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鮮卑

當時間緩緩流淌過北海丁零人的貝加爾湖,飄過匈奴人的聖地狼居胥山,悄無聲息地拂過塞北草原,最終抵達了雲中郡外彈汗單于庭的時候,寒冷與刺骨,就變成了整個草原的基調。

簌簌的雪花紛紛往下落,原本青色的草地正在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在逐漸發黃枯萎,野馬在雪地裡用蹄子刨,希翼着能找到一點殘存的枯草根。

銀裝素裹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美麗,而是如同一把殺人不見的血的刀,在不斷地蠶食着塞北草原民族。

щщщ◆тт kan◆¢ 〇

隨着小冰河時期越來越臨近,北方草原民族的日子也一天天過得不如意。很多時候人們把五胡亂華的罪過都歸咎於司馬家的愚蠢,但不可否認,那只是主觀因素,而客觀因素,卻是草原已經不再適合生存。

西晉還在犯着八王之亂的錯誤,而草原人卻掙扎在生死的邊緣。人都是自私的,天災面前,相比於自己的種族滅絕,那爲何不南下屠殺漢人,佔據漢人美麗的江山呢?

彈汗山此時像是變成了一條銀龍雪山,被積雪覆蓋。這裡在後世是內蒙古大青山,而在此時,卻是鮮卑人的聖地,單于庭的所在。

山上光禿禿一片,早在今年夏天,各部落就已經在打草,但乾草只能用於勉強填報牛羊的肚子,卻不能給它們帶來營養,很快就會消瘦。一旦牛羊的體質變弱,溫度苦寒到極致,大量的牛羊會生病或者凍死。

傳染病與寒風席捲了整個草原,漫天的風雪當中,彈汗山下的單于庭內,無數帳篷駐紮在山坳間,躲避着風雪。其中最大的那頂帳篷,就是被稱之爲鮮卑單于庭的大帳,立於最中央。

帳內有用石塊搭建起來的簡易竈臺,竈臺上煮着酒,竈臺下則是用牛馬糞便做燃料升起的火焰,奇怪的是燒的雖然是糞便,卻是不臭,有一些草原的清香。

年輕的鮮卑首領魁頭坐在帳篷裡,周圍是他的親信。總共二三十多人,在帳篷內肆意坐成一圈,儘量靠攏着篝火,不斷飲酒取暖。

自從魁頭的爺爺檀石槐死後,鮮卑三部十二大人六十四邑早已經分崩離析,現在的單于庭,只是名存實亡而已。

原本魁頭的叔父和連在位的時候,還勉強能夠控制一下原來那些老臣,可惜和連實在是無能,爲了重新建立起檀石槐家族的榮譽,決定領軍南下攻打併州。

結果不僅自己死在了南下攻打漢朝的戰爭中,也導致檀石槐家族的餘威盡失,原本在檀石槐死後,還是有一些部族向他們臣服,經過和連一番操作,剩餘臣服於單于庭的部族,也都不再臣服於他們,紛紛自立。

現在魁頭可以指揮的人,只有本部落人馬。而且魁頭還存在一個更大的危機,那就是和連的兒子騫曼日益長大,開始威脅起魁頭的地位,然而魁頭又沒辦法殺死騫曼,讓他十分焦慮難安。

“大哥,你覺得漢人使者的話,可不可信?”

魁頭的弟弟扶羅韓將杯中的一口酒全部飲盡,仗着酒勁,對着他嚷嚷道:“今年的草原又冷了,牛羊不知道要凍死多少,很多邑落開始往西遷移,部落的人口又減少了很多,如果不能想點辦法,大家都要餓死了。”

“二哥。”

老三步度根拍了拍二哥的手,搖搖頭,示意他不要再給大哥添堵。

“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扶羅韓甩開步度根的手,指着帳篷外的方向道:“大哥就應該親自出去看看,看看我們的部族都變成什麼樣了,現在我們至少還能動,還能騎上馬打仗,再過一個月,部落的人全都要死光!”

魁頭臉色陰冷着,

沒有說話,腦子裡根本沒有在想兩個弟弟的話,而是在想着騫曼。

草原部落並不是很多蒙古包聚集在一起,而是大量的小部落分散居住。

這些小部落在檀石槐時期,被分爲六十四邑落,沒有自己的部落名,屬於小種鮮卑,只能依附於大部落生存。

比如後來縱橫一時的鮮卑首領柯比能,就是從小邑落起家,終成一代雄主。

而正因爲小邑落依附於大部落,當草原環境開始極度惡劣的時候,如果那些大部落不能採取某些行動,挽救這些小邑落,他們就只能自己求生,要麼扣關南下侵略,劫掠漢人,要麼往更加溫暖的地方遷移,自謀生路。

魁頭繼承的是爺爺檀石槐留下來的部族,有十多萬戶,總人口在三四十萬以上,是鮮卑最大的部落之一。但這並不代表他能夠指揮得動這些人馬,因爲這些人馬也被家族其他人繼承。

簡單地梳理一下關係,檀石槐有不少兒子,大兒子死得比較早,留下三兄弟,就是魁頭、扶羅韓以及步度根。二兒子就是和連,在檀石槐死後繼承首領位置。

和連非常無能,鮮卑在他手裡分崩離析,他自己本人也死在了南下攻打雲中郡的戰爭中。

他死的時候,兒子騫曼的年齡比較小,不能繼承位置,因此這個部落首領的名頭,就落到了檀石槐的長孫魁頭手裡。

但和連還是爲騫曼留下了大批邑落,這些邑落擁戴騫曼,明面效忠魁頭,但實際上只聽騫曼的命令。

所以魁頭不可能殺死騫曼,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長大,然後來威脅自己的地位。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檀石槐雖是一代雄主,可虎父犬子,後輩幾乎沒有一個繼承了他的雄才大略,到了這個部落生死攸關的關口,還在想着爭權奪利,也是一件奇葩的事情。

可這就是事實。

歷史上,再過兩年騫曼長大之後,就立即率領效忠於自己的邑落展開了與魁頭之間的戰爭,雙方爲了爭奪這個有名無實的鮮卑首領之位,狗腦子都快打出來,造成原本實力最強的檀石槐部族分崩離析,讓柯比能集團壯大取代,檀石槐家族,最終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

“大哥,你說句話啊!”

扶羅韓見魁頭半天不說話,提高了聲調喊道:“難道你要眼睜睜地看着各部落的人都散光?”

弟弟的聲音將魁頭驚醒過來,他陰鷙的目光掃了眼衆人,用低沉的嗓音說道:“部落當然不能散,可漢人也不好惹,如果我們貿然舉兵南下,誰知道會不會像和連叔叔一樣被射死,還是得好好商量一下,再做計較。”

“還有什麼好商量的?”

扶羅韓頗爲不滿。

魁頭沒有理他,轉頭看向步度根道:“步度根,你覺得呢?”

步度根沉吟道:“我們不如問問部落裡的漢人,他們都很聰明,也許能給我們提供意見。”

“好,你去找幾個過來。”

魁頭說道。

自從袁紹主政冀州之後,面對劉備與公孫瓚的兵馬壓力,不得不大肆搜刮與他敵對的豪強,逼得很多大族往北遷移,跑到了烏桓鮮卑的地盤。

《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記載:“部落近塞,自袁紹據河北,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

而作爲離冀州只有一個代郡之隔的鮮卑單于庭,這裡自然有大量的漢人前來投靠。

只片刻功夫,步度根就找來了兩個投奔他們的漢人豪強家主。

一人姓田,乃靈壽田氏,一人姓周,爲盧奴周氏,他們都是在北地做貿易起家,沒有什麼背景,像無極甄氏一樣,屬於沒有名望,沒有地位,只有錢糧的豪強。

甄氏能夠在冀州存活,選擇了將甄宓嫁給袁紹次子袁熙,來換取政治地位,他們就算想投靠,可架不住人家只把他們當肥羊,根本不想收下當狗。

還好之前他們曾經多次與鮮卑部落進行交易,買鮮卑人的牛羊馬匹以及皮毛南下販賣,再收中原的糧食油鹽和鐵器賣給他們。

因此袁紹迫害冀州各地豪強之後,這些豪強自然選擇北上投奔鮮卑。

由於常年與鮮卑往來貿易,田氏與周氏都會說鮮卑話,便學着鮮卑人的禮儀問好道:“見過魁頭單于,扶羅韓大人,步度根大人。”

大人在是鮮卑的一個官職,爲大部落首領,地位僅次於單于。

魁頭點點頭,說道:“今日召你們過來,是想問問,如今大漢北方形勢如何?”

“單于爲何這麼問?”

田氏問道。

草原人心機比較少,魁頭也不瞞他,說道:“今年天氣更加冷了,部落恐怕難以生存下去,我們必須要南下劫掠。”

“單于不可。”

周氏立即說道:“現在袁紹和那公孫瓚劉備爭奪河北,三方都是兵強馬壯,動任何一方,都會打破僵局,引發更大的動亂,以我們的實力參雜其中,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田氏也說道:“這些年漢室雖然衰落,無法北征草原,然以現在各地諸侯的實力,也絕非我們能夠覬覦,除非單于能夠像你的祖父一樣,不然光北方各地的城池,就能夠讓我們鎩羽而歸。”

“可是我們現在已經拿到了你們漢人的半個幷州,再稍微努努力,就能拿下你們漢人的北方。”

扶羅韓不服氣地看着他們。

這些個漢人豪強過來投奔,帶來了知識、鐵器以及打造技巧,但他依舊瞧不起這些人。

然而田氏只說了一句話,就讓他偃旗息鼓。

“你們雖然拿下了半個幷州,可在雁門郡已經寸步未進,雁門郡的牀弩跟中原地區城池上的牀弩比起來,數量像是天空的月亮和星星在比較一樣,少得可憐。”

聽到此話,只讓扶羅韓頭皮發麻。

漢人的牀弩、弓箭、鋼刀,是鮮卑人最怕的東西。

別看檀石槐時期,曾經數次擊敗漢孝康帝劉宏派出來的隊伍,將漢人騎兵打得七零八落。

可即便是檀石槐,坐擁控弦之士數十萬,也沒有南下攻打漢庭的能力。

究其原因,是因爲漢時的草原民族實力太弱。

缺少鐵器,兵刃質量比之漢人環首刀差得太多。沒有馬鐙、馬蹄鐵,就意味着騎兵不可能用來做正面衝鋒用。

雖然這些年隨着北方豪強遷入,馬鐙和馬蹄鐵已經傳入了鮮卑。

但問題是鮮卑人缺鐵啊。

打造武器的鐵都不夠,更別說打造馬鐙和馬蹄鐵了。

除此之外,漢人的城池也是騎兵的天敵。

騎兵機動性再強,人家躲在城池裡,在城樓上射箭,射牀弩。

和連就是在攻打雲中郡的時候,離了城池百丈開完,被一個小卒用牀弩給射死的。

這些事情,魁頭三兄弟就在現場親眼目睹,雖是前些年的事情,可依舊曆歷在目,怎麼能不讓人心驚膽戰。

“如果是有中原諸侯邀請我們南下,一起發動進攻呢?”

沉默了許久,魁頭忽然說道。

“誰?”

田氏與周氏對視一眼,同時出口詢問。

“這些你們就不用管了。”

魁頭擺擺手,說道:“你們只需要告訴我,這樣能不能進攻中原?”

“那就要看單于是要打哪裡了。”

田氏眼珠子一轉,既然不告訴我們打誰,那打哪裡,不也能打出結論嗎?

魁頭果然上當, 沉聲說道:“說是讓我們從代郡南下。”

打袁紹?

二人再一次對視。

代郡的南面可不就是中山國嗎?

那裡是冀州的地盤,聽聞公孫瓚和鮮卑關係極好,莫非是公孫瓚拉攏魁頭,共擊袁紹?

兩人與袁紹都有仇恨,猜到這個之後,田氏馬上說道:“如果是有人策應的話,那或許還能夠有一些機會。”

“我知道了。”

魁頭撇了眼二人,對他們說道:“你們先出去吧。”

“我們就告退了。”

田氏和周氏心中竊喜,以爲可以報一箭之仇,一邊行禮,一邊倒退着出了帳篷。

等他們走後,魁頭環顧周圍,對衆人說道:“你們覺得如何?”

“我覺得行。”

扶羅韓馬上道:“漢人使者不也說了嗎?他們在對峙,沒有兵力應付我們。”

“步度根你說。”

魁頭又看向自己的三弟,老三素來很有主意。

步度根想了想,沉吟道:“只能這樣了,不管怎麼樣,都得試一試,不然今年部落確實會過得很艱難。”

“好!”

魁頭站起來,目光中露出一絲絲兇厲:“今年我們就揮兵南下,只要我們的部族能夠撐過去,那麼終有一日,我們必能重現祖父的榮譽!”

“重現祖父的榮譽!”

扶羅韓和步度根眼中,頓時露出狂熱的光芒。

檀石槐,是所有鮮卑人的信仰!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請假條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十章 B計劃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九章 羅市賊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六十三章 進軍
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請假條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十章 B計劃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九章 羅市賊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六十三章 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