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

事情的發展往往都有兩面性,在經濟危機肆掠歐洲大陸引發局勢動盪的同時,也加快了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里昂的槍聲響起,法國政府就陷入了內交外困中;意大利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蘭西帝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爲了改變自身所處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國人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局勢,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軍問題上做出讓步。

沒有法國人的阻擾,接下來裁軍會議,進展的格外順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奧等15個歐洲國家簽訂了《限制陸軍軍備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各國陸軍規模如下:

俄羅斯帝國50萬;

奧地利48.6萬;

法蘭西38.2萬;

西班牙24.6萬;

德意志聯邦帝國15.6萬;

不列顛11.6萬;

北歐聯邦9.8萬;

比利時4.8萬;

荷蘭3.3萬;

瑞士3.2萬;

葡萄牙2.8萬;

普魯士2.8萬;

希臘1.8萬;

黑山0.36萬;

……

總體上來說,這份軍備條約還是根據各國綜合實力,兼顧區域軍事平衡搞出來的。

普魯士王國的份額低,那是柏林政府窮,養不起太多的軍隊。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經開始策劃裁軍了,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辦法說服軍方同意。

好不容易趕上了限制軍備條約,政府自然不會替軍方爭取配額。

國際條約簽訂,造成了既定事實,普魯士軍方再強勢也必須要遵守,戰敗的普魯士沒有資格鬧幺蛾子。

限制軍備條約簽訂,飄蕩在歐洲大陸上戰爭陰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來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陸軍數量,大國的優勢雖然依舊明顯,但在各國的相互牽制下,卻喪失了吞併小國的能力。

沒錯,主要針對的就是法蘭西。裁軍完成後,法國人的兵力保護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繼續擴張就不夠用了。

明知道被針對了,法國人也只能接受。這個時候,拿破崙四世不得不收斂野心,以避免遭到內外夾擊。

軍備條約限制的只是歐陸本土,海外殖民地軍隊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這不是爲了留後門,而是現實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維護殖民體系的現實需要,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軍隊戰鬥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視;

最後、時代生產力限制。海外的軍隊想要運送到歐洲大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經濟上還不如直接擴軍算了。

軍備條約簽訂過後,後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維也納體系的宗旨就是:歐洲各國共同爲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擔保,以維護歐洲大陸和平與穩定。

在這個反戰浪潮高漲的時代,各國政府都沒有在歐陸發起戰爭的興趣,自然不會拒絕這樣的條約。

大家爭議主要是細節上的,總體上來說,歐洲各國都是愛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們不愛,國際局勢、歐洲民衆也會讓他們愛好和平。

……

正在大家歡慶和平降臨的時候,另一場軍備競爭又在開始醞釀。

維也納宮,一場決定奧地利、乃至世界未來走向的軍事會議,正在秘密進行中。

此刻弗朗茨手中拿着一份軍艦設計參數,如果是熟悉海軍發展史的,就會發現格外的熟悉。

排水量14147噸,滿載排水量15786噸;

長126.7米、寬21.86米;

續航里程10節/4700海里,最高航速18.3節;

設計儲煤量950噸;

裝備4門305mm主炮,10門150mm速射炮,16門57mm速射炮,12門47mm機關炮,七座450mm魚雷發射管。

……

沒錯,就是前無畏艦的開端。弗朗茨的蝴蝶效應還是影響到了海軍發展史。

沒有普法戰爭,法國海軍沒有因爲經費問題跑偏,加上崛起的奧地利海軍,海洋上的競爭要比歷史同期殘酷得多。

有競爭就有發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誰也不敢原地踏步。

在這種背景下,各國海軍技術較歷史同期至少提前了十年,前無畏艦的設計理念也應運而生。

在這個問題上,弗朗茨幫不上忙。軍艦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不是一個所謂的理念就能夠推動的。

如果仔細去找的話,就會發現設計師們從來不缺乏腦洞,各種超前的理念一大堆,又因爲各種原因被迫擱置。

不要說前無畏艦了,類似無畏艦、航母的理念,都被人給提了出來。

剛開始,弗朗茨還驚爲天人,以爲遇到了穿越者同行,事實證明完全是他想多了。

提出類似無畏艦設計理念的人兄先不提,雖然超前了一點兒,但還是可以接受,以奧地利的工業實力勉強還有實施的可能。

設計航母那幾位,就有意思的多了。

比如說:飛艇航母論。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就是把飛艇放船上,戰鬥了升空轟炸。

從技術上來說,這完全沒有問題。轟炸的命中率先忽略,關鍵是飛艇升空需要時刻,不等你飛上天敵人就把你送下海了。

這還不算什麼,另外一位提出“自殺式攻擊”設計師,弗朗茨還以爲是神風大隊的附體。

飛機纔剛剛誕生不久,作戰是不可能的。一位設計師就腦洞大開,把飛機放船上當一次性炸彈用,爆發戰爭的時候,直接對着敵人軍艦撞過去。

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上哪兒去找這麼多開着飛機自殺的勇士?

不管怎麼說,腦洞大開還是值得表揚的。至於他們的設計理念,先放進軍艦技術儲備室吧!

弗朗茨問道:“這種戰列艦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建好?”

能夠遞到他手中的設計方案,都是經過海軍部多次審覈,確定了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後纔拿出來的。

海軍大臣卡斯塔格尼回答道:“按照正常的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一年半,如果加快速度的話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

建造時間一年半,加上事先的準備時間,下水後調試時間,距離真正服役時間可能就要兩年了。

對比之前的戰列艦來說,這個速度算慢的了;不過對比未來的戰列艦來說,這個速度又很快了。

一般來說,新式軍艦第一艘建設速度最慢,建造的數量越多,後面的速度就越快。

弗朗茨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按正常施工速度進行就行了,先建造一艘出來看看效果。”

前無畏艦可不便宜,一門主炮都要2萬神盾,一艘軍艦就要上百萬神盾。

後面的成本或許會降下來,但是作爲試驗品的第一艘軍艦,成本絕對低不了。

字面上的參數,不等於實際參數,軍艦的真正性能都要建造出來過後才知道。

設計值都是理論上的,正常情況下,都會有所出入。具體誤差有多大,就要看運氣了。

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四十章、逼宮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八十八章、水淹七軍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七章、佈局輿論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一百三十二章、兵多任性第一百零六章、序幕第五章、豬隊友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九章、打造:人設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兩百一十五章、專業的黑手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
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四十章、逼宮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八十八章、水淹七軍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八十九章、下不來了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七章、佈局輿論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一百三十二章、兵多任性第一百零六章、序幕第五章、豬隊友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九章、打造:人設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兩百一十五章、專業的黑手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六十八章、法蘭西需要盟友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