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仲仁迫凌去檄書

曹操把陳宮來信的內容簡單地轉述與與衆人聽,說道:“公臺來信,約我與孟卓聯兵,一起反攻濟陰。他在信中講了‘三勝’,徐州兵久戰疲憊,且如今分兵駐守濟陰、山陽、任城、東平、濟北等各郡,相比月前與我軍交戰之時,他們的兵力已經分散,而反過來,我軍的兵力卻可集中用於一地,可以以衆擊寡,此我之一勝也;他前時與呂布通信,呂布願與孟卓的別部共攻汝南,以此,在我軍反攻濟陰的時候,孫堅部的豫州兵就無法支援徐州兵,等於是斷掉了徐州兵的豫州外援,此我之二勝也;州府萬潛,因高素殺張長、劉馥殺李操,以及徐卓等在各郡侵害右姓,幡然醒悟,已然撥亂反正,答應潛爲公臺之內應,此我之三勝也。

“程公、卿等對此有何意見?請暢所欲言!”

畢諶與萬潛以前併爲州府的首吏,兩人是同僚,而且言語投機,交情也還不錯,聽到萬潛反正,甚是喜悅,撫須說道:“我就知道萬君從附徐州,是逼不得已!果然如此,今他不顧身在敵營之危險,毅然決定爲明公內應,重新歸來,……明公,足可見兗士人心之向背!有萬君爲明公潛通消息,山陽、濟陰之虛實,明公可盡知矣!”

曹操說的是萬潛肯爲陳宮的內應,畢諶豈會不知陳宮棄曹操而投張邈這件事,實是對曹操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故到了他的嘴中,卻是成了萬潛“毅然決定爲曹操內應”了。

曹操說道:“子禮,你是贊成與我軍與孟卓聯手,共擊濟陰麼?”

畢諶沉吟說道:“明公,聽你剛纔說,公臺信中講到的‘三勝’,似乎是頗有道理,然諶不知兵,具體是不是同意公臺,與陳留聯兵,還是請程公、伯寧講講他們的看法吧。”

曹操便問程立、滿寵,說道:“程公、伯寧,你兩人怎麼看?”

程立說道:“明公,時下的形勢好有一比。”

“何比?”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已知程立之意,問道:“此話怎講?”

程立說道:“公臺信中講了如果打濟陰的話,有三勝;如果不打濟陰的話,明公,對我東郡而言之,對明公而言之,則會有兩弊。”

曹操說道:“公所言之兩弊,我知矣!一則,東郡不足以養兵,暫時可以支撐,久則兵馬必散,即使不散,沒了糧餉發給兵士們,軍紀、軍法也就無法再嚴格地要求他們,勢將形如寇兵矣!不但會擾亂地方,且臨戰用到彼輩之際,也將無有什麼戰力。兵不堪用,此一弊也。

“荀攸、李瓚、劉馥、荀悅、徐卓等人,俱非庸才,或以權謀矯出,或有治能,或博學而有清望,今如不及早反攻,兗州之民心,遲則一兩年,短則一年,也許還真就能被他們收攬到,——劉馥方任濟陰郡,即剿滅掉了大野澤的賊寇,周邊縣鄉的百姓自此不再受賊寇掠奪之苦,我聞之,他的名氣可是一下就在濟陰響起來了!徐卓在濟北,雖然侵害到了右姓豪族,可他分田於徒附、招撫流賊,卻亦是頗得百姓們的交口稱頌。民不附我,此二弊也。

“程公,我說的對麼?”

曹操帳下的兗州人不少,除掉程立是東郡人外,畢諶是東平國人,滿寵是山陽郡人,還有別的一些,分別來自濟北、任城等郡,比如呂岱,就是任城國人,他們而下雖是跟着曹操撤到了東郡,與他們各自留在本地的親朋好友卻一直都有書信來往,故此,曹操如今

雖是人在東郡,但對兗州別郡目前的情況,都還是相當瞭解的。

說實話,劉馥、徐卓等人的治境策略,剿滅聚集成夥的大股賊寇、招徠流動不定的小股賊寇,同時重豪強兼併之法,打擊那些貪心無度、兼併民田不已、乃至擁有數百上千部曲、還有着一定軍事力量的地方豪強,扶助百姓小民,以發展經濟,充實民力,等等這些舉措,是深得曹操之心的,換了他治理這些郡,他也會這麼幹的。

也正是因了深得他之心,所以,他纔會產生假以時日,“民不附我”這樣深深的擔憂。

程立想說的兩弊,正是這兩點,想說的話被曹操說了,他便點了點頭,說道:“明公說的對,我所憂慮的兩弊正是此二者。”

滿寵年紀雖輕,比程立小了二三十歲,比畢諶也小了不少,可是性格堅定,有謀略、主見,並敢決斷。兩個年齡比他大的尊長都已經發表過意見,他現在可以開口了。他跪坐席上,挺直身子,說道:“明公,戰則有三勝,不戰則有兩弊,以寵之愚見,可與陳留聯兵反攻濟陰!”

短短的一句話,把他有主見、敢決斷的性子表現的淋漓極致。

曹操從席上站起,到堂中踱步,他轉了幾圈,背對門口,負手仰頭,不知在想什麼,想了一會兒,回過身來,與程立、畢諶、滿寵和丁斐、史渙說道:“公臺信中言有三勝,我看啊,今如反攻濟陰,我軍何止三勝!”

畢諶問道:“敢問明公,還有哪勝?”

曹操伸出三指,笑道:“不是還有哪勝,是還有三勝。”

畢諶訝然,問道:“竟是還有三勝?”

“可不是麼!”

“敢請明公示下,是還有哪三勝?”

曹操伸出小拇指,說道:“貞之設離狐郡,以東郡人潘璋爲郡守,貞之的用意很明白,他是想用潘璋這個熟悉東郡地形、風物、人情的東郡人,來給我造成壓力,但潘璋此人粗猛,雖小狡,能治軍,聞他部曲頗有軍紀,然其自恃勇悍,卻甚是輕我。我聽說,他就在前日,鑄了百鍊刀一柄,銘曰‘濮陽’,以擒我自許。驕兵必敗,輕敵必覆,況乎既驕又輕?我如反攻濟陰,離狐不難克也!此我之一勝。”

潘璋的校尉號是“先登”,跟從荀貞以來,他着實打了不少的硬仗,在整個的徐州軍中,以勇悍聞名,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徐州將校,實是沒有幾個。

而月前徐州的攻伐兗州之戰,又是勢如破竹,連戰連勝,僅被亢父、壽張這類堅城阻了一些時日,其餘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麼大的阻礙和挫折,在不少徐州軍將、士卒的眼中看來,兗州兵、曹操委實易打,甚至有軍將和老卒認爲,此回打兗州的這一仗,還不如之前打陶謙、奪徐州的那一仗打得費勁。

兩個原因結合一處,這也就難怪潘璋信心滿滿了。

畢諶說道:“潘璋勇而無謀,此確是我軍之一勝也。敢問明公,二勝是何?”

曹操伸出無名指,說道:“我叫李高與他的兩個弟弟去信,本就已得到了李操、李進的願爲我軍之內應,現今李操被劉馥殺害,這必然會更加堅定了李進投我之心!李氏乃乘氏豪姓,其部千許,加以徒附、鄉人,可得三四千衆,雖然數量不多,然可起奇兵之效;且李進在濟陰,我軍從他那裡,可知濟陰郡的虛實情況。此我之二勝也!”

諶、滿寵對視一眼,他倆此前都不知曹操命李高召李操、李進爲內應之事,直到現下聽了,二人才知。

滿寵讚道:“明公深謀遠慮,原來早已在濟陰郡埋下了釘子!乘氏此縣,沿濟水西南下,不到百里即是濟陰的郡治定陶;出而向東南,六七十里便是兗州的州府、山陽的郡治昌邑,這個地方誠然是濟陰、山陽兩郡的心腹要地!李操、李進兄弟素有勇名,今李操雖死,而其弟李進的智謀卻在李操之上,有他在乘氏響應明公,濟陰必可光復矣!”

他略想了下,自告奮勇,說道:“寵請爲明公錦上添花!”

曹操問道:“如何錦上添花?”

滿寵說道:“我郡豪強李朔等人,向來與寵交好,寵願爲明公去信於他們,看看能不能把他們爲明公招徠帳下!如是可以,則當明公、張府君一攻濟陰之西、一攻濟陰之南,而李進響應於乘氏的時候,若再有李朔等人起兵于山陽,那明公這回反攻濟陰,豈不就更穩操勝券!”

滿寵十八歲的時候,就在山陽郡的郡府中,出任督郵之重任,當時郡內有李朔等豪強各擁部曲,抄略百姓,滿寵奉令去糾察他們,靠着他家族的聲望和他個人的能力,李朔等都自請認罪,從此以後,不復再有掠民的行爲。滿寵和曹操類似,也有輕俠的一面,與李朔這類的豪強大俠,彼此能聊得來,互相間的關係還不錯。他如給李朔等去信,不敢說這些人全都會響應曹操,可在自身利益被荀攸、樂進等損害的前提下,也許還真會有幾個跳出來扯起叛亂的。

曹操大喜,說道:“此事如成,卿記首功!”

畢諶問道:“敢問明公,三勝爲何?”

曹操伸出了中指,排在小指、無名指的前邊,高高豎起,說道:“徐州能爲我敵者,唯貞之耳!貞之現下已回徐州,留戍兗州的徐州主將是荀攸、樂進,公達固智、文謙固勇,非我敵也!此爲三勝!”

雖爲屢敗之將,但曹操這話說的充滿了自信,不僅滿是自信,且其的語氣、表情、儀態,並使滿寵、畢諶、史渙、丁斐完全地相信他的此話。這大概就是人格的魅力吧!

程立說道:“明公所言甚是!加上公臺的三勝,我軍有六勝在手,如是反攻濟陰,必勝無疑!”頓了下,又說道,“不過明公,張孟卓一直自視甚高,自以爲可與明公比肩,今與其部一起反攻濟陰,獲勝雖說不難,然克復濟陰後,爲能壓制住張孟卓,以立淺見,是不是可趁公孫伯圭敗歸幽州,袁本初已有餘力助我兗州之力的機會,再向袁本初請些援兵?”

曹操心道:“本初的部曲甲械精良,遠非我部可比,既是爲確定住與孟卓的主從關係,也是爲打下濟陰以後,下一步繼續用兵山陽、任城等郡着想,問本初借些兵馬,當然是需要做的。”收回了三個手指,頷首說道,“公言甚是!”回到案後坐下,親自提筆,給袁紹寫求援的信。

袁譚才因爲荀成、陳買的緣故,從平原郡無功而返,對於曹操反攻濟陰、兗州餘郡的計劃,袁紹自是大力支持。信到冀州,袁紹即遣高覽、張南兩將,引步騎五千,往助曹操。

卻說便在高覽、張南領兵前往東郡的時候,青州濟南國的國都東平陵縣中,郡府之內,應荀貞之表而新得任青州刺史、領齊國相的陳買,在日前剛接到了兩封荀成檄書後不久,這天又收到了荀成的一道檄書。陳買看書罷了,大怒不止,擲檄於地,怒道:“荀仲仁迫凌再三,欺人太甚!”

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1 寇至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4 許仲程偃41 謀重有利爲臣職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50 祭祀族宴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1 賞錢10 曹孟德四策禦敵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53 滅族(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51 謀算將戰75 許縣陳氏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22 鵠備分得勝負機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4 文聘(下)29 志高行健皓月明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 士族16 亂將至中流擊水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1 今有潁陰乳虎(中)95 冀州北望氣如何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1 飛書問君何所欲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9 班底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6 招人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4 牆下相托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0 鐵營55 毀容1 雙喜臨門(上)41 虛虛實實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 計吏郭圖(上)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3 荀君有召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 邊文禮攘臂不齒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8 勢先造成計乃行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
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1 寇至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4 許仲程偃41 謀重有利爲臣職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50 祭祀族宴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1 賞錢10 曹孟德四策禦敵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53 滅族(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51 謀算將戰75 許縣陳氏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22 鵠備分得勝負機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4 文聘(下)29 志高行健皓月明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 士族16 亂將至中流擊水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1 今有潁陰乳虎(中)95 冀州北望氣如何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1 飛書問君何所欲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9 班底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6 招人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4 牆下相托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0 鐵營55 毀容1 雙喜臨門(上)41 虛虛實實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 計吏郭圖(上)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3 荀君有召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 邊文禮攘臂不齒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8 勢先造成計乃行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