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程普諫止回師救

平輿是汝南的郡治,向北百餘里是陳國,向西百餘里是潁川,此地如再失守,那麼呂布向西可掠潁川,北進則可進攻陳、樑。他如果西略潁川的話,孫堅的後路就會被他阻斷,而他如果北取陳、樑的話,則豫州就會因此而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黃蓋等人將陷入極大的被動。

孫堅怒不可遏,拍案罵道:“袁術豎子!與我定下盟約,而今卻遣兵犯我境。背盟毀約,非人子也!”眼見孫策擊破張揚的援兵,稍微假以時日,波縣就可攻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袁術卻從他的背後捅了他一刀子,越想越是惱怒,他拔出佩劍,狠狠地斫在案几上。

吳景憂心忡忡,說道:“橋蕤、紀靈,術部名將也;呂布,幷州飛將,人云‘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雖敗於長安,而明將軍嘗與之交鋒,應知此人實驍悍。公覆或可敵橋蕤、紀靈,料卻難擋奉先。已失吳房、上蔡,若是平輿再失,豫州險矣!將軍,爲今之計,宜撤兵歸豫。”

“公覆”,是黃蓋的字。

黃蓋姿貌嚴毅,善養兵卒,能得將士死力,爲人長於決斷,智勇兼備,乃是孫堅帳下得力的重將之一,不僅能力出衆,他的出身也不錯,是名臣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後,因是,孫堅表他爲汝南都尉,使鎮名郡。確如吳景所說,孫堅也認爲憑黃蓋才能,固是足以抗衡橋蕤、紀靈,但恐怕卻非是呂布的對手。然而,難道就因此而放棄眼下的大好局面、無功折返麼?

孫堅又不甘心。

他沉吟難斷。

程普出列說道:“呂布雖兇,以普之見,不足爲慮。”

孫堅問道:“公此話何意?”

孫堅帳下諸將,程普年最長,包括孫堅在內,都尊稱他爲“程公”。

程普答道:“設若是袁術親犯我境,將軍自應回師,而今布雖驍勇,孤軍而已,合汝、潁、陳、樑之衆,焉不能御?今如回師,再取河內難矣!”

吳景不同意,說道:“汝南強豪瞿恭、江宮、沈成諸輩,早前明將軍招之,而他們皆不應,今卻從附呂布,何哉?賴因袁術故也!汝南諸縣的豪強、士人多與二袁勾連,布雖孤軍,猶近萬步騎,且挾袁術之勢,不可小覷。”

程普哂笑說道:“如瞿恭、江宮、沈成者,名爲強豪,行徑實賊,像他們這樣的,便是從附呂布的再多,也無需擔憂。”對孫堅說道,“要非先有陳、樑爲患,將軍現又用兵河內,瞿恭、江宮、沈成之輩,不需將軍親伐,擇一偏裨便即足可剿滅了!李文達屯據郎陵,明識之士,地方之雄也,觀汝南軍報,未見他叛從呂布,由此可見袁術之不得人心,呂布之敗兆已證。”

李通是個有見識的人,在程普看來,他堪稱是汝南諸多割據豪強中的唯一雄傑,而他現今卻不從呂布,以此觀之,可見袁術在汝南的人心遠不如袁紹,呂布一時取勝,早晚必敗。

聽了程普的這番話,孫堅點了點頭,心中贊同。

一直沒開口的公仇稱這時盤衡已定,啓齒說道:“將軍與荀侯情同骨肉,今汝南告危,荀侯知將軍遠在河內,定不會坐視,料徐州的援兵已在路上。待克波縣,旋師不遲。”

公仇稱的這句話一出,孫堅立刻同意,有了定見,因按下怒火,對諸人說道:“長史此言不錯,貞之與我,生死交也,他必不會任由汝南被呂布攻佔。”稍作思酌,下令道,“傳檄潁川、陳、樑,共發兵赴汝南,援公覆。再行州檄一道,請貞之遣兵相助。”

不管荀貞是否已經遣兵往援,這道州檄都是應該發的,有此州檄,徐州兵入豫境方名正言順。

公仇稱見孫堅猶懷忿恨,勸解說道:“袁術利令智昏,撕毀盟約,侵犯我境,這不僅是要與吾豫爲敵,也是要與荀侯爲敵。等到攻克了波縣,明將軍旋師返回,可與荀侯相約,勾通劉景升,共擊袁術!三州兵馬齊發,袁術區區一郡之地,何能擋也?亡之不遠。”

孫堅這才忿氣稍下。

孫策下拜堂中,慨聲說道:“適才程公、長史言之皆有理,然以策陋見,到底是強敵來犯,豫州不可無主坐鎮,策請父侯統兵返回,至於波縣,敢請父侯留四千兵與策,足能破之!”

孫策這股初生牛犢的勁頭,讓孫堅十分喜歡,對袁術的忿惱因之又散了些許,他讚賞地看了看孫策,叫他起來,笑對諸將說道:“袁術諸子,比與吾兒,狗彘耳!”雖是贊喜孫策的銳氣,卻是不能同意他的請求,對孫策說道,“海內擾亂,吾兒用武之時當在後,不必急於現下。”

孫策的話倒是提醒了公仇稱,他說道:“伯符所言,也有道理。於今豫州雖有徐相與弘都尉等留守,然無主將。臨敵決勝,首在果決,徐、弘諸君若是意見不一,或會延誤戰機。伯符有明將軍之風,年雖少,可堪大任。明將軍不如遣伯符還豫,令協調諸將,共抵呂布。”

“徐相”,說的是陳國相徐琨,“弘都尉”說的是潁川都尉弘諮。

徐琨,是孫堅的外甥,弘諮,是孫堅的女婿。留鎮豫州的黃蓋、朱治兩人倒也罷了,徐琨和弘諮卻一爲孫堅的親屬,一爲孫堅的半子,他兩人如果意見不一,彼此不服,確會影響戰事。

孫堅遲疑了下,心道:“這樣也好。”

如果能抵禦住呂布的侵犯,甚或進而將呂布擊敗,那這絕對是顯赫的戰功一件。孫策若是能得此戰功,對他日後在軍中的威望會大有幫助。即便不能抵禦住呂布的侵犯,有荀貞的徐州兵相助,料來也定然不會有大敗,對孫策亦不會有什麼反面的影響。

由是,孫堅改變了主意。

他對孫策說道:“吾兒可帶本部,即日折返豫州。我給你手令一道,豫州諸將皆由你節制。”敦敦叮囑孫策,“然不可自負,要多聽諸將意見。呂布,悍將,不可輕視。貞之如遣援兵,下邳距汝南最近,以布之悍,吾料主將必是君卿,你見到許將軍後,要恭敬執禮,不得怠慢。”

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30 回家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40 鐵營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7 武貴立功3 習射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6 本初何如伯珪強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40 蹴鞠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4 練軍方略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8 關張各有惆悵情44 練軍方略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0 擒賊先擒王(上)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2 枉費心機空費時41 虛虛實實52 受表揚威心感動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6 子長忿仇求爲應65 延攬勇士(上)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25 孟德智略真天授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允誠書從濟北來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 置彀在此請君入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61 太守行春(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31 督郵一怒(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 計吏郭圖(下)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56 熔鑄8 勢先造成計乃行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75 欺上弄假國之賊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72 初見一龍(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6 虎狼之威(上)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6 盜馬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2 文高初見20 名士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83 威震陽翟(上)
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30 回家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40 鐵營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7 武貴立功3 習射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6 本初何如伯珪強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40 蹴鞠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4 練軍方略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8 關張各有惆悵情44 練軍方略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0 擒賊先擒王(上)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2 枉費心機空費時41 虛虛實實52 受表揚威心感動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6 子長忿仇求爲應65 延攬勇士(上)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25 孟德智略真天授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允誠書從濟北來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 置彀在此請君入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61 太守行春(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31 督郵一怒(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0 計吏郭圖(下)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56 熔鑄8 勢先造成計乃行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75 欺上弄假國之賊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72 初見一龍(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6 虎狼之威(上)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6 盜馬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2 文高初見20 名士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83 威震陽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