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

本來出了院落以後,孫傳庭心情已經逐漸好轉,可王爭忽然說出的這番話,卻又讓他陷入了沉思。

“天下無人作爲,我王爭願一肩扛之!”

這句話恍如雷鳴一般的在孫傳庭耳邊不斷迴盪,看樣子王爭是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個時候,孫傳庭又不禁在想,若是京師有警,王爭是否會率山東軍入援?

這個孫傳庭還不確定,可最起碼這次來還是有一個好消息的。

回去之後,孫傳庭可以安心對付河南和陝西的流賊,至於王爭這邊,只能暫時希望他是個信守諾言之人。

若王爭是背信棄義之人,實在到了兩面起火的地步,也就只能放下陝西來京師護衛了。

想到這裡,孫傳庭一轉頭卻發現這位山東軍的大帥正在目不轉睛盯着自己,似乎就在等待着答覆。

其實孫傳庭此來,原本對王爭沒什麼重視之情,不過是個尋常的總兵而已,據說還不到三十而立之年,能有什麼城府和心計。

孫傳庭督師多年以來,無論飛揚跋扈如左良玉、賀人龍,還是忠勇爲國如曹文詔的,各色將帥他都見過。

可就算是這些早就天下聞名的大將,往往也要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這山東總兵王爭一個晚輩後生,又能如何?

可沒成想,到了這裡之後,除了最初的呵斥以外,幾乎一直都是王爭在引領話題,自己磕磕巴巴,反倒連個駁斥的適當理由都找不到。

說起來,改朝換代這個字眼一向是充滿光輝,象徵着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可這份強軍崛起的輝煌之下,往往都伴隨着巨大的災難。

若是這些仇視文人士子的流賊真成了氣候,取了天下,那對華夏傳承數千年以來的文化衣冠和禮儀詩書,無疑是毀滅性的災難。

直到現在,孫傳庭都未曾聽聞作惡多端的流賊軍中有什麼聞名天下的文人士子,李自成和很多流賊首領一樣,似乎並不喜歡文人。

山東軍卻不然,一樣是以武起家,但王爭早在登萊的時候,便設立了供文人士子任職的軍議司。

雖說這是大逆不道的弄權行爲,可放到現在這種時候再一看,結合當今天下大勢,除了朝廷以外,山東軍顯然是唯一那支有希望讓天下太平的軍隊。

相比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賊領袖,山東軍的大帥王爭更加重視文人。

軍議司的左軍議李巖原本就是小有成名的士子,還有那右軍議管清天,從前不過是個破落秀才,現在一樣是名揚天下。

他們二人的待遇比起四員戰兵大將,都是毫不遜色,這就給諸多文人士子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

據說前不久山東軍的軍議司剛剛擴充,招募了大批落魄的文人士子進入。

如今天下那些報國無門,又不甘爲流賊驅使的文人士子,往往都是對山東軍的軍議司趨之若鶩。

誰都明白,若是王爭真的能成大事,那這個小小的軍議司,便是日後的“內閣”班子,但凡是混到裡面的,那可都是功臣。

就算軍議司滿員不再擴招,許許多多的文人士子依舊整日徘徊,就算能進入其中當個小小吏員從頭開始也好過跟着流賊。

至於軍議司到底是什麼樣的,孫傳庭雖說還不清楚,但能確定的有一點,自打這東西出現,從沒聽說哪個士子進去之後大罵着跑出來,看樣子應當是不錯。

回過頭來再一想,若是韃虜成了氣候,那後果簡直比流賊得勢更加難以想象,孫傳庭遲疑了半晌,這才嘆氣道:

“王總兵有心了。”

王爭眸子變得低沉,忽然開口問道:

“孫先生,就算你這次回去了,就一定能再次擊潰闖賊嗎?爲何不看看這所謂朝廷最後的精銳,除了秦軍以外,是否可堪大用?”

說到這裡,王爭深深揖身,面色肅穆的說道:

“這些道理孫先生都懂,在下也明白您想要維護華夏千年傳承衣冠的赤誠之心,可明廷已呈土崩瓦解之勢,回去只能是爲崇禎皇帝殉葬,值得嗎?”

王爭噌的抽出家傳鋼刀,目光炯炯的說道:

“孫先生何不跟着我王爭!助我山東軍挽救危亡,南平流賊,北收遼東,竭盡全力顛倒乾坤,來他個逆天而行!”

聽了這話,孫傳庭猛的瞪大了眼睛,想都沒想,下意識的怒聲大喝:

“放肆!”

可這聲怒喊過後,孫傳庭緊跟着就泄了氣,除了說他大逆不道,有違綱常這些老話以外,委實找不出王爭方纔所說這番話的毛病在哪。

孫傳庭沒想到,本來是自己要威懾王爭,可到頭來卻成了王爭招攬自己去改朝換代,這轉變委實太快,太令人難以接受了一些。

可仔細想想,王爭說的卻又不無道理。

孫傳庭何嘗不知,現在的闖賊和獻賊已經成了根基,不再是一朝一夕就能剿滅的。

他又何嘗不知,就算自己爲國鞠躬盡瘁,到頭來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爲明朝續命幾年,又或許根本不能續命,成了王爭話中的下一個盧象升。

可心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仍然讓孫傳庭毫不猶豫的回絕了王爭,下一刻更是斬釘截鐵的說道:

“王總兵不必再提,老夫老眼昏花,已經累了,這便告辭!”

說着,孫傳庭直接轉身離開,後面護衛的親兵立馬就要上前阻攔,見到王爭擺手示意後這才點頭退下。

其實王爭有心直接把孫傳庭攔在山東,不讓他回到陝西,因爲王爭知道歷史上孫傳庭的結局。

可聽到孫傳庭話中的慷鏘之意,王爭立即改變了想法,如果要將孫傳庭強行留在這裡,山東軍勢必會和秦軍來一場大戰,那就相當於徹底和明朝撕破臉皮。

倒不是王爭不敢,關鍵是這樣一場大戰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會讓歷史不可控制的走向歪曲。

到那個時候,王爭既不知道流賊會何時破京,也不知道吳三桂會何時引清軍入關,再加上沒了官軍的正義之名,那可就是完全的處於被動了。

王爭遙遙抱了抱拳,笑着說道:

“陝督回去後可以仔細斟酌一番,不必如此急切的答覆下來,要知道,現在這天底下,除了闖軍和韃虜,可就剩下山東軍了。”

孫傳庭剛剛騎上馬,聽到這話又是看了一眼王爭,卻見他再次朝自己抱了抱拳,這才冷哼一聲駕馬離去。

“大帥,要不要末將派哨騎跟在後面?”

“不必。”

聽到全卓的話,王爭微微一笑,擺手說道:“陝督此去怕是不會再回來了。”

待全卓點頭退下,王爭看向董有銀,說道:

“河間府沒來書信的都是哪些豪族大戶,列出個單子交給我過目,親自帶人挨家挨戶的給我請到滄州來。”

董有銀點點頭,木訥的問:

“要是他們不來呢?”

聞言,王爭呵呵一笑,“不來?那你就把鬧得最歡的那個殺了,記住,要挑稍有名望的那家,用炮轟平了最好。”

董有銀眼前一亮,急吼吼行了一個軍禮,喊道:

“末將明白了!”

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五十八章:緝鹽
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五十八章:緝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