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殺機暗藏(上)

越王李貞入朝已有半年餘,說起來聖眷一直不錯,出入宮廷跟自家後花園一般順溜,絕對的宮中之常客,其本人既是親王,又是宰輔,聲名當真顯赫得很,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不過麼,這大殿裡的宰輔們卻大多沒太將越王當回事兒,別的不說,光是其在朝中的淺薄根基擺在那兒,就令一衆同僚們對其不甚感冒,但凡政事堂有議事,一衆宰輔們盡皆將其當成空氣看待,這冷不丁地聽武后如此推崇李貞,一衆宰輔們心裡頭都不免因之泛起了別樣的心思,一個個神情各異地望向了李貞,所有人等的眼神盡皆複雜至極,可李貞倒好,對羣臣們的目光來了個視而不見不說,也沒去接武后的話茬,就這麼老神在在地站成了尊木雕泥塑。

“八哥,您對河西一事可有甚見教否?”

高宗等了片刻,見李貞始終沒有反應,不得不沉吟地開口問了一句道。

“啊,陛下海涵,臣走神矣,慚愧,慚愧。”

高宗此言一出,李貞這纔像是如夢初醒般地驚訝了一聲,一派惶恐狀地躬下了身子,連連告罪不已。

“哦?何事令八哥想得如此入神,不妨說來與朕聽聽也好。”

高宗疑惑地看了李貞一眼,顯然是不怎麼相信李貞會在這等大事上走了神,可又不好當衆發作於其,這便眉頭一揚,不鹹不淡地追問道。

“回陛下的話,臣只是在想當年臣之官豫州之際,諸事繁複不已,臣左支右絀之下,兀自只能艱難維持,實難有稱職可言,及後,歷練十數載,再任相州時,雖諸事熟稔,卻依舊不敢輕言勝任,臣實惶恐,惶恐。”

李貞眼皮子吧砸了幾下,作出一副惶恐不安的神色,絮絮叨叨地扯了一大通看似無關的話語,可實際上卻是意有所指,左右不過是在說李顯並無總攬河西軍陣要務之能耐罷了,這一點雖隱晦,可滿殿諸般人等皆非尋常之輩,又有誰會聽不出其中蹊蹺的,只是李貞又沒明言,縱使有人慾爲李顯鳴冤,也實無從鳴起,一時間滿殿竟因之一片死寂的默然。

“八哥過謙了,在朕看來,就政務之能,天下間能勝過八哥者爲數寥寥,罷了,不說這個了,八哥且說說河西之事當如何應對罷。”

高宗雖懦弱,但卻並不愚笨,自是聽得出李貞話裡的潛臺詞,然則卻並不以爲意,畢竟李顯的能力高宗可是體會得多了去的,斷不會因李貞這麼番話便有所疑慮,當然了,高宗的本意也不太想李顯去河西受難的,此時一聽李貞如此說法,顯然是對河西一事另有計較,這便敷衍了幾句,徑直繞開了李顯的能力問題,直接追問起李貞的計較來。

“陛下明鑑,老臣以爲河西之事其實簡單,不過兩字耳,一是戰,二是治,就戰而言,以我大唐之強盛,何慮吐蕃小寇之猖獗,今,朝中雖因糧秣之缺,無法調大軍平邊,可守卻還是守得,倘若不計一、二州之失,而行堅壁清野之舉,敵寇患邊不過數月必去無疑,有此策略在,實無須大舉干戈,派一上將爲之可也,至於治麼,則是篇偌大之文章,確非旦夕之功,以英王殿下之大才,若能稍加歷練,再去經略河西,當可大治也,此老臣之淺見耳,還望陛下明斷。”李貞不愧有着賢王之稱,一番話說下來,條理有據,明明是在拆李顯的臺,可聽起來,卻像是在爲李顯貼心考慮一般。

“陛下,八叔此言大善,臣妾以爲當是可行之策!”

武后的反應極快,不待其他人等發表看法,便即搶先發話定了調子。

該死的老狗,好毒辣的釜底抽薪之策,這賬老子記着了,回頭一併好生算了去!李顯的反應同樣很快,壓根兒就用不着咀嚼,一眼便看透了李貞的用心之所在,心裡頭登時便是一陣火大,可也沒帶到臉上了,更不曾急着出言反駁,而是不動聲色地站在殿中,一派風輕雲淡之狀。

“唔,那倒也是,依八哥看來,顯兒該到何處歷練方妥?”

高宗本就不想李顯去冒征戰的危險,自是不會反對李貞的提議,不過麼,偷眼見到李顯的面色淡然至極,似乎對李貞的提議不屑一顧之狀,心中不由地便是一動,隱約覺得事情怕沒那麼簡單,這便遲疑了一下,沒急着下決斷,而是慎重地追問了一句道。

“臣以爲相州便好,臣曾於此經略十載,熟知此地風情事故,不敢言夜不閉戶,可路不拾遺卻還是有的,以此爲英王殿下歷練所在,正適宜焉,此臣之愚見也,還請陛下聖裁!”李貞應答得極快,高宗話音剛落,他便一口將相州這個根據地道了出來。

相州?哈,好個狡猾的老狐狸!李顯一聽李貞之提議,先是一愣,緊接着很快便已明瞭了李貞的用心之所在——這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示真還假之策罷了,說穿了,不過是李貞在故作大方罷了,一派將根據地讓出來,以顯示其大公無私之心,實則等的便是李顯的反對之言,藉此既可消除高宗的戒備心理,又可保得根據地不失,更可趁機封死李顯主政河西的可能性,絕對的一舉三得。

“相州麼?唔,朕去過,倒確是好地方,顯兒,以爲如何啊?”

高宗雖不算愚笨之人,可說實話,還真聰慧不到哪去,並沒能看出越王此舉的真實用心所在,倒是對其讓出根據地的“高風亮節”極之滿意,也沒細想,便即甚是高興地問了李顯一句道。

“父皇明鑑,兒臣前番在軍中時曾寫下一首七絕,歌以詠志,只是不知好與壞,還請父皇爲兒臣做一評判。”李顯沒有直接回答高宗的問題,而是一派王顧左右而言他地談起了詩詞。

“哦?顯兒亦擅詩麼?朕只知顯兒能歌,倒不知尚有詩才,也罷,那便說來與朕聽聽好了。”高宗本人詩才有限,然則在鑑賞詩上倒是頗有一手的,這一聽李顯這麼個知兵親王居然也寫起了詩來,倒真來了些興致,也沒再追問李顯之官的事兒,興致勃勃地一拂袖,轉而問起了詩作來了。

“是,兒臣遵旨!”李顯面容一肅,緩緩地開口吟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好詩!”

“妙!”

“殿下豪氣!”

……

詩自然是好詩,剽竊自王昌齡的《從軍行》,本就是千古之絕唱,在由李顯這等豪氣之人這麼一詠頌,英氣勃發間,戰雲催城,當真有鼎定江山之豪情,更難得的是全詩盡是寫實,毫無時下華麗辭藻堆砌之浮華,登時便引得滿殿宰輔們的一致稱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好,顯兒既如此豪情,朕若是攔着,那未免小家子氣了些,既如此,朕便準爾去破那樓蘭,爲朕剿滅吐蕃賊寇,爾可敢爲否?”

高宗說起來是個極爲矛盾之人,一方面在對內上,懦弱無能得很,懼內之名更是遺臭萬年,可在對外上素來強硬,卻是向不妥協,無論是在對高句麗還是新羅,又或是突厥、吐蕃等等周邊諸國之際,從來都是以打爲主,硬朗之程度比其一代大帝李世民還要更勝幾分,此際被李顯這首七絕一渲染,豪情登時便大發了,也沒再與諸臣工多加商議,直截了當地擊掌準了李顯之所請。

“願爲父皇效力疆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眼瞅着高宗已下了決斷,李顯自是大喜過望,一頭跪倒在地,高聲應諾不已。

“陛下聖明,然,顯兒畢竟是首次之官,又是在河西這麼個複雜地兒,終須得配上幾名老成持重之幹才,方可確保無虞。”

眼瞅着李顯總攬河西軍政大權已成了定局,武后雖不情願,卻也不好跟高宗當場唱反調,這便眉頭一揚,從旁插進了句話來。

“唔,那倒是,朕也是如此想的,軍情緊急,此事須得早些辦了纔好,媚娘可有甚人選要薦麼?”一聽武后這話頗有道理,高宗自無反對的意見,這便緊趕着追問了一句道。

“陛下,顯兒勇武過人,軍略之事倒是不用太過操心,只須配上幾名副手即可,妾身以爲做金吾衛將軍丘神勣頗爲能幹,或可爲顯兒之副,另,八叔之三子李溫也頗有將才,派之到軍中歷練一番,將來必可大用,至於文治方面麼,原各州刺史倒是皆可合用,然,卻須得有總攬之人,妾身看就讓劉禕之去試試好了。”高宗也就是那麼隨口一問,可武后卻是立馬順杆子爬了上去,一口氣往河西塞了三人,又全都身居要職,大有藉此機會徹底架空李顯之用心。

“這個……,唔,顯兒以爲如何啊?”

高宗又不傻,哪會聽不出武后話裡的曖昧之所在,登時便有些子傻了眼了,有心不同意麼,卻又沒膽子當場反對武后,愣了好一陣子之後,索性將皮球踢給了李顯。

好你個老賊婆,跟咱玩摻沙子的把戲麼?那就來罷,到了老子手上,來多少,咱殺多少也就是了!這一聽武后如此明目張膽地玩架空遊戲,李顯心裡頭的火便大了起來,殺機已動,不過麼,臉上卻滿是感激之色地謝了一句道:“父皇聖明,兒臣能得母后派人幫襯,實萬幸之事也,兒臣別無異議!”

“好,那便這麼定了,回頭朕便給爾旨意,以備出兵之事由!”

一聽李顯如此說法,高宗暗自鬆了口大氣,唯恐再多生枝節,一拍完板,便即起了身,匆匆地轉回後殿去了……

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156章 無毒不丈夫(五)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8章 謀定而後動(三)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98章 妥協的藝術(六)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18章 收養上官婉兒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770章 夜襲(上)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157章 無毒不丈夫(六)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99章 各取所需(上)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814章 完勝(上)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262章 算計復算計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32章 考驗(下)第5章 寒夜思第83章 殤之慟(上)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124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97章 伏擊與反伏擊(三)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397章 伏擊與反伏擊(三)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36章 臨時協議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141章 李顯的算路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502章 及時雨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
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376章 血與火(上)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156章 無毒不丈夫(五)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8章 謀定而後動(三)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98章 妥協的藝術(六)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18章 收養上官婉兒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499章 打出來的協議(二)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770章 夜襲(上)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497章 大海濤聲(六)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157章 無毒不丈夫(六)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723章 書房定策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99章 各取所需(上)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814章 完勝(上)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462章 暗夜殺機(上)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262章 算計復算計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32章 考驗(下)第5章 寒夜思第83章 殤之慟(上)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124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97章 伏擊與反伏擊(三)第380章 騎軍突擊(下)第397章 伏擊與反伏擊(三)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36章 臨時協議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141章 李顯的算路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502章 及時雨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