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

高宗很生氣,後果好像很嚴重,滿殿人等全都噤若寒蟬,便是連大氣都不敢隨便喘上一口,唯恐一不小心惹來天子之遷怒,尤其是剛出了個醜的李賢,更是面色慘淡如紙,然則李顯卻是一臉的淡定從容,就宛若不曾瞅見老爺子那張陰沉得能滴出水來的黑臉一般,那等風輕雲淡的架勢一出,直瞧得站在其身邊的李賢心驚膽戰不已,就怕老爺子拿李顯發作之餘,波及到自個兒,往日裡堪稱俊秀的臉龐扭曲得頗顯猙獰,額頭上的汗水如同瀑布一般流淌個不停,他實在是搞不懂李顯哪來的這般沉穩之勇氣。

害怕麼?多少有那麼一點罷,可絕對不多,只因李顯已是看出了高宗震怒背後的無奈,實際上,事情到了如今這般田地,可以說是完全按着李顯事先預定好的路線在走,一切都順遂得很,李顯自是無甚可擔心之處,當然了,老爺子這麼一發怒,議事之後,李顯保不定要吃些排頭,不過麼,對此,李顯早已是有了心理準備,也有了應對之策,倒也不怕會捱上多重的板子,自是逍遙得很,左右等着便是了。

“臣等叩見陛下,叩見皇后娘娘。”

議定東宮太子乃是國之大事,裴行儉等人雖沒參與李顯搞出的那場羣臣聚義的把戲,可卻都始終在關注着事情的進展,待得接到高宗的口諭之後,自是無人敢稍有怠慢,前後不過一刻來鐘的時間,裴行儉等重臣便齊刷刷地到了乾元殿,由裴行儉打頭,一衆人等規規矩矩地大禮參拜不迭。

“都免了罷。”

高宗本就不是個性十足的人物,時間稍一拖延,心中的怒氣早已消停了大半,雖尚未完全平復下來,可到底是不再緊繃着臉了,這一見裴行儉等人給自己見禮,自不好拿衆人撒氣,微嘆了口氣,有些子怏怏然地叫了起。

“臣等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裴行儉等人可都是人精之輩,此際見高宗臉色不太好看,各自心裡頭都不免犯起了叨咕,不過麼,三呼萬歲的聲音卻是半點都不含糊,當真是響亮得緊。

“諸位愛卿,弘兒……”

待得裴行儉等人站好了位置,高宗環視了一下衆人,咬了下脣,便打算將議太子之事提將出來,可剛一說到李弘的死,高宗的眼眶立馬便紅了起來,哽咽着說不下去了,很顯然,都已過了個把月的時間了,高宗兀自放不下李弘的離奇死亡。

“諸公,東宮久曠非社稷之福,當早做定奪爲宜,諸愛卿對此有甚看法不妨都提出來議議好了。”高宗這麼一泣不成聲,大殿裡的氣氛登時便詭異了起來,武后見狀,不得不假咳了一聲,從旁插了一句道。

議?這事情是那麼好議的麼?這可是議儲君來着,一個不小心站錯了隊,那後果怕不是罷官免職那麼簡單,保不定還得被抄家滅族,更別說如今兩位最有希望入主東宮的親王可都站這大殿上看着呢,誰又敢輕易表態的——別看李顯前頭領着衆臣們鬧騰着要擁立李賢,可在重臣們看來,難保李顯這不是在演以退爲進的把戲,尤其是聖意不明的情況下,更是沒誰敢大放厥詞的,於是乎,任憑武后說得多溫柔,一衆大臣們全都當成了耳邊風,人人閉緊了嘴,個個裝起了木頭人,滿大殿裡立時便是一派的死寂。

眼瞅着大傢伙都三緘其口,李賢可就急了,恨不得跳上前去,來上個毛遂自薦的,奈何卻又沒那個膽,再說了,這等場合下,就算他敢出頭自薦,也不見得能成事兒,鬧不好反倒讓大傢伙小瞧了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李顯,就指望着李顯能幫着自個兒講上些好話。

這廝還真是沉不住氣,罷了,再不動,只怕這廝要做蠢事了!李顯實在是瞧不上李賢那等猴急的樣子,可也拿其沒辦法,這一見李賢急得額頭上的青筋都已暴起,李顯心中暗自苦笑不已,正準備出列挑個頭之際,卻見樂彥瑋已是搶先站了出來,不得不就此停住了腳。

“陛下,老臣以爲潞王殿下既賢且能,按序齒,又是嫡長,自是東宮之不二人選,臣懇請陛下聖裁!”

樂彥瑋始終在悄悄地觀察着李賢兄弟倆,這一見李顯迫於李賢的哀求之目光,似乎準備強行出頭,自不免擔心李顯此舉會進一步觸怒高宗,當機立斷之下,搶先便站了出來,高聲稟報了一句道。

“嗯,諸公對此可有旁的計較麼?”

高宗對李賢並不是太感冒,可當着衆臣的面,也不好說些甚子,只能是不動聲色地吭了一聲,對樂彥瑋的建議不宜置評,一派王顧左右而言他之架勢。

滿殿重臣都是心思敏銳之輩,哪怕高宗沒明說,大傢伙也都能聽得動這話背後的未盡之言,然則知曉歸知曉,諸臣工還是沒打算胡亂表態,畢竟武后那頭的意思尚不明確,此時發言若是有所差池,只怕兩頭不討好,保持沉默便成了一衆人等不約而同的選擇。

“顯兒,爾對樂相之言可有甚不同意見麼?”

高宗的意思着實太過明顯了些,武后自然不可能真讓李顯進了東宮,這一見羣臣都保持沉默,武后並不以爲事情便保險無疑了的,這便眼珠子一轉,毫不客氣地直接點了李顯的名,要的便是李顯自我表態上一把,以此來堵住高宗乃至羣臣們的嘴。

呵,這老賊婆子啥時候都不忘坑老子一把,着實陰險得可以!李顯的政治手腕高明得很,自是一眼便看透了武后此舉的用心所在,不過麼,卻也不放在心上,概因李顯本來就沒打算在此時入主東宮的,自是樂得順水推舟上一把,這便昂然出了列,對着高宗、武后一躬身,朗聲道:“回母后的話,兒臣以爲樂相所言甚是,六哥文武兼備,德才兼具,自是當得東宮之位,兒臣願輔佐六哥,以成我大唐千秋之基業,兒臣懇請父皇、母后早作定奪,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嗯,顯兒此言大佳,古人云: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爾兄弟二人若能攜手爲國,娘與你父皇當可無憂也,陛下,您看如何?”武后百般不願見到李顯得勢,這一聽李顯如此說法,立馬順勢便接口大肆肯定了一番,而後方纔裝模作樣地問了高宗一句。

“嗯,諸公可有甚疑議麼?”

眼瞅着事情基本已是無可挽回了,高宗心裡頭自是失落得不行,可又不敢當衆反駁武后的意見,沒奈何只好含糊地吭了一聲,旋即便將目光投向了漠然立於一旁的一衆兄弟們身上,就指望着李貞等人能出面說叨一番,看局勢能不能有所變易。

“陛下,臣以爲潞王殿下確當得東宮之位,只是論及才具與功勞,英王殿下似乎更佳,當然,此不過是臣之愚見也,還請陛下明斷。”

感受到了高宗掃將過來的眼神,諸王立馬全都望向了李貞,一派唯李貞馬首是瞻之狀,而李貞也沒推辭,大步走到了殿中,一副出自公心狀地進諫道。

“八哥此言頗有道理,立儲乃社稷之根本,朕不敢不慎重,諸位愛卿以爲此議如何?”

這一見越王果然不負自己所望,高宗的心登時便再次活絡了起來,不等武后有所表示,立馬便出言讚許了一句。

高宗此言一出,羣臣們可是全都看清楚了,敢情高宗與武后在立儲一事上分歧極大,顯見是要當庭對抗上了,這等情形之下,原本就不敢多言的羣臣們立馬更謹慎了幾分,誰也不想捲入到帝后之間的爭執中去,畢竟身家性命要緊,“上官儀第二”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老爺子啊老爺子,咱可是要被你給害慘了!李顯沒想到高宗到了此時還不肯放棄,心中不免暗自發苦不已,他可不以爲越王是真的在幫自己說話,那不過是在埋釘子罷了——按李貞的意思,李顯比李賢更能,若是立了李賢的話,李顯這個更能的皇子該怎麼安排?爲了社稷之安穩,就算不砍了,怕也得遠遠地趕到外地去纔是罷,這又豈會是啥好話來着,偏生高宗就是聽不出來,真令李顯頭都大了不老少。

“父皇明鑑,兒臣以爲八叔此言差矣,並非兒臣自謙,若論掃平諸邊,六哥不如兒臣,可論及政務之老道,兒臣雖也有些底氣,卻不及六哥遠甚,兒臣願爲父皇、六哥征戰四方,蕩平天下,若違此願,天地不容!”李顯已是被逼到了牆角上,不得已,只好拿出了賭咒的法子,當庭發起了誓言來。

“陛下,顯兒一片孝心,實屬可嘉,能有子若此,實陛下與妾身之福也,能見賢兒與顯兒相互扶持,妾身欣喜若狂,此事當可定矣!”武后顯然是不願見事情沒完沒了地拖將下去,也不待高宗發話,一擊掌,笑呵呵地嘉獎了李顯一番,而後,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決斷,甚至沒有一絲徵求高宗的意味在內。

“唔,那好,此事便這麼定了也罷。”

高宗雖不滿,卻又沒當場跟武后翻臉的膽量,臉色陰晴不定地沉吟了片刻之後,還是隻得舉了白旗。

“陛下聖明!”

高宗既已開了金口,朝臣們可就全都鬆了口氣,紛紛稱頌不已,然則,各人心裡頭究竟是何想法,那可就不好說了……

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82章 下點眼藥(下)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435章 暗算(下)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448章 驛站之血夜(二)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729章 計中計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267章 當頭一棒(中)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783章 彈章 如潮(中)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24章 順勢而爲(上)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770章 夜襲(上)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340章 胸有宏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731章 先發制人(下)第242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上)第440章 獵殺與反獵殺(下)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206章 突圍,突圍!(一)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264章 神速結案(下)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
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82章 下點眼藥(下)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621章 糧庫之戰(二)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435章 暗算(下)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448章 驛站之血夜(二)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729章 計中計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63章 函谷關夜話(上)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267章 當頭一棒(中)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783章 彈章 如潮(中)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24章 順勢而爲(上)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770章 夜襲(上)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340章 胸有宏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731章 先發制人(下)第242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上)第440章 獵殺與反獵殺(下)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206章 突圍,突圍!(一)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第264章 神速結案(下)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