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

官軍在汝寧府吃了敗仗後,莫說各地鎮守的朝廷文武,就連那些本地的豪強縉紳都已經在整日的擔驚受怕。

這些地方大族平日有官身的就依仗強權,沒有官身的也是靠着自身財富積累,不知道從窮苦百姓那裡侵佔了多少良田,暗地佔了朝廷那邊多少的便宜。

這次流寇來勢洶洶,即便是傻子,也能從官軍接連潰敗的消息上看出這些紙糊的官軍究竟有多大的能耐,經過了最初的慌亂後,大部分人除了開始結寨自保之外,也都是在到處撒網找靠山。

可看遍眼下的中原五省,能與闖王李自成相抗衡的勢力已經沒有,那左良玉雖說帶着左部號稱幾十萬大軍,可現實卻是在一個地方都不敢待上三天,說白了就是被闖軍攆的到處跑。

所以這所謂的“左平賊”是不用再想了,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號稱五省官軍最強的左部都是如此,其餘差一些的,就更是一盤散沙。

像什麼賀人龍、虎大威、李國奇這些,那可真是做到了聽到闖部風聲便立即潰逃的地步,到現在許多人才想起往常率領五省官軍追着賊寇的楊嗣昌。

從前常有人說督臣楊嗣昌督軍剿匪的時候形勢不好,四面都是漏風的破網,可楊嗣昌現在死了,形勢卻並非好轉,反倒是立刻全面崩潰下來。

“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這句話是崇禎皇帝在朝議上召見羣臣的時候所說,頗有些無奈的意味,意在感慨楊嗣昌死後賊寇大起,官軍連敗,而朝廷無人可用的糜爛境況。

到了現在,以往一直說楊嗣昌無能的言官們也無人再多說一句,因爲現在的賊寇已經完全成了火候,五省的官軍已經是全盤崩潰。

當時在遼東城內的王爭聽到這個消息後委實冷笑了一番,楊嗣昌一介文弱,卻能親自上陣督師,寸步不停的帶領官軍窮追賊寇。

反觀那些統兵的將帥們,嗤笑倒是看家本領,一旦真正到了戰場上往往是第一個潰逃,做的卻還不如楊嗣昌。

那五省的豪強們自然都知道一個事實,闖王對待他們這些向來是毫不留情,破家殺頭那根本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底下的那些平頭百姓更是日夜唱着歌謠,傳遍了大街小巷,就是在等闖王大軍擊潰官軍,攻進城內,好將他們的家財和米糧盡數搶奪過來。

豪強們找來找去,最後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盯緊了一處,那便是正在雲集重兵的山東歷城。

歸德府的孔巒原來可是個響馬頭子,出身還不如自己,但現在呢,居然也混了個遊擊將軍,現在見人便自稱“本將軍”,看在這些豪強眼中,委實是既羨慕又可氣。

說起來,有不少的豪族其實都是奔着王爭許諾的官身用勁。

從古自今,這些土豪就算家業再大,那也不可能和官家有任何關係瓜葛,平日銀子送的都要勤快點,隨便遇見個什麼官身的文武都要點頭哈腰,那官官相護可不是鬧着玩的。

還有不少貪官們可一直盯着你犯錯,要是有什麼把柄被抓住,那這幾世的家業一下就要付諸東流,所以在王爭這邊給出章程後,那些五省的豪強們果然都動了心思,書信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往歷城派送。

豪強們放心的很,山東軍可不是空頭許諾,已經在調兵遣將就是最好的證明,王爭這個人不一般,作風狠辣不說,前段時將更是被當朝的崇禎皇帝封爲忠烈伯。

年僅二十幾歲的伯爵,左都督,而且還是鐵券世襲,這可是太驚人了,再過二十年會到什麼地步,這誰也說不清。

有這個大金主靠山在前,這些人誰不會爲了活命保家,賺取個官身前程而奮不顧身,反正眼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就算上了山東軍這船又能如何。

......

現在的歸德府,已經是風聲鶴唳,尤其在拓城邊線這邊,孔巒早已經派出好幾支馬隊一日數報,流寇有點風春草動他立刻就要知道。

雖然孔巒已經給山東方面送去了告急文書,但在內心他卻並沒有抱有多大的希望,畢竟自己只是個地方的小豪強,這點馬隊說起來厲害,但在山東軍戰兵面前的確不夠看。

王爭現在是什麼地位,那可是朝廷的忠烈伯,山東軍一樣被封爲“明威軍”,現在這邊眼看着要開打,而王爭不在山東,所以駐守的大將和文官肯定會首先維護自家本土。

歸德府這種外圍的枝枝蔓蔓要着是好的,但遇到這種情形,孔巒捫心自問,就算是他也不會去管,因爲實在是太不值得。

山東軍名頭不小,今年就在開封府三敗闖王,李自成對王爭和他屬下的兵馬有些忌憚這已經是公所周知地事情,所以就算歸德府守不住,李自成估摸着也不會挺近山東自討沒趣。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求救文書剛送出去沒多久,在山東歷城的軍議司立刻就發了迴音,說是王爭王大帥親自下令,提自己爲遊擊將軍,任命成歸德府山東軍外系兵馬的主將。

並且在孔巒收到回信的時候也得到了另外一個消息,那就是身在遼東的王大帥依然心繫山東內外形勢,斬釘截鐵的發了一句話的軍令: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決不放棄歸德府。

和朝廷平素慢慢騰騰的樣子不同,山東那邊得到軍令後立即有了相應的動作。

首先,東昌府主將邵勇、翁州府主將刑一刀率領本部兵馬在歸德府沿線集結,留守在歷城的戰兵大將鄧黑子動員各地兵馬,率領其他州府的山東兵擇日誓師。

山東總兵對於六府邊境地區,諸如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州府的求援,一向都有應急的自專之權。

王爭依仗的就是這點,不過在將密令發回山東的時候心中其實也非常着急,他和大部分出來的戰兵心思一樣,家門口都失火了,一家老小妻兒和多年基業都在山東,自己還在這遼東待着幹什麼?

王爭已經是歸心似箭,坐如針氈,判斷力自然有些下降,覺得這邊已經打了幾個勝仗,只要皇太極不再御駕親征,明清兩方的實力就不會有明顯差別,守城應當還是很容易的。

正巧這個時候朝廷的兩道旨意接連發了下來,第一道,是封王爭爲忠烈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山東軍爲“明威軍”。

第二道則是崇禎皇帝嚴令王爭立即率部撤回山東,不能再參與任何遼東相關的邊事。

這兩道旨意相隔不過幾日,儘管第二道並沒有叱責的話語,但王爭還是明顯感覺崇禎皇帝的意思前後非常分明。

不過王爭沒那個功夫去細想,正好是借坡下驢,恭恭敬敬的接了聖旨,準備立即率戰兵返回山東。

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
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