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預做安排

咸亨元年十一月初七,吐谷渾一戰的捷報傳到洛陽,高宗爲之狂喜不已,下詔大赦天下,大賞有功之將士,改封周王李顯爲英王,加實封四百戶,準其附奏之娶洛陽少尹趙名泉之女趙瓊爲正妃,並娶于闐王女尉遲明月爲側妃,着禮部有司籌備相關事宜,以待李顯榮歸之後,再酌情辦理。

帝詔一下,即有侍御史姚望舒上本曰:英王以親王之尊統兵西域,與體制有差,今又結于闐王女爲親,更爲不妥,爲社稷故,當召歸京師爲宜。此本章一上,朝野爲之震動,言之者衆,或贊或駁,衆說紛紜,爭辯殊烈,帝不能決,問之於武后,後對曰:顯兒功高受人嫉,當撫之,歸京稍整亦不失爲良策,帝思之,以爲善,遂下詔,令李謹行爲安西都護府大都護,總制各路兵馬,限時克復安西諸鎮,召李顯攜于闐王女以歸。

關山阻隔,大雪封路,縱使是聖旨的傳遞,也一樣無法突破自然的限制,待得這道詔書到了李顯手中,時間已是咸亨二年二月初九,儘管早在數月前便已通過手中的秘密渠道知曉了聖旨的由來與內容,可真兒個地接到了聖旨,李顯還是不免有些子惱火在心——此番第一個上本的姚望舒是太子的人,可後頭跟着附議的卻不乏李賢的心腹手下,當然了,武后手下那幫北門學士也沒少在其中攪風攪雨,很顯然,沒哪一方的勢力樂意見到李顯將安西以及涼、蘭諸州攏在手心的,這等光顧着黨爭卻不顧社稷大局的行徑着實令李顯鬱悶不已,哪怕是早在出徵前便已預料到會有這種局面出現,可李顯還是無法有些子難以釋懷。

聖旨就是聖旨,哪怕有再多的不滿,李顯也不能更不敢抗旨不遵,好在有了幾個月的時間進行部署,安西的局面基本已可確保無憂了的——安西四鎮中,除了最邊遠的疏勒尚控制在吐蕃殘部手中之外,其餘三鎮已被唐軍光復,就目下安西唐軍的實力而論,要收拾疏勒的五千吐蕃殘兵實非難事,具體作戰部署李顯早已安排妥當,拿下疏勒不過是翻手間事罷了,再者,與噶爾?欽陵的和平談判目下雖尚在蘑菇之中,可唐軍一方卻握有絕對的主動權,攻守由心,自不懼噶爾?欽陵能翻起多大的浪花來,當然了,隨着李顯的離開,噶爾?欽陵或許在鬆上一口氣之餘,極有可能會趁機搞上些小動作,然則,於大局上卻是無甚大礙了的,唯一令李顯感到遺憾的是無法進一步勒緊吐蕃人的脖子——聖旨上交待得很清楚,李謹行的任務是克復安西,而不是進攻吐谷渾,實際上,就李謹行的能力而論,除非握有絕對的優勢兵力,否則的話,他斷不是噶爾?欽陵的對手,守禦沒問題,攻擊麼,怕是得重蹈薛仁貴的覆轍了的。

咸亨二年三月初一,商道初通,李顯率親衛三百餘人,護衛明月公主一行,辭別于闐國君臣,踏上了歸京的道路,一路過且末、星星峽、玉門關、涼州,至四月初三抵達蘭州城下,蘭州刺史林明度率屬官、百姓於郊外五里處相迎,沿路送李顯一行至驛站,尚未安頓下來,邸報已至——左相姜恪已於三月二十九日夜嘔血而亡,裴行儉繼任其職。隨李顯歸京的姜業聞之大哭,竟至昏厥,李顯亦頗多傷感,遂令人於驛站設靈堂以祭奠之,親爲守靈,徹夜未眠,至次日辰時方抽空將林明度、凌重二人喚到廂房議事。

“殿下,姜公之逝乃社稷之失,然,逝者長已矣,殿下切不可悲傷過度,倘若有失,則恐不美也,今,天時尚早,殿下何不小憩一番,下官等午後再來恭聽殿下訓示可好?”林明度陪着李顯守了一夜的靈,奈何靈堂上人多眼雜,林明度實是找不到機會勸諫李顯,此時見李顯疲憊不堪,忙小心翼翼地出言勸了一句道。

“孤不礙事,姜公乃國之棟樑,於孤又有舊交,其既逝,孤自當執晚輩禮,明公不必再勸。”李顯與姜恪交往其實並不多,可此番能立功甚巨皆是出自姜恪義助之力,對於這位鎮守大唐邊疆三十餘年的老將,李顯是打心底裡欽佩與感激的,爲其守靈一日,本就是該當之事,李顯自是不會聽林明度的勸諫,這便搖了搖頭,語氣平和而又堅決地回了一句,旋即,不再多談此事,而是看向了躬身立於一旁的凌重,沉吟了一下道:“凌重,爾跟着孤已有六年餘了罷?”

“回殿下話,到今日還差一月便已滿七年了。”

凌重搞不懂李顯問出此言的目的何在,不由地便是一愣,而後方纔緊趕着回答道。

“唔,七年了,時間可不算短了,說起來,除了林虎,你算是在孤身邊最久的了,孤一直捨得不得放你出去任職,倒是耽擱了你了。”望着凌重那張已微顯老態的臉龐,李顯的心中自是有着頗多的感慨,這便歉然地說了一句道。

“殿下,末將能追隨殿下,乃三輩子修來的福氣,豈敢有絲毫的怨咎之心,末將願誓死追隨殿下,還請殿下莫要趕末將走。”

一聽李顯如此說法,凌重不由地便有些子慌了神,忙單膝點地,行了個大禮,語帶顫音地回答道。

“起來罷。”一見凌重如此動感情,李顯眼角便即微有些溼潤了起來,深吸了口氣,上前一步,伸手將凌重扶了起來,帶着絲傷感地開口道:“非是孤要趕你走,實是朝廷法度所限,爾此番立功非小,按律當晉,再留孤身邊已顯不合適,今,孤有兩個選擇於爾,其一,入十六衛爲將,依爾之資歷、戰功,進位將軍乃是當然之事;其二,外放地方,當可爲都督之官,孤不限爾,惟爾自擇之。”

“一切聽憑殿下吩咐,末將絕無異議!”

凌重久在親王府任事,對律制自是心中有數,這一聽李顯如此說法,便知曉自個兒離開親王府已是必不可免,但卻絕不想就此脫離了李顯一系,這便毫不猶豫地表明瞭態度,將決定權交到了李顯的手中。

“那好,孤也不瞞你,隴州副都督出缺,孤想讓你先屈就此職,一年半載後,孤自會設法扶正於爾,不知爾之意如何?”李顯欣慰地點了點頭,也沒多隱瞞,直接點出了爲凌重謀取的官職。

“末將遵命!”

凌重對李顯的決定沒有絲毫的牴觸心理,乾脆利落地便一口應承了下來。

“如此甚好,爾能不負孤,孤斷不會負了爾!”

隴州地處險要,兵多且精,乃關中通往隴右的軍事重鎮,李顯早就瞄着此州之軍權,只是一直不得其便罷了,這一回凌重不單立了突破大通河谷的首功,其後更是率部死守允吾七天七夜,硬生生擋住了吐蕃四萬大軍的圍攻,立功甚巨,按其原本王府副典軍的官銜,此時已可升任十六位將軍之高位,至於出任隴州副都督麼,卻只是平調罷了,說起來還真是有些子委屈了凌重的大功,奈何李顯身邊信得過的武將唯有凌重一人可堪出任此職,其餘人等資歷都有所欠缺,也只能是如此行了去,這一見凌重應答得乾脆無比,李顯的心立馬就此放鬆了下來,這便臉色溫和地給出了個肯定的承諾。

“願爲殿下效犬馬之勞!”

凌重躬身行了個禮,慨然地應答道。

“嗯,這話孤信得過!”李顯欣慰地點了點頭,沒再就此事多說些甚子,側臉看向了略有些子忐忑的林明度,沉吟着開口道:“明公此番亦是國之功臣,照例當內遷,孤也有兩個選擇供明公自擇,。其一,孤將娶洛陽府少尹趙名泉之女爲正妃,按例其將外放,少尹之職出缺,明公若是有意,孤當可代爲籌劃,其二,吏部尚書趙仁本方故,按例,其職當由戶部尚書閻立本接替,諸尚書各自進位後,工部侍郎之位已是出缺,以明公之資歷任之亦可,孤或可爲之,不知明公屬意何者?”

“下官、下官聽從殿下安排,絕無異議!”

林明度早就打算投靠李顯,此番見李顯如此隱秘的事情都不避諱自己,顯然是將自己當成了心腹,心中自是感動得很,故此,哪怕其內心深處很想選擇位份更爲尊貴的工部侍郎之職,可到了底兒還是將決定權交到了李顯手中。

“那好,孤便勉力一試,或能令明公出任工部侍郎之職。”

李顯先前的話裡其實已暗示得很明白了,那便是希望林明度去擔當洛陽府少尹之職,概因李顯很清楚將來的政治中心將會是在洛陽,而不是長安,若是手下有人能把住洛陽府的部分權限,顯然有利於李顯運籌帷幄之大用,很顯然,久歷地方政務的林明度便是個最合適的人選,可此時見林明度眼神裡明顯流露出不捨之意,李顯也不願勉強於其,畢竟李顯手中可以出任洛陽府少尹的人選還有幾個,倒也並不差林明度一人,這便沉吟了片刻之後,微笑着給出了個答案。

“下官謹遵殿下之令!”

林明度一門心思便是想調進朝中任職,哪怕是降級爲郎中令都心甘情願,這一聽能晉升爲工部侍郎,哪有不樂意之理,忙一躬到底地謝起了恩來,言語間哽咽之音清晰可聞。

“明公不必如此,請起罷,孤後日一早便要動身,煩勞明公派人去渡口送個信罷。”事情既然已定,李顯也不想再多囉嗦,這便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殿下一路辛苦,胡不多留數日,且容下官略盡地主之誼。”

一聽李顯竟趕得如此之急,林明度不由地便是一愣,忙出言勸了一句道。

“明公且去忙罷。”

李顯沒有解釋箇中緣由,只是揮了下手,示意林明度自去,自個兒卻眉頭微皺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 |

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8章 謀定而後動(三)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546章 烽火連天(五)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439章 獵殺與反獵殺(中)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272章 決勝一擊(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157章 無毒不丈夫(六)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70章 夜襲(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277章 就藩風波(三)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373章 危局(上)第752章 烽煙四起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226章 預做安排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574章 內幕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10章 二王鬧京師(上)第56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亂(四)第655章 相位之爭(三)第733章 劉仁軌來訪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84章 殤之慟(下)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42章 操練,還是操練(下)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207章 突圍,突圍!(三)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158章 無疾而終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615章 舉重若輕(中)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802章 決戰洛陽宮!(二)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71章 狄仁傑斷案(五)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
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8章 謀定而後動(三)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546章 烽火連天(五)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439章 獵殺與反獵殺(中)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272章 決勝一擊(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157章 無毒不丈夫(六)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70章 夜襲(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277章 就藩風波(三)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373章 危局(上)第752章 烽煙四起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753章 兵權之爭(上)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122章 收服與被收服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450章 驛站之血夜(四)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226章 預做安排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574章 內幕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10章 二王鬧京師(上)第56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亂(四)第655章 相位之爭(三)第733章 劉仁軌來訪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84章 殤之慟(下)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42章 操練,還是操練(下)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207章 突圍,突圍!(三)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597章 兄友弟恭(下)第158章 無疾而終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103章 適得其反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615章 舉重若輕(中)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802章 決戰洛陽宮!(二)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671章 狄仁傑斷案(五)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