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謀重有利爲臣職

張遼殺出荀濮陣,帶從騎馳到濮前陣,召步卒回撤,親自壓陣,擋住了荀濮、何儀兩部的合力反攻,等步卒撤退到一定距離後,又令步卒先走,自與正阻擊張飛部的後陣騎兵會合,兩下併力,頂住了張飛部的進攻。由是,步卒在前,騎兵在後,張遼帶領部曲慢慢脫離了戰場。

張飛欲待追擊,許仲在望樓上看得清楚,張遼部卻是雖撤未亂,料來即使再打下去怕也佔不到太多便宜,因此傳令,搖旗擊鼓,命張飛、何儀、荀濮諸部皆不許逐北,使罷兵還營。

一場激戰,張遼敗而未敗,許仲勝而未勝,算是打了個平手。

張飛、荀濮、何儀部回營休整,治療傷者。許仲遣人打掃戰場,掩埋敵我的死者,把可用的甲械從死者身上取下,並及散落地上、仍堪使用的弩矢都一併收拾起來,留待後用。張遼部有不少受傷較重的兵士沒能隨部撤退,留在了戰場上,因爲覺得他們作戰確是猛銳,實爲精卒,故此許仲下令,命將可以醫治的擡入營中,亦給以治療,傷重沒辦法醫治的,便就殺死當場,既減輕了他們的痛苦,也省得在他們身上再浪費醫藥、糧食和人力。

種種戰後的瑣事,主要是由長史原盼負責。

到得晚間,張飛等都休息得差不多了,齊來許仲營中。

白天戰鬥的主力是荀濮部,張飛出營未久,張遼就撤退了,許仲又不許他追亡,他深覺意猶未盡,積極請戰,對許仲說道:“今晝之戰,孟塗已深挫遼部銳氣,飛以爲,當下之計,宜再接再厲。飛請提本部兵,明日挑戰張遼,以騎與之決勝負!”

武員等人也來了許仲的帳中,武員、許劭以爲然。

許仲說道:“孟塗固然已挫遼銳,而遼之步騎主力尚存,幷州精兵,號爲鐵騎,遼雖小兒,觀其戰舉,頗知兵也,吾軍不可輕易與戰。明日且閉營,待軍士養精蓄銳,再議擊戰。”

張飛儘管心有不甘,但他在許仲帳下日久,知道許仲向來是說一不二,凡是許仲做出的決定,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的,因也只能罷了。張飛等辭別出了帳後,徐卓沒有走,他留了下來,對許仲說道:“敢請將軍屏下左右,卓有秘言奉上。”

許仲示意帳中的從吏們都退出去。

等從吏們都退下了,徐卓說道:“卓陋見:便是軍士們都養精蓄銳罷了,將軍最好也不要再主動出戰。”

許仲擡眼瞧了下徐卓,問道:“爲何?”

“孫豫州與主公固是盟好,而豫州到底非爲主公所有,今日一戰,觀張文遠部實是精悍,如拼力與戰,我軍傷亡必重,如孟塗部兵士,皆爲久從主公征戰之吾等鄉人也,來日能堪大用,何必折損今時此地?孫侯在河內,州內無主,呂布來犯,吾等奉令來援已是盡了盟友之誼!”

荀濮部的兵士爲何以步敵騎、傷亡甚重而猶堅持良久?還不正是因爲他們都是荀貞、荀濮的鄉人,既從荀貞征戰久,又受荀濮的善撫,故才竭忠效死,這樣的士卒少一個是一個,如果是爲荀貞開疆拓土而死,可以說死得其所,而若是爲了援孫堅而死,在徐卓看來就很不值得。

許仲雖然帶着面巾,但從他的話語聲中可以聽出,他笑了起來,只聞他說道:“卿見與我同。”

要非正是因爲和徐卓想的一樣,剛纔張飛請戰時,許仲就答允了。許仲說完,又擡眼看了看徐卓,心道:“志纔給我的手書,我倒是不必對元直講了。”

許仲出兵前,戲志纔派人送了一封書信給他。

在信中,戲志才寫道:主公寬厚,見汝南危急,而孫侯遠在河內,只思盡盟友之力,不慮其它,故檄將軍親引兵赴豫,又出益德、孟塗部精銳以從,此固是主公之仁善,而吾等爲臣屬者,卻不能不爲主公慮利弊。將軍到汝南後,宜不力戰,得保汝陰、慎,使布軍不得脅沛與九江即可。布,驍悍,孫侯,亦猛鷙將也,令之纏鬥,互耗元氣,乃利於主公。

汝陰與慎兩縣皆處在汝南郡的東南邊,一個在潁川南岸,一個在潁水北岸,由此兩縣往東北,不到兩百里是沛國的地界,往東南,數十里即至九江、阜陵,孫堅在沛國沒有駐多少的兵馬,而沛國東與下邳、彭城相鄰,九江、阜陵則現爲荀貞所佔,是以,戲志才建議許仲到汝南後,用兵的重點是在保住汝陰與慎,以保證下邳、彭城、九江、阜陵不受呂布的威脅,至於汝南的其餘縣邑,可以隨便呂布去打,反正孫堅也是個勇將,正好能借此耗費孫堅、呂布的兵力,——呂布的兵力,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說也就是袁術的兵力,這會有利於荀貞日後略取豫、荊。

荀貞與孫堅的確交情甚佳,兩人脣亡齒寒,也的確是親密的盟友關係,可對戲志才、徐卓這樣“胸懷大志”的謀臣來說,再好的交情、再好的盟友關係,說到底,也只是利益而已。不能因此就說他兩人重利輕義,這只是他兩人在恪盡職守,在盡謀士的職責。

見許仲接受了自己的建議,徐卓放下心來,笑道:“將軍自有定見,卻是卓多慮了。”

許仲從次日起閉營門不出,每天最多遣出一些斥候,探察近之張遼部、遠之呂布部的情況,時而派出幾個信使,去到平輿城外與陳、樑援助平輿的兵馬勾通聯繫,除此外,張飛、何儀等雖屢屢請戰,他皆不允許。

張遼那日戰罷,沒有帶部退回平輿,仍是在葛陂西邊停駐,安下營寨,與許仲部激戰過後,見識到了荀濮部兵士的能戰、張飛部騎兵的悍勇,他沒有畏縮,反有將遇良才的興奮,鬥志愈高,幾乎每天都要去到許仲的營外挑戰一回。許仲有時應戰,有時不理。張遼縱是渴望再戰、求勝心切,碰見許仲這個軟硬不吃,激將無用的老行伍,他也是無可奈何。

兩軍遂相持在葛陂東西。

這日,傳來軍報,孫策率兵還至潁川,與弘諮合,設計進戰,大敗橋蕤。

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32 督郵一怒(中)58 二月習射(下)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57 市恩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6 會師城下(下)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4 太守驪馬從白駒14 賊困屋中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5 且以盜賊付太守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 置彀在此請君入2 安南借重荀與張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8 士族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4 賊困屋中30 朱陽第三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93 兵臨西華(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短歌31 除惡務盡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6 招人19 惡奴34 招攬樂進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4 詐死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59 吾候諸君久矣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7 起行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54 膽大妄爲豫州兒63 不朽曰三次爲功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4 飛檄琅琊御冀方39 得二荀舉薦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3 劫人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
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32 督郵一怒(中)58 二月習射(下)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57 市恩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6 會師城下(下)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3 夜夜磨我削葵刀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4 太守驪馬從白駒14 賊困屋中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5 且以盜賊付太守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7 置彀在此請君入2 安南借重荀與張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8 士族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4 賊困屋中30 朱陽第三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93 兵臨西華(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65 短歌31 除惡務盡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6 招人19 惡奴34 招攬樂進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4 詐死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59 吾候諸君久矣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7 起行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54 膽大妄爲豫州兒63 不朽曰三次爲功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4 飛檄琅琊御冀方39 得二荀舉薦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2 忽聞北地羌人亂23 劫人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