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五章、燙

時間匆匆而過,奧軍很快就撤離了巴拿馬地區,只不過移交的對象不是哥倫比亞政府,而是巴拿馬地方政府。

確切的說應該是巴拿馬獨立組織,原來的巴拿馬地方政府早就換人了,現在主政的是獨立組織。

哥倫比亞政府軍走到半路上被地方民兵給堵住了,不放他們入境。

雙方正在對峙,巴拿馬獨立組織還沒有發表獨立宣言,拒絕政府軍入境的理由是:軍紀不好。

哥倫比亞雖然不是美國式聯邦制,地方政府的權利同樣不小,拒絕政府軍入境又不是沒有先例。

明知道巴拿馬地區要鬧獨立,在獨立開始前,拉斐爾·努涅斯總統也只能採取政治手段。

鎮壓,不存在的!現在誰先開第一槍,誰就要承擔挑起內戰的責任。

這是維也納政府最想看到,奧軍剛剛撤離就爆發內戰,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況且拖的時間越長,獨立組織準備的就越充分。掌控地盤也是需要時間的,獨立組織才建立短短几個月時間,能夠把架子搭起來就不錯了,根本來不及捋清內務。

……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哥倫比亞政府再次催促我們支付補償金。根據使館傳來的消息,他們已經被陣亡士兵家屬圍了三天。

甚至有人衝擊使館區,索要撫卹金。現在連出門採買生活物資都成了困難,只能讓哥倫比亞政府送進去。”

聽到了這個消息,弗朗茨嘴角微微一笑。不就是被人抗議嘛,這年頭哪個列強不經歷幾次,遇到的多也就不當一回事了。

“告訴哥倫比亞政府,讓他們提供陣亡士兵家屬身份證明,只要覈實了身份,我們立即發放撫卹金。

財物損失都集中在巴拿馬地區,需要補償的只是當地民衆,爲了避免款項被挪作他用,我們會直接把資金髮給地方政府。”

“給地方政府”幹什麼,用來打內戰麼?

如果有得選擇,估計哥倫比亞政府寧願沒有這筆補償金。這已經不僅僅只是燙手的問題,分明是要命。

報復,這纔是真正的報復。和這相比,前面的衝突“誤會”,都只能算小兒科。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提醒道:“陛下,哥倫比亞政府爲了向我們釋放善意,已經放鬆了秘魯邊界的貿易管制。

現在我們這麼做,恐怕他們又會再次封鎖邊界線,走私進行不下去,秘魯和玻利維亞就要……”

弗朗茨擺了擺手:“這只是小問題,秘魯可是法國人小弟,現在採購的物資也多是法國貨,即便是被封鎖了,又關我們什麼事?

至於玻利維亞,我們不是已經打通了阿根廷的貿易線麼?走私過去的物資雖然不多,如果他們省着點兒用,估計也勉強夠了。”

剛剛過去的巴拿馬“誤會”,敲打的不僅僅只有哥倫比亞,同樣和奧地利做鄰居的阿根廷也被嚇得不輕,甚至連抱緊了英國人大腿的智利政府都膽戰心驚。

這年頭南美各國,誰也不比誰好多少,一個個都是弱雞,南美三強都沒有脫穎而出。

僅僅只是一次“誤會”,哥倫比亞損失的兵力,就趕上了“鳥糞戰爭”一年多時間的全部戰損,由不得大家不慌。

見識到了奧地利的實力,作爲鄰居的阿根廷,自然要調整外交政策了。直接放開貿易封鎖不行,那會得罪英國人。

不過,這難不倒精明的阿根廷政府官僚。明面上無法進行貿易,還可以暗地裡走私。

這是一舉多得,不僅奧地利滿意了,就連英國人也沒話說,官僚們還可以趁機發上一筆。

……

奧地利在行動法國人也沒閒着,現在的法蘭西帝國可比原時空要牛逼的多。虎威沒有被戳破,又有法屬圭亞那在,震懾幾個南美國家還不簡單。

維也納政府能夠說服阿根廷政府放鬆封鎖,法國人同樣可以讓巴西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人搗鼓出來的“封鎖線”,從一開始就存在着大量漏洞。

所謂“封鎖”,僅僅只是封鎖住了普通商人。真正作用,大概是減少了物資流入,擡高了秘玻兩國購買物資的成本。

有實力、有背景的商團,從來都不在乎什麼封鎖線。只要利益夠了,就沒有資本家跨越不了的封鎖線。

即便是皇家海軍親自把關的海岸線,同樣有商船闖關。只要後臺夠大,就不怕被抓。

英國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別的國家就更不用指望了。除了國內的權貴外,還有一堆膽大包天的列強背景商團。

被抓住了,最多也就勸返。追究責任是存在的,要不然引起外交衝突怎麼辦?

真正做到嚴格封鎖的國家,大概也就智利了。涉及到了切身利益,不嚴格都不行。

……

或許是南美地區太過富饒,又或許是南美各國太過弱小。總之,南美地區成功引起了拿破崙四世的興趣。

看到奧地利打巴拿馬地區的主意,拿破崙四世也想擴充一下法屬南美殖民地。

法蘭西有好些年沒有對外擴張了,這對想要超越父輩拿破崙四世來說,實在是太糟糕了。

對皇帝的偉大計劃,法國政府高層既興奮、又無奈,誰都想建功立業、名留青史,問題是條件不允許啊!

外交大臣鄧布利多勸說道:“陛下,現在的國際局勢不適合對外擴張。普俄戰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我們不能夠分散實力。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普俄戰爭一旦分出勝負,歐洲大陸又會進行一次洗牌,這是我們在歐洲擴張影響力的最佳機會。

要不是歐洲即將發生變局,維也納政府也不會放棄到手的巴拿馬地區,僅僅只是國際輿論還不足以令他們讓步。”

沒毛病,這年頭最流行的就是“歐洲中心論”。按照這個原則,法奧兩個大陸國家都必須要集中精力應對戰後變局。

拿破崙四世搖了搖頭:“伯爵閣下,這和我的計劃並不矛盾。殖民擴張是長期性國策,又不是馬上就要發動。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前期準備工作,等歐洲大陸塵埃落定後,再採取行動也不晚。

這個世界已經瓜分完了,最令人討厭的英國人,拿到了最富庶的地區;就連那幫南歐蠻子,也拿走了一大塊蛋糕。

留給法蘭西的就剩下殘羹冷炙了,名義上我們是世界第三殖民帝國,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一大堆沙子。

一步慢步步慢,到了現在留給我們選擇的餘地已經不多了。除了東亞就是南美,相對而言南美地區小國林立,更加容易得手。”

擴張、擴張、再擴張,這不是拿破崙四世個人的慾望,這是法蘭西國內工商業迫切的需求。

這是工業強國必須要承擔的代價,沒有普法戰爭的打擊,又吞併了意大利地區,法國工業產能較歷史同期增加了太多。

工業產能增加,帶來的不一定都是好事,與之伴隨的還有對原材料、商品銷售市場的迫切需求。

受原材料大量進口的影響,法國工商業製品成本偏高,在國際上競爭力有限。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辦法自然是擴張了。沒有原材料——搶;沒有商品市場——搶。總之,沒有什麼是“搶”字不能解決的。

聽了這個解釋,鄧布利多欲言又止。本想說南美各國實力不弱,怎麼奈話到了嘴邊,他又說不出口。

強弱都是需要對比的,和法蘭西相比,南美各國實在是太弱小了。即便是這些國家全部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是法蘭西的對手。

皇帝的立場堅定,國內的殖民擴張派又勢大,見情況不對,爲了不立即形成決議,同樣反戰的財政大臣羅伊急忙轉移話題:

“南美問題暫時還不着急,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普俄戰爭。種種跡象表明,奧地利有吞併德意志聯邦帝國的計劃。

英國人是靠不住的,如果普波聯邦戰敗,俄國人又只是慘勝,那麼有實力阻攔奧德合併的就只有我們了。

如果維也納政府一意孤行,我們又必須要阻止,那麼戰爭將無法避免。

普俄戰爭的慘烈大家都看到了,如果我們和奧地利開戰,恐怕比這還要慘烈。

爲了確保勝利,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的財政無法承擔。”

這不純粹是忽悠,奧地利一直都有兼併德意志聯邦的計劃,並且還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一旦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沒準計劃就會變成現實。普俄戰爭恰好就是一次機會。

如果普波聯邦獲勝,那麼沒得說,即便是損失再慘重,柏林政府也只能選擇和奧地利死磕。這是原則性問題,不存在絲毫妥協的可能。

要是沙皇政府獲勝,並且損失慘重,情況就不一樣了。

俄國人固然不想看到奧地利吞併德意志聯邦,可沙皇政府也不會爲了阻止奧地利,就砸鍋賣鐵往上衝。

這是利益決定的,即便是奧地利統一中歐,俄羅斯帝國還是俄羅斯帝國,最多也就喪失向歐洲擴張的路,威脅並不致命。

奧地利放出去的那麼多貸款也不是白給的,還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影響沙皇政府決策的。

如果許諾一些利益,兩國妥協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這種背景下,維也納政府有能力說服大部分歐洲國家中立,最後的結局多半是法奧單挑,最多增加一個不靠譜的英國盟友。

拿破崙四世繼位過後基本上在延續父親的經濟政策,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有所放緩,總體上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財政大臣說“沒錢”,還真把他給嚇了一跳。隨即又釋然了,巴黎政府的債務一直都很重,這是不爭的事實。

全世界欠錢最多不是牛逼哄哄的約翰牛,也不是復興不久的奧地利,更不是正在交戰的普俄兩國,而是雄霸西歐的法蘭西。

沒辦法,改造巴黎,興建基礎設施,復興軍備,對外殖民擴張,吞併意大利地區,這些都是要花錢的。

奧爾良王朝留下的就是一個債臺高築的爛攤子。拿破崙三世雖然復興了法國經濟,卻沒有能夠改變政府債臺高築的局面,債務反而增加的更多。

不是說這種經濟模式不好,實際上後世很多國家的政府投資刺激經濟,都是同樣的理念。

只不過這麼一來,政府的債務就要不斷攀升了。在信用本位年代,還可以靠增發貨幣來彌補這個窟窿,金本位年代就只能硬抗。

這種經濟模式下,在法國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政府的債務也在與日俱增。

巴黎政府債務總額已經突破了280億法郎,這個數字超過了普俄兩國的債務總和,堪稱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

當然,欠下債務多不等於巴黎政府就真的窮了。政府投資也不全是公益性的,還有不少投資變成了資產,能夠產生收益,只不過這些資產短時間內無法變現。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拿破崙四世搖了搖頭:“歐洲的局勢還沒有那麼嚴峻,奧地利人都沒有開始備戰,這意味着維也納政府同樣沒有做好準備。

你們的猜測,實際上也只是可能發生。這裡面有太多的假設,必須要以俄國人慘勝結束戰爭,纔有後面的事情。

事實上,普俄戰爭進行到現在,誰也無法準備把握住這個度。

俄國人的勝算確實更大,但不一定是慘勝。普波聯邦即便是輸了,也不一定輸掉全部的本錢。

英國人確實靠不住,我們不也沒有指望過他們麼?

況且,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和奧地利開戰,瓜分德意志聯邦同樣也是一個不錯選擇。

不要告訴我,奧地利人就想要和我們來一次全面戰爭?真要是打起來了,便宜的只會是英國人。”

三足鼎立是最穩定的構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擔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相比孤懸海外的英國人來說,無論奧地利、還是法蘭西,自身的戰略位置都要糟糕得多。

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四十七章、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九十四章、不歸路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十四章、金礦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六章、努力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章、努力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七十六章、埃及危局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八章、債務延期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七十六章、苦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兩百三十九章、不能閒着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第一百九十四章、美國行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
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四十七章、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九十四章、不歸路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十四章、金礦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六章、努力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章、努力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兩百三十一章、掀翻桌子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七十六章、埃及危局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八章、債務延期第三十八章、上杆子的買賣——不做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七十六章、苦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兩百三十九章、不能閒着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第一百九十四章、美國行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