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

張昭等家裡給他收拾好行裝,與張承一道,跟着荀彧一起前去郯縣州府。

張昭纔剛出彭城縣未久,孫幹就先他到了州府。

孫幹家在北海高密,由郯縣而去高密,路途之長遠過於從郯縣到彭城,爲何孫幹卻能在張昭剛出彭城縣未久就到了州府?這乃是因爲:孫幹現不在青州,而在泰山郡的南城縣。

孫乾和大儒鄭玄同鄉,是鄭玄的弟子。去年,鄭玄爲避青州黃巾,遂南下兗州到泰山郡的南城縣,在山上選了一處石室,住了進去。因南城縣是泰山郡最南邊一縣的緣故,所以此縣與東海郡接壤,離郯縣只有二百里地,當時陶謙對鄭玄非常熱情,待以師友之禮,常遣人問候。荀貞得了徐州,也一樣派人去問候鄭玄,派去問候鄭玄的使者回來,正碰上被荀攸遣去召闢孫乾的使者準備出發,便告訴他:“孫公祐去年從鄭公南下泰山,現在南城,從於鄭公左右。”

卻原來:去年,孫幹陪侍鄭玄一起南下,同到了泰山南城。鄭玄的弟子很多,如趙商、崔琰、王基、國淵、郗慮等都是他的學生,門生常愈千人之多,陪他一起南下的人數不少,孫幹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荀貞竟是不知孫幹已經不在北海,而在南城,離他二百里之遠罷了。

因此之故,使者便不需再去北海,改而去南城便是。從郯縣到南城比從郯縣到彭城的距離稍微近一點,這個使者去的時候路上又趕得快,因此,張昭還沒到州府,孫幹已至。

在得到荀貞的召闢後,孫幹其實是不想來的,而是想侍奉老師鄭玄,但是鄭玄對他說:“荀氏多賢,荀侯可定徐州,今既召汝,汝可往之。”孫幹這才接了召闢,跟着使者來了郯縣。

不意孫幹居然是頭一個到的,荀貞忙出府相迎。

見了面,問過鄭玄的身體如何後,荀貞對孫乾笑道:“君清雅高士,不欲以雜務勞之,請君暫屈州儒林從事,何如?”

州府從事的正式編額裡是沒有儒林從事的,只有別駕從事、治中從事、部郡國從事、簿曹從事,有兵事的時候可以再設置一個兵曹從事,這幾個纔是州府從事的固定編額,但是而今天下亂爭,只這幾個從事的名額明顯是不夠用來招攬士人的,所以荀貞又另設了幾個從事。

儒林從事便是其一。

顧名知義,所謂“儒林從事”,自然指的便是學問深厚的儒士了。在荀貞看來,孫幹是鄭玄的弟子,學問是沒得說了,正好可做此從事。而在孫幹想來,他本就不是一個長於政務、軍事的人,也不想摻和進政事、軍事裡邊,這個儒林從事卻是正合他的心意。他當下欣然領命。

召闢人才,不是把人才召闢來了就行了的,還得知人善任,分別委任以合適的職務給他們,只有這樣,才既能發揮他們的長處,又可使他們樂於就任。否則,本來沒有這個能力,卻偏要讓他去負責這件事,那便既是用其之短,時日稍久,也必會引起其人的厭煩,早晚會自辭而去,留不住人。

孫幹到後沒兩天,張昭來到。

荀貞出城相迎。

迎得張昭進到城中,來入府內,對坐相談。

張昭進言,舉了四條事,俱是撫士人、養民力、除貪濁、正風氣之類。

荀貞聽完,高興地說道:“今得公輔助,徐民安矣!”凡張昭所提的四件事,俱皆採納。

張昭見自己的意見都被荀貞虛心接受,也很愉悅,心道:“正如我料,荀徐州寬仁,從諫如順流。”又對荀貞說道,“今天子在西京,明公如定欲安定徐方,何不遣使奉承王命?”

這是在建議荀貞遣使去長安謁見天子了。

這個建議,在打下徐州後,荀彧等人也曾提出來過,只是當時荀貞忙於軍務和安撫州中,所以遲遲未能顧上此事。

這時,見張昭也提出了這個建議,荀貞心道:“徐州今已初定,是可以騰出手來辦這件事了。也不知周昂會何時提兵與文臺爭豫,但只要他起兵,我就非得援文臺不可,到那時,定會與袁本初反目,也的確是需要儘快遣使去長安,見見今天子,要個詔書王命了。”

現今天下人皆視荀貞爲袁紹一黨,於政治資本上,荀貞不缺,可一旦與袁紹反目,袁家的政治底蘊和資源,荀貞就用不成了,那麼就需要再找一個政治上的靠山。遍數海內,還有哪個政治勢力能比今天子更適合當靠山的?儘管今天子半點實權也無,可天子就是正統,王命就是大義。

唯一值得憂慮的是:荀貞討董時不遺餘力,董卓必然非常忌恨他,所以也不知他的使者到了長安後,董卓會如何對待?也許會不讓他們見天子,但也有可能會爲了分化關東諸侯,而反而“不計前仇”地大力籠絡荀貞。如是後者,自然很好,如是前者,那便是白跑一趟。

不過話又說回來,與收穫相比,“白跑一趟”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於說董卓會不會殺了他的使者?這卻是不太可能。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況乎現下?並且,能被荀貞派去見天子的,肯定是州郡名士,既爲名士,和董卓又沒仇,董卓也不會因爲荀貞就亂殺。

所以,這個去見天子的使者的確是該要儘快派出了。

荀貞心道:“派誰去見天子?這個人選,得與文若好好商量一下。”

心裡邊的這些想法都是轉念而過,荀貞口中回答張昭,說道:“公言甚是。文若、志才、公達諸君此前也曾有此提議,待我備好進貢的禮物,便依公言,擇人赴西京面聖。”

今雖天暖,旅途也會辛苦,與張昭敘談了一個多時辰,荀貞命人把治中從事的衣冠印綬拿來,親自捧給了張昭,又叫人取來幕府舍人的衣冠印綬,令給張承。

張昭、張承接了衣冠印綬,俱下拜給荀貞行禮。

接受印綬之前,還可以算是賓主,接下了印綬,那便是臣與君了。

荀貞忙把他兩人扶起,笑對張昭說道:“公路上辛苦。治中舍內多櫻花,今俱開矣!或可稍洗風塵。公可且先入居之,休養精神。待明日,我再召集州臣,爲公接風。”

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7 布植黨羽養虎豹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50 祭祀族宴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上架感言18 捕人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42 孫郎威震定潁外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3 市中美人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9 志高行健皓月明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1 徐羊各獻破敵策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7 計劃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62 賜字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9 惡奴31 除惡務盡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 高子繡髡髮代首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5 正旦前日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 東漢諸侯王29 樂進歸來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 二李陰與澤賊通6 聞寇6 何爲乳虎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9 荀君爲政(上)60 文直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 遍觀諸郡(下)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5 鄉有野賢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37 起行10 查封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3 再見遲婢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5 大勝(下)88 從徵汝南(上)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
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7 布植黨羽養虎豹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50 祭祀族宴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上架感言18 捕人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42 孫郎威震定潁外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3 市中美人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9 志高行健皓月明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1 徐羊各獻破敵策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7 計劃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62 賜字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9 惡奴31 除惡務盡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 高子繡髡髮代首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45 正旦前日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 東漢諸侯王29 樂進歸來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 二李陰與澤賊通6 聞寇6 何爲乳虎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9 荀君爲政(上)60 文直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 遍觀諸郡(下)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5 鄉有野賢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37 起行10 查封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3 再見遲婢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5 大勝(下)88 從徵汝南(上)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