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

來到暖閣之中,見到已經坐在首位上的皇帝,陳新甲立刻拱手作揖,靜靜等着下文。

其實得知崇禎皇帝讓自己單獨在暖閣商談機要的時候,陳新甲便是暗喜,心道王承恩那老太監看人果真沒有走眼。

那王爭戰功不斷,再加上司禮監的關照,這才一路青雲直上,此番自己力薦其封伯,可真是兩面討好。

爲朝廷節省了一大筆封賞開支不說,若是接下來在崇禎皇帝面前表現得當,取代楊嗣昌在崇禎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就不遠了。

儘管鬆錦局勢好轉,但崇禎皇帝依舊臉有憂色,頭也沒擡的問道:

“五省剿賊局勢如何了?”

自入閣以來,陳新甲便愈發覺得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當真是沒錯,上心叵測,崇禎皇帝的心思往往猜不透看不明,說真的,自己並不能像楊嗣昌那樣如魚得水。

陳新甲恭恭敬敬的回答:

“回皇上,眼下五省的局勢,還不算太明朗......”

其實陳新甲這番話已經是往好聽的說了,七月中,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終究是突破官軍的封鎖而合兵一處,一下子聲勢大振,號稱五十萬,在河南、湖廣等地攻城略地,官軍無不望風而逃。

反觀官軍這邊,則讓人並不看好。

傅宗龍和保定總督楊文嶽見阻截不成,也是合兵一處,對外號稱二十萬,分遣諸將守備各城,張網布置,準備與李、張、羅聯軍決戰。

說是二十萬,其實官軍真正能上陣的也就剩下四五萬最多,大部分還都是被闖軍連敗的疲憊之師。

就算傅宗龍、楊文嶽兩位總督有意剿賊,下面的諸將也是口聽心不聽,對李自成這個闖王的名號畏懼萬分,隨時準備棄城逃跑。

說起來,李自成缺少馬隊,正巧張獻忠精善馬隊,號稱來去如風,闖軍多是流民充數,聲勢大但戰力不足,羅汝才所部人數雖少,但卻都是精良老營。

他們三個一合兵,那可就再也不是到處跑的烏合之衆了,無論人數還是馬步戰力上,都已經遠遠超過河南和湖廣的官軍。

若是用現代的話去說,眼下的農民軍已經由內而外發生了質的變化,從戰略遊擊進入全面反攻的狀態了。

話說回來也讓人有些唏噓感慨,想當初山東軍在河南的時候,農民軍被其連敗,不可一世的闖王李自成都差點死在開封城外。

然而王爭的能征善戰卻遭到皇帝猜忌,不僅連下聖旨叱責,更是嚴令山東兵馬退出河南,眼下則是被打發到遼東救火。

河南境內也就剩下李國能、陳永福這些山東軍外系將領駐紮在開封城附近,但李自成好像有點後怕,說什麼都不去碰開封和歸德府。

這也沒什麼,反正地方大的很,去別的地方一樣能發展,柿子還是要撿軟的捏,最難啃的留到最後再說。

七月下旬,傅宗龍和楊文嶽兩位總督集重兵與李、張、羅聯軍決戰,雙發在汝寧府的孟家莊激戰,中原五省的軍將們表現並不比松山城外的王樸那些人好上多少,戰鬥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賀人龍怕損失太多被左良玉吞併,當了一回王樸,率部先逃,其餘兩位總兵虎大威和李國奇稍微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算是給傅宗龍、楊文嶽兩位總督個面子,緊跟着沒多久就步了賀人龍的後塵。

官軍各部成了崇禎初年的流賊,爭先恐後的潰逃,無論兵將都是不甘落於人後,好像在後面追的纔是官軍。

要是仔細算上一算,傅宗龍和保定總督楊文嶽的聯軍就連七天都沒撐到,傅宗龍運氣差了些,在亂軍之中被李過抓到,最後在陣前被斬首,保定總督楊文嶽則是在參將吳惟忠率領家丁的拼死保護下,輾轉逃到了開封境內。

說起來有點意思,闖軍一見前面是開封,立刻調轉馬頭就不追了,實在讓人浮想聯翩。

正趕上山東軍的外系將領,開封城守副將陳永福巡視,見到是王大帥曾經在登萊的老上官敗退回來,不敢怠慢,立刻帶着人給接到城內好生照看。

那一夜陳永福和劉國能等人一直在商量,最後決定將消息傳回歷城,詢問軍議司後續如何安置。

傅宗龍可是正兒八經的總督,這等級別的高官儘管從前也有死在亂軍中的,但是那無從考證,找也找不到,這被農民軍抓到陣前斬首還是頭一遭。

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聯軍士氣大振,當即就是商議要不要趁勢再打一次開封,要是開封打下來,河南就穩了,張獻忠和羅汝才覺得可以打,但李自成說不行。

外頭這麼多軟柿子不捏,非挑那硬骨頭撿,還說什麼他是闖王,自有謀劃,保教那王爭不打自亂。

說着說着那話就變了味,李自成帶着闖王的威勢去招攬張獻忠,那可是帶着俯視的心態,可張獻忠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想屈居人下。

儘管當下沒說什麼,但就算他只有一個馬隊,心中依然在盤算着離開闖軍獨自回湖廣發展,官軍這麼弱,錯失良機可不行。

羅汝才老奸巨猾,一直微笑着當和事佬,自己則一直在迴避李自成的問話,壓根就沒提歸順闖軍的事情。

農民軍這次會議表面上還算和氣,但私底委實已經是分崩離析,八大王和曹操見到官軍頹弱至此,實際上都不再甘心留在李自成身邊,已經找機會離開李自成自謀出路。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過了一陣子,山東軍“鬆錦大捷”的消息還沒傳過來,洪承疇在松山大敗的消息卻先過來了。

有傳聞說,闖王李自成得知這個消息後“以手加額,興奮異常”,均勢宋獻策更是連卜幾卦,言道是天意在闖,取暴明而代之。

回想起來,在今年初的時候,李自成攜着大勝餘威幾次圍攻開封,此前闖軍在各地所向披靡,但這回卻碰了釘子。

第一次圍攻被山東軍外系將領劉國能和陳永福擋住,下兩次雖然做足準備,但卻遇上王爭親率山東軍十二營戰兵增援,損兵折將不說,依舊是沒討到任何好處。

所以在第三次圍攻開封失敗後,李自成好像是一直在刻意迴避某些州府,後來有心的朝廷官員得知,閒着沒事給詳細的分佈出來,這可讓他們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闖軍和各部農民軍在迴避的,其實就是距離山東較近的一些地區,說白了,就是已經被山東軍各外系將領控制的開封、歸德等地。

再進一步去說,任何有山東軍駐紮的地方,無論嫡系還是外系,都沒有哪一支農民軍去動。

其實在孟家莊的戰役結束後,農民軍聲威大振,再加上洪承疇在松山失敗,李自成終於是有些躍躍欲試,但在內部商議幾次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依然沒有進入開封境內。

這久而久之的,地方上便有一些微詞出現。

說是山東軍暗地和闖軍這些流寇達成了什麼交易,所以流寇纔會繞過這些地區。

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
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