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圍不赦以威生仁

孫子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萬不得已的最下策,爲何?敵人有城爲恃,一旦城堅糧足,守將智勇,兵民齊心,再加上外有援兵的話,往往延宕時日,久者,甚而數月年餘仍不能下,至於用計取勝,得看機會,因時制宜或能成功,卻非是每次都能如此的,很多時候,得等到城中兵盡糧絕,圍城的一方纔能克勝,既耗糧秣,又損兵員,縱是名將也要爲之頭疼。更不必說,萬一後勤跟不上,可能圍城數月,最終也只有無功而返。

是以,郭嘉建議“圍而後降者不赦”,他的這條建議純是攻心之策,其目的是爲了震懾敵城中的守將,從而達到“不戰而下”的目的。他建議荀成盡斬韋溫軍中比千石以上的軍吏,以及蓋縣的長吏、縣丞,看起來殺戮甚重,事實上,還是可稱之爲“仁”的。

“仁”在兩個方面。

只殺比千石以上的軍吏和城中的長吏、縣丞等“命卿”,不殺其餘,比如品秩較低的軍官、民官,比如普通的兵士。此是“仁”之其一。

所謂“小仁爲大仁之賊”,殺比千石以上的軍吏和民官中的“命卿”,是爲了促使底下的敵城投降,以避免攻城,進而減少敵我兵卒、以及城中百姓的死傷,可以說是用極少數人的首級換來了更多數人的生存。此是“仁”之其二。

荀成久經沙場,見慣了流血傷亡,平素固禮賢下士,堪稱儒將,實也有殺伐決斷,他考慮了會兒,認爲郭嘉的此議雖是“殺降”與“殺俘”,但對下邊的戰事確應是有所幫助,有利於己軍速克泰山全郡的,因而,雖然欣賞韋溫,卻亦只能收起愛才之心,惋惜地看了看他,說道:“君死後,我當遣吏檄地方,令照養君家,不使君家受到你的牽累。”

韋溫驚怒,叫道:“殺我一人可也!殺我一人可也!”

隨着荀成的示意,甲士們拖着他下去,很快,他的叫聲消失,又很快,一個軍吏捧着他的首級獻上。荀成令道:“韋部比千石以上軍吏,蓋縣縣寺命卿以上者,皆斬。傳報幕府,將此事稟與將軍。再傳檄泰山諸縣,曉喻之:蓋縣城破,韋溫等授首,凡有阻我軍者,後降不赦。”

在場的軍吏們齊齊應令。

自有人書寫軍報和檄文,分別送去州府和泰山諸縣。

郯縣,州府。

荀貞接到荀成的這道軍報,召荀攸、戲志才、荀彧諸人議論。

荀攸等人皆以爲郭嘉的此議甚好。

荀攸說道:“海內擾攘,郡國各自立,明將軍所將要攻伐者,遠非泰山一郡,用奉孝此議,正可攻敵心,威加天下,若能因之而使敵聞風請降,既惜兵士,又省民力,誠以威生仁者也。”

戲志才說道:“奉孝此議,猶未足也。”

荀貞問道:“哪裡不足?”

“與其斬比千石以上及命卿,何如盡屠俘虜!”

戲志才這是要把守城的兵卒都給一併殺了。

荀彧不忍,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殺戮過甚,未免有傷天和。”

戲志纔不以爲然,說道:“要做,就做到徹底。只斬比千石以上及命卿,如遇寧死不降者,如之何?而若盡屠俘虜,則縱主將固志,而守兵之軍心必亂矣,或有爲求生而殺其主將者。”

戲志才說得對,荀彧默然。

荀貞思忖斟酌,心道:“我向來以仁義行事,今如按志才所言,會不會使天下視我以暴?”轉念又想道,“兵者,兇險事也,戰陣之間,立屍之地,敵我交鋒,各驅將士以赴死,本就不是可以講仁義的,唯以暴,方能使敵怯,是以漢高數屠,漢世祖雖怒吳漢之屠成都,而賜谷二萬斛,這正是因爲只有使敵怯,才能使己軍生威,威而乃能恤軍民力,公達言之甚是,這是以威生仁,只要控制得當,不使過度,亦以戰止戰之意也。”當下做出決定,說道,“奉孝此議甚好,志才所言亦是,我以爲:可將之定爲今後我軍的攻城法,卿等以爲何如?”

荀攸、戲志才、荀彧等皆道:“將軍明智,若定此爲法,必可使我軍威行天下。”

於是,荀貞檄令荀成、臧霸,命各以戲志才補充完善過後的議策爲攻城之法,又傳檄徐州、任城、東平、九江的駐兵將校,令他們在以後的攻城戰中也都必須要按此法實行。

泰山郡,蓋縣。

荀成使孫觀、王融入城接收、鎮撫,等收容、安頓好俘虜之後,又遣吳敦領兵一部,援助陳午。陳午與吳敦合力,大敗羊秘。羊秘帶來援救蓋縣的千餘兵馬傷亡小半,被陳午、吳敦俘獲三百餘,得到了蓋縣已經攻破的消息,他無心再戰,帶着殘留下來的四百多人敗歸奉高。

在該縣休整了一天。

次日,荀成留些許兵馬守城,以王融的一些部曲爲輔,然後帶着主力沿沂水向西北行,行軍到萊蕪、牟縣的交界處,分陳午領本部兵北上掠萊蕪,自引吳敦、孫觀、王融部直撲牟縣。

王匡當年討董時,曾在泰山招募數百弓箭手,戰敗於河內之後,回到泰山,又在短時間內便募集到了數千精卒,由此可見王氏在泰山的影響力,王融有王匡之風,好俠尚氣,本就與泰山郡內的輕俠、乃至山賊多有聯繫,王匡死後,他作爲王氏一族目前最有名氣的人物,又繼承了王匡遺留下來的資源,所以招募些輕俠、山賊作爲部曲,對他來說並不難,除此之外,王氏是泰山豪強,族中的家兵、徒附不少,兩下相加,王融並非一人來從,而卻是共帶了千餘精勇來投的荀成。這千餘人,被荀成留在蓋縣的有百餘,其餘的皆從他在軍中。

荀成遣陳午掠萊蕪,只是令他威嚇萊蕪城內的守兵,使其不敢出援牟縣而已,原本並無攻取萊蕪之意,卻未料到郭嘉的議策竟有立竿見影之效,陳午剛領部到達萊蕪縣外,還沒作勢進攻,縣內畏荀兵威名,懼“後降不赦”的軍吏、兵士便聚謀內亂,殺了其主將,獻城投降。

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60 文直7 每思內戰常齧指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3 道左遇貴8 守職歲滿乃爲真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6 五日九戰(上)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4 詐死37 會師(下)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49 選編死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 陽翟侯扣使不遣44 練軍方略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37 會師(下)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3 光和七年40 蹴鞠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4 裨將軍新旅建組73 贈馬劉備關張喜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55 毀容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5 尋賢不遇(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0 拜徐州用計離亂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9 書箋反覆修棧道47 將軍何嘗真無情30 歸家諸事14 性格29 鍾繇2 安南借重荀與張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5 陽城治吏(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3 縣尉33 偏師掠潁橋蕤橫55 毀容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3 志纔出山12 馳援53 送糧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5 鄉有野賢76 演武薦賢(上)2 佳婦何人陳家女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0 查封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7 推功相讓17 無賴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0 督郵在此(下)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8 原師44 許仲程偃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9 可笑雛鳳誘老薑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3 黃巾圍城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41 效果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 雙喜臨門(上)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
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60 文直7 每思內戰常齧指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3 道左遇貴8 守職歲滿乃爲真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6 五日九戰(上)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54 詐死37 會師(下)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49 選編死士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 陽翟侯扣使不遣44 練軍方略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37 會師(下)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3 光和七年40 蹴鞠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4 裨將軍新旅建組73 贈馬劉備關張喜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55 毀容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5 尋賢不遇(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0 拜徐州用計離亂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9 書箋反覆修棧道47 將軍何嘗真無情30 歸家諸事14 性格29 鍾繇2 安南借重荀與張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5 陽城治吏(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3 縣尉33 偏師掠潁橋蕤橫55 毀容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3 志纔出山12 馳援53 送糧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5 鄉有野賢76 演武薦賢(上)2 佳婦何人陳家女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0 查封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7 推功相讓17 無賴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0 督郵在此(下)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8 原師44 許仲程偃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9 可笑雛鳳誘老薑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3 黃巾圍城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41 效果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 雙喜臨門(上)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