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

“荷蘭毛夷妄想在眼皮子低下奪走咱們的土地,答不答應?”

“不答應!”

臺灣海峽,幾百艘各式大小艦船舟艇聚齊在一起,旌旗蔽日,甲板上站着成羣的齊軍水兵,“王”字藍底黃龍大旗在海上迎風飄揚。

“拿下臺灣,殺盡毛夷,爲了齊王!”

“爲了齊王,殺!殺!殺!”

齊軍按照原定計劃,集結水陸兵馬,兵分四路圍攻臺灣,荷蘭印度公司不甘示弱,雙方先是在臺灣海峽展開一場海戰,荷蘭艦船三十餘艘迎擊山東水師。

這次齊軍水師並沒有按照以往的戰鬥風格那樣派出小艇登船近戰搏殺,江大想要看看如今水師到底是個什麼局面,能不能打贏大陣仗。

畢竟,大海遼闊,起初可以用令人不齒的法子贏得戰鬥,但終歸還是上不得檯面,要靠大規模海戰的輸贏決定勝負。

所以江大毫不示弱的讓戰船出擊,圍成一圈與荷蘭艦隊對射。

兩方現在不僅僅是船隻數量的差距,齊軍水師已經面貌一新,船上不僅加裝了西式改良的加農艦炮,並且內中有大量原鄭氏水師。

這些鄭氏水師船隻水兵都被改編打散擇優錄用,就算同樣規模的艦船打起來,齊軍水師也並不會遜色。

臺灣海峽的小規模海戰以齊軍勝利告終,殲滅荷蘭東印度公司下屬臺灣艦隊後,江大揮軍與其餘三路兵馬船隻會合,齊軍近五萬大軍登錄臺灣島。

臺灣民衆飽受荷蘭人欺壓,看見對岸朝廷的旗幟後興奮不已,紛紛雲起響應應,齊軍越戰越勇,架炮轟城,一日之內連克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兩城,餘者盡降。

一日之內,齊軍收復臺灣。

不過這並不是戰役的全部,臺灣艦隊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小部分。

半月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十八人董事會聽到臺灣之事後非常驚怒,儘管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遍佈東南亞,但全球貿易的總額卻集中在臺灣與日本兩地,臺灣丟失將是極大的損失。

經過董事會商議,荷蘭東印度公司組織東南海域艦隊大規模來襲,與齊軍巡航水師艦船遭遇,據逃回來的人所說,這次毛子看來要動真格的了。

至少要有幾百艘大小艦船,三千餘人,這已經是相當龐大的艦隊。

齊軍水師奉命停泊在這裡的是江大所部,聽到荷蘭人來襲,江大倒是呵呵一聲冷笑,心道自己追隨齊王南征北戰,至今還真沒在水上怕過什麼人。

“弟兄們,給毛子好好看看咱們齊軍的實力!”

江大渾然不懼,劉四統領檯灣外系陸軍,江大則親自率領齊軍駐紮在臺灣的水師前往迎戰,雙方在金門展開一場堪稱世紀規模的海戰。

此役,齊軍出動的兩支水師,巨型戰船足有一百有餘,中小型戰船六百餘艘,小型舟艇來往穿梭,數不勝數。

荷蘭東印度公司得知舊日仇敵鄭氏覆滅的消息,興奮不已,立即傾巢出動了五百餘艘戰艦,想要重奪東南海域的控制權。

齊軍一統江南之後,擁立魯王在南京監國,攻下臺灣,一可以藉此宣揚齊軍海陸大軍威名,震懾羣小,二則可以奪取臺灣直達日本的貿易權。

眼下日本只與荷蘭人合作,齊軍拿下臺灣之後,可以向日本國內紛亂的各藩大名出售已經淘汰換代的原始兵械,藉此大發戰爭橫財,讓日本國內的金銀大量流入江南。

所以於情於理,這場戰役都是必須拿下。

兩方都打着自己的小心思,出動的海軍也是所能動用的最多力量,所以戰役異常激烈,兩方在金門海域以及衆海島前前後後打了三天,都是傷亡慘重。

這三天內雙方進行了炮戰、艦隊羣對射、來回奪船,以及荷蘭人軍隊最後狗急跳牆登錄爭搶土地村莊的保衛戰。

中荷金門海戰以齊軍方面大獲全勝而告終,荷蘭東印度公司遭受重創,只剩下不到百艘艦船逃走,國姓齊王王爭名震東南海域。

雖然對外宣稱大獲全勝,但統計結果出來之後,這其實是一場用人數和戰船數量堆出來的慘勝。

齊軍方面損失比荷蘭人更多,僅僅中型艦船沉沒或不能再用的就達三百餘艘,巨型戰船被擊沉的有二十三艘,幾乎是全部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小型舟艇更是不計其數,傷亡人員總計多達兩萬。

換一個方面來說,齊軍與荷蘭艦隊火器上的差距雖然得到彌補,但是雙方艦船本身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荷蘭人的艦隊已經裝配了基本的鐵甲,算是初代鐵艦。

齊軍戰船雖多,但卻還是木質,並且因爲多年征戰原因,找不到更多好木材來製造戰船,被對方擊中一炮就會損傷慘重。

王爭明白,這是近兩萬齊軍水陸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教訓,所以並沒有沾沾自喜,反倒是當即下令海事局,讓他們加緊改良戰船。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大多數齊軍兵將大臣來說,這也是水師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只由自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齊軍方面發給西方列強的一個信號。

無論中原逐鹿最後會花落誰家,王爭都絕不容許中國的主權受到任何侵犯!

負責指揮第二次金門海戰的齊軍主將江大終究是一戰成名,敘列一等功,後由王爭提議,魯監國朱以海封其爲福建水師總督,統領天下水師。

此人,便是後世所稱的齊軍諸多名將之一,但他卻是當之無愧的海軍方面之首。

荷蘭人以失敗告終,十八人董事會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場心臟病突發猝死一個,剩下的十七個也是震驚不已。

荷蘭人無論如何都沒能想到,這一貫在陸上稱雄的齊軍,海軍竟然也這麼厲害。

此戰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南海域的艦隊傷亡過半,控制不住各處殖民地,風起雲涌之下,不得不再次派使者來南京請求東方齊王的幫助。

“還是那句話!”

“荷蘭東印度公司想要讓咱們齊軍幫忙,那容易,但貿易總額本王要一半,並且永不侵犯我國領海,年年納貢稱臣!”

王爭站在武英殿上,魯監國朱以海則是穿着龍袍坐在中央的龍椅上,兩側盡是齊軍一系的文官武將,魯監國朝廷,說白了就是齊王的朝廷。

這次的翻譯官不是傑姆,這小子現在任了海事局副局長,把家都搬到安平去了,在那日夜不休的策劃改良,想要將如今齊軍的水師木頭戰船變成鐵甲戰艦。

海事局下屬的人員也都是一樣,王爭說過,領銜者敘列一等功,從附者敘爲三等功。

眼下齊軍獲取功勳的方法雖然還是以戰功爲主流,但卻並不再是這一種,齊王說了,改良槍炮戰船甚至是最基本的兵械、農具,這些等等都將酌情敘功。

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之人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相比那些成天在外爲了封妻廕子而拼命的兵將們,他們這中腦力勞動可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分,怎麼能不顫顫巍巍的接住。

站在一旁的翻譯官也是西班牙人,是傑姆推薦過來的一個金髮碧眼小洋妞,據說性子很野,但她看着王爭的眼神,敬畏之情簡直如同滔滔江水一般連綿不絕。

這位齊王殿下,不僅麾下陸軍爲天下至強,就連一直默默無聞的水師都忽然間打了個不可能的大勝仗,真是文治武功樣樣都不缺。

第二次金門海戰“海上馬車伕”荷蘭的東南艦隊一敗塗地,不僅傷亡過半無法控制下屬諸多殖民地,就連進入東南沿海都不再容易。

這叫做索菲婭的小洋妞用十分強硬的語氣將這話翻譯出去,說完後還含情脈脈的回頭看了一眼負手站在魯監國朱以海身邊的王爭,那意思簡直是不言而喻。

但王爭還是如同往日一樣目不斜視,似乎並不感冒,看見這個場景,下面的董有銀則是暗自嘿嘿一樂,低聲朝高亮說道:

“你看,咱們齊王還真是天下女子通吃,站在那不動,西洋妞就恨不得以身相許,俺老董咋就沒這個福氣。”

聽了這話,高亮納悶的瞧了董有銀一眼,一臉鄙視的道:

“你這廝不是有小紅了嗎?”

說到這裡,高亮忽然促銷的一笑:“董成虎那大胖小子都三歲半了,還要什麼洋妞做妾,好好教兒子打仗,將來好爲王爺效力纔是要緊事!”

董有銀看了一眼索菲婭纖細的腰肢和肥胖的臀部,嚥了下口水:

“不行,俺今夜就動身去安平找傑姆,讓他給安排兩個洋妞解解饞,這種貨以往還真是沒玩過。”

站在諸將首位的黃陽咳咳幾聲,低聲道:

“要說回去說,都閉嘴。”

對方聽見之後雖然滿臉的震驚,但這次的震驚中少了憤怒,夾雜了不少的畏懼,幾個使者呱唧呱唧的商議一陣,這才走出來一個高個子洋人。

他十分紳士的向王爭和朱以海分別行禮,說了兩句話,索菲婭聽到後驚喜不已,看到王爭的眼神過來,比較外向豪放的她卻直視過去。

“尊貴的齊王殿下,荷蘭人同意了你們的條約。”

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
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