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收養上官婉兒

麟德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詔獄上報稱原監察御史崔鉉哲投圜自盡、出首上官儀之家奴上官福撞牆而死,言及二者皆畏罪自裁,高宗爲之震怒,着羽林大將軍薛仁貴封鎖現場,並令刑部官吏配合複覈,以查明真相,然,數日紛擾,終無定見,羣臣激憤,紛紛上書彈劾大理寺疏於職守、罔顧人命,彈章如雪片般飛入內庭,帝因之煩心不已。

十二月二十日,璐王李賢、周王李顯聯合上本,言及大理寺固然有失職之虞,然並非出自本心,當以懲戒即可,今,嫌犯既死,上官儀一案已無對證,其中存疑重重,似已不應適用原刑,若釋而免之,又恐有輕縱之嫌,倘擬流配,或相宜焉。此表章一出,羣臣爭議紛紛,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一時間原本羣臣圍攻大理寺之勢遂告消解,高宗慶幸之餘,旋即準了此奏章,一場可能的軒然大波就此算是告了個段落,李賢的“賢王”之名因之傳揚天下。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緘書待還使,淚盡白雲天。”

長安城東五里亭處的一座小山包上,一身灰袍的上官儀默默站在雪地裡,一雙眼迷離地回眺着霧氣朦朧的長安城,一如雕塑般,任由飄零的雪花落了一身,卻始終不曾動過一下,心緒難平間,不由地便想起了去歲所吟的舊作《昭君怨》,口角微顫着,便即低低地吟了出來,語調裡滿是苦澀之意。

流貶愛州(今越南清化),這就是上官儀即將上任的所在,也正是十年前一代名相諸遂良流配之處,想當初,諸遂良流配之際,他上官儀還曾暗自譏諷諸遂良的不識時務,可如今呢,那個不識時務之人卻換成了他自己,一想起諸遂良到了死都沒能再回到長安,上官儀的心便有如山壓着一般地沉。

“父親,該走了。”

就在上官儀心亂如麻之際,滿臉憔悴的上官庭芝小心翼翼地行到了其身後,低聲地提醒了一句道。

是啊,是該走了,儘管有着無數的不捨與留念,可終歸是要走的,上官儀苦澀地搖了搖頭,最後看了眼長安城,僵直地轉過了身去,無言地看了上官庭芝一言,而後默不作聲地向小山下的數輛馬車走去,背影蕭瑟而又寂寥。

“父親,快看,有人來了!”

上官儀剛走了沒幾步,身後突然傳來了上官庭芝驚疑的呼聲。

“哦?”一聽此言,上官儀的身子先是一僵,而後猛地轉回了身去,急步走到高處,手搭眉前,緊張地看着一輛從長安城疾馳而來的馬車,臉上的神色慌亂而又不安,直到那輛馬車奔駛到了能看清徽號之際,上官儀的臉色方纔和緩了下來,也沒管自家兒子在一旁如何叨咕,疾步便衝下了小山包,跌跌撞撞地向馬車馳來的方向迎了過去。

“犯官上官儀恭迎周王殿下。”

馬車一路狂奔,直衝到離上官儀不遠處,方纔緩緩地停了下來,車簾子一動,一身白狐裘袍的李顯由高邈護持着從車廂裡行了下來,人尚未落地,上官儀便已迎了過去,恭敬萬分地見禮不迭。

“上官大人不必如此拘禮,小王一早便打算來送老大人的,不料卻因俗務耽擱了,幸好,總算是趕上了。”李顯平和地虛擡了下手,示意上官儀免禮,而後笑着解說了幾句。

“殿下,犯官何德何能,敢勞您前來,犯官……”

上官儀在當宰相的這麼些年來,從來就不曾關注過李顯這麼個寂寂無名的皇子,縱使是每逢天子大宴羣臣時遇着了,也甚少正眼相看,可就是這麼個毫不起眼的小傢伙此番卻成了他上官儀的救命恩人,這令上官儀不禁有些子感慨萬千,一時間竟自哽咽得有些說不出話來了——市井皆傳言上官儀能刀下餘生乃是璐王李賢拼死相救之故,可上官儀自己卻清楚此事其實是周王李顯所爲,只因當初刑場上李顯的表現顯然要比看似威風無比的李賢來得強——雖說李顯的話並不多,可卻全都恰好點在了要害上,旁人或許看不出蹊蹺,可上官儀宦海數十年,又豈會不明白誰纔是真正主持大局之人。

唉,可憐的老頭兒!望着上官儀那副激動的樣子,李顯的心裡頭也有些子不好受,當然了,並非是因着感念上官儀的悲慘遭遇,而是在提醒自己要謹慎行事,畢竟政治之路向來容不得些許的行差踏錯,一個不小心就是萬劫不復之下場,尤其是在面對武媚娘這等大敵之時,更是要謹慎再謹慎。

“上官大人此去愛州萬里迢迢,道路艱辛,還望多多保重,小王備了些盤纏,或能有所補益罷。”李顯實不忍見上官儀傷心過甚,這便笑着一揮手,示意高邈從車中取出一個不大的小箱子,遞交到了跟在一旁的上官庭芝手中。

“殿下大恩,犯官沒齒難忘,他日若是可能,犯官,犯官定當效犬馬之勞。”上官儀雖不清楚李顯爲何要大費周折地搭救自己一家老小,可卻知道此恩深似海,他只怕一輩子都難以還清了,這便乾脆無比地表明瞭投效之意。

他日?哪還有甚他日啊,唉,可憐的老兒,別說甚他日了,便是愛州只怕您老也到不了!面對着上官儀的投效,李顯一點都不感到興奮,只因他已猜到了上官儀的結局定然不妙,雖有心相救,只可惜力不能及,也不敢再點破此條,實際上,李顯此來也不是爲了來收買上官儀之心的,而是有着另外的心思,故此,李顯並沒有出言接納上官儀的投效,只是淡笑着點了點頭道:“上官大人客氣了,唔,小王此來確有一事要與老大人相商,還請借一部說話。”

“好,殿下您請!”

上官儀摸不清李顯的用意何在,可也沒多遲疑,點了點頭,一擺手,將李顯讓向了路旁。

“上官大人,孤聽聞貴府半年前新添一女,似叫上官婉兒可對?”二人走到遠離諸人的路旁之後,李顯面帶微笑地開口問了一句道。

“不錯,確有此事,不知殿下您爲何……”

上官儀原本以爲李顯此舉要麼是想私下接納自己,要麼便是要向自己詢問朝廷隱秘,可萬萬沒想到李顯開口問的竟然是自己那個尚未滿週歲的孫女,不由地便愣住了,呆立了片刻,這才遲疑地回答了半截子話。

爲何?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前一世的上官婉兒乃是一代才女,品貌俱佳,李顯與其曾有深情,只可惜被武后所阻,一直不能如願將其納入房中,直到李顯二次登基之後,方纔如願以償,說將起來,前世李顯之所以會盡心盡力爲上官儀翻案,便是愛屋及烏之故,此番能救得上官儀一回,但卻絕無力再救其第二次,李顯自是不願自己前一世的愛人過早地湮沒在陰謀中,出手搭救乃是必然之事,只是箇中的緣由卻實事不足爲外人道哉。

“唔,是這樣的,小王以爲愛州路遠,且地處煙瘴之地,婉兒初生,恐難經此等艱辛,若是老大人放心得下,就先寄養在小王府中,待得老大人日後還朝之時再行歸家亦是好的,不知上官大人可放心否?”李顯實在是無法跟上官儀解釋清楚內裡的隱秘,也就只能是含糊地提出了個理由來。

“這……”

越是聽李顯的解釋,上官儀就越是糊塗,愣是搞不清李顯所爲何爲,要知道上官儀雖只有一個兒子,可孫子卻有三人,全都年幼,最大的不過也就六歲多而已,若說李顯這是要體恤孩童,那也該是留下一個孫子纔是,這等沒來由地要留下上官婉兒這麼個女孩,又如何不令上官儀犯叨咕的。

解釋?再怎麼解釋也解釋不清的,多說只會多錯,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啥都不說好了,面對着上官儀的疑惑,李顯閉緊了嘴,但笑不語,任由上官儀自行下一個決斷。

“也罷,婉兒年幼,確難受顛簸之苦,既蒙殿下錯愛,犯官豈敢不從命,此兒便交由殿下,日後爲奴爲婢全憑殿下做主。”上官儀乃是乾脆之人,雖想不通李顯收留自家孫女的用意何在,卻也沒多猶豫,略一沉吟之後,欣然應了諾。

“上官大人放心,小王定不會叫婉兒受絲毫委屈的,但有小王在一日,就無婉兒吃苦之時!”一聽上官儀開了口,李顯原本有些忐忑的心終於是安定了下來,笑着拱了拱手,語氣堅定地回了一句道。

“殿下稍候,犯官這就去將婉兒抱將過來。”上官儀沒再多廢話,拱手還了個禮之後,大步向自家車隊行了過去。

“殿下,此即犬子媳婦孫氏,懷中的便是老朽孫女婉兒。”一陣紛擾之後,上官儀領着一名懷抱着嬰兒的憔悴少婦走了回來,對着李顯一抱拳,簡單地介紹了一句道。

“奴家給殿下請安了。”

上官儀的媳婦孫氏年歲並不算大,尚不到三十,原本也是養尊處優之輩,然則陷獄數月,已是被摧殘得老態了許多,臉色蒼白如紙,幾無血色,給李顯行禮之際,動作僵硬無比,整個人搖搖欲墜。

“上官夫人客氣了,這便是婉兒罷。”李顯坦然地受了孫氏一禮,眼神卻被孫氏懷中那個面色紅嫩的小傢伙給吸引住了。

“正是小女,婉兒能得殿下收留,奴家感激不盡。”孫氏顯然捨不得愛女離開,可卻不敢違背了公公的命令,戀戀不捨地抱緊了懷中的婉兒,輕輕地搖了搖,這才遲疑地將婉兒交向已跟將過來的高邈。

“讓孤抱抱。”不等高邈伸手去接,李顯已先伸出了手去,從孫氏手中將上官婉兒抱了過來,低頭一看,朦朧間想起了前世婉兒的絕世容顏,眼神不由地便有些癡了……

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442章 突圍而走(中)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374章 危局(下)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545章 烽火連天(四)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484章 追殲黑風盜(六)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776章 捷報抵京第31章 考驗(中)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703章 殺戮之樂章(五)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457章 部族大聯盟(下)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241章 反客爲主(下)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30章 考驗(上)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226章 預做安排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七十五章 夜宴四第136章 二王斷案(二)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775章 鐵騎縱橫(五)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28章 反攻倒算(下)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
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442章 突圍而走(中)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374章 危局(下)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545章 烽火連天(四)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484章 追殲黑風盜(六)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776章 捷報抵京第31章 考驗(中)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400章 奇兵出擊(二)第703章 殺戮之樂章(五)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457章 部族大聯盟(下)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241章 反客爲主(下)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114章 吏部尚書之爭(上)第30章 考驗(上)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226章 預做安排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269章 狠狠打壓(上)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七十五章 夜宴四第136章 二王斷案(二)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775章 鐵騎縱橫(五)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28章 反攻倒算(下)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426章 絕對強勢(六)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