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

澺水南邊一場戰鬥,戰罷,許顯令各部清點戰果,共殲敵合計三百餘,俘百餘,所殲、所俘多爲敵之步卒,統計損失,傷亡近百,——主要是因爲張飛沒有能及時趕到,故此戰果不太理想,好在張飛這次不算“失期”,否則,依照《漢軍法》,是要被處死的。

戰果雖不太令人滿意,但張遼的營壘被燒了,他留在營中的糧秣、軍械等輜重諸物都被大火焚之一空,天寒地凍的,至少在得到足夠的補給前,他是沒有能力再對許顯部發起進攻了。

當天,許顯率領部曲渡過澺水。

離水太近,卑下之地,會很潮溼,不適合紮營,所以,儘管步騎兵卒經過激戰,又渡河,都較爲疲憊,天色也不早了,看雪亦沒有停的意思,仍舊紛紛揚揚,但許顯沒有立即就下令築營,而是南行七八里,離水較遠了,才選了塊地方,命各部安營紮寨,以作休整。

次日上午,孫策的信使來到。

這信使稟與許顯:孫策提兵剛渡過澺水,正往朗陵方向馳救,料算時日,後天即可抵至。

此回馳援李通,當然不是許顯的個人行爲,在出發前,他和孫策有過溝通,兩人約定,一起救援李通。當下,許顯叫這信使回去告知孫策:他的部曲也會在後天到達朗陵。

信使即趕返孫策軍中,傳報許顯的回訊。

然而,李通落敗的速度出乎了許顯和孫策的預料。

信使離開後不久,許顯便拔營發兵,繼續南下,行未及下午,接到了朗陵方向傳來的急報:

李通的壁壘已於清晨被攻破,呂布縱兵殺燒搶掠,從附李通的數千家民死傷慘重,李通帶了三千餘死忠從營後逃出,因爲朗陵西北多山,遂奔東南,也即正朝着許顯部所在的方向而來。

許顯驚訝地問道:“李文達經營朗陵日久,壁壘堅固,糧豐兵多,即使不如呂布軍強,據營自守,總也能守些時日的,卻怎麼落敗得這麼快?”

稟報此事的那斥候答道:“聽說是周直的族人、舊部叛亂,打開了營門迎呂布進內,時天未亮,兵、民多在睡覺,李文達促不及備,因是失營大敗。”

許顯嘆了口氣,說道:“原來如此。”雖爲李通,更爲那失陷呂布手中的數千家百姓感到可惜,但事已至此,多言無用,他當即下令,命道,“厲鋒引本部騎先行,吾率步卒在後,接應李文達。……益德,如果遇到了呂布的追兵,不可與戀戰,只要能保得李文達與我會師即可。”

張飛應諾。

於是,張飛帶着本部騎兵先行,許顯帶着荀濮、何儀等部的步卒隨在其後,騎、步兩路兵馬,一路向南急行,入夜後,只簡短地休息了下,便就接着南下。

半日一夜間,冒着風雪,行軍數十里,到了汝水北岸。

張飛先到,他駐馬河邊,遠望對岸,隱約看見了一支人馬在雪下正往這邊行來。

已經是十月底,連着下了幾天的雪,氣溫降得很快,前天渡澺水時,澺水尚未被凍住,而此時汝水的河面上則已然結冰,張飛叫人去試冰的厚薄,發現不足以承受部隊行過,一時倉促,找不到船隻,他便遣了兩個斥候,令敲碎冰面,洇渡過去,探察對岸的那支人馬是否李通部。

很快,斥候回來,凍得抖抖索索,回報張飛:“正是李文達部。”

張飛問道:“可有布兵追趕?”

斥候答道:“聞李文達部兵士說,本有布兵追趕,不過在昨近午時,布兵就已撤回去了。”

戰死在潁水南岸的江宮,於生前羨慕呂布部曲的軍紀嚴明,呂布的軍隊確是軍紀頗嚴,但那隻限於戰時,臨陣殺敵,凡退者死,不從令者死,亂陣者死,等等,嚴格遵行軍法,在非戰時,呂布部隊的軍紀卻不怎麼樣,是以,在攻破李通營寨後,他的兵卒燒殺擄掠,而出於同樣的原因,大冷的天,明知友部在李通的寨子裡吃香喝辣,奉令追擊李通殘部的那支呂布的部曲自也就不甘願在外受凍,亦是以,他們只草草地追了小半天,就撤兵轉回去了。

聽得沒有呂布的兵馬在後追趕,張飛稍微地放鬆下來,知道河水一上凍,對岸也不好找船,因傳令部曲,沿河散開,去臨近的鄉里中幫李通找問,前後總共找到了三隻小船,派了幾個兵士搖渡到對面,交給李通。李通這時已到岸邊,他已經知道對岸的人馬是張飛部,專門來接應他的,安心下來,也遣了兵卒四出搜找船隻,加上張飛送過來的,總共得了八艘船。船都不大,但既然後無追兵,便可從容浮渡,傍晚時分,雪漸漸停了,李通的部曲渡河完畢。

張飛、李通初次見面。

兩人相見,彼此打量對方。

張飛比李通年長四歲,他雅好文學,因作戰雖勇猛,觀之卻有儒風,李通比張飛年紀小,又是新敗之將,再看張飛儼然儒將,他故此不敢託大,執禮甚恭,然而兩人聊了幾句之後,李通卻纔發現,張飛固是談吐不俗,如論脾性,兩個人卻似乎是差不了多少。

事實也確是如此。

張飛、李通俱少好遊俠,現又皆在行伍中,年歲的相差亦不是太大,並且呂布現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當然會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張飛家在幽州涿郡,李通家在荊州江夏,一北一南,方言不同,兩人所說雖皆官話,而非“科班出身”,都是後來自學,難免各受本地方言的影響,發音都不標準,故是交流起來稍有不暢。

李通大敗奔逃,路上與追兵戰過兩場,發亂面污,衣甲上血跡斑斑,從昨早至今,只吃過一點乾糧,氣色不好,張飛看他這副狼狽的模樣,頗爲體貼,敘話片刻,叫部卒燒水造飯,供李通部曲飲食,又令兵士砍樹取草,搭建了個木篷,請李通入內休息。

李通卻沒有入篷內,他對張飛說道:“不慎爲賊所害,所幸部曲不棄,今雖疲累,通不忍獨自入篷中休息,校尉美意心領,且等見着許將軍,有了帳篷,通再與部曲共歇。”

張飛急着接應李通,隨行沒帶輜重,李通失營逃命,更不會帶有輜重隨軍,故此,得等到與許顯會師,才能搭建起來帳篷,供李通的部曲取暖休整。

張飛御下少恩,李通不然,“威德”二字中,他治軍更重一個“德”,也即恩義,前兩年饑荒,他傾家振施,與士分糟糠,和部曲同甘共苦,衣食與共,此乃他的一貫作風。

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 雙喜臨門(上)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40 蹴鞠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53 不顧母弟朱靈忠24 鐵官見聞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52 受表揚威心感動26 招人3 道左遇貴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6 負此俸食慚愧極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3 路見白骨露於野46 盜馬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34 一怒之威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43 爲今之計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6 什伍6 聞寇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49 聖如仲尼也好名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90 揭竿而起爲招安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2 鵠備分得勝負機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1 朋黨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3 田邊斷案(下)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3 誰人不知荀貞之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94 會師城下(上)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98 荀貞之虎膽包天3 誰人不知荀貞之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73 忠孝勇武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2 琴心劍膽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5 郡府迴文
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 雙喜臨門(上)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40 蹴鞠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53 不顧母弟朱靈忠24 鐵官見聞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52 受表揚威心感動26 招人3 道左遇貴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6 負此俸食慚愧極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3 路見白骨露於野46 盜馬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34 一怒之威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43 爲今之計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6 什伍6 聞寇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49 聖如仲尼也好名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90 揭竿而起爲招安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22 鵠備分得勝負機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1 朋黨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3 田邊斷案(下)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3 誰人不知荀貞之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94 會師城下(上)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98 荀貞之虎膽包天3 誰人不知荀貞之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73 忠孝勇武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2 琴心劍膽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5 郡府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