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

“大帥屢立大功,朝廷卻如此吝嗇!”

“這天底下,能夠接連擊潰闖賊的,也就是咱們山東地忠烈伯,可那皇帝老兒卻仍然不依不饒,先派近侍太監掣肘,再設錦衣衛衙司監管,這般做法,委實叫人寒心!”

其實這些軍議司吏員並沒做出什麼刻意鼓動的動作,只需要將近些年王爭的種種遭遇如實到各個軍營一說,底下的兵將們自然不是傻子,都能明白這淺顯易懂的道理。

本來山東軍下屬的各個部隊就有專門負責遊說的文官,他們與這些後派來的軍議司吏員分了個工,整日在軍營中宣講一些話。

每當到了飯點,除卻那些負責放飯的輔兵們,周圍又有一些吏員不斷問話,這些話千篇一律,但每個人都知道如何作答。

“咱們這是在吃誰的飯!”

兵士們往往都是異口同聲的大聲回答:“吃忠烈伯的飯!”

“咱們今後要爲誰拔刀?”

兵士們又是齊齊大喊:“爲忠烈伯拔刀而戰!”

從前的時候,這種事情王爭雖然也有想過,但往往都是在暗中發展,讓兵士們知道就行了,不過好像是自從知道崇禎皇帝的密旨以後,王爭對朝廷的態度就變了,手段自然更加強硬。

現在這種情況,每次吃飯之前兵士們都要喊上幾句,王爭的名字早就印在心裡。

除此之外,每次操練之前將官們也要問話,說你們手裡拿着的,身上穿着的,家人吃的用的,都是誰給的。

還有日常操練間隙休息的時候,分駐各地的將官們都會先正色說上幾句,類似忠烈伯體恤大家辛苦,讓他們休息後再練這種話。

崇禎的神助攻,真正讓山東軍上下的兵將們對這個朝廷寒了心,清楚地認識到現在自己手裡的一切都是誰給的,衣食父母到底是當今的皇帝,還是忠烈伯王爭。

不過這種事情開始沒多久,向來穩定的山東境內居然出現了一絲緊張不安的氣氛。

話說回來,這種不同尋常的氛圍,並不是什麼宵小賊人造成,其實正是王爭自己。

王爭控制了山東六府這麼些年,那些文官心裡的小九九他早就清楚,只是一直不想動手,這番明擺着要和朝廷分庭抗禮的政策出來,那些自詡朱家天下的忠貞之士,一向對山東軍明尊暗違的朝廷文官,終究是有人承受不住跳了出來。

至於各地的朝廷武將,他們早就成了空殼子,手底下最多也就剩下幾個家丁,除卻已經歸附山東軍外系的,剩下的那些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倒也不會想那麼許多。

文人便有所不同,這次跳出來後不僅在奏疏中彈劾王爭,稱其囂張跋扈,剛愎自用,且居心叵測,更是在地方上張口大罵,言此人之奸猾,大明三百年來未有。

忠烈伯、左都督王爭自打從登州發跡以來,行事作風一向是小心謹慎,講究個步步爲營,而且就算髮怒,也是有尺有度,絕不會濫殺無辜。

可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王爭明顯已經震怒,在那日的軍議上他雖然沒怎麼多說,但山東軍的高級文武官員們跟着王爭一路打拼到這個位置上,怎麼會連這點端倪都看不出來。

那些官員的彈劾摺子,自然一個不落的,全都被軍議司截了下來,堆滿整整了兩大箱子,此刻就擺放在王爭軍案的前面。

感受到大堂之上前所未有的森森殺氣,下面那些軍議司的吏員和武將們都識相的緊閉雙脣,低着頭,既不敢再說一個字,也不敢有任何動作。

最後王爭也沒多說,軍令很簡單,就一句話:

“山東地方不靖,偶然發現官員私通建奴,乃是本帥之過也,幸甚未晚,爲我軍民相安,寧錯殺多人,亦不放過一賊。”

既然忠烈伯大怒,意思也明明白白的說了出來,底下的人自然是寸刻不停的將這軍令傳達各地。

軍議司各處分署、保安司,甚至是一向神秘的諜報司都是全員行動起來,還有以永昌號爲首的濟寧商行、以範若海爲首的山東鹽幫、鹽行,各地船行都是一同動作起來。

說起來,範若海本來只是在登州府文登的一個小鹽販子,在王爭的大力扶植和幫助下,儼然已經成爲整個山東最大的鹽幫首領,家財萬貫,鹽道上威望日隆。

不過就算已經到達如此地步,只要一提王爭兒子,依然是唯唯諾諾。

追根溯源,範若海跟王爭越久,就對這個人愈發的看不透猜不明,愈發的敬畏,當然知道自己是靠的誰纔有今日。

得知王爭震怒的消息,再看看那一句殺機頓現的軍令,範若海沒有任何二話,當即便讓各地鹽幫、鹽行的據點全力配合查辦。

範若海的鹽幫在暗處,明處則有濟寧城的永昌號郝東家領頭,對各地的情況自然是瞭如指掌,再加上山東軍諜報司的偵查暗探,很快就鎖定了一批彈劾的文官,列成名單交到王爭的軍案之上。

儘管王爭震怒,但卻並不會因此犯傻,山東軍的兵馬都在朝廷入冊,並不能動用,不然會落下話柄,這種髒事情還要靠諜報司的殺手和保安司鹽丁來處理。

鹽丁是想要成爲山東軍戰兵的最基本路途,一個人若是想成爲聲名顯赫的山東戰兵,首先便要通過最基本的考較,成爲地方保安司的武裝鹽丁。

歷練了一段時間後,再經過海選成爲精銳的嫡系鹽丁,最後在鹽丁頭目的推薦下分駐地方,入冊正兵,這時候纔算真正步入軍旅。

剩下的,便是在各地正兵中挑選精銳中的精銳,由他們組成戰鬥力極強的山東軍戰兵,各種兵器衣甲和待遇都是最頂尖的,直屬忠烈伯王爭。

現在的情況,地方上的鹽道都被範若海的山東鹽幫把持,換句話說,就是被山東軍穩穩攥住,根本不會有任何人能插手鹽貨事宜。

朝廷所謂的鹽運大使,早就成了擺設,報上去的東西都是山東軍交給他們,地位就連保安司緝鹽署的一個大頭目都不如。

現在的山東六府境,以往知縣衙門、知州衙門所負責的民政官司老早就被軍議司官員取代,欠缺的就是官面上的名頭,治安這方面,則是由保安司的武裝鹽丁和護莊隊負責。

雖然眼下已經不是王爭最初走出登萊的時候,地方上不剩下什麼賊寇,武裝鹽丁沒有實戰鍛鍊的機會,裝備也就是衣襖腰刀,可對付地方上的騷亂卻完全夠用。

由於地方鹽丁分佈多且廣,王爭爲了平衡預算也是絞盡腦汁,小地方的縣城一般來說,駐紮五個小隊,也就是五十名鹽丁已經足夠。

大一些的縣城和州城則是建有保安司緝鹽分署,由一名嫡系鹽丁頭目負責,駐紮五十人的嫡系鹽丁,一個哨規模的武裝鹽丁,統御周邊一帶的各種鹽丁小隊。

水陸要道和府城最爲重要,往往要星羅棋佈的分散各種關口盤查。

一般來說,至少都會有一個哨規模的嫡系鹽丁常駐,周邊的武裝鹽丁多者四百,少者也有二百。

不過這數目往往飄忽不定,由忠於王爭的緝鹽署嫡系鹽丁大隊長負責。

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
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