大事。

等到了近前,陳暮平靜地道:“出了何事?”

“張監事,他死了。”

那人滿頭大汗地迴應。

張河是張讓的監奴首領,其實就是管家一類的角色,漢朝稱之爲監事,意思是監管家中事務的意思。

他的死對於別人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對於張讓來說,肯定是件天大的大事。

因爲張河爲人機警聰明,深得張讓信任,經常會問他主意,是他的得力干將。

包括這次張讓命令張河跟着陳暮,說是協助,其實也是讓自己信任的人去監視他的意味更濃一點。

現在突然死了,張讓還不知道會如何雷霆大怒。

“怎麼回事?”

陳暮臉色一沉。

張河死了?

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不死自己怎麼忽悠張讓?

表面卻滿是一臉沉痛,緊鎖眉頭,問那人道:“怎麼突然就死了呢?”

那人哭喪着臉:“張監事追捕荀和趙恭,被人伏擊,人馬死傷慘重,唯有少郎跑了出來。等少郎叫了人馬,賊人已經跑了,只找到了張監事的屍首。”

東漢稱自己主人家的公子不叫少爺,一般叫少郎或者郎君,張讓是太監沒有兒子,只有個養子張奉,少郎指的就是他。

陳暮表情肅穆道:“張監事雖死,萬幸侯栩已經抓到了,還是先回張公府邸吧。”

“唯。”

那人唯命是從。

衆人浩浩蕩蕩回城,先回到了東城糧倉。

之前出來的時候王鈞是一起過來的,但王鈞馬術不佳,只會慢悠悠地騎,而追趕敵人就得快馬,王鈞跟不上,自然只能在這邊等。

聽到張河死的消息,王鈞也是大吃一驚,不過好在又聽聞抓到了侯栩,至少算是完成了任務,心裡總算有個安慰。

只是現在也不是寒暄的時候,二人匯合在一起,趕到了張讓的府邸。

進門之後,他們就看到外面的庭院中擺了張席子,上面用布蓋住,隱約能看出一個人形。

看來就是張河了。

張讓坐在大廳裡,深鎖眉頭。

張河並不是宦官,而是他的族侄,平日張讓對他非常信任。

現在族侄忽然死了,對張讓是個不小的打擊。

“讓公,節哀。”

“節哀。”

陳暮和王鈞進去,向張讓拱手安慰。

張讓嘆了口氣,說道:“坐吧,是這孩子福薄,怨不得誰。”

二人席地而坐,王鈞說道:“讓公雖失了張河,但萬幸的是子歸抓住了侯栩,解了讓公的心病。”

“哦?”

張讓眼睛一亮,問道:“在何處?”

陳暮答道:“已押入洛陽監獄。

洛陽監獄是東漢唯二的詔獄,原本還有魏郡詔獄和鉅鹿詔獄,後來被光武帝裁撤,就只剩下洛陽獄和延尉獄。

詔獄雖然行使監獄的職能,但關押的都是重刑犯人和高官犯人,守衛遠比普通監獄森嚴許多。

按照《後漢書·百官志五》記載,洛陽監獄由司隸校尉、河南尹、洛陽令共同管理,三方職權覆蓋,光各自派去的獄丞、獄吏、牢監就有一百餘人,獄外還有大量獄卒把守,嚴密程度可見一斑。

像侯栩這樣僅次於馬元義的大反賊,足夠有資格被關入詔獄了。

聽到侯栩被抓進洛陽監獄,張讓放心不少,說道:“既然如此,我便去一趟吧。”

去這一趟做什麼?

無外乎威脅侯栩面見天子之後,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只要將這次天子的疑慮打消掉,那麼他張讓,又會是那個在大漢呼風喚雨的大宦官。

然而王鈞卻尷尬道:“讓公,人雖說是抓到了,可那批東西卻流落了出去,落到了一些對您心懷不軌之人手裡。”

張讓大驚失色:“什麼?爲什麼你們抓到了侯栩,卻沒有拿到那批東西?”

陳暮解釋道:“張公,侯栩將東西賣給了黨人。我們得到消息,兵分兩路,我去抓侯栩,張河去追黨人。可能是他輕敵大意,帶少了人手,中了埋伏身死,東西自然也拿不回來。”

“黨人?”

張讓十分費解道:“我與黨人素無仇怨,今年皇甫嵩上書要求解除黨禁,天子問我是否應允,我還幫了他們一把,他們怎麼可能如此待我?”

爲什麼這麼對你?

心裡沒數?

陳暮心中冷笑。

張讓的確和黨人沒什麼仇怨,因爲第一次黨錮之禍是漢恆帝時候的大宦官侯覽趙津乾的,那個時候張讓還只是個卑微的小黃門,站在候覽等人面前如嘍囉,根本沒有話語權。

後來漢靈帝即位,發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而這次的罪魁禍首則是王甫和曹節,張讓此時雖然已經發跡,升常侍,可依舊只是王甫曹節的跟班,沒有獲得權力。

而最後一次八年前因爲曹鸞而發生的黨錮之禍,仍然是曹節做的好事,跟張讓一點關係都沒有,要是黨人恨上他,張讓豈不是比背鍋俠還冤?

但事實上張讓還是沒弄明白黨人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他們和現在的朝廷官吏一樣,原本都是朝廷的官吏。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爲人正直,作風硬朗,敢於和黑惡勢力做鬥爭。

比如第一次黨錮之禍的起因,就是侯覽趙津的黨羽無視法律爲非作歹,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朝廷官吏不畏權貴,處置了這批人,得罪了宦官集團。

包括八俊之首的李膺,也是處死了宦官黨羽,得罪了他們,造成了黨錮的開始。

而現在朝廷上下的官吏雖然也有這樣正直的人,但因爲受到迫害,少了許多。很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哪怕心裡正義,也不敢表現出來。

其他的大部分官吏則是庸庸碌碌,靠交錢買官度日。甚至連張溫這樣素有清名的兩朝元老,在漢靈帝將他遷爲司空的時候,還找他要了升官錢,就可想而知現在的朝廷政治有多黑暗。

黨人求的是政治清明,他們纔不管你以前有沒有幫過他們,只要你這個掌權的大宦官和侯覽趙津王甫曹節等人一樣玩弄權術,禍亂朝政,他們一樣就要弄死你。

所以張讓雖然跟黨人們沒仇,可政治目標上卻天然對立,不找你張讓的麻煩,難道去找天子的麻煩?

畢竟現在的思想就是這樣,天子都是賢明的,爲君者都是好的。只是一時受到宦官矇蔽,做出了錯誤的舉動而已。

只要他們能夠清君側,把宦官全都弄死,他們就能輔佐天子治理國家,勸阻天子走向正規,那麼從此政治清明,海晏河清,天下大吉。

從形式上來看,東漢末年的黨人和宦官之爭,頗有點像明末東林黨和宦官之爭。可惜的是人家東漢的黨人是貨真價實的君子,道德水準極高,而明末東林黨人嘛......

“黨人這麼做,無非是想與張公談條件而已。他們纔剛剛被赦免,一無政治積累,二無官場人脈,想要入仕,舉步維艱。”

陳暮裝模作樣地分析道:“如今有個天大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怎麼可能會錯過。”

聽了他的話,張讓冷笑一聲:“居然想要挾我,就怕他們沒那麼長命。我立即吩咐下去,讓中都官、城門校、洛陽府衙所有兵馬出動,將這些人抓回來。”

陳暮忙道:“張公,不可。”

“爲何?”

張讓不解。

陳暮說道:“他們既然敢有此番動作, 就說明早就想好了打算。你即便抓了人,把人殺了,東西還是找不到,過兩天如果證據擺在天子桌案前。到時候你這番舉動,無疑是坐實了欲蓋彌彰,到時加上證據兩相佐證,天子必然大怒,懷疑張公私通張角確鑿,引來禍端。”

張讓細細思索,感覺陳暮說的有道理。

因爲東西在黨人手裡,黨禁纔剛剛解除,無緣無故又抓捕黨人,這不是爲了銷燬證據是什麼?

天子不是傻瓜,他愛財,但江山和權力都沒了,上哪斂財去?

所以爲非作歹可以,禍亂朝政也可以。

但要顛覆他的江山,漢靈帝纔不管你是不是他最愛的太監,就算是他親爹,肯定也會砍了。

想到這裡,張讓點點頭:“子歸說的是,我差點誤了大事。”

陳暮笑道:“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們既然有訴求,那就好好和他們談就是。只要東西拿到後,或者張公打消了天子的疑慮,重新攬上大權,那麼小小黨人,不過是跳樑小醜,不足爲俱。”

“就怕他們貪得無厭。”

張讓說出自己的擔憂。

陳暮自信滿滿地道:“我去與他們談就是,必然會談妥,不至於讓張公太爲難。”

張讓大喜:“那就全託付給子歸了。”

“不過談判這種事情需要誠意,請張公下令把抓來的黨人釋放,讓他們把談判的消息帶回去。”

“這些事情你自己全權處理,不用詢問我。子歸做事,我是一萬個信任。”

“唯!”

陳暮恭敬領命。

第五十章 鬥將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四章 張讓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六章 觀察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五十章 弔唁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四章 養蠱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三十四章 祭祀說明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
第五十章 鬥將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七十四章 張讓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六章 觀察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五十章 弔唁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四章 養蠱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三十四章 祭祀說明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