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漢民族對於糧食有多重視?

曹操騎馬踩踏麥田,割發代首。

蘇軾爲節約食物,房樑掛錢。

歷朝歷代統治者下聖旨勸農桑、勸節約。

即便是劉備當政的時候,有一年大旱,也要下禁酒令,不許人們用糧食釀酒。

爲此還與簡雍在抓私藏釀酒工具之人的事上有過爭執,最後被簡雍的黃段子給說服了,可見古人有多愛惜糧食。

陳暮爲了逼迫司馬俱投降,毀壞他的粟田,踐踏他的粟苗,這種行爲,在古人眼裡,無異於犯罪。

不過行軍打仗嘛,無所不用其極。

曹操在《後漢書》與《三國志》兩本正史裡,光屠城記錄就最少五次以上,跟曹操比,陳暮還是覺得自愧弗如。

當然。

也許有人說,你好的不學學壞的,那些仁義君子你不去跟他們比,非得去找老曹比。

但三國就是個比爛的時代,在史料記載裡,各路軍閥除了劉備沒幹過什麼太髒的事以外,哪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什麼吃人肉的,坑殺降卒的,殺名士的,屠城的,稱帝的,劫掠的,燒城的,篡位的,毒殺皇帝的,相比之下,自己就是毀壞個粟田而已,反倒不算什麼大事。

只是劉備看着好好的粟苗就這麼被毀壞,心疼而已。

但再心疼,事情還是得做。

不然治下如何安穩?百姓如何安居樂業?

因此見到張飛帶着一千騎兵在粟田裡如此肆意妄爲,劉備也沒有出聲阻止。

漢朝的粟田跟麥田不像南方的水稻一樣田裡蓄水,田裡是乾的,只有需要的時候纔會灌溉。所以馬蹄踩入粟田,並不會陷入土地中。

司馬俱的隊伍投鼠忌器,哪怕恨不得生啖張飛的肉,但步兵本來就追不上騎兵,更何況人家還在田裡。

鬧哄哄了一陣,司馬俱一咬牙,自己親自領軍,率領兩萬大軍出城。

他的兵馬不過四萬,現在三萬人全都出去,烏泱泱一片,殺奔遠處數裡之外的劉備軍。

看到這一幕,劉備對陳暮道:“四弟,全軍出擊吧,順勢將司馬俱擊潰。”

他的步兵只有八千,但騎兵有一千。

而且他的騎兵部隊還是有甲冑的半重騎兵,對付農民軍不要太簡單。

然而陳暮卻搖搖頭:“收兵。”

“收兵??”

劉備自前年起兵出征黃巾以來,大大小小也打了十餘仗,談不上經驗豐富,但也看得出來,這是擊潰司馬俱的好機會,爲什麼要收兵呢?

陳暮解釋道:“現在上去大戰,只能正面擊潰,不能解決問題。一旦賊軍逃回城裡,又得重新開始,攻城的話損失太大。不如繼續拖着,反正粟田就在城外,每天破壞一點,折磨折磨那司馬俱,總有一天他會投降。”

折磨?

劉備無語。

這不是耍流氓嗎?

“子歸啊,咱就不能真刀真槍和他幹一場嗎?”

“大哥,打仗會死的人,說好的仁義呢?”

“好.....好吧。”

劉備不說話了。

得,又被自家老弟給道德綁架。

不過陳暮倒是沒想到劉備還有這麼堂堂正正頭鐵硬剛的想法。

相比於他老祖宗劉邦,那是一點先祖流氓風範都沒學到。

打仗可不是玩遊戲過家家,那是用小命生死相搏。

命只有一條,爲了生存什麼都必須做。

就跟和仇人決一死戰一樣,拿命拼的時候,誰還管你招數還是套路?

用牙咬用手撓釦眼珠子掏襠捅P眼子,什麼打法下流就用什麼。

別說年輕人不講武德,講武德的早就埋在地裡變黃土了。

要是打仗還有規矩,講禮儀,那最終也就是個宋襄公,落到個被人千年恥笑的結果。

好在劉備雖然爲人正直,但不迂腐,聽從了陳暮的建議,大手一揮:“鳴金。”

叮叮噹噹的鳴金聲傳來,劉備的八千步兵前隊變後隊,井然有序地撤退。

遠處田野上還撒歡的一千騎兵,也是兵分兩路,從遠方的田裡穿行而過,捲動着飛揚的塵土,將身後的黃巾甩得連灰都吃不到。

司馬俱率領隊伍追殺了數裡地,直到實在追不上了,這才收兵回城。

老實說,步兵銜尾追殺騎兵,必然有跑得慢的跑得快的,這樣隊伍脫節,若是這個時候張飛率領一千騎兵打個回馬槍,說不準就能殺得司馬俱大敗。

但陳暮顯然不希望真刀實槍地幹一場,他的目的是要逼降司馬俱,既然拿捏住了對方的死穴,又何必硬碰硬呢?

沒那麼個必要。

司馬俱收兵回城,回到自己的府邸,惱羞成怒道:“氣死我了,快,派出人手,找徐和求援。”

左右有人嘆道:“將軍,如今春糧全在城外,我們如果不守住的話,到秋天後,城裡的糧食全部吃完,大家就得餓肚子,還得想個辦法才行。”

“是啊,官軍顯然是打算清野,我們沒那麼多糧食固守,要麼找個時機和官軍決一死戰,要麼.......”

“要麼什麼?”

司馬俱瞪眼望去。

那人遲疑道:“要麼只能投降了。”

啪!

司馬俱大怒,指着他喝道:“來人,將他拖出去斬了。”

“將軍息怒,老包子也是爲了將軍好,如今眼下還得想辦法解決問題。”

“是啊,老包子忠心耿耿,只是一時糊塗而已,將軍莫要動怒。”

衆人連忙勸道。

被大家勸說之後,司馬俱才勉強壓下火氣,說道:“大家不用擔心,徐和不會見死不救,我們必能擊敗官軍。”

如果陳暮在這裡,一定會感嘆司馬俱的年輕。

豈不聞太祖十六字兵法真決,死纏爛打戰術,打不死你,折磨死你。

接下來的幾天,劉備軍在城外安營紮寨,每日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司馬俱的田地,破壞他的粟苗。

陸康的軍隊由伊恆率領,悄悄渡過濟水,屯兵在高苑北面五里外的廣牟鄉。兩邊已經取得聯繫,陳暮要求他們隱藏行跡,不要被發現,以作奇兵。

如果看過一望無際的平原就知道,位於平原地區的地貌極爲平坦,田野遼闊,雖有起伏的丘陵,卻也只是如夜幕時點綴夜空的羣星一般,僅僅只是佔據了星空一小部分,更多的區域,是那般浩瀚如海的宇宙。

青州就是後世的山東,山東多平原,樂安就處於後世的魯西北平原區域,高苑城外的粟田鱗次櫛比,綠油油的粟苗茁壯成長,偶有山丘森林,鬱鬱蔥蔥的林木葳蕤,透露着春天的活力。

可惜這份活力很快就被人爲破壞,成隊成列的官軍拿着鐮刀鋤頭衝入粟田,不斷收割。每次司馬俱一出城,營寨就會敲鑼打鼓,士兵立即跑回去,不被抓住。

劉備駐紮在高苑城五里外,按照距離來說,其實也就是兩公里。但在平原上的視野實在太好了,只需要安排幾個騎兵在城外山坡上觀望,一旦司馬俱敢出城,騎兵立即回去報信,劉備就鳴金收兵。

黃巾軍在野外本來就打不過官軍,要不是陳暮不想給自己增添傷亡,只想玩流氓戰術,八千步兵配合一千騎兵衝陣,司馬俱這四萬人必敗無疑。

更何況司馬俱也不敢把人全帶出城,每次只帶兩萬人,攻打人家駐守的營寨,纔到營寨前,就被一波箭雨逼走。

而且後勤問題也不需要擔心,樑鄒離高苑不過數十里,源源不斷的軍械和糧草運來。

陳暮是貓捉老鼠,不斷在戲耍司馬俱。

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不增添已傷亡,二是不給敵人造成傷亡。

司馬俱的幾萬士兵都是青壯勞動力,如果能逼降,統統都要給他當打工仔工具人種田去,陳暮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勞動力受到損失。

老資本家行爲了。

在又一次看到官軍望風而逃,跑回營寨之後,司馬俱徹底失去了理智,長刀一揮怒吼道:“給我衝,殺進去。”

左右帶着人馬嘗試了一輪衝鋒,箭簇如雨點般射來,黃巾軍抱頭鼠竄,狼狽而逃。

兩側營寨空地上,一千騎兵也不斷射箭騷擾。

很多人奇怪,長矛方陣應該是剋制騎兵的辦法,爲什麼騎兵就能如此爲所欲爲呢?

還是那個問題,機動性。

長矛方陣能夠剋制的只有不着重甲的輕騎兵,但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漢民族的騎兵都是弓馬嫺熟的存在。

包括後來蒙元,後金,他們的騎兵也都是以弓箭爲主要攻擊手段。

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步兵如果結陣,就遠程射擊,等到步兵被弓箭射到潰敗,就騎馬砍殺。

人家不僅跑得比你快,還有遠程攻擊能力,步兵自然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看到對方騎兵出來,攝於兵勢,司馬俱不得不暫避鋒芒,鳴金收兵。

結果纔剛回城裡沒幾分鐘,就得到消息,官兵又開始毀糧。

司馬俱眼皮子狂跳,他自從跟着天公將軍起事以來,也不是沒跟官軍打過。

但這麼流氓的官軍,還是頭一次。

無奈之下,又只得點齊兵馬,殺出城去驅趕官軍。

這邊官軍見他們來,又撒丫子往回跑。

等他們一走,又溜出來繼續幹壞事。

看着官軍反覆橫跳,司馬俱那個氣啊,心裡憋的火蹭蹭地冒。

有本事你們出來一戰嘛。

要是明刀明槍把我擊敗了,我也認了。

拿我的田地撒野,算什麼英雄好漢?

然而司馬俱不知道的是,陳暮這一招釜底抽薪,除了學習太祖兵法以外,與早年看書時,看到諸葛亮的一些事蹟也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時候,就曾經對上邽附近的麥田進行破壞,只是司馬懿援軍到的及時,沒有讓諸葛亮來得及把所有麥田損毀,使得這批糧食後來成爲魏軍與蜀軍對峙的關鍵。

而在《三國演義》裡,這一段歷史被羅貫中寫成了滷城收麥,讓司馬懿成爲諸葛亮的打工仔,免費幫諸葛亮收麥,來刻畫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所以在圍城的時候,如果知道城內糧食不足,損壞敵人的稻田,可不是陳暮發明的。

不僅諸葛亮幹過,春秋戰國時期也有。

像楚莊王這廝迫害宋國,做得比陳暮還過分,爲了逼迫宋國投降,不僅收割了人家的麥田,居然還築室反耕,包圍宋國,當着人家的面在城外建造房屋,耕種人家的土地,把宋國城外當自己家了,屬實離譜。

相比之下,陳暮反而算是善良的,沒有楚莊王那麼過分到在人家都城外另外再造一座城市的地步。

即便如此,也把司馬俱逼得十分窘迫,官軍不斷地撩撥他的怒氣,卻不管如何咆哮,也只能無能狂怒,眼睜睜地看着城外粟田一天比一天少。

不過司馬俱倒也還沒有完全絕望,徐和還有軍隊,只要徐和援軍抵達,兩軍合起來最少有十萬大軍,如此龐大的隊伍,一千騎兵能夠發揮的作用就很少,必能擊潰官軍。

“將軍,昨日又被損壞了八百多畝田。”

高苑縣令府。

聽到士兵彙報的消息,司馬俱嘴角抽搐,心裡在滴血。

“將軍,那樣的話,秋收時節,我們剩餘的田地將不足一半。”

有個讀過幾天書的半吊子手下用小木棍算了半天,也就是算籌計數法,得出這麼個結論。

一名手下悲慼說道:“將軍,再這樣下去,就算打退了官軍,剩餘的糧食也不夠我們過冬了,明年大家都得餓死。”

司馬俱強忍着怒意問道:“派出去找徐和的人去了幾天了?”

“四天了。”

“嗯。”

司馬俱點點頭,安慰衆人:“高苑離昌國不過一百餘里,也許此時徐和大軍已經在路上,大家再耐心等幾日。”

“可是如果我們再不下田的話,即便官軍不破壞,田園也會荒蕪,長出雜草,那搞如何是好?”

另外一位手下提出擔憂。

種地可不是把種子丟進地裡就不管了,初中歷史就應該講過古代農業文明的特點“精耕細作”。

秧苗種下去後,不僅要施肥、鋤雜草、灌溉,還得時刻照料,因爲穀物秧苗都很嫩,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死。

如今官軍已經圍攻了他們五天,足夠田裡長出大量雜草,這些雜草會吸收糧食的養分,到時候即便到成熟的季節,粟苗也不會結多少粟谷,糧食歉收。

司馬俱想了想道:“我們每次出城,官軍就會縮回營寨,不如今日我們佯攻,把他們逼回去,再派人去打理田地?”

“那城內不留人防守嗎?”

有人問。

要想看住官軍,最少得兩萬人,那麼派人留守還得打理田地,剩下的兩萬人就不夠分配。

畢竟整個高苑縣各處分佈了三十餘萬畝田,當時畝產不足,要養活一戶五口之家,要二十畝地,平均每人最少耕種四畝,司馬俱四萬青壯勞動力耕種了二十萬畝。

已經派了兩萬人出去盯防官軍營寨,再留一萬人駐守,另外一萬人打理田地的話,恐怕會累死,忙活一天都整理不了多少畝地。

司馬俱咬牙道:“留500人吧,反正官軍也只有一萬人,分不出人手攻城。”

“唯!”

衆人領命。

那邊司馬俱定了計策,這邊官軍今日的活動又開始了。

劉備軍隊浩浩蕩蕩地出來,如同一羣碩鼠,舉着鐮刀鋤頭嗷嗷叫着奔向粟田。

讓人類搞建設很難,但搞破壞卻很容易。

要不是黃巾軍每天都出城騷擾,平均一天八百畝的戰績實在是小瞧了人類的破壞力。

八千士兵,一個人毀壞一畝粟田,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行。

甚至有收麥經驗豐富的老兵,十多分鐘就能把一整畝田割得乾乾淨淨。

這其實已經是陳暮在特意剋制的結果,他要的不僅是司馬俱四萬青壯勞動力,土地也要, 沒打算真把二十萬畝田全破壞光,這些以後可都是他的糧食。

陳暮和劉備此時正在軍營裡下象棋,如今事情做了幾天了,士兵們也熟門熟路,已經不需要指揮,大家各司其職就行。

“使君,刺史,那司馬俱派人出城打理田地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外面觀察的探子回報。

“哦?”

陳暮來了興趣,沒想到司馬俱還敢出城打理田地,問道:“他們出了多少兵馬?”

“在營外的跟以往一樣約有兩萬,剩餘出城打理的田地的,應該也有一兩萬人。”探子答道。

“那就意味着城裡空虛。”

陳暮摸着下巴。

劉備眼睛一亮:“這是個好機會,陸太守的人馬正好可以奇襲高苑城,此戰可一舉定乾坤矣。”

“可是那樣的話,司馬俱只有三種選擇,一種是投降,一種是死戰,一種是跑向昌國。除了第一種以外,另外兩種都不好。”

陳暮搖搖頭。

劉備納悶道:“那該如何是好?”

“繼續折磨他。”

“繼續折磨?”

“不錯。”

陳暮對傳令兵道:“跟陸太守的人馬打聲招呼,讓他們攻城,但不要攻進去,鼓譟鼓譟,嚇一嚇敵軍即可。”

劉備不解道:“四弟,這又是何意?”

陳暮笑着說道:“這樣那司馬俱必然疲於奔命,要麼眼睜睜地看着田地一天天荒蕪,或者被我們毀壞,要麼老家被人偷掉,整天擔驚受怕之下,最後扛不住了,向我們投降。”

劉備沉吟道:“四弟。”

“嗯?”

“做個人吧。”

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五章 賄賂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說明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章 盧植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六章 觀察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
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五章 賄賂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說明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章 盧植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六章 觀察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