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

曹操投了河內而去,潁川這邊差點鬧出內訌。

卻是孔伷見荀貞、孫堅歸來,因連勝董兵、安然撤歸之故,荀貞名望愈盛,他在縣外營中的帳裡常常高客滿座,俱是潁川士人,而孔伷的軍中卻是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完全不能相比,又有那豫州軍中的將校也常與謝容等人飲宴歡聚,提及荀貞必欽慕有加,而對孔伷原本就已不多的敬重則是變得越發漸少了,孔伷因此而坐立難安,起了離潁川、歸州府之念。

荀貞、孫堅幾乎同一時間就從豫州軍的將校那裡得知了孔伷的此念。

荀貞對孫堅說道:“孔豫州欲歸州府,我等自不應攔,可他這一走,我豫州義軍的聲勢就會減掉不少,恐將不利討董。爲討董計,……文臺,你說他走前,你我是不是應該去送送他?”

孫堅不像荀貞說得這麼婉轉,他直截了當地說道:“孔豫州無能之輩,他想走,由他走去,但他那三四萬的部曲卻不能由他悉數帶走。貞之,你說咱們該讓他留下多少兵馬纔是合適?”

問孔伷借完了糧,借完了兵械,荀貞、孫堅又開始打他部曲的主意。

荀貞說道:“孔豫州帳下部曲中,半數爲郡兵,難以留下,能借給你我的只有他那兩萬餘的州兵,你我總不好全問他借過來,以我看來,就借一半吧。”

“那就是萬人了?”孫堅覺得少,嫌不足。

“以你我軍中的儲糧、潁川的儲糧,除養現有的兵力外,最多也就是能再養萬人,如再多,糧食就會不夠用了。”

“那行吧,就按卿言,問他要萬人州兵。”

“不是‘要’,文臺,……是‘借’。”

“對,‘借’。”

荀貞、孫堅相對一笑,孫堅又補充一句:“只不過‘有借無還’罷了。”

說“借”就去“借”,在打聽出來了孔伷帶軍離郡、回去州府的確切日子後,荀貞和孫堅靜靜等待,等到這一天來到,得報孔伷果點齊兵馬,拔營東行,兩人遂也各點兵馬,各帶了三千精銳,從營中出來,抄小道,趕在了孔伷的行軍路前,橫插截住。

孔伷在中軍得訊,吃驚失色,問從行身邊的孔德、李延諸從事:“我今返州,荀侯、孫侯卻爲何當道攔截?”問來報訊的軍官,“荀侯、孫侯說了什麼?可道出了他兩人的來意麼?”

“荀侯說是來送使君歸府的。”

孔伷心道:“哪有帶兵攔路、迎面堵截這樣的送法?”

他猜不出荀貞和孫堅的來意,甚是惶恐,坐不住,站起身,貓着腰在並不算太寬敞的車中來回繞轉,喃喃說道:“他兩人到底是何來意?這可該如何是好?這可該如何是好?”

荀貞、孫堅出郡進兵時,他以爲他兩人必敗無疑,等着看他兩人的笑話,卻沒想到他兩人竟連勝歸來,聲威更振,現在的他,是早已沒了再和荀貞、孫堅爭鬥的念頭,要不然也不會主動離開潁川,退回州府,可他已經服軟,人都要走了,這荀貞、孫堅卻又爲何來攔?

來報訊的軍官在車外說道:“使君可要請荀侯、孫侯過來麼?”

“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能見客,你去替我對荀侯、孫侯說聲感謝,謝謝他兩人親來送我。”

這軍官說道:“荀侯、孫侯就在使君車前不遠,使君何不如親口致謝?”

“啊?……,在我車前不遠?”

“是。”

孔伷勃然大怒,不用說,這肯定是前頭的軍卒不但沒有攔荀貞和孫堅,反而主動放了他兩人進來,否則,荀貞、孫堅怎可能會悄然無息入到他的軍中,出現在他的車前?

可發怒又能怎樣?

孔伷頹然坐下,說道:“既已至我車前,便請他兩人過來吧。”

孔德在邊兒上說道:“荀侯、孫侯既言是來送方伯歸府的,那方伯似不宜坐在車中等候。”

“卿言甚是。”孔伷不得已,起身下車,在車外相候。

沒用多久,他看見荀貞、孫堅兩人在幾個自家軍中軍官的帶領下,聯袂而至。

孔伷勉強一笑,說道:“何敢勞二位將軍相送。”

荀貞溫聲說道:“使君歸府,卻怎也不提前告之我兩人一聲?要非得訊及時,險些不能來送。”

“兩位將軍操勞軍務,我這點小事不敢打攪。”

孫堅不樂意了,大聲說道:“今我等共起義兵,相聚潁川,是爲國家大義,使君不言而走,折我豫州軍威,這怎麼能是小事?”

“我身體不適,故而……。”

孫堅打斷他的話,問道:“使君哪裡不適?”

“腸肚不適。”

孔伷這話倒是實話,也不知是吃壞了東西,還是因爲什麼緣故,他這幾天腸胃很是不適,常常拉稀。本來他是想說個別的病來當藉口的,可在孫堅的咄咄逼問下,他一慌神,就把實話說出了。

孫堅大怒,前趨一步,斥道:“今討董所爲者乃是國家!堅與荀侯冒矢石,蹈危赴險,臨董兵,突白刃,獻身不顧,縱死而不悔者,正是爲了漢室,是爲了討逆,而使君卻因一腸肚不適而竟就率軍東返,堅敢問使君:在使君眼中,國家大義竟還比不上你的腸肚不適?”

孔伷自知失言,面赤如滴血,爲孫堅氣勢所逼,連着後退了好幾步,囁嚅無所言。

他身邊的孔德、李延等從事也都各面帶慚色。

領着荀貞、孫堅過來的那幾個豫州軍軍官則是面帶不屑。

孫堅拔劍在手,插入地上,目視孔伷,說道:“既然國家大義尚不及使君一時的腸肚不適,那使君想走,盡就請走,只是,走前,我卻有一不情之請。”

孔伷很想答一句:“既是‘不情之請’,那就不要說了。”到底不敢,恭敬說道,“將軍請講。”

“董卓兵盛,使君如不走,則使君與我、荀侯合兵,差可與董兵一戰,今使君要走,我與荀侯兵少,不足再與董兵戰,請使君留下兩萬兵馬借給我與荀侯。”

孔伷說道:“借兵兩萬?”

“正是。”

“我部中雖有四萬衆,然半爲郡兵,我回到州府後,這些郡兵怕都也要各歸本郡了,實無兩萬兵馬可借給兩位將軍。”

“除去半數郡兵,不是還有兩萬州兵?”

孔伷心道:“我就這麼兩萬州兵,都借給你倆,我還當個什麼州刺史?”這話不敢說出,諾諾而已。

荀貞接口說道:“文臺,除掉郡兵,州兵總共纔有兩萬餘,你我怎能全部借來?”轉對孔伷說道,“我與文臺也不爲難使君,兩萬,使君借不出來,那減個半,萬人如何?”

孔伷看了看把荀貞、孫堅領過來的那幾個軍官,這幾人都是州兵裡的軍官,他心道:“這些吃裡扒外的東西!罷了,便將他們都借給荀、孫,看他們來日怎麼死在疆場!”知道如果不答應借兵給荀貞和孫堅,他肯定就走不了,遂咬牙狠心,應道,“萬人尚可。”

荀貞又道:“我與文臺部中,現下尚稍缺軍械、糧秣,使君如有多餘,也請再借些來。”

孔伷心道:“你們出兵前,才從我這裡搶去了那麼多的糧秣和軍械,怎可能轉眼缺?”可不答應也不行,應道,“好,好。”

“那就請使君把借給我和文臺的兵馬點出,再請使君取糧秣、軍械出來罷。”荀貞仰臉看了看天色,接着說道,“天尚未午,使君如能手腳麻利點,還能不耽誤使君今天的路程。”

шшш▪ тTk ān▪ ¢Ο

孔伷把平時對他不敬、或爲他不喜的州兵將校悉數點出,湊夠了萬人,給了荀貞和孫堅,又打開輜重,取了糧秣、軍械,亦給荀貞、孫堅。

確如荀貞所說,等他辦完這些事,天剛過午未久,的確是沒怎麼耽誤他今天的行程。

得了兵衆、糧秣、軍械,荀貞和孫堅也不再難爲孔伷,任他帶兵離去。

從在孔伷身邊的孔德坐在車中,跟着孔伷一起啓程,拉開車簾,回望立在路邊的荀貞和孫堅,心中嘆道:“孔公高談清論,坐席之間,難逢敵手,而放諸軍旅,置之徵伐,論及膽烈雄氣,卻是不及荀侯、孫侯的一支小指。海內如安,孔公不失良主,天下已亂,孔公實非明君。”

起了離孔伷、改換門庭的念頭。

看着孔伷帶兵遠去,荀貞、孫堅心情愉快。

兩人來找孔伷前就已約好,凡要來之兵、物,都二一分作五,一人一半。

當下,他兩人就在這道邊你一半,我一半,瓜分了那些糧秣、物資,又將那萬人的州兵亦分作兩份,一人五千,隨後,自分別令本部的兵卒擡拿起糧秣、軍械,帶回營中,又各親與那萬人州兵中的將校們歡快敘話,引他們亦歸營中。

這被孔伷留下的一萬州兵,大多是對孔伷不怎麼敬重,而卻對荀貞、孫堅甚爲佩服的,他們對改從荀貞、孫堅不但沒有一點牴觸,反倒是十分歡喜。

荀貞的營地在城南,孫堅的營地在城東,兩人在城下暫別,各歸己營。

荀貞回到營中,剛到帳中,才下了軍令,命晚上設布酒宴,以備與那五千州兵的將校們把酒言歡,並打算把謝容、丁猛、劉秉也請來,共飲宴之,帳外典韋走了進來,報道:“轅門守卒來報,說是有數百少年在營外求見君侯。”

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3 縣尉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9 輜重已備60 樽前豪傑意難決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60 文直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95 會師城下(中)65 短歌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7 敬老14 唯恨之流年悄逝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7 起行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60 文直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80 擒賊先擒王(上)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6 聞寇34 大勝(上)66 負此俸食慚愧極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39 得二荀舉薦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30 回家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4 陽城治吏(上)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75 許縣陳氏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49 選編死士84 捕拿張直(下)59 慨嘆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1 寇至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9 毋要臨渴而掘井60 文直4 初雪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 生子當如孫伯符95 會師城下(中)67 鳳集西鄉(上)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6 五日九戰(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7 鳳集西鄉(上)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26 招人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40 鐵營
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3 縣尉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49 輜重已備60 樽前豪傑意難決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60 文直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95 會師城下(中)65 短歌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7 敬老14 唯恨之流年悄逝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7 起行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60 文直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80 擒賊先擒王(上)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6 聞寇34 大勝(上)66 負此俸食慚愧極62 其猶穿窬之盜也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39 得二荀舉薦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30 回家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4 陽城治吏(上)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75 許縣陳氏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49 選編死士84 捕拿張直(下)59 慨嘆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1 寇至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9 毋要臨渴而掘井60 文直4 初雪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6 生子當如孫伯符95 會師城下(中)67 鳳集西鄉(上)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6 五日九戰(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7 鳳集西鄉(上)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26 招人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40 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