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

冀州黃巾這段不好寫啊,又是張角又是董卓又有劉備。寫完這部分,就該換地圖了,大家說是讓荀貞去涼州好呢,還是去洛陽好呢,又或者在內郡好呢?多謝897571、yy67382183、雲頂賞月諸位的捧場。

——

甘陵國之原名清河國是得名自國內的一條河水,即清河。清河是絳水的支流,源出甘陵國的最西北邊,貫穿甘陵國全境,向東南流經魏郡,至司隸校尉部。

從甘陵縣到清河約有百餘里,到了清河就等於到了廣宗了,河對岸就是廣宗。離開甘陵縣,行軍三日,抵達岸邊。此處有座橋,名叫界橋。荀貞記得日後似乎有個公孫瓚與袁紹的界橋之戰,只不知那個界橋是否便是眼前這個界橋。早有一支漢兵在河邊等候,卻是董卓親來迎接皇甫嵩。

董卓打了敗仗,朝廷令皇甫嵩來代替他,皇甫嵩既是他的長官,並且他兩人俱涼州人,皇甫嵩又是他同州的前輩,他親來迎接在情理之中。看到皇甫嵩率部來到,董卓遠遠地迎接上來。

皇甫嵩看到董卓來迎,令三軍停駐,帶着一干將校出軍上前。荀貞以別部司馬之職隨行其中。

在兩支軍馬的中間,董卓與皇甫嵩碰面。

董卓先下馬,皇甫嵩繼也下馬,跟在董卓身後的將校和跟在皇甫嵩身後的荀貞等人亦隨之下馬。

董卓行禮說道:“卓望將軍久矣!”皇甫嵩回禮笑道:“與君多年未見,君之風采更勝往昔。”

借皇甫嵩和董卓說話之機,荀貞細細打量董卓,見他年約四旬,體魄健壯,披甲帶劍,從馬上跳下來時行動敏捷,走路虎虎生風,說話聲音很大。

漢末三國最有名的人物裡邊,董卓絕對是一個。在荀貞的印象裡,董卓是一個驕橫跋扈、殘忍好殺之人,但眼前的這個董卓卻與他印象中的不太一樣,只從表面的言談舉止觀之,董卓雖然言語粗豪,沒甚文采,但對皇甫嵩很恭敬,一點兒沒有驕橫的模樣。

轉念一想,這也是應該。

不管董卓日後有何成就,有多麼大的威權,現在他只是一個前任的河東太守、現任的東中郎將。別的不說,只皇甫嵩、盧植、朱儁這幾個人就穩壓他一頭,也就是說,他還沒有驕橫的資本。話說回來,皇甫嵩是左中郎將,董卓是東中郎將,皇甫嵩雖高一點,但兩人地位相差不遠,董卓似也不必如此恭敬。荀貞心道:“董卓如此恭敬,十之**是因皇甫嵩的家世。”

皇甫氏世代將門,久鎮邊疆,其父祖有名於天下,歷仕二千石,門生故吏遍佈邊郡,皇甫嵩的從父皇甫規是“涼州三明”之一,更名震西州。董卓做爲皇甫嵩的同州人,肯定打小就聽聞皇甫氏之名,而董卓的父祖最高也只做過縣尉,比起家世他拍着馬也趕不上皇甫嵩,所以執禮恭敬。

董卓對皇甫嵩很恭敬,皇甫嵩對董卓也很客氣。董卓的家世雖普通,但董卓這個人很有才幹。

董卓,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人,說起來他雖是涼州人,與潁川郡卻有過一段緣分,他的父親董君雅起於微末,初爲郡縣小吏,後來得了上官的欣賞,推舉他,升遷到潁川郡輪氏縣當了一個縣尉。董卓就是在潁川郡出生的,不過在潁川沒待幾年就跟着他的父親回涼州了。

所謂”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西州邊鄙,土地貧瘠,百姓鞍馬爲居,射獵爲業,因在邊疆,時有戰事,守塞候望,懸命鋒鏑,一聞有羌胡諸種犯界搶掠,青壯老弱,乃至婦女便即負戈急往,”去不圖返”,去了就沒打算活着回來,民風十分彪悍。董卓的父親本就擅騎射,有武力,要不然也不會當上負責捕盜的縣尉,既有家傳,又受涼州的民風影響,董卓練就了一身出衆的才武之能,尤擅騎射,能攜帶雙弓,在奔馬之際左右開弓射箭。

董卓性粗豪,有遊俠風,他的母親是羌人,他年少時嘗遊羌中,與羌人的豪帥們相結,後歸家耕田於野,有次,有個羌人的豪帥來造訪他,他宰殺耕牛招待之。耕牛是農人的命根子,漢法禁止私殺耕牛,而爲了招待羌人來客,他把自家用來耕田的牛都給殺了,這令造訪他的這個羌人豪帥非常感動,回去後就送了千餘頭的牛羊馬等雜畜給他。事情傳開後,他由是以健俠知名。

因爲才武和名氣,也因他熟悉羌人的情況,不久他就被州中徵爲州兵馬掾。兵馬掾是隻有邊州纔有的州職,其職責與內地郡的兵曹掾差不多,責在守衛州土。董卓本身善騎射,又有健俠名,今又掌兵,遂爲羌胡所畏。在州兵馬掾的任上他幹得不錯,先帝末年,遂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被徵爲羽林郎。”六郡良家子”,六郡指的是:涼州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與幷州的上、西河六郡,這幾個郡都在邊地,迫近戎狄,修習戰備,民風尚武,百姓諳熟騎射,因自漢興以來,朝廷常從這幾個郡的良家子裡選佼佼者爲羽林、期門,充當皇帝的衛士。

如果說內地郡是以經書選士,那麼在這幾個邊郡就是以材力選士了。兩漢幾百年,成千上萬的六郡子弟就是通過這個途徑步入仕途,建功立業的,其中名將多出,如董卓的同郡人、前漢的趙充國,又如前漢的甘延壽。這也是爲何說:”關西出將”。

繼而,涼州漢陽的羌人叛變,朝廷令涼州三明之一的中郎將張奐統兵擊討。張奐是涼州人,聽說過董卓的才武和他在羌人裡的威望,遂舉薦他爲軍司馬,從軍擊叛羌,破之,董卓因功被拜郎中。一爲郎官,身價大不同,從此走上了升遷的快車道,稍遷西域戊己校尉,犯了錯被免職,再又被徵召,爲幷州刺史,繼爲河東太守,前不久被拜爲東中郎將、持節,代盧植討擊張角。

董卓不但有才武,有健俠名,而且他這個人會籠絡部衆,能得將士效死,比如在他跟着張奐大破漢陽叛羌後,朝廷賞了他九千匹縑,他說:“指揮之功是自己的,但作戰靠的是將士浴血。”因而把這九千匹縑悉數分給了吏士,自己一點兒沒留。

荀貞前世即知董卓之名,但對董卓出仕的經歷不太熟悉,在來廣宗的路上細細詢問過別人,這會兒一邊想着董卓出仕以來的經歷,一邊心道:“時勢造英雄。如果沒有黃巾之亂,如果沒有日後的天下亂局,這董卓恐怕也最多是在邊郡做個太守,又或者當個度遼將軍之類的雜號將軍。”

董卓從出仕到現在,其人生軌跡有兩個重要的轉折:一個是被徵爲羽林郎,去了洛陽,一個是回到涼州、以軍司馬的職務協助張奐平定叛羌。如果沒有前者,他的名聲將會限於邊郡,就算被張奐舉薦估計也當不了軍司馬,如果沒有後者,如果他一直在洛陽或者去了其它州郡,離開涼州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以當下各地州郡各成一個地域集團的背景,他恐怕也難以發展自家的軍事力量。可以說,他現在麾下得用之人,大多是在他爲涼州兵馬掾和討擊漢陽叛羌時招攬到的。

荀貞把視線投注到董卓的身後,這個時候,恰好董卓與皇甫嵩敘談完畢,董卓把隨從他來的諸將召來,一一給皇甫嵩介紹。大多數的名字荀貞皆在前世聽過。

“此吾婿牛輔,此吾州豪傑胡軫,此亦吾州豪傑楊定,此北地李傕,此張掖郭汜,此安定樊稠、此武威張濟,此武威段煨,此北地李蒙、此北地王方,此遼東徐榮。”等等等等,一干董卓麾下的將校裡只有徐榮不是涼州人。介紹完自家麾下,董卓又介紹餘下的人,“此校尉鄒靖……。”

這時下午,遠處河水粼粼,清涼的水氣稍微減輕了薰熱的天氣。

聞得“鄒靖”之名,荀貞精神一振,急把目光從李傕、郭汜的身上收回,轉目觀之,見鄒靖年三十餘,其貌不揚,在他身後立了兩個從者。荀貞在鄒靖身上略看了一看,目光即直奔這兩個從者的耳朵和手臂上去,見其中一人猿臂大耳,心中一動,再又往此人臉上看去,見此人年歲甚輕,至多二十四五,身高七尺五六,與自己相似。荀貞心道:“這人莫非就是?”

似是感到了荀貞灼灼的目光,這人擡頭舉目,正與荀貞對視。

荀貞衝他微微一笑,這人莫名其妙,但見荀貞黑綬銅印,知至少是個六百石之吏,而他只是個白身,不敢怠慢,忙恭謹地略微彎腰,回了一笑。傅燮就在荀貞身邊,注意到了荀貞的古怪,低聲問道:“司馬與此人有舊?”荀貞答道:“不是。”傅燮越發奇怪,因說道:“那爲何衝他微笑?”荀貞答道:“此人長臂大耳,相貌異於常人,想來必是豪傑一流,因我笑之。”

傅燮瞧了瞧這人的胳臂和耳朵,頷首說道:“確乎與常人不同。”心裡有句話沒有說出來,“生有異象的人多了,這人雖與常人不同,但觀之卻是白身,立於鄒靖身後,彷彿親兵侍衛,也不見得就是豪傑英雄。”

董卓介紹完隨從他來的一衆將校,皇甫嵩也給他介紹了一下北軍的那幾個校尉和傅燮、荀貞等人。

介紹到荀貞的時候,董卓笑道:“司馬是潁陰荀氏的人麼?司馬可能不知,我就是在你們潁川出生的啊!我父曾在汝郡爲輪氏尉。”說起他父親的官位,他大大方方,沒有什麼覺得“位卑慚愧”之態。荀貞行軍禮,恭謹說道:“昔貞爲潁川北部督郵,行輪氏縣,聽縣中吏民閒談,他們至今還懷念將軍父親在時。”董卓哈哈大笑,說道:“汝郡天下名郡,多博學宿儒,我小時候沒機會,沒怎麼讀過書,常自慚愧,一直都想再去一次貴郡,拜個名師,學學經籍。”

他這話只是客套,他要真想拜師早就拜了。

衆人見禮畢,各歸軍中。

由董卓在前引路,皇甫嵩先過界橋,留下傅燮等指揮大隊渡河,他特地帶上了荀貞和他一起。

藉此機會,趁皇甫嵩與董卓等在前策馬徐行說話的空兒,荀貞壓住馬速,讓過鄒靖等人,等來那個長臂大耳的年輕人,笑問道:“觀足下相貌必爲英雄,貞敢問足下大名?”

董卓剛纔介紹的只是將校,這個年輕人在軍中沒有職位,所以沒通姓名。

荀貞發才衝這個年輕人微笑已使這個年輕人頗爲呆怔,這會兒見荀貞又主動等他過來、問他姓名,更覺得奇怪,忙答道:“久聞司馬之名,在下劉備,涿郡涿縣人也。”

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 謀北要在泰山郡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 上任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4 捕拿張直(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2 二李陰與澤賊通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9 尋得事由插爪牙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 殺人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1 前倨後恭因何故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31 破敵(上)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57 尺素飛傳相思意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0 從徵汝南(下)8 程嘉獻策難吳輯2 雙喜臨門(下)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5 陽城治吏(下)55 毀容54 膽大妄爲豫州兒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62 田使君退還平原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1 督郵一怒(上)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39 可笑雛鳳誘老薑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62 太守行春(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1 孟德窮窘設摸金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9 鍾繇11 朋黨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47 武貴立功4 留錢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2 馳援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 且以盜賊付太守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47 辨旗察鼓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5 問世間誰主沉浮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8 辰彼碩女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 虎士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43 爲今之計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
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 謀北要在泰山郡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 上任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4 捕拿張直(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2 二李陰與澤賊通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69 尋得事由插爪牙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 殺人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1 前倨後恭因何故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31 破敵(上)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57 尺素飛傳相思意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0 從徵汝南(下)8 程嘉獻策難吳輯2 雙喜臨門(下)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5 陽城治吏(下)55 毀容54 膽大妄爲豫州兒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62 田使君退還平原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70 劉玄德率部西攻31 督郵一怒(上)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39 可笑雛鳳誘老薑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62 太守行春(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1 孟德窮窘設摸金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9 鍾繇11 朋黨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47 武貴立功4 留錢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2 馳援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 且以盜賊付太守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47 辨旗察鼓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5 問世間誰主沉浮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8 辰彼碩女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 虎士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43 爲今之計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