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

張昭到州府次日,荀貞召集羣臣,設酒爲之接風。

便在荀貞宴請張昭之時,被遣去召闢徐奕的使者正在趕往東莞的路上。

東莞、陽都俱在琅琊。從郯縣去東莞,路經陽都,但因陽都諸葛瑾年歲稍小之故,所以使者沒有先去找諸葛瑾,而是過陽都不入,先爲荀貞闢請徐奕。一日後,到了東莞。

東莞徐氏是古徐國人之後。春秋時,徐國被吳王闔閭所滅,之後,徐人或南下,或北遷,其中有一支遷入了齊地,爲始皇帝求不老神藥的徐福就是這些遷入齊地的徐人後代。遷入齊地的徐人形成了幾個郡望,有三個在徐州,分別是東海、東莞和琅琊,而後兩者都在琅琊郡。

所以,徐奕家在東莞當地是個望族。

使者登門拜謁,徐奕出來相見,聞是荀貞召闢他入州府爲吏,徐奕頗是遲疑,請使者先到屋裡歇息,自去後宅,與家人商議。

他家裡的人都說:“聞荀侯寬厚,與陶公不同;荀侯是名族家的子弟,族姓清高,又與陶公不同。今既獲召,理當應之,縱便到了郯縣有不如意處,亦可歸鄉,想來荀侯也必不會責備。”

陶謙是單家子,不是名門右姓的出身,荀貞則不然,潁陰荀氏,天下知名,荀爽入朝,九十三日內便升至司空,荀氏不但以德望爲海內重,而且其族中的子弟現今亦是“公族子弟”了,被這樣出身的人物召闢,說出去是件榮耀的事情,那麼就不妨應召,去州府看看情況,如果合適就留下來,若是不合適,也可以再歸家。荀貞有寬仁之名,想來定然不會因此怪責徐奕。

徐奕拿定了主意,出來見使者,便接下了荀貞的召闢。

使者等了徐奕一天,讓他收拾行李,次日,便一同返回郯縣。

路上經過陽都,使者對徐奕說道:“陽都有一人名叫諸葛瑾,亦是方伯要召闢的,君可在城外稍候,容我入城去請此子入府。”

徐奕甚是驚奇,說道:“方伯知陽都諸葛瑾?”

陽都和東莞離得很近,中間只隔了一個東安縣,所以徐奕略知陽都縣內的諸葛氏一族中,有個叫諸葛瑾的年輕人事繼母恭謹,頗有名聲,可是卻沒有想到荀貞竟也知道諸葛瑾。

這也不怪徐奕驚奇。因爲諸葛氏在陽都實非右姓,諸葛瑾的父親諸葛圭最高也只是當過泰山郡的郡丞,他的從父諸葛玄現也只不過是劉表帳下一屬吏,姓非右姓,那麼就不會有本地、本郡的名士爲他們家的子弟揚名,以爲提攜,再加上諸葛瑾現下的年歲又不大,所以,他如今僅僅是以事繼母恭謹而略有名氣,卻是不曾聞過有什麼尤異之才,然而,荀貞卻不但居然知道此子,並且剛打下徐州就立即派人來召闢他,對此,徐奕難免就會感到驚詫了。

使者笑答道:“方伯雖不是徐州人,但對我州的名士、才士,卻是清清楚楚,瞭如指掌啊。”

這個使者是徐州本地人,故說“我州”。

“對我州的名士、才士,卻是清清楚楚,瞭如指掌”云云,要說是這個使者在拍荀貞的馬屁,可事實擺在眼前,卻又不容徐奕不信。徐奕看着使者暫辭,前去陽都城中,心中想道:“荀公如果真的這麼重視我州士人,我此番入郯,卻倒是大有可爲。”

使者到了陽都城中,問得諸葛瑾家所在,徑入其“裡”,至戶叩門。

稍頃,戶門打開,一個少年立在門內。

使者看去,見此少年雖尚未加冠,而身量已成,粗衣遮體,不掩長壯,再往他臉上看去,頗有容貌,唯臉面稍長,與常人略有異。

使者當下問道:“足下可是諸葛瑾?”

少年應道:“正是小子,未知尊駕何人?”

“我是從州府來的,奉方伯之命,特請足下入府,……這是方伯親筆寫給你的召闢之書。”

少年諸葛瑾聽了這話,比徐奕還要驚奇,說道:“方伯召我入府?”

“不錯。”

要非這使者衣冠俱全,確是穿着吏員的服飾,又帶有印綬,諸葛瑾幾乎都要把他當成個騙子了,接過荀貞的召闢文書,不忙着看,先請使者入院,到屋中落座,這才展開文書細看。

卻見文書中寫道:“君以舞象之年,承家侍母,純孝士也,吾甚美之。黃安陸扇枕溫衾,爲郡所召;憐君之勞,虛侯府庶子以待。望君勿辭。聞君二弟幼,可與俱來。”

黃安陸,即是黃香,後世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他的母親在他九歲時去世,他哀傷過度,差點因此而死去,三年後,他的事蹟爲郡太守知道,便把他召入郡中,署爲門下孝子。

黃香是個孝子,諸葛瑾也是個孝子,而且黃香受召時沒成年,諸葛瑾現雖比黃香當年的年紀大些,可也還沒有加冠,所以荀貞用黃香應召入郡府作爲類比,來形容自己召諸葛瑾之事。

諸葛瑾連看了三四遍文書,再四細看下邊的印章落款,確定是真的無誤之後,恭謹地把文書卷起,高高捧起,下拜在地,說道:“明公相召,敢不從之!”

諸葛瑾的父親於幾年前去世,從父遠在南陽,現下家中沒什麼長輩,只靠他一人支撐家裡門戶,上需侍奉繼母,下要照顧兩個幼弟和兩個妹妹,負擔非常得重,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怎麼傳到荀貞耳朵裡去的,但忽然間能得到州長吏的召闢,對他而言之,這實在是不敢想之事,往近裡說,頓解了他顧家之苦,往遠裡說,也是爲他開了入仕之門,這樣好的事情,他豈會拒絕?所以在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後,當即就接受了荀貞的召闢。

使者暗暗稱讚,心道:“此子家貧,年歲不大,驟得州伯相召,依然還能不亂舉止,確非尋常少年。”上前把他扶起,笑道,“東莞徐君季才亦爲州伯所召,現於城外等候,如無它事,便請君收拾行裝,請出令慈,喚出君的兩個弟弟,與我一起去州府吧。”

諸葛瑾說道:“敢請尊使知:小子除了兩個幼弟,尚有兩個妹妹,今如離家,不能把二妹獨留,可否容小子帶上兩個妹妹同去?”

“這有何不可!你既爲州伯闢爲侯府庶子,那麼到了州府後,自便是要住進州伯的府中的,莫說多兩個妹妹同行,便是再多上兩個妹妹,州伯也不會讓她們住在街上的!”

侯府庶子是侯府的兩個家臣之一,位次於家丞,但與家丞一樣,俱爲侯府家臣,爲侯管理家事,換言之,乃是侯的親近臣。所以,這個使者對諸葛瑾態度甚好,並不託大。

諸葛瑾家中不富,沒什麼可收拾的,請使者在屋中稍等,他去到後宅,先把此事稟與繼母知道,然後叫來弟弟、妹妹,一起動手,很快就打點好了行裝。

一家人跟着使者出門,門外早有使者備下的輜車等待,諸葛瑾把行李放入車上,又請他的繼母帶着弟弟、妹妹登入車中,他自己卻要了匹馬,策馬與使者共行。

時當下午,陽都縣的街上行人不少,見了諸葛瑾等人一行,有相識的便問他何處去?他如實回答,立刻引起了縣人的驚奇和羨慕。諸葛瑾卻沉得住氣,雖然心中高興,卻不行諸面上。

出了陽都城,與徐奕會合。

諸葛瑾此前雖沒有和徐奕見過面,然正如徐奕略知他的事蹟,他也知道徐奕,遂執晚輩禮與徐奕相見。徐奕與他同郡,兩人的家鄉又相離不遠,可算半個同鄉了,此去州府,更是同朝爲臣,故而,徐奕亦不以他年少而便輕視之,也以禮相待。

諸葛瑾喚出兩個弟弟,拜見徐奕。

徐奕見他這兩個弟弟都年歲不大,他的二弟諸葛亮今年只有十二歲,幼弟諸葛均更是才七八歲,可兩人雖爲童子,行禮答話,卻有模有樣,儼然二小君子,不覺稱奇。

一路無話,到了郯縣。

荀貞聞報之時,正在批閱政務,聽到諸葛瑾和兩個弟弟到了,把筆一丟,親出府門相迎。

他的這番舉動落入有心人眼中,不免暗自猜測:“東莞徐季才雖有名聲,可在州中來說,卻絕非上佳人物,州伯卻緣何一聞他到,即擲筆相迎,竟是看重至此?”

卻是:諸葛瑾年紀太輕,他的兩個弟弟更僅尚是童子,那些有心人便是猜破了腦袋,也斷難猜出荀貞這麼急切地出迎,迎得既非徐奕,也非諸葛瑾,而實是那個只有十二歲的諸葛亮。

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1 謀算將戰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 誰人不知荀貞之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3 志纔出山51 得領汝南意不足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2 市義17 偏將軍用計賺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9 吾候諸君久矣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9 班底47 武貴立功83 威震陽翟(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81 捕拿張直(上)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51 故事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0 文直14 性格4 冀州牧迎節以徵19 惡奴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75 許縣陳氏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47 武貴立功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7 辨旗察鼓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9 誅滅沈家(下)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7 無禮賠罪76 演武薦賢(上)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5 孟德智略真天授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 虎狼之威(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8 君子報仇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46 室暖臨懷春情在33 程偃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28 詐降23 大獲豐收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8 遍觀諸郡(下)
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1 謀算將戰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 誰人不知荀貞之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13 志纔出山51 得領汝南意不足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2 市義17 偏將軍用計賺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9 吾候諸君久矣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9 班底47 武貴立功83 威震陽翟(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81 捕拿張直(上)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51 故事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0 文直14 性格4 冀州牧迎節以徵19 惡奴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75 許縣陳氏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47 武貴立功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7 辨旗察鼓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9 誅滅沈家(下)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7 無禮賠罪76 演武薦賢(上)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5 孟德智略真天授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 虎狼之威(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8 君子報仇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46 室暖臨懷春情在33 程偃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48 許君卿計敗張遼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28 詐降23 大獲豐收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8 遍觀諸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