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

傳旨的太監甚是眼熟,居然還是上次來傳密信的那個,明顯是來過一次吃到了甜頭,這次居然爭着搶着要來。

說來也是,登州府那個地方雖然傳出了捷報,由於王爭的治理,眼下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氣象,但目前給京師裡權貴們的印象還是窮酸破落的低矮土城。

這些司禮監的大小太監混的風生水起,在京裡能撈着銀子的手段多了去,何苦來這山高路遠還不太平的山東沿海來自討苦吃。

這小太監出聲後沒人與他爭搶,遂是樂滋滋的攬下了這讓人不看好的活計。

如他所願,這次王爭比慣例給傳旨太監的更多,足足給了他一千六百兩白銀,這小太監高高興興的離開寧海,臨行時還悄悄說回去後要在乾爹面前替王爭美言幾句。

這小太監的乾爹,自然就是北直隸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王爭聽了也甚爲歡喜,能和王承恩打好關係,自然是萬事皆通。

王爭領了官服印信後,所有人都是高興不已,這次可真是要鳥槍換炮了。

現在的王爭,乃是正兒八經的駐防蓬萊的副總兵,頭上又掛着備倭都司的銜頭,真真是集兩權於一身,整個登州府都可便宜行事,兵備大權就在眼前,只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來拿。

不過這次不管是知府孫化龍,還是登萊巡撫楊文嶽那邊,都沒有人過來按程序檢點兵馬,只是按着規矩發下一年的餉銀。

儘管登州府知府孫化龍領了王爭的人情,沒好意思剋扣,巡撫楊文嶽也沒有剋扣餉銀的毛病,但發下來的依舊沒剩多少。

兩府和沿途的署備官員還要層層剋扣剝削,等發到王爭手頭後也就只剩下了區區幾千兩,這些就連王爭手頭一天流過的銀兩數目都不到。

權當是聊勝於無,王爭也根本不擔心發餉的事。

其實在均田免賦後,文登營的兵士們對餉銀需求明顯大不如前,提起爲家人分田分牛的事倒是勁勁的討論個不停。

這已經不是第一天了,考慮到這方面,王爭已經在想用田地代替正兵餉銀的法子,這樣能縮減一大筆軍費開支。

現在王爭手下,不管是文登營正兵還是鹽丁,都算是分守登州府的副總兵官的兵丁,文登營自然升格一級,建制上成爲整個登州營的一部分。

王爭一面在考慮,一面讓李巖派人將正兵以田地代替軍餉的消息散佈出去。

這消息不是從府中傳出來,僅僅是不可信的小道消息,但沒幾月下來,已經在登州府傳的沸沸揚揚,明顯能看出來大家對這消息還是十分支持的,就連平日操訓都幹勁十足。

話說回來,這次王爭升任看似風平浪靜,但內裡的波濤洶涌卻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若沒有王承恩在京師幫着謀差,王爭也有那個自知之明,自己斷不會有現如今都司權與兵權集一身的大好情況。

王爭雖然沒去過京師,但也從這次的事情看出來,貌似安平的天子腳下,水究竟是有多渾,魚龍混雜的很,各派各黨明爭暗鬥永不休止。

即便是崇禎皇帝最爲信任的王承恩,曹化淳等大太監,做起事來一樣要小心謹慎,也要避嫌,做出一副不結黨、不關心政事的態度。

王承恩做起事來滴水不漏,完全沒有把柄被外人抓在手裡,有外人在的時候,對王爭這個名字從來是不提絲毫,兩人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

但也隱隱有人傳出消息,說是北直隸司禮監的一個大公公爲王爭謀了一個登萊副總兵的實缺。

當下,流言蜚語更是如同紙片一般飛到王爭耳朵裡,什麼難聽的都有,最有甚者要屬那自詡才子的雲間宋徵輿。

他聽到這消息時正在南京城內的一間青樓嫖妓,當時都忘了自己是在嫖妓,頓時是哈哈大笑,在青樓妓院即興賦詩一首。

宋徵輿又說,王爭和那個太監都姓王,沒準和劉澤清一樣,是認了當乾爹,至於那個太監是誰,宋徵輿還是留了個心眼,並沒有明說,顯然也是忌憚。

沒多久,王爭乃是新閹黨、奸邪小人、認閹人做父等等的流言便是傳遍了山東等地。

“將軍,流言已經傳到了登州府,不少百姓都在議論....”

一名文登營斥候稟報的時候甚至都不敢去看王爭的眼睛,他自然知道王爭是被冤枉的,怕王爭就要雷霆大怒。

王爭卻是出奇的冷靜,只聽他淡淡問道:“議論什麼?”

“議論,議論將軍乃是閹黨,認...認了王承恩王公公爲乾爹纔有的這個....”說到這裡,斥候已經是惶恐不安的半跪下來,抱拳道:

“將軍,要不要卑職將那蠱惑人心之徒帶來,弟兄們都說,這等渣殘,亂刃分屍才解氣!”

王爭擺擺手,道:“去叫管先生、李公子,黃千總他們過來,抓就不必了,你抓的了一個,難道還能抓了一家不成?”

那斥候臉上升起一絲無奈,抱拳告退,出門後更是一臉的替王爭感覺不公,消息傳到文登營和鹽丁耳中,更是沒有一個人信的,紛紛說是要抓出那個傳謠言的人亂刀分屍。

沒多久,李巖和管清天等人紛紛來到正堂,一進來就是議論起來。

最近的流言他們自然聽說過,起初是從南京城而起,漸漸擴散到整個山東,現如今居然到了登州府。

“說的是,現在各地的亂子也是尋常的幾倍,是要個解決方法。”

邵勇在一旁點頭不已,自打謠言傳到登州府,平日的小偷小盜次數都連帶着多了起來。

在赤山鎮的刑一刀前些日就傳回消息,一些不法之徒企圖挑亂爲禍地方,都被他帶着鹽丁抓了起來。

請示了王爭之後,邵勇立即下令,巡檢司加派人手、增設關口,那些不法之徒現在都被拘押在各地的巡檢司衙署聽候發落。

李巖沉吟半晌,忽地說道:

“將軍,這次的流言怕不是空穴來風,說全是一詩所致,那可就高看了他宋徵輿,依在下看,這謠言要想治,也容易。”

稍後本週名單上傳至作品相關,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去看看,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
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