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

座中的諸吏,不少人聞言大驚。

一人急忙起身,趣前下拜,說道:“明公,誠如左掾所言,徐州、冀州皆雄州也,我青州處於其間,內復黃巾猖獗,此內地俱敵也!左掾所議,也是爲我郡的百姓、爲明公着想。縱有不合明公意處,亦不致死!乞請明公開恩,留他一條性命。”

孔融振袖,恚怒地說道:“徐、冀雖強,然而徐侵兗州,冀爭幽州,都是無詔令,擅自興兵,荀、袁紹的不臣,世人已是盡知!我孔文舉魯國男子,焉能附逆!左奇畏賊而勸我從徐、冀擇一附之,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對我說了,我數次拒絕,每回都正言以責之,他卻屢教不改,今日又出此說,名爲‘託身’,實欲我爲賊也!其言不可容,其心險惡,非殺之,無以震肅郡中,無以明我心志!荀貞之再是兇虐,有融在的一日,就爲天子守北海一日!”

一疊聲地催促從室外進來的吏卒,“拖出去殺了!”

爲左奇請求的那人,苦苦哀求,說道:“明府!左掾素著清名於郡,今我郡內外悉敵,正是用人際,如因言治罪,竟殺左掾,下吏恐郡中的士心將散矣!士心一散,何以爲天子守北海?”

孔融堅定地說道:“郡中的大德高才,我無不熟悉,都是乃心王室的忠貞之士!豈會因一從賊之徒的死而就心散?相反,在由此知了我爲天子守土的決心後,還必會因此而與我同心同力,共抗內外之賊!卿不要再多說了,我意已決。莫說士心不會散,士心縱散,我心不移!”

吏卒待把左奇拖出去。

左奇卻也有些膽色,無有驚慌的表現,他掙開吏卒,自站起身,整了下衣冠,衝孔融一揖,說道:“府君名重天下,奇本以爲府君可保我北海,今日才知,奇卻是看錯府君了。府君固德行清正,惜無治亂之能。悲哉!吾土北海,將陷戰亂。哀哉!吾土鄉民,將受刀兵。”

然後,他衝着給他求情的那吏也是一揖,說道,“義遜,我與君情投意合,相交恨短,原本還想着與君,一起輔佐府君,做成一番大事,於今看來,是不成了!今日相別,我無所恨,唯家中老母年邁,子女年幼,望君能幫我多加照顧。”

最後,與堂上的在座的諸多府中同事們略微一揖,笑道,“當徐、冀兵到我郡日,希望君等都可善自保身!明府性正直,到時或許會因不屈而受到折辱,君等莫忘爲明公向徐、冀求情。”

說完,轉過身去,昂然出室。

孔融聽了他的最後一句話,雖是不樂他話中的意思,卻也不覺因他臨死尚存的爲自己的忠心,升起了點感觸,有心饒他一命,外邊的吏卒動手甚快,已把左奇的首級捧來奉上。

看到那血肉模糊,雖是已然死去,卻嘴角露出微笑,滿是安然神色的左奇之頭,說不出滋味的情緒充塞了孔融的胸膛。他定住心神,揮了揮手,說道:“懸去城門!”

吏員們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都無言。

一人離席,伏拜說道:“明公的忠正之氣,天日可鑑!徐、冀縱悍,何如明公之忠?我北海上下同心,即使徐、冀齊來犯我,一夫求死,萬夫莫當!亦無懼也!”

說話之人名叫王模,字子法。

此人與另一個叫劉仁,字孔慈的,乃是北海郡府中諸吏,最得孔融信賴的兩個。

孔融甚喜王模之言,請他起來,與諸吏說道:“子法說的,纔是正理!只要君等與我同心同德,何必懼徐、冀之兵?”問給左奇求情的那吏,說道,“義遜,你說是不是?”

“義遜”是字,這人名叫劉謙。

他此時既痛心好友的無辜慘死,又擔憂按照孔融這種不知權變、一味忠心的政治態度,只怕真的會如左奇所說,北海郡不日就將會陷入兵亂,心亂如麻,勉強做出恭敬的姿態,說道:“是。”

孔融說道:“我知你與左奇是好友,待把他的首級懸掛示衆三日,向郡人表明了我爲天子守土的決心以後,你就把他的首級拿去,與他的軀體一起下葬,給他全屍罷。”

劉謙應道:“諾。”

當晚回到家裡,劉謙長吁短嘆,夜不能寐。

出到院中,他仰望星月,只覺黯淡無光。

劉謙彷徨良久,想起了荀貞《短歌行》中的一句,“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他心道:“孔文舉空有盛德之名,無有軍政之略。黃巾作亂以今,我北海已是數遭賊掠,莫說別的縣,就是我郡治劇縣,前前後後,都已被黃巾賊圍了兩三次,每次都是虧得王叔治星夜救援,乃才未被賊寇攻破。以我北海一郡,何以能內剿黃巾,外抗徐、冀?自保且不暇也!承祖所議,誠然是爲我郡生民免遭戰火之苦厄的唯一辦法!無奈孔文舉不聽!還把他殺了!

“哀哉承祖!悲哉我心!”

想到這裡,左承祖生前的音容笑貌,出現劉謙的面前。

兩人每閒就會相聚,或休沐時,或下值後在吏舍中夜談,分析時局,評論蜂起的各地英雄,指點揮灑,集思廣益地爲北海、青州謀劃出路和將來。如今,這一切都成了往事,都只能留在劉謙的記憶中,而左承祖,他再也聽不到其慨然而談的高論,看不到其神采飛揚的模樣了。

劉謙心如刀絞,淚水滾落。

他撩起衣袖,抹了把淚水,接着想道:“前日,承祖與我尚談論青、徐、兗三州的局勢。荀鎮東既得兗州大半,我青州西邊的門戶歷城也已被他佔據,那麼徐州早晚是要取我青州的!孔文舉可爲治世之公卿,不能做亂世之能臣,斷非荀鎮東之敵!

“既然如此,我乾脆先去徐州,投奔荀鎮東,這樣,待到來日徐州兵攻我北海的時候,我也許還能爲孔文舉、爲我郡的士民說上一些好話,使他們少受些兵災。”

他的妻子在室內喚他,劉謙把眼淚抹乾,應了一聲,又在院中想了會兒,做出了決定,心道,“就這麼做吧!”然後回到屋中,將自己的決心告訴了妻子,吩咐她明天就打點行裝。

三天之後,從城樓上取下了左奇的腦袋,劉謙親自動手,將其首級與其軀幹縫上連好,伏其屍上,慟哭一番,安排將之下葬。

待下葬後,劉謙帶上家眷,以及左奇家的母、妻、子女,遁出北海,南下投徐去了。

……

劉謙到徐州,已是數日後。

本來進入到徐州境內時,他還擔心會被沿途的徐州軍將盤問、爲難,可出乎了他的意料,不僅一路上,越往南邊走,越是見到徐州的百姓安居樂業,鄉里之中,幾與太平時無有太大的不同,這情景與北海郡黃巾出沒、盜賊遍地的惡劣治情況截然兩樣,而且在經過東莞、東安、陽安等琅琊的這幾個縣時,也沒有怎麼經受盤查,只在問明他的來意後,就給以發行了。

這也不知是徐州的政策實在寬鬆,還是因見他拖家帶口的,對他未生警覺,又或是徐州對北邊相鄰的北海郡,壓根就沒放在心上,不把之當做大敵?

劉謙度之,恐怕是最後一條的原因更大一些。

待至琅琊的郡治開陽,琅琊相陳登聞報,說是北海劉謙舉家來投,更是親自迎接出府。

劉謙在北海還是挺有名氣的,陳登知其姓名。

當晚,陳登設宴招待,酒後,留他一家與左奇的一家在郡府住了一晚。

次日,派遣兵卒,護送他們前去郯縣。

開陽與郯縣都在沂水的東岸,有了陳登的安排,劉謙等不用再徒步而行了,坐了船,總算可以休息一下;乘船的行速亦快,不過一天,就順水百餘里,到了郯縣境內。

下的船,向東行不遠,郯縣的縣城在望。

劉謙注意到了沂水兩岸的民屯和軍屯,詢問護送他們的兵卒。

兵卒們雖不知軍屯、民屯的具體詳情,可身爲徐州部隊的一員,也是知道一二的,這又不是什麼秘密,便把所知的東西如實告之。

劉謙大爲讚歎,心道:“只從開陽到郯縣,這百餘里的沂水兩岸良田,每年的產出就足能養兵數千了!聽那兵卒說,徐州境內這樣的屯田,卻是遍佈南北各郡!民爲國本,耕爲戰本,荀鎮東行此屯田之法,由茲既安了流民,又軍糧無缺,徐州可謂根本牢固!果當世之傑也!”

倒也不是劉謙井底之蛙,好像一個小小的屯田,就怎麼了不得似的。

實際上,屯田雖非荀貞獨有的發明,此法有之久矣,但放於今天下戰爭紛亂的背景下來講,其所蘊含的意義,還真是十分了得。

安流民、充軍糧,這只是表面上的兩個收益。

最重要的,這代表了荀貞不是“破壞秩序的一方”,代表了他是“重整秩序的一方”。

如何能結束戰亂?以暴制暴麼?武力不可缺,然還不夠。只靠武力,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必須要把生產重新恢復,最關鍵的是,必須要把“秩序”重新恢復。

屯田,就象徵了這麼一個意義。

兵卒們把劉謙等護送到郯縣縣外,沒有進城,就折返回去了。

劉謙一家,加上左奇一家,十幾口人,老老小小的,劉謙不好把他們帶去徐州的州府,便暫將之留在縣外,獨自進城。

郯縣一則因是州治加東海的郡治,二來是因比較處於徐州的腹地,境外的戰火無論如何也是燒不到此處的,故而比之琅琊郡的各縣,縣中愈是熱鬧。經過城西的“市”時,劉謙往裡繞了圈,市中的店鋪一個挨一個,貨物琳琅滿目,來此購物的縣人不說摩肩接踵,在那緊俏貨物的鋪前,也是頗爲擁擠。劉謙慨嘆不已,心道:“不意昔日三齊的繁榮,復現於此!”

到的州府,劉謙投名刺,求見荀貞。

值班的吏員把他引入側塾,請他在這裡等候,入到府內,自去給荀貞稟報。

卻不是誰說求見荀貞,都能隨便見着的,劉謙帶了一封陳登的信,府門值班的吏員知陳登甚得荀貞的重用,故是這纔給他通報的。

劉謙這一等,就是半天。

非是荀貞拿大,是荀貞在與荀彧、戲志才、陳羣等討論一件要事,那稟報的吏員因是不敢打擾。

所討論者,是剛接到的一道有關冀州袁紹的軍報。

2 佳婦何人陳家女74 如何練兵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47 辨旗察鼓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 程嘉獻策難吳輯59 慨嘆42 馮鞏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57 尺素飛傳相思意79 毋要臨渴而掘井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 鄉中四姓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8 西鄉薔夫77 演武薦賢(下)55 毀容48 正旦之日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4 杜買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70 相見恨晚堂上歡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9 吾候諸君久矣20 今有潁陰乳虎(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55 買馬(上)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6 尋賢不遇(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27 如夢27 蘇合湯餅孰爲香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 書箋反覆修棧道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 謀北要在泰山郡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4 唯恨之流年悄逝30 歸家諸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47 武貴立功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2 荀衢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3 志纔出山33 再見遲婢48 惟是小人最難養上架感言51 故事
2 佳婦何人陳家女74 如何練兵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47 辨旗察鼓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8 程嘉獻策難吳輯59 慨嘆42 馮鞏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57 尺素飛傳相思意79 毋要臨渴而掘井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 鄉中四姓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8 西鄉薔夫77 演武薦賢(下)55 毀容48 正旦之日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4 杜買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70 相見恨晚堂上歡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9 吾候諸君久矣20 今有潁陰乳虎(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55 買馬(上)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6 尋賢不遇(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27 如夢27 蘇合湯餅孰爲香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 書箋反覆修棧道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 謀北要在泰山郡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4 唯恨之流年悄逝30 歸家諸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47 武貴立功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2 荀衢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3 志纔出山33 再見遲婢48 惟是小人最難養上架感言51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