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二章 捨我其誰下

三百五十二章捨我其誰!(下)

李顯這麼一站將出來,羣臣們登時便爲之驚詫不已,倒不是懷疑李顯的武略之能,而是奇怪李顯的前後態度之反差——連日來,於太子主持議事之際,李顯始終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哪怕太子再三詢問,李顯也始終不置一詞,一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態,這冷不丁地卻突然站出來高呼請戰,着實是突兀了些,羣臣們自不免因之愕然不已的。

羣臣們詫異的緣由李顯自是心中有數,可也並不在意,當然了,李顯也並非是故意如此爲之,而是不得不爾,說穿了就一句話——爲了能拿到河西都督的位置,李顯必須取得裴行儉的支持,實際上,這些天裡,李顯表面上不動聲色,可暗中卻沒少做着裴行儉的思想工作,不爲別的,只因裴行儉在軍略上的話語權極重,加之安西四鎮盡皆裴行儉的舊屬,李顯此番若是守河西,須得安西各部配合行事,不止是已在李顯掌握中的李謹行一路,阿史那道真一路也一樣重要至極,若不然,以河西現有之兵力很難抵擋住吐蕃人的全力攻擊,縱使李顯前去,也是一樣,畢竟雙方的兵力着實太過懸殊了些,再者,河西未曾設過都督府,李顯要想總攬河西的軍政大權,也必須由裴行儉這個左相首先提出,方纔名正言順,爲此,李顯可是沒少花力氣,不僅派出了狄仁傑這個絕對心腹前去勾洽,自個兒也私下暗訪了裴府數次,反覆陳述戰略戰術以及應變之道,總算是讓裴行儉點了頭,這纔會有先前那裴行儉自請掛帥的一幕。

“父皇明鑑,七弟能有此心怕不是好的,然,一者,兵危兇險,若稍有閃失,於社稷大不利也,二來此番戰事非同小可,諸般事情纏雜,須得有老成穩重之輩擔綱,方可確保無虞,兒臣以爲裴相久在邊關,熟知軍略,當是最佳之人選。”

李賢眼下最忌憚的人不是武后,而是李顯,怕的便是李顯起心奪了他的太子之位,自不願李顯能有絲毫建功立業的機會,更不想瞅見李顯大勝凱旋之情形出現,此際見諸臣工雖驚詫,卻無人站出來反對,李賢登時便坐不住了,搶在高宗表態之前,霍然而起,對着高宗便是一躬,婉言提議道。

呵,這廝果然最沉不住氣,小肚雞腸的貨!爲了此番御前議事,李顯可是做足了功課了的,於各方的可能反應也早已是反覆推演過了多回,對於李賢的這般舉動自是早就心中有數,縱使如此,李顯還是忍不住在心裡頭狠狠地鄙夷了其一把,可也沒急着反駁,而是不動聲色地躬身而立,一派聽憑高宗聖裁之架勢。

“唔……”

對於李顯的能耐,高宗自是信得過的,畢竟有着前番突擊吐谷渾的大勝在,然則高宗卻並不怎麼情願李顯再次掛帥,倒不是怕李顯有甚不軌之心,而是出自一個父親護犢子的心理,打心底裡便不怎麼情願李顯再次去冒戰事之險,自是很想就此同意了李賢的進言,可又不願當衆駁了李顯的臉面,一時間猶豫着不知該如何決斷纔是了。

“陛下,老臣以爲河西乃我朝重地,萬不容有失,若不然,西域糜爛倒是小事,關中有失則動社稷之根本也,今,賊大舉來在即,若久議不決,恐有貽誤戰機之禍,老臣懇請陛下早做決斷!”高宗這頭沉吟了半晌也沒個準話,邊上站着的一衆宰相們自是不敢隨意催促,可樂彥瑋卻是沒這個顧忌,從旁閃將出來,高聲進諫道。

“這個自然,唔,樂愛卿以爲何人可擔此重任乎?”

高宗內心裡還在猶豫着,可被樂彥瑋這麼一逼,卻是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的,這便捋了下胸前的長鬚,索性反問了樂彥瑋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老臣以爲此番河西戰事非止在戰,更多則在經略一道,先穩守而後方能思破敵,我朝賢才雖比比皆是,然,依老臣看來,能擔此重任者,不外有三,裴相乃首選,劉相次之,再來便唯英王殿下有此擔當,除此之外,再無旁的絕佳人選,至於何人都督河西,唯請陛下聖裁之!”

樂彥瑋也是有備而來的,這幾日裡早就與李顯商議好了應對之道,此際一聽高宗見問,自是答得飛快無比。

“啓稟陛下,老臣願爲陛下牧守河西,肯請陛下恩准!”

劉仁軌年事雖高,可戰鬥意志卻始終高昂得很,這幾日的爭議中,他老人家可始終是主戰派的核心人物,此時一聽樂彥瑋將自個兒排在了第二位,登時便來了精神,不管不顧地便站了出來,高聲請命道。

“父皇,兒臣有一言不知當奏不當奏?”

眼瞅着火候已是差不多了,李顯自是不會再保持沉默,這便躬身稟報了一句道。

“哦?顯兒有話但說無妨,朕聽着便是了。”

對於劉仁軌這位老臣,高宗雖談不上有多寵信,可卻知曉其人文武兼備,乃當今大才,年歲雖高,可精神頭卻是極佳,原本見其自請出徵,倒也頗爲意動,畢竟此老有過經略遼東的成功案例在,以其守河西的話,高宗自是可以放心得下,正準備就此準了其之所請,可被李顯這麼一打岔,不得不將已到了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沉吟了一下之後,這纔對着李顯虛虛一擡手,溫言地吩咐了一句道。

“謝父皇隆恩,兒臣以爲經略河西乃長久事也,非旦夕之功,裴相乃左相,朝臣之首,領軍作戰於外短期固然無礙,長則不妥,劉相文武皆大才,當世少有抗者,以其經略河西,確是合適之人選,然,年歲不饒人,縱使劉相精神爍爍,終歸是過了古稀,以如此繁複之重任壓之,兒臣竊以爲有失寬仁,實非仁君所樂爲者,是故,兒臣自請此重擔,願爲父皇鎮守西疆,不滅吐蕃,誓不回朝!”

李顯躬身謝了一聲之後,先是分析了裴、劉二人不合適去河西的根由,而後,一派慷慨激昂狀地發下了個宏願,捨我其誰的氣概溢於言表。

“七弟,此乃御前議事,非可隨意者,慎言,慎言!”

一聽李顯自請鎮守河西,李賢的眼珠子馬上便亮了起來,自以爲抓住了將李顯趕出朝堂的大好機會,也不待高宗開口,便已從旁插了一句,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勸李顯不要去守河西,實則是在推波助瀾地逼李顯將話說得再死上一些。

做人做到您老這等忘恩負義之地步的可謂是少之又少,當真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李顯多精明的個人,就李賢那麼點小心思,哪能瞞得過李顯的雙眼,可也懶得跟其多計較,只是在心裡頭鄙夷了李賢一句,臉上卻裝出了一副慨然的樣子道:“多謝太子哥哥提點,臣弟既是敢言,便敢當,太子哥哥若是不信,臣弟願立下軍令狀,不破吐蕃不還朝!”

“七弟豪情萬丈,爲兄遠不及也!”李賢假意地感慨了一句,而後,霍然一轉身,對着高宗便是一躬,朗聲稟報道:“父皇,七弟素來大才,又有此宏願,兒臣以爲當成全之,懇請父皇恩准!”

“嗯,裴相之意如何?”

高宗顯然還是不怎麼捨得讓李顯去遭兵災之難,這便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也沒管李賢的請命,側臉看向了已退到了一旁的裴行儉,淡然地問了一句,那意思似乎是在讓裴行儉自告奮勇上一回。

“陛下明鑑,論經略之道,臣自問不下於人,然,較諸於英王殿下,老臣並不敢言勝,河西若得英王殿下鎮守,必無礙矣!”

裴行儉本身也是個喜戰之人,若是往日,他必定會按高宗的意思自請出徵,然則,這數日來,與李顯詳談了數番之後,裴行儉對李顯的才能已是打心眼裡歎服了的,加之彼此間其實還是同一個師祖,傳承的都是衛公一脈的兵略,有着這麼層香火在,裴行儉自是願賣李顯一個面子,當然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隱蔽的緣由是——在高宗三個嫡子中,裴行儉就只看好李顯一人而已,而這纔是裴行儉樂意幫李顯一把的最根本原因,此際聽得高宗見問,裴行儉自不會按着高宗的意思去辦,而是對李顯之能大大地誇獎了一把。

“媚娘,你看此事……”

高宗顯然沒想到裴行儉會如此不體聖意,登時便有些子不悅了起來,可又不好朝裴行儉發作,只得扭頭看了看始終默默不語的武后,試探着問了一句道。

“陛下聖明,臣妾並不精擅軍務,此間事該問八叔纔是。”

對於李顯要出鎮河西一事,武后倒是看出了些苗頭,只是一時半會也權衡不出到底是同意好還是反對好——對於李顯的能耐,武后一向是頗爲忌憚的,更忌憚的是李顯的政治手腕與腹黑的本色,與太子一樣,她也不想李顯長久呆在朝中,前番之所以從李旭輪身上找突破口,便是爲了有理由連李顯一道趕出朝堂,當然了,武后的本意是找一個遠離朝堂的邊角中州,將李顯打發了去,卻絕不想讓李顯就此掌握了地方上的大權,很顯然,河西之地雖貧卻大,並不符合武后的想頭,問題是拒絕了李顯此番要求的話,再想要趕李顯出朝堂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的,正因爲有着此等矛盾之心理,武后便不打算輕易表態,而是將皮球一腳便踢到了越王的腳下……

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574章 內幕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32章 考驗(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61章 虎爺犬孫(下)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124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255章 公堂上的較量(下)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365章 鄯州攻防戰(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106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119章 意外之意外(下)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01章 奇兵出擊(三)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513章 狩獵邊關(三)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723章 書房定策
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574章 內幕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333章 領導權之爭(四)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32章 考驗(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61章 虎爺犬孫(下)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三百六十二 神威震北原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124章 太子的反擊(一)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300章 殿下,您餿了第317章 大局初定(下)第255章 公堂上的較量(下)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365章 鄯州攻防戰(上)第605章 御前官司(上)第359章 夜戰八方(五)第106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150章 兩小蘿/莉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799章 東都風雲動(五)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108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下)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45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上)第119章 意外之意外(下)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613章 東宮大宴(下)第一百八十七 下馬威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01章 奇兵出擊(三)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513章 狩獵邊關(三)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587章 紅山宮之約(下)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723章 書房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