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

這道軍報的內容,其實不僅是關於冀州的袁紹,還牽涉到了公孫瓚。

去年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一戰以後,公孫瓚兵敗北撤,但是公孫瓚的實力猶存。

因此,便在今年開春,也即徐州進兵兗州的幾乎同時,公孫瓚就捲土重來,再次南下冀州,在甘陵國東北邊與平原郡交界的渡口龍湊一帶,與袁紹部發生了第二次爭冀的激戰。

甘陵國的西南部分與魏郡的東北角接壤,而魏郡是袁紹現下的大本營。

單從發生戰場的地點來看,似乎幽、冀之間,仍是公孫瓚佔着進攻的主動權,但是這一場戰爭,卻如界橋之戰一樣,依舊是以公孫瓚部的落敗告終。

公孫瓚儘管失敗,在這一場戰爭的結尾,卻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軍報中寫道:袁紹方勝,宴於薄落津,而席間接報,魏郡兵叛,與黑山軍合,佔據鄴城。袁紹部將,家屬或有在鄴者,皆憂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紹容貌自若,不改常度。黑山有將陰附袁紹,乃護袁紹及諸將家眷,送於斥丘。袁紹遂進兵,攻復鄴城。

荀貞、荀彧、戲志才、陳羣等是何等樣人?

只從軍報裡的這短短的幾句話,就猜出了鄴城爲何會在那個時候生亂。

戲志才說道:“界橋戰時,聞黑山軍就相助公孫伯圭。這支與魏郡的叛兵合力,打下鄴城的黑山軍,定也是如界橋戰時一般無二,在響應公孫瓚無疑。

“說不定,其攻打鄴城之舉,是早在龍湊戰前,就已經與公孫瓚約定好的。袁本初的親眷及其帳下諸將的家眷,多在鄴城,若是在龍湊大戰之際,袁本初忽然接報,說鄴城失陷,其本人縱是再深沉鎮定,料其部將必然驚慌大駭,軍心就一定會亂;公孫伯圭趁機攻之,袁本初敗之必矣!惜乎,公孫伯圭部敗之太速,而鄴城失之過晚。”

袁紹儘管對黑山軍發起過幾次的進攻,而且幾次的進攻多取得了勝利,可黑山軍並不是一支軍隊的稱呼,而是一個集團的稱呼。頂着黑山軍名頭的冀州民軍,小的不提,只那部衆較多的,少說就有一二十支,初起兵最盛之時,號稱百萬之衆。袁紹能打敗、擊潰其中的一支、兩支,或者幾支,但在不盡全力的情況下,卻也是無法將之盡數消滅的,而且每當戰不利時,黑山軍都會躲入綿亙數百里的太行山中,以避袁紹軍的鋒銳,這又加大了剿滅他們的難度。

是以,黑山軍現存的實力仍然是比較強的。就如那曾敗於荀貞、後從朝中討了一個平難中郎將官職的張飛燕,而下便是其中最強的一支,也是黑山軍名義上的統率,只他帳下就有部曲數萬,騎兵數千。——荀貞、戲志纔等極度懷疑,打下鄴城的那支黑山軍就是他派的部隊。

誠如戲志才所說,若是在公孫瓚與袁紹龍湊戰時,黑山軍能夠及時地打下鄴城,龍湊之戰的戰局還真是極有可能會被改變。

甚而,不止是改變這一場戰鬥的結局,在老窩被抄、後撤無路,而前有公孫瓚大勝之軍的情況下,袁紹只能向東,進入東郡,換言之,冀州大概就要易主,至少是被公孫瓚暫時佔下了。

不過,這種情況如果真的出現,固然是對公孫瓚大有好處,可對荀貞就沒有好處,反是有壞處了。即使是敗於龍湊,袁紹的部隊定然是仍會保留不少,加上他的名望,一旦他與曹操合兵,荀貞就只能撤退回徐,這兗州,他自就打不了,目前所佔領到的濟陰、山陽等郡,當然也就佔不到了。

好在,公孫瓚敗了,袁紹沒有入兗,荀貞這才能在與曹操的一戰中大獲全勝。

但是話再說回來,這次儘管因爲公孫瓚的失敗,荀貞佔據了兗州的大半,從短期看,是得到了好處,而從長期看,袁紹進一步地穩固住了他在冀州的統治,放眼於將來,卻又不如冀州被信用“庸兒”,不被士大夫認可的公孫瓚佔據,而對荀貞有利了。

幽、冀、兗、青四州,冀州與幽、兗、青三州都相連,兗州與冀、青兩州相連,誠然是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局。

往大處說,又何止是此四州?徐州、涼州、幷州,乃至江南諸州,當其中的一州出現大的變局之時,又何嘗不是會對其它的州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也是以,乃有“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此話之出。

荀貞接過大家傳回的軍報,把之放到案上,沉吟了會兒,說道:“褚飛燕此子,咱們大家都熟悉。此子智勇兼備,非是庸人,十之**,襲取鄴城的黑山軍,就是他帳下的部曲,或從他調令的別部黑山。褚飛燕雖得了平難中郎將之官,但擁衆嘯聚山野,實仍爲賊,且他在黑山軍的威望甚高,不說一呼百應,也是應者雲集,端得是袁本初的一個大敵。他不願看袁本初盡佔冀州,袁本初肯定也容不下他。

“龍湊一戰,公孫伯圭覆敗。公孫伯圭兩戰皆北,他怕是沒有與袁本初爭冀的本錢了。外患已弭,下一步,我看啊,袁本初大約就要集中力量,剿滅黑山,與褚飛燕開戰了!”

張飛燕本姓褚,在黑山軍的頭代大率冀州大俠張牛角戰死後,爲了統合張牛角的部曲,他因是改姓爲張,然在他改姓之前,荀貞就與他交過手了,故而卻是習慣以他的本姓叫他。

戲志才說道:“褚飛燕雖然有謀,決然非是袁本初的對手。不過,黑山軍人多勢衆,且隱匿山中,袁本初要想將之盡數剿滅,卻也不易,沒個一年半載的,他辦不成這事兒。這倒是對主公安撫兗州有些利處。”

荀貞也是這樣想的,點了點頭,說道:“袁本初兩敗公孫瓚,聲威已然大振,如果再敗黑山軍,收其精卒爲用,軍力勢將更強。待到那時,即便他的作戰重點仍是幽州,但也必有餘力可援孟德了。……,志才說的不錯,黑山軍不好剿滅,非得一年半載不可,就算假設袁本初需要一年的時間,對咱們收兗爲用而言之,時間也是很緊張的!文若,把此軍報抄錄一份,立即送去兗州,給公達,告訴他,留給他治兗的時間可能不多了,短則可能只有四五個月!”

荀彧應諾。

荀貞拈起軍報,又看了一遍,擡頭對諸人說道:“公孫伯圭也不知怎麼想的,龍湊戰時,他居然把他界橋戰前的討袁檄文又給發了一遍,別的倒也罷了,那‘《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爲傅婢,地實微賤’之句,他就不怕被人聯想到他身上去麼?”

傅婢,侍婢的意思。袁紹的母親是袁家的婢女,身份卑賤,這點不錯,袁紹也因此被袁術蔑稱爲“家奴”,可公孫瓚母親的身份卻也不高,亦頗低賤,公孫瓚因是年輕的時候,以其“家世二千石”的家資,亦只能做個郡中小吏。他在檄文中這般侮辱袁紹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他自己麼?

荀貞對此,委實是想不明白。

荀彧、戲志才、陳羣等也不明白。

陳羣說道:“或許相比本初母,公孫伯圭自以其母不卑?”

這倒是有可能的,公孫瓚的母親應該不是婢女的出身,而是貧家女子之類,相比傅婢,算是良家。

不管真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想不明白也就算了。

荀貞心道:“公孫瓚兩次大敗,冀州他是沒戲爭奪了。他現下退回幽州,就會有兩個新的情況出現,一則,平原田楷成爲孤軍,此處我也許可以圖謀一二,至於具體如何圖謀,是打、是拉攏?打的話,我現在可用的兵力,已經是比較緊張了,而且打下此地之後,就將要與袁本初的冀州相鄰,似乎弊大於利;不打,而拉攏的話,對我名聲會不會有損?尚需細思。

“……孟德而下自顧不暇,斷無心思去與田楷爲敵,袁本初接下來的勁敵是黑山軍,也不會分散精力去對付平原郡,我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考慮此事,待我想妥當之後,再傳檄令與子龍、公達不遲。

“二則,公孫瓚與劉虞的火拼應該很快就會爆發了,唯是我徐州與幽州隔着青、冀州,八竿子打不着,卻是無法插手其中!”

關於軍報的議論告一段落,堂外的門吏入來,稟報劉謙求見之事。

戲志才笑道:“恭喜主公。”

荀貞問道:“何喜之有?”

戲志才說道:“劉義遜,孔文舉之府吏,北海之智士也,今棄孔文舉而投主公,人心所向,由此可知。北海已爲主公得矣!”

荀貞正色說道:“志才,孔公清正高德,是我的尊長,我素敬仰,他在北海,我無故豈可入北海之境?你不要胡說!”

戲志才心道:“吳所伐楚,因桑而已。找個藉口還不容易麼?”笑而不語。

“吳所伐楚,因桑而已”,是春秋時期的一段故事,楚國與吳國交界的地方,兩國的兩個女子因爲一棵桑樹而打起了架,發展到兩家毆鬥,吳國的這一家人沒打過楚國的那一家,全被殺死了,這一家被殺死的吳國人所住的縣邑名叫卑樑,卑樑大夫聞之,大怒,發邑兵攻楚國那一家人所住的楚城。楚王聞之,也是大怒,就發國兵,把卑樑給攻滅了。吳王聞之,亦是大怒,於是遣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統率部隊進攻楚國,接連攻破了楚國的兩座城。

便是在“無義戰”的春秋,這種因一棵桑樹而引發導致的兩國大戰,實也是絕無僅有。

荀貞即召劉謙入見。

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60 荀君爲政(下)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7 置彀在此請君入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0 計吏郭圖(下)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61 仲業45 欺人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84 捕拿張直(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50 祭祀族宴36 第三兄弟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 豫州乳虎第一威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 道左遇貴19 圍不赦以威生仁91 忽然聞得故人到3 路見白骨露於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3 路見白骨露於野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11 寇至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 士族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68 三軍悄然各入屯6 尋賢不遇(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2 郡兵曹椽43 爲今之計44 而今本爲多事秋82 擒賊先擒王(下)5 冀董幽田兩名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38 範繩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64 欲得鐵馬先得人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6 五日九戰(上)34 招攬樂進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37 生來無計避徵徭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92 虛席問賊進退意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3 鸞鳳擇良木而棲9 道人94 會師城下(上)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45 欺人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
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60 荀君爲政(下)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7 置彀在此請君入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10 計吏郭圖(下)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61 仲業45 欺人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84 捕拿張直(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50 祭祀族宴36 第三兄弟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 豫州乳虎第一威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 道左遇貴19 圍不赦以威生仁91 忽然聞得故人到3 路見白骨露於野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3 路見白骨露於野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11 寇至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3 甲光向日來者誰8 士族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68 三軍悄然各入屯6 尋賢不遇(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2 郡兵曹椽43 爲今之計44 而今本爲多事秋82 擒賊先擒王(下)5 冀董幽田兩名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38 範繩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64 欲得鐵馬先得人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6 五日九戰(上)34 招攬樂進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37 生來無計避徵徭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92 虛席問賊進退意41 謀重有利爲臣職33 鸞鳳擇良木而棲9 道人94 會師城下(上)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45 欺人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