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

少詹事項煜不甘落後,叩首道:

“大丈夫名節既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徵”。

聽這話的意思,是拿出降唐太宗的魏徵來自比,並不以之前投闖爲恥,反以爲榮,自己可是忍辱負重,保全有用之身爲國效命的大義之舉。

給事中時敏放言聲稱:“天下將一統矣!”

位於左側幕僚府文議之首的李巖見到面前的奇情奇景也覺得很有意思,先是看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王爭,得到授意後才走到一個文官面前,笑着道:

“劉公髮鬚皆白,想必是爲朝廷辦事多了,依本官看,還是回府頤養天年吧,齊王仁義,基本的溫飽也可以保證。”

“當然了,現如今礦場、鹽場、農莊在各地興起,齊公若實在閒的無聊,也可以......”

功司郎中劉廷聽到這話,生怕自己被掃地出門,內心焦急難耐,連忙分辯道:

“齊王用我,發須自然變黑,某未老也,當可爲殿下效力。”

這話引得在場齊軍一系文武哈哈大笑起來,不少人都覺得這個劉廷真是愛官愛到了極點,年愈五十,竟然還想着做官撈銀子。

這滿堂鬨笑的背後,實則是跟隨王爭一路打來的文臣武將對原本朝廷重臣的輕視和看低,有這樣一幫人佔據朝廷,不亡纔怪了。

王爭對這些人的斤兩和小心思都明白,但咱不能學李自成把他們一棍子打死,斷了北方朝廷官紳投效的路,在明面上還是要好生相待。

話說白了,今後朝廷這六部,也不會再續用下去,因爲王爭要開創一個新的官僚體系,逐漸取代舊有的明朝制度。

時代在進步,火器等各個方面都在發展,王爭雖然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但也不能延續舊有的制度,寸步不行。

“諸位兢兢業業爲我朝廷,就讓幕僚府吏務部去重新覈實錄用吧。”

王爭話音剛落,羣臣們一直選在心口的大石總算是落了地,連忙的山呼跪拜,不少人甚至在想,這麼一來,自己是不是也算開國功臣了。

不過很快,這些人的老毛病就犯了。

都給事中龔鼎孳等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罪狀,厲聲指責內院大學士馮銓是前明閹黨,馮銓則反脣相譏,說龔鼎孳曾投李賊,眼下竟復任爲北城御史,實是不該。

王爭早就知道這些事,聽下面羣臣的吵吵鬧鬧,心中有些煩躁,不過還是象徵性的問了一句此事實否。

“實。豈止鼎孳一人,北都諸臣,何人不曾歸順?再者言,魏徵亦曾歸順唐太宗,吾歸齊王,實爲順天而行!”

龔鼎見過許許多多遭受非議的人,自然知道厲害,急不擇言,把王爭比爲唐太宗,想討好求全。

歷史上多爾袞進京後也曾遇到過這種事,當時他的辦法就是暫時穩住這幫前明臣子,給他們沒有實權的職位了事,主要目的還是爲了讓其餘的官紳安心。

等到真正安定了天下,這些人,還不是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原本寂靜的皇極殿上現在卻好像鬧市場一般,前明的臣子們或趴在地上瑟瑟發抖,或是脣齒相譏,互相厲聲喝罵。

許多人爲了保全自身和敘用升官,都是口不擇言的將之前能說與不能說的事情全都漏出來,其實都是在演戲。

“李賊拷餉,攪的京城人心惶惶,雞犬不寧,諸公受苦了,李巖,命你與吏務部官員共同處理前朝官員敘用一事。”

聞言,左側大臣中出列二人。

這兩人正是如今齊王幕僚府首席幕僚長李巖,還有在去年因爲獲罪而投奔山東的原朝廷御史、巡撫施邦耀,現如今在吏務部擔任部長一職。

施邦耀不同於李巖,骨子裡的忠君爲國揮之不去,最開始只是看不過去纔給王爭獻上幾策,在那之後,並不願意在山東軍做事。

可時間一長,人的心思也會改變,施邦耀整天在山東腹心之地專心農事,周圍的環境太平而安定,基本不會有什麼亂子。

那些時間,戰亂好像離施邦耀很遠,他到處走訪,但凡掛着王字大旗的地方,百姓們對王爭和山東軍的評價都很好。

山東軍部隊路過的時候,施邦耀甚至見到有許多百姓放下手中犁耙,自發的等在路邊,爲將士們遞上甘甜的井水和驅寒保暖的衣物,直到隊伍走完後纔會繼續耕田。

這種軍民一心的情形,施邦耀這輩子都沒見到過。

流民們起初無家可回,都可以在農莊內做事,做的越多獲得便越多,等到積攢了一定的銀錢後,自己可以外出定居,實則是保境安民最穩妥和高效的方法。

在山東的時候,施邦耀逐漸瞭解到山東軍上下森嚴的軍隊體系,還有農莊制度對當下環境的適宜,可他卻也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弊端——文官的缺乏。

起先這種弊端還不能顯現出來,但是隨着崇禎十五年開始,山東軍到處攻城略地,地盤在急劇擴大,雖然能有效保證地方的穩定和安定,但卻非常缺乏可以管理的人才。

施邦耀當時還沒下定決心,不知道該不該去向王爭提,可令他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沒過多久,王爭開始大批招募文人士子進入山東軍,還在歷城建立了軍校和書香堂用於培養人才。

這種種因時制宜的措施,讓施邦耀對王爭愈發敬佩和尊敬起來。

後來,王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戰,他率領的山東軍勢如破竹,趁着李闖北上的時間,在幾個月之內就橫掃了整個江南。

沒多久,又以雷霆的速度殲滅盤踞沿海多年的鄭氏集團,天下已經有五分之三的地方握在王爭手裡。

甲申國難,施邦耀痛心不已,幾度傷心的昏厥過去。

可京師陷落的消息傳來才一天,王爭受封齊王,擁立魯王朱以海在南京監國,控制了各地藩王的府宅,避免了可能的諸王割據情況,創造一片的大好形勢。

施邦耀正值壯年,優哉遊哉的田園生活對他來說並不適合,就是在魯監國朝廷成立後不久,他前往南京,憑藉一身才學通過考校進入吏務部。

此刻,以幕僚府七部部長的身份再次站在這皇極殿上,施邦耀深感物是人非。

想到這裡,施邦耀不由得心猿意馬,接令後並沒有直接退下,拱手道:

“漢高祖以亭長之身創漢,吾皇明太祖以討飯之身立大明,齊王實爲第三人,以赤民之身,創立如今基業。”

施邦耀前半段對王爭的評價非常高,讚譽是自劉邦、朱元璋以來第三個白手起家的天下之主,可說着說着,他卻話鋒一轉:

“然天下未定,雲貴、四川亂局未平,烽煙四起,關外蠻夷虎視眈眈,切望齊王勿學李闖,不改本色,中興華夏啊。”

話才說完,時敏便是出言斥道:

“放肆!以齊王比李賊,施邦耀,你是何居心?”

“是啊,是何居心?”

這話說的有些嚴重,就差把王爭以販私鹽起家一起說出來了,朝堂上前明的羣臣們爲了討好,紛紛出面斥責。

施邦耀沒有理會,說完後靜靜站在最前列,似乎是等待着什麼。

“你們纔是放肆!”

王爭動怒了,但卻不是向施邦耀,卻是起身指着方纔說話的兵科時敏和羣臣,他們不明所以,頓時惶恐的跪在地上。

“施先生以高祖、太祖相比,那是本王之福,哪裡輪得到你們這些人多嘴!”說到這裡,王爭走下御階來到時敏身前,盯着他,一字一句的說道:

“本王不是崇禎,打小聰明的,都該見好就收了,不要給臉不要臉,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你們演技拙劣的很,真當本王不敢動刀嗎?”

森寒的殺意瀰漫在皇極殿上,羣臣們沒有人上過戰場,王爭那可是砍過很多韃子的人,動怒之後,周身散發出的這種氣勢,完全不是身子單薄的崇禎皇帝可比。

時敏雙腿止不住的大臣打顫,渾身瑟瑟發抖,根本說不出話來。

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
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