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第二羅馬帝國

任何矛盾爭議,歸根結底都是利益作祟。英國政府的跳出來搗亂,確實給談判帶來了麻煩。

不過這也改變不了英國人嘴炮的本質,張口閉口都在支持西班牙政府,到了實際行動上就是各種藉口拖延。

這是必然的結果,精神鼓勵沒有問題。可是要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西班牙,那就要人命了。

自從俄國人開了賴賬的先例後,最近這些年,不列顛可沒有少遭遇債務違約。

雖說後面的債務人,沒有像俄國人那麼光棍直接賴賬,但人家是真沒錢,倫敦的金融機構也很無奈。

要麼接受債務延期,要麼接受債務重組,反正正常支付是別想了。這些問題貸款,能夠收回成本都是上帝保佑,賺錢就別想了。

有了前車之鑑在,英國資本也學聰明瞭。國際放貸的時候,那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以西班牙目前的財政狀況,明顯不符合債務發放條件。除非英國政府肯兜底,要不然根本就沒人趟這潭渾水。

膽大包天的資本家都擔心風險,倫敦政府那就更不用說了。反對黨又不是瞎子,敢把不列顛的錢白白送出去,那就是將把柄送到競爭對手面前。

經過了大半年的談判拉鋸戰後,陷入財政困境的西班牙政府,終於還是認清了現實。

1898年6月6日,神羅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同西班牙代表在維也納簽訂了《摩洛哥主權交易協定》。

伴隨着條約的簽訂,又一項世界紀錄誕生了。爲了購買摩洛哥地區,維也納政府給出了1.8億神盾的天價,直接刷新了土地交易金額的歷史記錄。

一分錢一分貨,維也納政府肯給出這樣的高價,自然也是有原因的。除了摩洛哥地區確實重要外,更重要的還是故意做給歐洲各國看的。

反正西班牙政府欠了神羅一屁股債,眼瞅着就要發生債務違約了,現在正好充抵掉。

在扣除亂七八糟的貸款之後,1.8億的天價交易合同,維也納政府需要拿出的現金實際上也就一千多萬。

西班牙人沒有拒絕的底氣ꓹ 要不是可以用貸款充抵,維也納政府根本就不可能給出這樣的天價。

至於利益分配的問題ꓹ 那就要等拿下摩洛哥地區之後,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腓特烈拒絕了民間捐款。有錢花不出去ꓹ 只能算他們運氣不好,沒有趕上砸錢買爵位的好時代。

自弗朗茨繼位過後ꓹ 貴族管理制度就逐步完善了起來,奧地利正式進入到了軍功封爵時代。

除了軍功之外ꓹ 想要成爲貴族:要麼靠投胎ꓹ 繼承祖宗傳下來的爵位;要麼爲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被皇帝授予爵位。

伴隨着制度的日益完善,氪金的效果也是大幅度削弱,現在神羅的貴族要麼是運氣型選手,要麼是能力型選手。

爵位的冊封由皇帝決定,幾十萬、幾百萬根本就入不了弗朗茨的眼,同樣也不能讓腓特烈動心。

規矩早就立下了ꓹ 現在只是遵守,縱使有人不滿也只能憋着。想要分好處ꓹ 那就趕快抄傢伙上ꓹ 沒準還能夠趕上。

這種可能性也很小。在條約的簽訂當天ꓹ 就有若干民間武裝向摩洛哥地區發起了進攻ꓹ 那個效率把弗朗茨都嚇了一跳。

或許是大家知道未來獲得封地的機會越來越難,不願意錯過這波機會。談判還在進行中ꓹ 就有民間武裝向阿爾及利亞地區匯聚。

根據阿爾及利亞省政府的報告ꓹ 截止到戰爭爆發前ꓹ 當地就聚集了二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武裝。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主力不是非洲的新興貴族ꓹ 反而是國內的老牌貴族居多,甚至還出現了某些邦國君主的身影。

想想也對,要吃這一波肉,就必須要在談判結束前,提前帶兵過去候着。

這可以高風險的買賣,沒有家底顯然是不行的。萬一談判崩了,或者是拖上了兩三年,一般人的身家可撐不住。

新興貴族連自己的封地都經營不過來,縱使想要出兵湊熱鬧,兜裡也沒錢啊!

有家底、有實力,又迫切需要封地的,主要還是北德意志那幫貴族。

雖然他們也參與了殖民運動,但是參與時間和投入力度,明顯慢了南德意志地區的貴族一步。

一步慢,步步慢。

伴隨着非洲本土化進程的推進,非洲的這幫封地領主在神羅政治上的話語權也是與日俱增。

在這種背景下,本身就佔據優勢的南德意志貴族,在帝國中的話語權就更高了。

沒有人想要被邊緣化,無論是爲了政治上的話語權,還是爲了家族的發展,北部地區的貴族都迫切需要拿到更多的封地。

在危機意識的驅使下,出現幾個小邦國君主,也就不奇怪了。

名義上神羅各邦國地位都是平等的,可實際操作中卻是兩碼事。很多小邦國除了邦國的名頭,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治市。

對普通民衆來說,邦國和自治市也沒有多少差別,反正都是高度自治,但是對邦國君主來說就不一樣了。

現在他們在帝國議會中還有一票,可是在帝國中沒有足夠的影響力,未來他們還能夠保住那一票麼?

在神羅的歷史上,連選帝侯席位都能夠易主,帝國議會的席位自然也是可以變化的。

不想沒落下去,那就必須要增強自身實力。歐洲地區的領土想要擴張,除非是複製下半身堡的套路,聯姻恰好遇上親家絕嗣。

那種概率實在是太低了,不比買彩票的機率大多少,除非是運氣爆棚。

與其賭這種小概率事件,還不如去開擴更加容易。制度再怎麼完善,也躲不過人情世故。

同樣的軍功,落到不同的人頭上,最終獲得的收益也不一樣。

憑藉帝國議會中的那一票,這些邦國君主只要過去刷點兒軍功當門票,剩下的靠內幕交易就可以搞定了。

政治是利益,同樣也是人情世故。神聖羅馬帝國不僅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同樣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脈關係網給拉起來的。

在這個問題上,弗朗茨看得非常透徹。皇帝從來都不是好當的,該堅持的原則必須堅持,能夠圓滑的地方也必須要圓滑。

作爲一名合格的君主,可以沒有高超的智商,但是情商絕對不能低。要不然光協調關係,就能把人搞崩潰。

坦率的說,在這方面弗朗茨都是有所欠缺的。只不過他的運氣好,趕上了封建帝制的末班車。

未來就不行了,伴隨着時代的發展,君主再想一言九鼎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時候都需要協調各方關係。

這麼多人都去搶摩洛哥,顯然不可能都有收穫。何況購買摩洛哥地區的錢還是中央政府出的,拿出來分封的土地也要縮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維也納政府大概是沒有機會出兵了。

如何分配各方利益,就成爲了一個挑戰。毫無疑問,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成爲了腓特烈的又一大考驗。

這還不是最難的,更麻煩的是維也納政府要換屆了。原有的政府班子成員,一個個都七老八十了,工作精力早就不能滿足需求。

留着他們到現在,可不僅僅是因爲弗朗茨念舊,更重要的還是權力交替。

“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許說得絕對了一點兒,但是不得不承認古人的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歐洲這種情況,雖然不怎麼明顯,但影響還是有的。

眼瞅着世界霸權之爭,就要進入到最後階段。從目前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神羅的勝算高達九成。

可以說無論誰上去,都能夠從中撈取大量的聲望。憑藉這筆政治聲望,只要當事人不作死,連任幾乎是必然的。

弗朗茨在位的時候,下面的大臣聲望高自然不是問題,反正再高也越不過他這個老皇帝。

擱在腓特烈身上就不行了。看看現在的政府就知道,下面的大臣一個個都是功勳卓著,作爲攝政皇儲的腓特烈,遇到他們一樣要保持足夠的尊重。

沒有鬧出幺蛾子,一方面是這些人都老了,不想繼續折騰;另一方面則是弗朗茨還活着,輪不到他們放肆。

這年頭的人均壽命都不到五十歲,要是換屆肯定要上一批年輕的,再找七老八十的放在上面,明顯是不現實的。

說句不好聽的,要是遇到一幫老傢伙,皇帝說話都不敢太重了。萬一不小心刺激了他們,送走了其中一位或幾位,那就一場政治災難。

神羅的政治體制,就決定了換政府的頻率不可能太高。四五十歲的內閣官員只要做出了成績,連任幾乎是百分百的。

儘管弗朗茨的身體還好,但是也不敢保證,再熬過新一代的政府高層。

爲了避免主弱臣強的情況出現,弗朗茨才挽留了這幫老臣,爲腓特烈創造了現在這個機會。

皇儲全權攝政,自然也包括內閣官員任命。人事任命都交給了腓特烈,要是連自己任命的人都壓不住,那就真說不過去了。

就在腓特烈爲新一屆領導班子發愁的時候,全歐洲的媒體都被這筆驚天土地交易案搶佔了頭版。

經濟報刊從經濟上進行解讀,大談拿下摩洛哥地區對神聖羅馬帝國經濟上的價值。比如說:環線鐵路又要重新規劃了,利好基建產業鏈。

軍事報刊大肆報道摩洛哥的戰略地位,什麼鎖定地中海西大門,什麼推進全面戰略總體佈局……

政治報刊則重點解讀政治上的價值,比如說:大國戰略需要互利互惠,本次土地交易案,開創了通過政治合作解決國際矛盾的新方向…

最爲吸引眼球的還是娛樂報刊,一句“再造羅馬帝國”蓋過了所有熱點,吸引了全歐洲吃瓜羣衆們的矚目。

不存在棒殺不棒殺的問題,到了現在這一步,神羅就算是想要潛伏,都沒有能夠遮擋身型的大樹。

既然低調不了,那就索性高調好了。反正摩洛哥地區是維也納政府花高價買回來的,又不是從西班牙手中強奪的,不存在拉仇恨的問題。

看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冠來源就知道,本身就是從羅馬帝國繼承過來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世界,實際上還有另一種稱呼——“第二羅馬帝國”。

只不過之前這個“第二羅馬帝國”有些水,實力和稱號嚴重不符,就算是神羅民衆都不好意思喊出來。

伴隨着神聖羅馬帝國的發展壯大,第二羅馬帝國的稱號,也被越來越多的歐洲民衆所接受。

摩洛哥土地交易案只是一個契機,恰好引爆了輿論狂潮,讓“第二羅馬帝國”變得實至名歸。

弗朗茨已經回到了維也納,他這個皇帝不想折騰,維也納政府自然不好擅自決定搞“慶典”。

不過皇帝管住政府不搞慶典,卻管不到普通民衆自發舉行慶祝活動。伴隨着媒體的推波助瀾,整個神聖羅馬帝國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

商機都送上門來,資本家們自然不會浪費。花樣百出的慶典活動,不斷的在神聖羅馬帝國上演,氣氛之熱烈都超過了聖誕節。

……

一排排挺拔的椿樹分列兩邊整齊排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林陰風景線,直通俄羅斯帝國駐維也納使館。

外面的歡聲笑語,與這裡冷冷清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彷彿就是是兩個世界。

“伯爵閣下,維也納真熱鬧啊,要不一起出去逛逛?”

聽到這個的討厭聲音,莫洛斯公使越發煩躁了。要知道羅馬帝國繼承人可不只有一個,同樣擁有羅馬皇冠的還有俄羅斯帝國。

只不過沙皇政府當初獲得皇冠的手段,有些令人不齒,以至於不被歐洲世界廣泛承認。

不管別人承不承認,反正俄國人是承認了。現在神聖羅馬帝國成爲了第二羅馬,這將俄羅斯帝國置於何地?

不滿歸不滿,理智告訴了莫洛斯,眼下最好的做法就是裝聾作啞。

至於第二羅馬的爭議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歐洲主流社會承認的繼承人,一直都是神聖羅馬帝國。

當然,這個“承認”也是加了引號的。在過去的歲月裡,差不多每一個歐洲國家,都曾以羅馬繼承人自居。

只不過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了羅馬帝國的皇冠,相對這些啥也沒有的繼承人,顯得更爲正統一些。

強忍着心中的不適,莫洛斯冷漠的反問道:“萊昂德羅爵士,作爲不列顛駐維也納的公使,難道你就不需要工作麼?”

看得出來,現在他的心情已經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外交官的職業素養,莫洛斯現在已經要發飆了。

作爲敵人,眼前這位英國公使打得什麼主意,莫洛斯是一清二楚。

遇到一個想要算計自己的傢伙,莫洛斯自然不會有好臉色。沒有直接甩臉子趕人,那就已經是非常客氣了。

只見萊昂德羅微微一笑,彷彿是毫不在意剛纔的嘲諷,面不改色的回答道:“當然需要了。

只不過閣下不覺得,觀察維也納的風土人情,同樣是外交官工作得一部分麼?

現在外面這麼熱鬧,我們出去深入瞭解一下,對今後的工作也是一種幫助。”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八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七十六章、繼續挖坑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章、善意提醒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七十五章、後續影響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七十七章、體制改革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三十三章、共同防禦條約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三十一章、預算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十章、扯後腿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七章、菜鳥初鳴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一十三章、被人坑了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五十八章、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八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七十六章、繼續挖坑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一百一十章、善意提醒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七十五章、後續影響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七十七章、體制改革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三十三章、共同防禦條約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三十一章、預算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十章、扯後腿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七章、菜鳥初鳴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一十三章、被人坑了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五十八章、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