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慶典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不以個人的意志所左右。

作爲經濟危機發源地,維也納同樣也是最先擺脫經濟危機的地區。

不同於普通工業城市,以政治、教育、科研、文化爲中心的維也納,抗風險能力要強得多。

除了股民悽慘了一點兒外,這場危機給維也納帶來的變化並不大。紛紛擾擾的鬧市,絲毫感受不到蕭條的氣息。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隨着國慶日的臨近,全國各地的代表匯聚而來,更是憑添了幾分繁華。

爲了慶祝神聖羅馬帝國復立三週年,弗朗茨決定在國慶日進行一次大閱兵。純粹是爲了慶祝,絕對沒有炫耀武力的意思。

不同於以往的閱兵,這次是全國性的。無論是遠在海外的殖民地、封地貴族,還是歐洲大陸上的各邦國,都要派出代表參加。

最重要的是這次閱兵,並非從全軍中優選精銳,而是弗朗茨隨機抽取部隊,到維也納接受進行檢閱。

沒有辦法,神羅下面邦國一大堆,封地貴族更是高達五位數,就算是優選也選不出來。

涉及到了軍人榮譽,別指望誰會讓着誰。真要是推選,扯皮能夠扯到天荒地老。

如果在開闢殖民地之前,還可以來個全軍大比武,或者是搞個實兵對抗演習。

現在麼,看看神羅的地圖就知道。以這年頭的交通,區域演練都夠嗆,搞實兵對抗演習,怕沒有兩三年完不了事。

既然如此,爲了避免造成爭議,弗朗茨乾脆玩抽籤,全憑運氣決定。

想要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那就指望上帝他老人家保佑吧。如果上帝不在線,指望皇帝保佑也一樣。

畢竟,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入選部隊的分佈那是相當的均衡。

奧屬南洋入選一個營、奧屬美洲入選一個營、奧屬非洲入選四個營、各邦國共入選三個營、中央軍陸海空各出三個營,外加一個裝甲團、一個炮兵團,共計一萬二千於人。

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就檢閱不過來了。弗朗茨可不想搞個慶典活動,就把自己累個半死。

把天南海北的部隊匯聚到一起,可不是一件輕鬆事。國慶日閱兵不光是檢閱部隊,同時也是做給全世界看的。

作爲新崛起的霸主,自從幹趴下法蘭西之後,除了干涉了一次菲律賓戰爭外,這幾年神羅居然沒有在外面搞過事情。

這麼安分的霸主,不說世界各國都不習慣,至少歐洲各國是真的不習慣。

看看人家英國人,菲律賓戰爭剛結束,轉身又在古巴搞起了事情,這纔是專業霸主。

在這方面,想要追上英國人,維也納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弗朗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了。

這是政治基因決定的。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的思維,本身就不一樣。

思維決定行動。如果可能的話,弗朗茨希望就這麼安安靜靜、平平淡淡的一直過下去。

怎奈樹欲靜而風不止,維也納政府什麼都沒幹,一口黑鍋就從天而降,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嫌疑犯實在是太多,無法判斷出幕後黑手是誰,維也納政府自然不可能去報復。

爲了宣誓一下存在感,就有了這次的三週年慶典。不管各國是否習慣,現在他們都要學會適應。

“新霸主,新氣象”。

一味的效仿英國人,明顯是落了下乘。真要是搞得天怒人怨,最後打起了來了,神羅可沒有海峽保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原時空的兩次世界大戰,至今還深深的印在弗朗茨腦海中。

在歐洲大陸上玩兒pk,那就是在集體自殺。贏了收益不夠軍費,輸了更是要賠得底朝天。

……

“在這邊,弗裡德利希。”

“看到了將軍,我馬上過來。”

伴隨着聲音落地,一名青年軍官從人羣中穿梭了過去,來到了廣場的雕塑下面。

施利芬笑罵道:“弗裡德利希,你個蠢貨。都告訴你了不要掉隊,還敢東張西望。要是走丟了,我可不好意思叫警察幫忙尋人。”

看得出來,施利芬對青年軍官還是非常器重的。

雖說這次閱兵是抽籤出來的,可是要在衆目睽睽的供人檢閱,又有誰敢馬虎呢?

萬一出了簍子,那就是在全世界面前丟臉。凡是被選中的部隊,早早就開始了演練。

能夠最後來參加檢閱的,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是經過了層層的篩選的,不合格早就被調離了。

作爲普魯士王國唯一一支參加閱兵的連隊,更是乾脆全部上軍官。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爲了要錢。

沒有辦法,誰讓普魯士王國窮呢?

受限於財政不足,最近這些年普魯士軍方的日子,着實是不好過。

甚至,在前段時間柏林政府中還出現了不要軍隊的提案。儘管被威廉二世攔了下來,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

普魯士軍方還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爲了避免哪一天,柏林政府真的不撥款,就有了現在這支軍官團的維也納之行。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後,在皇帝在拿走邦國軍隊指揮權的同時,爲了加強對邦國軍隊的控制,邦國軍隊的軍費來源也發生了變化。

一般來說,在皇帝許可的編制範圍內,邦國軍隊能夠從中央政府拿到25%~40%的軍費,剩下的部分由邦國政府自籌。

在這種背景下,邦國若是富裕,軍費撥款就充足,軍隊的日子就好過;邦國若是窮的,那就只能過苦日子了。

毫無疑問,普魯士軍隊一直都是過苦日子的。自從普俄戰爭失敗後,普魯士軍方的日子就從來沒有好過。

當年在德意志聯邦的時候,普魯士直接面臨着俄國熱鬧的軍事威脅,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撐。

加上作爲聯邦的武力擔當,出於國防安全上的考慮,其他邦國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軍費,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中央政府承擔了一部分軍費,按理來說他們的日子應該好過一些的。

可惜伴隨着神羅的成立,俄國人的威脅不復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湊軍費的精神勁兒,也隨之消失。

經濟危機爆發後,柏林政府財政破產,更是有人提議:把軍隊交給中央政府,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在國王的支持下,軍隊是保留了下來,但是財政撥款卻是經常延遲。

最關鍵的是普魯士政府真沒錢,而不是他們不想給錢。

這就尷尬了。如果是有錢不給,那麼軍方自然有辦法讓柏林政府乖乖就範,可現在真沒錢那就無計可施了。

幸好中央政府的撥款每次都很及時,省着點兒用,還勉強可以維繫下去。

爲了節省軍費開銷,普魯士軍方也想盡了辦法,比如說:保留編制骨架,壓縮士兵數量。

可惜,這種明顯具備騙軍費嫌疑的做法,很快就被陸軍部給發現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普魯士軍方又將士兵換成了不要薪水的義務兵,只保留少量骨幹精銳,主要以培養軍官爲主。

很遺憾,普魯士軍方的計劃雖好,但是皇帝不答應。

對這種明顯可能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做法,弗朗茨不僅向普魯士軍方發出了嚴厲警告,還將相關人員集體降職。

降職是小問題,關鍵是軍費問題還沒有解決。儘管皇帝親自過問,督促柏林政府按時劃撥軍費,可也要有錢才撥得出來。

借錢發軍費,在以往自然沒有問題。不過現在不行,柏林政府正和英國人圍繞着債務重組扯皮,政府已經宣佈破產了。

不光是軍費欠着,政府公職人員的薪水也一起欠着,包括國王的年金、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發。

政府上下都在爲國家爭取利益,軍方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拖後腿。再怎麼困難,他們還有中央政府劃撥的軍費,還不至於餓肚子。

很明顯,想要讓英國債主妥協,不是一件輕鬆事。這場裝死抗議活動,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經歷了這麼多,普魯士軍方也算是看出來了,就算是債務重組談判成功,窮逼的柏林政府短時間內也是指望不上的。

想要解決軍費的問題,還是隻能向皇帝伸手。

畢竟,神羅帝國每年的軍費預算高達上億神盾,而普魯士軍隊每年的開銷才四百多萬神盾,佔比也就三十分之一左右。

只要皇帝在分配軍費的時候略微有所傾斜,他們的資金缺口就補足了。

想要獲得軍費上的傾斜照顧,自然先要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價值了。這次閱兵,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純粹的展示士兵,明顯起不到作用。能夠出現在閱兵現場的士兵,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

儘管普魯士軍隊訓練有素,但是想要在閱兵場上脫穎而出,仍然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士兵,皇帝是不會感興趣的,但是將士兵培養成軍官的部隊,絕對能夠吸引皇帝的眼球。

甭管計劃靠不靠譜,總要努力嘗試一下。要不然現代化軍事技術進步這麼快,軍費不足的普魯士軍隊很快就會掉隊。

至於把國防安全交給中央政府,馬放南山安心種田,別的邦國或許可以這麼想,但是在普魯士絕對不可能。

普俄戰爭雖然打斷了普魯士王國的脊樑,可那一股不服輸的心氣,還是在軍隊中保留了下來。

時至今日,“復仇”仍然是普魯士軍方奮鬥的動力。只不過考慮到雙方實力差距懸殊,才被迫隱忍了下來,暗地裡厲兵秣馬。

在之前反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就表現不錯,以至於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仍然能夠保留四個步兵師的編制,爲衆多小邦國之首。

當然,這也是其他邦國沒有盡力爭取的結果。畢竟,想要向俄國人復仇,收復失地的只有普魯士。

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復立了,但是按照傳統:邦國的仇恨,不等於帝國的仇恨;邦國的戰爭,也不等於帝國的戰爭。

如果是外敵入侵,中央政府自然要出頭;如果是你自己跑去入侵別人,那就後果自負了。

類似的案例,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上,出現的絕不低於三位數。

在普俄矛盾中,只要不是俄國人主動入侵,維也納政府就不需要對普魯士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

想要復仇,普魯士王國只能單幹。理論上來說,各邦國軍隊數量都是可以自由決定的。

只不過超出編制範圍之外的部隊,中央政府是不需要分攤軍費的,但是仍然要接受皇帝指揮。

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窮逼的普魯士王國,自然沒有向俄國人復仇的資本。縱使軍方還念念不忘,但是柏林政府早就放棄了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公開的秘密就不是秘密,普魯士軍方暗地裡的小動作,自然瞞不過弗朗茨的眼睛。

只不過他們一直都在規則範圍之內活動,作爲皇帝也不好干涉。

畢竟,普魯士軍方的“復仇計劃”僅僅停留在“想”的階段,又沒有采取實質上的行動。

反正也就那麼幾個步兵師,縱使訓練的再怎麼精銳,也對中央政府構不成威脅,反而多了一個可堪一用的打手。

弗裡德利希嚴肅的回答道:“放心吧,將軍。我是丟不了的。剛纔只不過是人太多,沒有注意到你們離開。”

施利芬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不同於年輕軍官們的好奇,老一輩普魯士軍官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感情纔是最複雜的。

作爲親身經歷兩次普俄戰爭的主,施利芬親眼目睹了普魯士王國的衰落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

曾幾何時,施利芬還曾以統一德意志地區,建立大普魯士爲己任的。

德意志地區確實是統一了,只不過不是普魯士去統一的。相反普魯士王國在統一過程中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自身衰落了。

伴隨着普魯士王國這個邦國老二的衰落,德意志地區再也沒有了有實力和奧地利抗衡的邦國,德意志地區的內耗隨之被消弭一空。

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劑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三十一章、措施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一百零一章、踢皮球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一百七十二章、戰爭轉折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一十八章、外交先行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百四十五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五十六章、必須要跳的坑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二十章、英法協約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一百一十章、戰爭賠償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五章、躺贏戰術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六十章、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兒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六章、神盾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一百八十七章、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章、捧殺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七章、佈局輿論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十八章、操碎了心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
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劑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三十一章、措施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一百零一章、踢皮球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一百七十二章、戰爭轉折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一百一十八章、外交先行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百四十五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五十六章、必須要跳的坑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二十章、英法協約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一百一十章、戰爭賠償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五章、躺贏戰術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六十章、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兒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六章、神盾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一百八十七章、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章、捧殺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七章、佈局輿論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十八章、操碎了心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