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

鐵路公司對外募股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了轟動,不到三天時間,這五家公司的初始股份就被瓜分一空,共籌集到了啓動資金三千萬盾。

不得不說大貴族們就是豪氣,一家出資百八十萬盾,都不帶眨眼的。

大家都是消息靈通之輩,很清楚政府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爲了拉攏地方實力派一起發財,免得有人給鐵路工程搗亂。

即便是如此,大家也沒有理由拒絕發財啊?

弗朗茨肯帶他們一起發財,那麼意味着皇帝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這讓很多人都安心了。

至於去年鎮壓叛亂殺的人頭滾滾,就被他們自動忽略了。不知不覺中屁股又挪了挪,叛徒自然是該殺了。

有了這麼多實力派入股,後面的事情都不用弗朗茨操心了。這些人比他還着急,鐵路早一天建成,大家就能早一天賺錢。

鐵道部的勘探隊已經出發了,爲了加快速度,新成立了的鐵路公司也組織了自己的勘探隊,加入了勘探工作中。

同時動工五條鐵路,分別是:雙布鐵路(布拉格到布拉迪斯拉發)、維塞鐵路(維也納到塞格德)、維米鐵路(維也納到米蘭途徑威尼斯)、盧薩鐵路(盧布爾雅那到薩格樂布)加里西亞鐵路……

當然實際修建距離,肯定不只這麼一點兒,這五條只是主幹線。

比如說:雙布鐵路會和維塞鐵路之間就有支線鐵路連接,維塞鐵路會向西延伸到薩爾茨堡,雙布鐵路還有一堆支線。

盧薩鐵路更不用說了,兩地的直線距離才一百多公里,這麼短的距離怎麼可能成爲主幹線呢?

自然是向兩邊延伸了,向西延伸到了菲拉赫和維米鐵路連接到一起,向東延伸到了斯拉沃尼亞布羅德。

光主幹道就有四五千公里,加上雜七雜八的支線鐵路,超過一萬公里是妥妥的。

毫無疑問,鐵道部往這裡面夾帶私貨了,採用了捆綁式手段,打包了一部分有難度的路線。

這也是弗朗茨默許的,作爲補償,奧地利政府將爲鐵路公司提供部分免費勞工,具體情況要根據施工條件確定。

都上了船,現在還想退出不成?沒有政府手中的可以當消耗品使用的勞工,鐵路公司想要修鐵路可不容易。

一旦傷亡率過大,就算是大家的手眼通天也遮不住啊?

想想看,成千上萬的人死亡,造成的社會影響力會有多大?別的不說,光撫卹金就能夠讓他們賠的吐血。

這也是歐洲各國鐵路里程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每年修幾百公里鐵路,傷亡人數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大家還可以承受。

要是死傷慘重,工人們也是會罷工的。難道從海外運奴隸回來施工麼?這個年代的奴隸價格同樣不便宜,運費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這個年代修鐵路,可以說是非常殘酷的。機械設備太少,大都要靠人工肩扛背挑,危險地段常常連人帶設備一起玩完。

鴉片,更是很多無良鐵路公司爲工人準備日常用品,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這份痛苦,全靠鴉片麻痹自己,幾年之後人就廢掉了。

毫無疑問,奧地利這幾家剛剛成立的鐵路公司,都是無良鐵路公司的代表,幕後的股東都是一羣道貌岸然的貴族。

正因爲貴族,他們就必須要顧及到名聲,很多事情暗地裡做可以,放到了明面上他們就不能幹了。

想要洗白不容易,祖輩積攢下來的聲譽更加不容褻瀆。看看弗朗茨的表現就知道了,皇帝本人不沾手,哈布斯堡家族投資還必須要開馬甲小號。

在這種情況下,有什麼比用罪犯更放心呢?死的再多,社會輿論都不會譴責他們,至少在這個年代是如此。

當然這也少不了找幾個經理、總裁什麼的背黑鍋,在譴責一下他們管理失誤,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些人都是亂黨,在輿論上已經被黑到了鍋底,只要奧地利帝國存在一天,他們就不可能被翻案。

不要以爲歐洲沒有株連九族,奧地利政府就不會搞株連了。牽扯到了叛亂,高高在上的貴族都要完蛋,何況是升斗小民呢?

大家都在裝糊塗,普通民衆日子是不會承認自家有人造反的,只要安分守己,政府也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反正戰爭時期那麼亂,想查情楚也非常的困難,就直接當死亡人數處理了,不然梅特涅拿出的死亡人數是怎麼來的?

這些人在戶籍上已經被死亡了,家屬也把他們當成了死人,很多人的葬禮都提前舉辦過了。

除了最初弗朗茨鎮壓維也納叛亂的時候,“叛軍爭先倒戈”的被從輕發落外,意大利地區和匈牙利地區的叛軍,基本上都屬於死人了。

這些人也成了最好的勞工,死過一次的人不能再一次,這些人死了直接一把火燒了完事。

不需要支付工資,不需要支付撫卹金。沒有家屬鬧事,沒有媒體譴責,不會有任何後續麻煩。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人在政府手中,想要使用自然要付出代價了。按照事先的約定確實沒有那麼多附加路段,可是同樣也沒有承諾提供免費勞工不是?

沒有猶豫多久,大家還是決定修。只不過把這些路段放在後面修,反正省去了最大的一塊兒人工開支,也增加不了多少預算。

未來有利潤就投入運營,沒有利潤十天半個月發一趟車,這也是他們的自由。

奧地利的鐵路只要控制了運營班次,虧本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再偏遠的地區,十天半個月都可以湊一車貨出來。

鐵道部規劃出來的路線,連通的都是城市,又不是鄉村,怎麼可能沒有生意呢?

冷門路線,不能夠賺到錢,可是保本的問題卻並不大,就算是虧損也不會太多。

這是私營鐵路公司的優勢,他們可以靈活調配列車班次,貨運、客運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調配。

政府運營就不行了,如果給下面調度人員,這麼大的權限,估計鐵路系統很快就會被他們掏空,這個監管起來還非常的麻煩。

私企老闆自己會盯着,政府派誰盯着都不能夠保證不被腐蝕,總不能弗朗茨這個皇帝每天都去關注這個問題吧?

還有就是政府要考慮政治因素,很多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鐵路每天運營,短期內鐵路系統會虧錢,可是地方經濟也被帶動了起來,政府的稅收增加了。

最後政府是虧了,還是賺了,這筆賬很難算的清楚。

爲了避免大規模腐敗,減少損失,政府運營的大部分鐵路,班次通常都被固定了下來。

想要調度,就必須要層層打報告,除非是特殊情況,大多數時候很少有工作人員會自找麻煩,運營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大家終於還是達成了一致,奧地利的鐵路大建設啓動了。

爲了在最短的時間收回成本,這次採用的是“三邊方案”(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

鐵路建設工作纔剛剛開始,大家無奈的發現了一個問題,貌似鐵路周邊的砂石礦都落到了奧地利砂石集團手中。

這讓很多人後悔不已,在鐵路修建之前,也就城市周邊的砂石還值點兒錢,荒郊野外的砂石根本就無人問津。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修鐵路肯定會使用大量的砂石原材料。這個年代又沒有汽車,只能靠人力或者是畜力運輸,除了就地取材外根本就別無選擇。

剛剛得到這個消息,鐵路公司的管理層們就怒了,他們本來就是股東們娉請過來幹髒活累活的,這個時候該輪到他們出場。

很遺憾,沒有他們表演的機會,當奧地利砂石集團亮出了後臺,一個個就當什麼沒有發生過。

不對,發生了。來的時候準備砸場子,搞清楚情況後,就變成談生意的了,離開的時候帶走了一份和奧地利砂石集團簽訂好的供貨合同。

真正的童叟無欺公平交易,所有的砂石供應都是按照市價走的,如果市價不是被控制的話,應該算是公平交易了。

弗朗茨還是知道輕重的,小賺一筆可以,要是玩兒過頭了,傳出去了影響也不好。

所以砂石的市場價格並沒有大幅度提高,只是比鐵路開工建設前提高了三層,當然鐵路公司是大客戶,又給打了個八折。

綜合起來,單價才上漲了百分之四,幾乎沒有提高價格,絕對算得上是良心價了。

這也是在規則之內,早在上半年弗朗茨就以白菜價把這些礦產買到手了,其中不少礦產都是從貴族手中買過去的。

這個年代最值錢的就是信息,沒有辦法他們的消息不夠靈通,又貪圖小便宜,只能夠認輸。

唯一讓他們安心的是,似乎皇帝陛下不是專門針對鐵路來的。買下的不光是砂石礦,除了金礦、銀礦太貴的礦產不要外,其它亂七八糟的礦山都收購了一堆。

就連這些沙石礦,也不是全部都在鐵路沿線,荒山野嶺裡面都有,顯然也是靠廣撒網在賺錢。

這麼多砂石礦,弗朗茨自然是不可能派人過去管理了,畢竟砂石的單價並不高,利潤主要是靠走量。

作爲一名愛惜羽毛的皇帝,壓榨工人的事情自然不能做了,包括他是幕後老闆的事情都不允許泄露出去。

這個時候就需要找承包商了,大貴族們是看不上二道販子的買賣,不是還有小貴族和小資本家麼?

這不需要弗朗茨操心,放出轉包的風聲過後,很快就有人和奧地利砂石集團的負責人聯繫了。

手中有訂貨合同在,註定賺錢的買賣,談判還是很容易的。

承包人負責招募工人採礦,負責管理礦場上的一切工作,並且爲此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實際情況,奧地利砂石集團提取合同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利潤,剩下的由承包人自由支配,包括繳納稅款和支付人工工資,鐵路建設完成合同終止。

能不能賺到錢,就看這些人的管理水平了,反正和他們簽訂合同的是奧地利砂石集團,還把所有的責任都甩給了承包人,就算是除了再大的問題,最多也就追查到奧地利砂石集團這個馬甲號。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馬甲號的後面依然是馬甲號,到了這一步也就打住了。知情者都是聰明人,不會有人揭開蓋子的。

不管別人怎麼算計,怎麼龍爭虎鬥,一轉手的功夫,弗朗茨就賺取到了最大的一份利潤。

估計等這些鐵路修完,弗朗茨事先投入買礦的錢就全部收回來了,而礦山就是他賺取的最大利益。

要知道這纔是一個開始,僅僅只是開發了一部分砂石礦,後面還有一堆礦山等着開發。這一刻弗朗茨發現,礦老闆纔是最幸福的。

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豬隊友拯救日記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四章、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九十六章、針鋒相對(補)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三百零五章、擠兌法郎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二十八章、準備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四十三章、復辟的前奏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兩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第三十三章、淨化官場對伍第十五章、轟動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八十六章、醜聞第六十七章、權謀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六章、神盾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章、虛張聲勢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十章、意外事件
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豬隊友拯救日記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四章、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八十六章、連鎖反應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九十六章、針鋒相對(補)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二十五章、造勢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三百零五章、擠兌法郎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二十八章、準備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四十三章、復辟的前奏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兩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三十二章、順勢而爲的羅伯特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第三十三章、淨化官場對伍第十五章、轟動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八十六章、醜聞第六十七章、權謀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六章、神盾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章、虛張聲勢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十章、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