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

孫堅的使者,荀貞認識,是孫堅的從子孫暠。

孫暠的父親孫靜,是孫堅的季弟。孫堅舉事以後,孫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於家鄉的塢堡中自御,鄉人多附。孫靜的子女裡邊,孫暠年紀最長,今年二十多歲,正是年輕氣盛、渴望功業的時候,因此他沒有跟着他的父親在家鄉,而是投了孫堅。孫堅現用他爲別部司馬。

和曹操、荀貞軍中,曹家、荀家子侄甚多一樣,孫堅的軍中,孫家的子侄、姻親也是佔了半壁江山。

如孫賁,是孫堅同產兄孫羌的長子,孫堅於長沙舉義兵時,孫賁時爲郡督郵守長,掛印綬、去吏職而從孫堅征伐,現已是孫堅的得力臂助。

如孫輔,是孫賁之弟。如孫香,是孫堅的再從弟孫孺之子,早前亦爲郡吏,在郡中先後出任過主簿、功曹,自從孫堅以來,也是數立功勞。又如孫堅而下的股肱之一吳景,是孫堅的妻弟,弘諮,是孫堅的女婿,徐琨,是孫堅的外甥。

加上其它才能不及孫暠、孫賁等人的,目前在孫堅部中掌軍、督軍、參佐的孫家子弟,怕不下三二十人。誠可謂是遍佈孫堅軍中。

這卻也不是孫堅任人唯親,畢竟曹操、荀貞也是如此,這是與時代之背景有密切關係的。

當下海內大亂,羣雄競起,幾乎各個州郡都有豪強,存在割據勢力,而同時各地的士人又都有很強的地域觀念,除非別地的某個割據勢力的首領,的確有英主之資,他們是不會輕易地投附到別地強雄的手下的,即便暫時因爲被俘、失利等原因不得不委曲求全,但可能早晚還會背叛離去,又或者出工不出力,一遇挫折便就改投別路的兵馬,那麼作爲一軍之主,能夠信任、能夠放心重用的,也就只有自己家族的人,或者同鄉、同郡的人了。

事實而言,現下冀州、兗州、豫州、徐州,包括江南各州,所有的割據勢力,其實都是家族和某個、某幾個特定地方的士人結成的政治集團。

不說家族成員,冀州袁紹,其帳下的主幹是豫州和冀州的士子;兗州曹操,其部將、謀士基本都是兗州人;豫州孫堅,其部曲將校多爲揚州人;徐州荀貞,他的臣屬來源較多,徐、冀、兗、揚等州的都有,但那是因爲他曾在冀州當過郡國的長吏,而今又是徐州的刺史,故此冀州、徐州以及鄰近冀、徐的兗、揚各州,遂皆有不少的士人爲他效力,然而究其根本,荀貞臣屬中的骨幹力量,還是以潁川士人爲首的豫州人。

不提這些題外之話,且說孫暠風塵僕僕,由豫州而來,到了昌邑城中,拜見荀貞。

孫暠奉上孫堅的書信。

荀貞觀之,信中無甚言語,唯是問候而已。

信匣裡邊,孫堅的信箋之外,還有一卷絹布。

荀貞展開去看,頓時識出筆跡,是孫策所寫。

絹布前邊的大半部分,寫的都是對兵法的個人理解;後邊的小半部分,是孫策寫給荀貞的信,透過字詞語句,能夠讀出一個晚輩對師者長輩的敬仰和愛慕之情。

荀貞笑道:“不僅對兵法的領會日有長進,伯符的字亦是稍勝以往了。難爲他軍旅之中,尚不忘勤於練字,學習書法。”

孫暠答道:“伯符常對我等兄弟說,將軍教他:字是一個人的門面,喜歡好看的事物,不喜難看的事物,此爲人之本性;海內秀士輩出,而道路迢迢,不

能每個秀士都親自拜訪,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信與之交往,字若是不好,不管其人有多大的才能、多麼美好的品德,因爲不是當面相見,那麼就可能會因爲字醜而使得對方輕視於己。

“伯符因是每當軍務之閒,就提筆練字。”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正該如此。”問道,“仲謀可好?”

仲謀,自就是孫權了。伯符、仲謀,這兩個字,都是荀貞給孫策、孫權起的。

孫暠答道:“仲謀前些日病了一場,不過沒有大礙,已經痊癒。”

荀貞緊張地問道:“什麼病?”

也不是什麼大病,無非染了些風寒。孫暠具實答之。

荀貞聽了,說道:“而下戰火處處,死者無人掩埋。這種形勢下,尤需注意疫情。你回去後,呈告文臺,務必嚴令郡縣,抽出人手,安葬死者,不可使之暴露於野;如人手不足,不能悉數埋葬,也要聚而焚之,燒完以後,還要灑上石灰等物,以防生疫。”

孫暠答道:“是。”

孫堅的信裡沒什麼內容,荀貞知道,這必是因爲孫堅擔心孫暠路上被賊寇,或曹軍捕獲,以致機密泄露,便問孫暠:“文臺使卿來,想是應有要事,是什麼事?你可說與我聽。”

孫暠看了一圈堂中。

堂中的戲志才、荀攸等人,都是荀貞的心腹,孫暠也就沒有請求荀貞屏退左右。

孫暠說道:“將軍弔民伐罪,征剿兗州黃巾,所向披靡,我叔父聞之,欣喜非常;然聞曹東郡竟妄舉刀兵,試圖阻止將軍拯救兗民,悖逆昏暴,我叔父亦爲之憤慨。現下將軍與曹東郡對壘於昌邑、乘氏,聽說曹東郡儘管屢敗,兵馬還有數萬,復有陳留、東郡可以援他,故而,遣暠前來,拜見將軍,是爲問一問,將軍需要不需要我豫州兵馬相助?”

兩邊陪坐的戲志才、荀攸等互相對視了一眼。

荀貞說道:“袁術以呂布進侵汝南,呂布,驍將也,不易應付。文臺尚有餘力助我麼?”

早在荀貞入兗之前,孫堅就曾提出幫忙,那時,荀貞就是因爲考慮到呂布的問題,覺得孫堅大概是沒有餘力來幫助做自己的,故此謝絕婉拒了他。

不曾想,孫堅在這時,再次提出相助荀貞。

孫暠說道:“呂布前犯汝南,多賴將軍遣許將軍等因精卒入豫馳援,數與之戰,將之擊退;前時,我叔父從河內還師,親擊呂布,雖沒有大勝,但我軍今沿澺水沿線佈防,呂布已成甕中鱉矣!我叔父說,只要將軍需要,我豫州兵即刻便可就能出樑國,攻濟陰之南。”

之前,孫堅提兵去攻河內,袁術遣呂布進犯汝南。豫州情況危急,荀貞因遣許顯總兵,張飛、荀濮、荀愔等相從,援救豫州。許顯與孫策兩路用兵,與呂布打了好幾場的惡仗,最後總算是保下了汝南郡的郡治平輿,並得了李通投靠荀貞。戰後,許顯被荀貞召回,荀貞另表李通爲揚威中郎將、荀愔爲儒林都尉,本是留了李通、張飛、荀濮、荀愔,留駐汝陰縣,隨之不久,在對兗開戰之前,荀貞又把張飛、荀濮召回,現在猶有李通、荀愔領兵屯守汝陰。

那呂布攻汝南,是在孫堅不在的時候。

孫堅是當世虎將,生性要強,他這一從河內回來,如何能容忍臥榻之側,有他人酣睡?

便於前時,主動向呂布發起了進攻。

然而呂布的確能打,他帳下的張遼、高順等將校又皆知兵善戰,孫堅卻是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互相勝敗,汝南南邊,汝水兩岸的十三個縣,目前還是處在呂布的掌控下。

ωωω● тт kān● Сo

不過話又說回來,孫堅既然已經回到了豫州,那麼呂布再是兇悍,豫州方面卻也不懼他了。

這是孫堅願意、也能夠援助荀貞與曹操爭奪濟陰的一個緣故。

再一個緣故,則是與豫州的利益有關。

豫州的北接兗州,南接荊州,西接司隸校尉部,而與兗、荊、司隸校尉部之間,都缺天險爲障,誠然乃是四戰之地。

當下,荊州的袁術,用呂布侵佔汝南半郡,是北邊有敵。

爲了改善豫州的戰略環境,擴大縱深,孫堅雖是打下了河內的一部分,但卻未能把河內郡的黃河兩岸盡數佔下,實也是對豫州西邊的戰略環境改良有限。

北邊與豫州接壤的陳留郡、濟陰郡、山陽郡,全是兗州的大郡,曹操此人,又非庸才,若是被曹操穩固住了他在兗州的統治,可以預見到,豫州的北部也會將陷入到敵兵臨境的局面。

那就是三面俱敵了。

而且北邊曹操、南邊袁術與呂布、西邊河內的後臺是袁紹,三面都是強敵。

每思及此,孫堅就輾轉不安。

所以,荀貞這回與兗州開戰,從接到這個軍報的頭天起,孫堅就一直在密切關注着徐、兗的戰局。山陽被荀貞攻下、荀貞進至昌邑,和曹操對陣於昌邑和乘氏的消息傳到豫州之後,孫堅經過反覆的考量和與帳下謀臣、將佐的幾次商議,最終做出了幫助荀貞的決定。

他是這麼想的:如果能夠幫助荀貞擊敗曹操,打下濟陰,豫州與兗州接壤的地方就只剩下陳留郡了,陳留張邈徒有高名,無有軍幹,那豫州對兗州的威脅,幾乎就可忽略不計了。

如此,解決了豫州北邊戰略環境的安全問題,他就能夠全力南攻呂布,收回汝南全郡,視情況而再用兵河內,爭取把黃河牢牢地掌握住。這樣一來,北邊、東邊是盟友荀貞,西邊,或者說西南邊有黃河爲險,豫州整體的環境就能得到很好的改變。

與潁川郡接壤的南陽郡,民口衆多,郡中富庶,孫堅下一步的計劃,便是進攻南陽,與袁術開戰。只要能把南陽打下,孫堅部下多是南人,熟悉、也習慣南方的天氣、地形,他就有信心再與劉表爭奪荊州;隨之向西,再打回他的家鄉去,攻佔揚州。

豫、荊、揚三州入手,加上兗州、徐州、青州,就等於是黃河以南、以東的地區,悉在他與荀貞的控制下了,孫堅自度料之,然後他與荀貞合兵,大概就可與袁紹等決戰黃河了。

卻是說了,孫堅雖然被士大夫們輕視,被那些高門、名士認爲是武夫而已,但孫堅一時之雄,對而今天下的大勢,自然也是有他的認識和看法的,對豫州以後的發展,他亦是自有主見。

對孫堅的心思,對他爲何兩次提出幫助徐州,進攻兗州的原因,荀貞能夠猜到。

聽孫暠轉述完孫堅的話,荀貞沉吟稍頃,做出了決斷。

他對孫暠說道:“文臺如有餘力,可以助我的話,那當然是最好不過。”

同意了孫堅的請求。

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7 會師(下)44 而今本爲多事秋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96 會師城下(下)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8 清洗潁陰(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 二荀優劣77 演武薦賢(下)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 計吏郭圖(下)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7 虎狼之威(下)8 士族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3 文聘(中)5 風雪夜刺(下)2 光和六年(下)10 督郵在此(下)37 會師(下)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59 荀君爲政(上)16 原盼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4 練軍方略53 送糧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30 朱陽第三62 太守行春(下)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6 爲君請功97 出身未捷身先死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6 五日九戰(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22 今有潁陰乳虎(下)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9 點將封侯趁少年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2 道是襄陽德珪來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0 勵士出征49 選編死士6 聞寇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8 守職歲滿乃爲真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7 山雨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5 再勝26 威震郡北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5 會師城下(中)84 威震陽翟(中)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42 鮑信燭下勸離洛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1 督郵屬吏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8 捕人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40 蹴鞠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
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7 會師(下)44 而今本爲多事秋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96 會師城下(下)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8 清洗潁陰(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 二荀優劣77 演武薦賢(下)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 計吏郭圖(下)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7 虎狼之威(下)8 士族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3 文聘(中)5 風雪夜刺(下)2 光和六年(下)10 督郵在此(下)37 會師(下)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59 荀君爲政(上)16 原盼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4 練軍方略53 送糧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30 朱陽第三62 太守行春(下)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6 爲君請功97 出身未捷身先死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6 五日九戰(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22 今有潁陰乳虎(下)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9 點將封侯趁少年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2 道是襄陽德珪來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0 勵士出征49 選編死士6 聞寇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8 守職歲滿乃爲真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7 山雨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5 再勝26 威震郡北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5 會師城下(中)84 威震陽翟(中)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42 鮑信燭下勸離洛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1 督郵屬吏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8 捕人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40 蹴鞠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