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得領汝南意不足

待李通的部曲飯罷,張飛在前帶路,與李通合兵返回,道上與許顯部相遇。

許顯召見李通。

荀愔親自來接李通,李通見到他,慚愧不已,說道:“悔未從先生言,今致落敗,營、民俱失,唯得殘兵三千相從。若是能早聽先生良言,通何至於此!”

荀愔仍是一派長者之風,溫言勸慰,說道:“聽說是因爲周直的舊黨叛變,營壘這才失陷,此非戰之過也,足下不必爲此懊喪。勝敗兵家常事,足下風華正茂,重振旗鼓有何難哉?”

聽了荀愔的開解話語,見荀愔絲毫不因他的落敗狼狽而小看他,李通越發羞慚。

不過,正如荀愔說的,他“風華正茂”,正心氣足時,故而雖然羞慚,其實並未氣餒,的確是有“重振旗鼓”之意。由荀愔領着,他來到中軍,拜見許顯。

許顯親自把他扶起,上下細看,然後說道:“聞朗陵營破,吾深憂足下安危。可有負傷?”

李通這是頭次見許顯,他久聞許顯威名,一見之下,果如傳言,只覺許顯雖身材矮小,卻給人以川渟嶽峙之感,威儀自重,聞其話語,語調儘管平靜,關心的意思則盡透無遺,他再拜行禮,說道:“怎敢勞煩將軍掛念?通慚愧不安。沿路與布兵有過兩次交戰,不過並未受傷。”

許顯再次把他扶起,輕輕拍了拍他的胳臂,說道:“那就好,那就好。”又道,“我已令部曲擇地築營,等營帳紮好,足下便可與兵士稍作休整了。”

“將軍恩德,通唯銘謝。”

敘了會兒話,許顯言歸正傳,問道:“而今朗陵爲呂布奪佔,足下有何盤算?”

早在從朗陵突圍出時,李通就已經做出了決定,此時聽得許顯問起,他又一次下拜,說道:“將軍如不以通兵敗爲嫌,通敢請爲將軍馬前驅!”卻是要從投許顯,也就是荀貞。

此前,李通之所以難以抉擇到底是投孫堅,還是投荀貞,主要是因爲朗陵之地難棄,現如今朗陵被呂布奪去,地盤、從附他的百姓盡失,他也就沒什麼可再猶豫的,自然選荀貞從投了。

許顯甚喜,說道:“足下威名遠播,一時小敗,何足爲慮?吾今日便上書主公,陳以足下之意,主公必然歡喜,想來不日就會有表令傳到。”

營帳紮好,許顯安排李通和他的部曲歇息,由荀愔寫了一道檄報,述說李通兵敗奔投一事,遣人快馬送去郯縣,等候荀貞的示下。之後,許顯遣騎去見孫策,告以朗陵失陷和李通兩事。

朗陵已失,許顯、孫策沒有必要再渡汝水南下,許顯就地安營,早在許顯的信使到前,孫策已經獲悉了此事,亦和許顯一樣,遣騎往許顯軍中傳報,而他自己則帶兵回師平輿。

在回平輿的路上,許顯的使者追到。

在聽說許顯接納了李通的從投後,孫策軍中的將校中,有幾人對孫策表示了對許顯的不滿。

他們認爲:李通雖是江夏人,朗陵卻是汝南的轄縣,李通起兵於朗陵,乃是汝南的地方勢力,而今他戰敗逃亡,不投孫策,反投許顯已是令人生氣,許顯竟然接納,更不應該,不夠朋友。

有人不滿,也有人不以爲然。

比如豫州從事孔德,他就不同意那幾個將校的話。

他對孫策說道:“朗陵失陷,李文達奔逃不暇,連日降雪,後有追敵,料他逃亡路上定是兵卒飢寒,先遇許將軍,爲求生路,輸誠從投亦常理也,何足爲怒?李文達殘兵敗卒,僅只三千之數,吾料許將軍必是因此才接納了他,他如是兵多勢衆,許將軍肯定就不會接納他了,豈不聞荀儒林前至朗陵,勸說李文達與都尉、許將軍共擊呂布時,其說詞全是在勸李文達從投孫侯,而一字未言從投荀侯麼?荀侯與孫侯莫逆,都尉萬不可爲此生隙!”

李通部曲中建議李通投靠孫堅的那些人,大多與孫兵的將校常有聯繫,因是,荀愔前時去朗陵對李通說的話,孫策、孔德等人皆知。

孔德說得很有道理,孫策本來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因是,對“挑撥豫、徐關係”的“讒言”,他一笑置之,渾未放在心裡,沒有當回事兒。

呂布攻破朗陵,縱兵搶掠三天。

雪停了後,等到路上雪化,呂布沒有再還圍平輿,而是分兵四出,拔陽安、克北宜春,取安城、下慎陽,沿汝水向東南去,一路攻城略地,旬日間,又接連打下安陽、新息、褒信等縣,加上之前攻佔的吳房、灈陽、西平、定潁,除了弋陽、期思這兩個位在淮水南岸的縣得以保存之外,汝南境內汝水以南的諸縣,至此,盡數落入呂布手中。

十一月中,呂布又遣紀靈、張遼等渡汝水北上,攻陷了原鹿、富波兩縣。

張遼爲許顯敗後,繞道南下,數日後,到了朗陵,早已與呂布會合。張遼沒有完成阻擊許顯南下救援李通的任務,但呂布也沒有怪罪他,畢竟朗陵已經被攻下,而且當張遼與許顯相持於葛陂東西時,他一直沒有讓許顯能夠兵臨平輿城下,也算是大功一件。——當然,呂布等人自是不知,許顯之所以沒有擊破張遼,兵至平輿,實非不能爲,而是不願爲。

原鹿、富波兩縣在汝南的東南邊界,南臨淮水,與阜陵國的寥縣、陽泉縣接壤,東北鄰潁水,過了潁水,經慎縣,行約百餘里便是沛國的南部地域。孫堅在沛南沒有放什麼兵馬,爲使沛南、進而使與沛南接壤的下邳不受威脅,許顯又一次渡過澺水,築營在了潁水南岸的汝陰。

天氣越來越冷,到了休兵的時候,呂布、孫策、許顯,彼此雖未明言,行動卻很默契,許顯築營汝陰,閉壘不出,打下了原鹿、富波兩縣後,呂布也不再出兵攻掠,孫策亦收兵平輿。

混戰月餘,汝南暫時平靜起來。

一番鏖戰,互有勝負,總體來說,呂布穩佔上風,他雖未能攻下平輿,卻趁汝南、豫州兵多集於平輿的機會,先後趁虛攻佔了汝水兩岸的十三個縣,已經得有了汝南的半郡之地。

呂布本是駐兵在朗陵,後聽人說褒信一帶是春秋時的呂國故地,現其境內尚存呂國遺蹟,有一名叫大呂亭者便是,呂布自以姓呂,又喜大呂之亭名,遂從朗陵改駐褒信。在褒信,他遣人傳書給袁術,信中寫道:布先爲將軍報家仇,又爲將軍取汝南,將軍意何如?

報家仇者,呂布說的是董卓被他所殺,取汝南者,說的不是汝南郡,是指汝水以南的半郡地將軍意何如者,很明顯,呂布這是在要求封賞。袁術給了他迴應,表他領汝南太守。

消息傳到,呂布嫌太守的職位小,意不足,私與部曲言:“吾溫侯,儀同三公,旬日屠城十餘,所向無當,不能兼豫州牧耶?”

這日,孫堅從河內返回,到達平輿的當天,他傳州報一道,遣人急送去給荀貞。

54 滅族(下)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27 舉薦戲忠31 唐兒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53 滅族(上)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9 登門84 誅趙家者在今日6 本初何如伯珪強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5 出城激戰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75 許縣陳氏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7 推功相讓11 前倨後恭因何故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 虎士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3 程偃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36 我所邀者仁民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7 鳳集西鄉(上)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28 君子報仇7 清洗潁陰(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7 高素三勸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 雙喜臨門(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6 東漢諸侯王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27 敬老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2 敬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4 留錢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4 鐵官見聞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5 命令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56 買馬(下)19 惡奴54 詐死43 縣尉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8 原師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9 圍不赦以威生仁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5 言而有信荀貞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47 武貴立功
54 滅族(下)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27 舉薦戲忠31 唐兒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53 滅族(上)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9 登門84 誅趙家者在今日6 本初何如伯珪強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5 出城激戰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75 許縣陳氏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7 推功相讓11 前倨後恭因何故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 虎士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3 程偃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36 我所邀者仁民名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7 鳳集西鄉(上)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28 君子報仇7 清洗潁陰(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7 高素三勸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 雙喜臨門(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6 東漢諸侯王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27 敬老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2 敬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4 留錢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4 鐵官見聞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5 命令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56 買馬(下)19 惡奴54 詐死43 縣尉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8 原師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9 圍不赦以威生仁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5 言而有信荀貞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47 武貴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