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舉重若輕(上)

“父皇,此事說來話長,且容兒臣慢慢道來。”

李顯諸般部署爲的便是等高宗這麼一問,此時良機已至,李顯的心情自是頗爲的激動,但卻並未因此而失態,只是笑着一躬身,恭敬地回了一句道。

“嗯,說罷,朕聽着呢。”

高宗的好奇心早已大起,就想着知曉事由之根底,這一聽李顯如此說法,緊趕着便出言催促道。

“諾!”李顯躬身應了聲諾,略一沉吟,飛快地組織了下思路,而後不緊不慢地開口道:“好叫父皇得知,早年間,兒臣府上有一親衛隊正,名曰:林虎,字翰宇,京兆人士,爲人實誠,後因不慎,犯了軍規,兒臣不得不忍痛將其逐出王府,給了其一些資本,以供謀生之用,卻不料其人頗具經商之奇才,十年不到,已是大唐有數之海客,手下坐擁大小海船數十,常年於海上討生活,近至東瀛,遠及大食,皆有其麾下船隊之身影。”

“曾記得,那是五年前,兒臣尚在河西之時,因着吐蕃屢屢犯境,軍中資糧籌措艱難,遂思變革糧種,奈何遍尋不得,正自愁苦間,趕巧林虎來訪,於閒談中,其言曾在海外行船時救起過一生番,據那人言,遠隔萬里之海外,有大洲,曰美洲者,其上頗多珍禽異獸,又多珍貴之糧種,兒臣聞之大喜,特委其代爲搜尋,兒臣本也就隨口一說,並未真放在心中,概因由我大唐去美洲實遠,萬里海疆無垠,要想抵達,實難於登天,卻不想那林虎真率大隊人馬遠行而去,累經數年,遠至美洲,與生番激戰多場,覓得良種歸來,只是其所部損失之慘,令人怵目驚心,去時大小艦船十餘艘,得歸者不過三艘殘艦,三千忠勇之士葬身海外,兒臣聞之,不禁潸然而淚下矣!”

李顯的口才本就極佳,加之早已演練有時,一番話說將下來,自是煽情得很,語到激情處,衆人皆爲之動容不已,爲之扼腕者不在少數。

“原來如此,這林虎乃真是我大唐之忠臣也,萬不可虧待了其,當重賞爲上!”

高宗本就是多愁善感的主兒,被李顯這麼一煽情,眼圈登時便紅了起來,伸袖子一拂將將脫框而出的淚水,感慨萬千地說了一句道。

“父皇聖明,以林虎如此之大功,依慣例,封關內侯該是能酬其功也。”

李顯本就想着要爲林虎請功,這會兒高宗既已開了口,哪有不大蛇隨棍上的理兒,只是緊趕着便接上了話茬。

“殿下,此議怕是不妥罷,林虎雖薄有微功,然一者尚未得證,二來開商人封侯之先例恐有違聖人之道,微臣實不敢苟同,還請陛下明斷。”

關內侯早在秦漢時期,那是僅次於列侯的封爵,算是相當之高級別的了,然則到了唐代,卻不過是虛爵而已,不止是沒有封地,也無甚實際權力,只是有着上朝面聖的微薄權限罷了,實在算不得甚了不得的封賞,可就算是這樣,武后一黨也不想給李顯一系以絲毫壯大之可能,這不,沒等高宗開口,賈朝隱已從旁閃了出來,高聲勸諫道。

“唔……”

高宗原本是想着答應李顯的請求的,可被賈朝隱這麼一說,卻又不免躊躇了起來,一時間還真不好下個決斷的。

“賈相此言差矣,何謂商人不可封侯,本宮之外祖也是商人出身,後爲高祖募集軍資而受封應國公,按賈相如此說法,欲置本宮之外租於何地,嗯?”

李顯可不是啥善茬子,此番爲林虎請功乃是其必欲得手之事,又豈能容得武后一黨敗壞了去,眼瞅着高宗心意動搖,立馬毫不客氣地將武后的父親武士彠之事給搬了出來——武士彠在隋朝時乃是天下有數的大木材商人,家資鉅萬,後因得罪了隋相楊素,險些喪命,後投奔了李淵,不單盡捐家財,更是以行商爲手段,爲李淵起兵籌集了大量的軍資,憑着此功勞,方纔得以受封爲應國公。

“殿下誤矣,此何能相較焉,武公行商還是爲軍用,高祖因之而成事,封國公實屬該當之事,可林虎此舉雖有微勞,卻不足相提並論也。”

賈朝隱乃是朝中有名的詭辯家,素以雄辯而聞名朝野,自是不肯在李顯面前示弱,這便強硬無比地頂了一句道。

“本宮外祖乃是從龍之巨功也,封國公自是該當,這一條滿天下皆知,實無須賈相來說,而林虎此番不懼艱險,遠涉重洋,取良種以利天下,乃造福當代,功在千秋之舉也,雖不及外祖之功,卻也並不相差彷彿,封關內侯又有何不可之說,莫非賈相真欲寒了天下英雄報國之心麼?此又是何道理哉?本宮不明,還請指教!”

輪到辯才,李顯纔是真個兒的高手,沒看其前世混官場那會兒成天開會,嘴皮子上的能耐在滿大唐裡自承第二的話,就沒誰敢稱第一的,又哪會被賈朝隱這麼輕巧的幾句便駁倒了去,但見李顯面色一肅,一連串的誅心之問已是毫不客氣地便砸了過去。

“妄開倖進之門實非朝堂之福,微臣不敢爲也。”

李顯的言語極其的犀利,直聽得賈朝隱滿頭大汗狂涌不已,可又不想就此認輸了去,這便胡亂找了個理由出來搪塞了一把。

“倖進?好一個倖進!按賈相之言,莫非有功而不賞方是正道嘍?本宮倒是奇怪了,那賈相又是憑何從一介書生而宣麻拜相的,憑的莫非不是苦功麼?“

李顯素來就討厭賈朝隱的爲人,這會兒見其已是方寸大亂,又怎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這便毫不客氣地出言責問道。

“微臣,微臣……”

賈朝隱如何升的官滿天下人都知道,並非其有多大的本事,也不是其立下了多大的功勞,只不過是憑着武后的寵信超拔出來的罷了,這事兒旁人知曉,其自個兒心裡頭也明白,可被李顯如此當衆催逼之下,又怎敢說出實情,再說了,他也確實沒啥值得稱道的政績可以炫耀的,直憋得面紅耳赤不已,卻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往日裡滔滔善辯的形象一遇到了更爲雄辯的李顯,瞬間便碎了一地。

“此事有甚好爭的,這些糧種雖看着不錯,焉知能否推廣於天下,若是隻能侷限於東都一處,卻又有甚意義可言,待得塵埃落定之後再行議功也不遲,顯兒可還有甚異議麼,嗯?”

手下的狗被打慘了,身爲主人的武后自是再也坐不住了,這便一擺手,作出一派公允狀地終止了這場爭辯。

“母后說的是,兒臣自是毫無異議,只是兒臣另有下情要稟,還請母后恩准。”

李顯本就不屑於跟賈朝隱爭辯,這會兒見武后出了頭,自也樂得結束這場無甚營養的口舌之爭,不過麼,李顯卻是沒打算就此罷手,這便挖了個大坑,等着武后自個兒往裡頭跳了去。

“說。”

武后原本是想用天后的之威強壓住李顯對賈朝隱的追擊,卻沒想到李顯居然不肯罷手,待得聽李顯說別有下情之際,心頭不由地便是一跳,隱隱覺得事情怕是出了蹊蹺,只是在這當口上,卻也不能禁止李顯開口,沒奈何,只能是一揚眉,語帶不悅地擠出了一個字來。

“多謝母后寬仁。”

李顯纔不管武后樂意不樂意,這一見其已是半跌入了坑中,心情自是大好,然則城府深,卻也沒帶到臉上來,而是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謝過了一聲之後,這才面帶微笑地拱手道:“好叫母后得知,兒臣自打得了這如許多的良種,自不敢輕忽了去,不單在兒臣的宮中親自栽培,更專程委託了青州、杭州、廣州、襄州、蘭州、益州等六州刺史以專田試種之,蒙六州刺史之大力襄助,如今六州之成果已出,現有六州刺史奏報於此,容兒臣代爲上稟,青州刺史狄仁傑有報,共計撥田百畝,試種紅薯三十畝,得紅薯十五萬三千一百二十一斤;試種之花生三十畝,得帶殼花生一萬一千兩百斤;試種之馬鈴薯二十畝,實得二萬一千七百二十四斤,試種之玉米二十畝,實得一萬三千四百七十八斤……”

“嗡……”

李顯話音未停,諸臣工們已是忍不住亂議了起來,不爲別的,只因這些產量實在是太驚人了些,竟比起李顯種在東宮裡的畝產還要高出不老少,尤其是廣、杭兩州的畝產量更是驚人無比,光是紅薯一項的畝產便已是突破了六千五百斤的大關,比起水稻的產值要高出了整整十倍還多,更令一衆朝臣們動心的是——紅薯與馬鈴薯這兩種大產量的植物適種地域廣闊不說,對地力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完全可以在華夏之地大面積推廣了去,一旦真能成事,百姓的溫飽問題也就大可迎刃而解了,其價值之巨大,便是比之開疆拓土也不差絲毫,在此諸臣工都是精明之輩,這個帳自是全都算得通徹無比,這一激動之下,自是難免有些子失了態,渾然忘了此處乃是御前,全都興奮得如同雀躍的孩童一般……^-^^-^

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556章 大決戰(七)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18章 伏牛川之戰(三)第278章 就藩風波(四)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230章 滅火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429章 鐵血無情(中)第98章 妥協的藝術(六)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502章 及時雨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210章 橫刀立馬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770章 夜襲(上)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4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15章 勝敗不明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513章 狩獵邊關(三)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646章 謎底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373章 危局(上)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
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556章 大決戰(七)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772章 鐵騎縱橫(一)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18章 伏牛川之戰(三)第278章 就藩風波(四)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230章 滅火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429章 鐵血無情(中)第98章 妥協的藝術(六)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502章 及時雨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210章 橫刀立馬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770章 夜襲(上)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632章 必要的交易(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4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15章 勝敗不明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513章 狩獵邊關(三)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646章 謎底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786章 三方算計(上)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373章 危局(上)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