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

兗北戰事將興,曹操等待劉岱的回覆。

徐州郯縣,這日,有兩個遠行的人回來了。

正是荀諶和趙昱。

兩個月前,荀諶和趙昱奉荀貞令,赴長安,謁天子,進貢方物。

由徐州到長安道路既遠,途中盜賊又多,尤其是出了豫州,進入司隸之後,越往西,形勢越亂,不但盜賊蜂起,並且各在不同駐地的涼州諸將之部曲也橫行擄掠,簡直兵不如賊,是以,荀諶和趙昱這一路來回得很艱險,直到此時方歸,護從他們去長安的董植,出發時帶有部曲五百,一來一回,今回到徐州,部曲只剩下了三百多,餘下的都戰死在了路上,或是因擊賊而亡,或是爲抵涼州兵士的襲掠而死,由此也可略見他們這一番行程的不易了。

不過,在聽了荀諶和趙昱的當面密稟後,荀貞才知道,他們之所以回來得晚,卻不僅僅只是因爲路上不好走的緣故,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董卓於上月底被呂布殺死了。

來回路程數千裡,數遇盜賊,吃不好、睡不好,荀諶、趙昱都消瘦了許多,也黑了許多,尤其趙昱,瘦得顴骨突出,臉色黑黃,但兩個人的精神都非常好,你一言、我一句,把近月發生在長安、也即董卓被刺前後的經過分別給荀貞一一道出。

司徒、尚書令王允矯情屈意,表面上順從董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而實則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與黃琬、鄭泰等密謀誅董,後來,他潛結董卓的部將呂布,說動了呂布,使之願爲內應,遂於上月二十三日,趁天子病癒、百官上朝慶賀的機會,先由呂布的部曲李肅等動手,繼之呂布親自下手,在北掖門外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被夷三族。王允得總掌朝政。

荀諶、趙昱是在四月二十到的長安,也就是說,他們到長安三天後就發生了董卓被刺死之事。

董卓一死,朝局大變,王允等權貴重臣忙着對付董卓的部曲、任用自己的親信,以圖扭轉朝局,根本就沒空接見荀諶、趙昱兩人,直到五月初,在鍾繇等的幫助下,荀諶二人分別拜謁了皇甫嵩、趙謙、陰修等與荀貞有故交的諸大臣,然後纔在皇甫嵩等的引薦下,見到了王允。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王允臨危受命,被朝廷拜爲豫州刺史,與皇甫嵩、朱儁共擊豫州黃巾,荀貞時在潁川郡中領兵,因從爲部曲,數戰皆有功,深得王允的欣賞,說起來他倆是有過較爲密切的上下級關係的,荀貞離開豫州,跟着皇甫嵩征戰汝南、冀州,以軍功起家後,和王允仍然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書信通訊。王允與荀貞已故的族父荀爽更是相熟,他到職豫州刺史後不久便徵辟荀爽爲州從事,乃是荀爽的“故將”,又對荀貞的外親陳家也十分禮重。

因此數故,王允對待荀諶、趙昱很熱情。

只是,雖然熱情,在與荀諶、趙昱的會面過程中,他卻沒有怎麼說公事,多數時間都是在問徐州、兗州、豫州、青州這些山東地區的近況,包括揚州也問了一些。

荀諶、趙昱無所隱瞞地把所知盡數告與王允。

從王允家辭回住處,荀諶因爲搞不清楚王允的態度,遂請來鍾繇,與他商議。

兩人細細議過,皆認爲:出於兩個緣故,王允肯定是會以朝廷的名義封賞荀貞等人的。

董卓雖死,而其部曲尚存,涼州諸將俱勇,王允初掌朝權,目前十分需要強有力的外援,徐州雖處國家最東,離關中甚遠,然既然荀貞曾爲王允的部將,亦是他的“故吏”了,荀貞又以善戰聞名,那麼,料王允就斷不會不對荀貞加以招攬的,此其一故也。

董卓已經被殺,王允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重整朝綱、收拾山東,如此,他就急需山東州郡對朝廷效忠輸誠,荀諶、趙昱恰好於此時在長安,對王允來說,他便完全可以藉此機會,把徐州的忠誠立爲一個典型,給天下人看,因而,也斷不會不給荀諶等有所表示,此其二故也。

至若王允爲何在見荀諶、趙昱時沒有表態,不外乎也是兩個原因。

一則,身爲朝廷大臣,總掌朝政,行事需得穩重,不能才見荀諶兩人就當場表態。

二來,王允與荀貞雖然有舊,可到底荀貞不是他的心腹班底,再者,國家事也不能與私人的交情混爲一談,該怎麼給荀貞任命,又該怎麼給荀諶、趙昱任命,他需要仔細考慮。

兩人議罷,荀諶安下心來,一邊與鍾繇再次拜謁皇甫嵩等人,婉轉地請求皇甫嵩等爲荀貞說些好話,一邊時刻關注朝廷局勢的變化,等待王允的決定。

果不出荀諶、鍾繇之所料,數日後,朝廷的詔書下來了。

詔拜荀貞爲鎮東將軍,徐州牧,秩中二千石。

詔拜荀諶爲九江太守,拜趙昱爲陳國相。

有了頭道詔書,得爲徐州牧,荀貞在徐州的法定地位便就此立下,從此有了朝命在手,荀貞此前的“行建威將軍”是討董時爲袁紹所表的,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現在得到了“鎮東將軍”號,自此以後也是正經的將軍了,且是高於雜號將軍的“四鎮”之一,中二千石高於二千石,是朝中九卿的秩俸,將荀貞的秩俸進爲中二千石,比於九卿,是一個榮譽性的獎勵。

這一道給荀貞的詔書,甚得荀貞滿意。

不止得拜徐州牧,還被拜爲鎮東將軍,又加秩爲中二千石,實是出乎他的所望。

但第二道給荀諶、趙昱的詔書卻使荀貞在看過後即感到爲難。

九江太守本是劉邈,劉邈是琅琊孝王的五世孫,其兄於初平元年繼承王位,他受命赴長安奉章貢獻,天子嘉獎之,適逢邊讓棄九江太守之職,還家鄉,他遂被拜爲九江太守,在九江任上沒幹多久,他見九江北邊的豫州孫堅、徐州荀貞都不像“良臣”,又見荊州的袁術、劉表摩擦不斷,大戰在即,深覺九江早晚必會陷入戰火,於是就學邊讓,也棄官歸家。

荀諶由此接替他,得爲九江太守。

揚州諸郡裡邊,九江轄地雖然最小,但經濟、人口卻不弱,農業開發的程度高,境內的治安也行,比之經常發生山越叛亂的會稽、豫章等地算是很不錯的了,然而,經濟、人口、治安雖可,九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卻不佳,從邊讓、劉邈接連掛印還鄉就可看出這一點。

揚州諸郡裡邊,荀貞最想得到的是吳郡或會稽,今得九江,已非荀貞所樂,陳國更令他棘手。

65 延攬勇士(上)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0 荀攸之志7 計劃8 遍觀諸郡(下)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 獲名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2 琴心劍膽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3 豫兗羣豪三人最49 選編死士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7 第一天(中)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6 決勝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7 武貴立功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 道左遇貴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3 偏師掠潁橋蕤橫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 道左遇貴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43 爲今之計20 辛璦(中)14 唯恨之流年悄逝11 朋黨24 杜買9 道人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38 縱橫意氣袁本初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0 排場29 盤點籌劃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3 大獲豐收41 虛虛實實35 集合73 大丈夫寧鳴而死22 枉費心機空費時80 擒賊先擒王(上)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73 鎮東檄調三將援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6 尋賢不遇(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46 可憐的胡/平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69 躋身才俊(上)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44 高家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
65 延攬勇士(上)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0 荀攸之志7 計劃8 遍觀諸郡(下)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 獲名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2 琴心劍膽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3 豫兗羣豪三人最49 選編死士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7 第一天(中)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6 決勝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7 武貴立功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 道左遇貴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3 偏師掠潁橋蕤橫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 道左遇貴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43 爲今之計20 辛璦(中)14 唯恨之流年悄逝11 朋黨24 杜買9 道人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38 縱橫意氣袁本初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0 排場29 盤點籌劃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3 大獲豐收41 虛虛實實35 集合73 大丈夫寧鳴而死22 枉費心機空費時80 擒賊先擒王(上)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73 鎮東檄調三將援34 孟塗敢棄夜襲利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6 尋賢不遇(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46 可憐的胡/平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69 躋身才俊(上)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44 高家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