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

倫敦,受國內糧食價格暴跌的影響,原來和俄國人簽約的資本家們不準備履約了。

明着違約肯定是不行的,不但違背了英國法律,還涉及到了外交問題。

況且,這些購糧款還是用來償還俄國人在國內銀行債務的。前期的貸款都放出去了,要是他們違約,俄國人也可以合法賴賬了,銀行家們肯定不會答應。

以黑麥爲例,現在英國市場上的黑麥價格大約在6~7.5英鎊/噸,當初和俄國人簽訂的合同上面約定價格可是高達9.1英鎊/噸。

這就意味着這筆交易,他們不但不能賺錢,反而要往裡面賠錢。

當然,即便是9.1英鎊每噸的價格,這些資本家們也不會虧本。加工完成後的產品附加值,還是足以抵消這些差價的。

不過合格的資本家,肯定是不願意吃這個虧,這意味着他們每噸黑麥會少賺1.5~3英鎊。

看起來這個數字不起眼,如果放大到幾萬噸、幾十萬噸的時候,那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不能直接賴賬,這難不倒資本家們。國會議員就是幹這個工作的,引導輿論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總之,必須要找一個合理合法的理由賴賬。

反俄浪潮高漲,這對剛剛上任的格爾斯頓內閣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英鎊——黃金體系”奠定貨幣霸權,要是這個時候把俄國人逼了出去,馬上就會被打回原形。

上一屆政府就靠着這項政績,在大選中險些翻盤。如果不是他們及時翻出了舊賬,鼓動英布戰爭中陣亡士兵家屬鬧事,沒準格爾斯頓也入住不了唐寧街。

隨手扔掉了手中的報紙,格爾斯頓首相喋喋不休的報怨道:“該死滾蛋,走了都不安生,還給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炸彈!”

這種事情,在換屆的時候很常見。大家分別是保守黨和自由黨成員,政治上先天對立,身份就決定了立場。

不坑一把格爾斯頓,怎麼讓自己的政黨在後面的大選中獲勝呢?要是易地而處,格爾斯頓估計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反正都是在遊戲規則內,本傑明內閣留下的爛攤子,可是完全符合法律的。格爾斯頓除了在私底下報怨一下,就無能爲力了,甚至還不能用這個問題指責上一任。

“首相,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外面那些人,也不是那幫國會議員,而是那幫資本家們不想履約了。

以目前的糧食價格,按照和俄國人簽訂的條約,他們每年可能會少賺數百萬英鎊,即便是分攤下來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更關鍵是這還不是一年,而是連續五年。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中途再發生點兒變故,他們就要被人取而代之了。”

在說話的時候,財政大臣拉路克·羅伊德撿起了地上的報紙,摺疊了兩下,然後撕碎扔進了垃圾桶。

顯然,他沒有表面上那麼輕鬆。在利益面前,想要讓資本家們退讓,這個難度太大了。

政府就算是想要採取手段,都找不到一個藉口。從頭到尾這些人都躲在幕後,外面衝鋒陷陣的都是鼓動起來的農民。

大家把糧食價格暴跌的理由歸結爲英俄糧食貸款協定,認爲這是政府幹涉市場,導致的後遺症。

明明是前任的政績,現在卻需要他們來收拾殘局。還是那種幹好沒功勞,幹不好會捱罵的。

冷靜了一下,格爾斯頓首相一屁股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問道:“他們想要什麼?違約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還需要俄國人。”

英鎊霸權體系剛剛建立,俄國人的金本位制度改革,纔剛剛拉開序幕,在徹底綁定俄國人之前,他們是不能夠翻臉的。

這至少需要五六年功夫,因此英俄貸款也持續五年,倫敦政府就是通過貸款綁定俄國人的。不能說是貸款,用糧食交易合同形容更加貼切。

相比貨幣霸權帶來的鉅額利益,這幫糧食資本家們的損失就不值得一提了。儘管這份政績,被上一任拿走了大半,格爾斯頓還是要繼續下去。

要不然國內的銀行家們,會送他去見上帝。不要以爲就美國有刺殺總統的習慣,不列顛的資本家同樣敢。

只不過現在英國貴族還有一定的力量,資本家們沒有能完全掌控政府,要不然迂迴工作,這幫糧食資本家都不會做了。

大壟斷時代正在逼近,距離資本家們大爆發的時間已經不遠了,等一個個財團建立起來,就徹底進入寡頭政治時代。

相對而言,這個年代的英國首相還是幸福的。到了寡頭政治時代,政治淪爲了資本的遊戲,那纔是真正的悲劇。

“他們想要政府出資吃下這批糧食,效仿奧地利建立糧食戰略儲備。理論上沒有問題,不列顛只是一個島國,本身的糧食產量有限,儲備一批糧食問題不大。”

這個年代的不列顛,正處於巔峰狀態,財大氣粗是最適合形容他們的。

即便是因爲戰爭的緣故,導致倫敦政府已經債臺高築,可是他們一點兒都不慌。

殖民地帶來的鉅額財富,足以讓他們輕鬆應對,甚至還有餘力拿出一筆錢來建立戰略儲備體系。

格爾斯頓沒有反對,儘管他不認爲不列顛有建立糧食戰略儲備的必要,但是他也不準備阻攔大家發財。

不列顛最鼎盛的時代,同樣也是最腐敗的時代。這種大項目一旦推動起來,那帶來的就是滾滾財源。

格爾斯頓淡然一笑,雙手往桌子上一放掌心朝天:“如果他們能夠說服國會撥款,我沒有任何意見。”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把握說服國會撥款,資本家們早就幹了,也不會搞這麼多事情出來。

說白了,牽扯到的糧食資本家在英國資本市場上所擁有的話語權有限,他們連糧食加工業都代表不了。

在國會當中確實有自己人,但是想要左右國會的決議還是非常困難的。別的不說,競爭對手都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

能夠搞出現在的聲勢來,都是藉助了現在的社會環境。要不是國內糧食價格暴跌,也組織不了這麼多農民來參加遊行。

財政大臣拉路克·羅伊德搖了搖頭:“如果能夠說服國會,他們也不會來找我們了。他們做出了承諾,只要這項計劃在國會通過,就會贊助我們二十萬英鎊的競選經費。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好處。具體細節不方便明說,需要私底下進行溝通。”

政治也是需要金錢支撐的,每一次選舉的背後都隱藏着衆多幕後交易。如果只有投入,沒有回報,誰會無償贊助呢?

要是沒有收入,政黨又如何生存下去呢?沒錢養競選團隊,沒錢刷公衆好感度,又靠什麼贏得大選?

現實面前,政客們的節操通常都比較低。格爾斯頓首相也不例外,政黨需要資本的支持,從一開始雙方就交織在了一起。

……

在自由黨的推動下,1872年10月21日,英國國會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建立糧食戰略儲備》的提案。

10月24日,倫敦政府就以穩定國內糧食市場需要,叫停了英俄糧食貸款交易。

經過一番象徵式的談判,一週之後倫敦政府非常不情願的,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入了條約規定範圍內的糧食。

毫無疑問,這都是做給民衆們看的。真實原因還是爲了替糧食資本家們善後,由政府接過了這筆損失。

英俄交易還是順利進行,弗朗茨沒有感到失望。貨幣霸權帶來的利益更大,倫敦政府自然知道怎麼取捨。

唯一超出意外的是,他沒有想到英國人居然會建立糧食戰略儲備。要知道皇家海軍縱橫四海,遍觀世界都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與之匹敵,能夠封鎖不列顛的敵人根本就不存在。

這變故都是小問題,反正最終目的還是達到了。儘管沒有能夠攪和掉英俄交易,但是隨着國際糧食市場的崩盤,還是讓歐洲各國農業元氣大傷。

這個年代可沒有糧食補貼的說法,就連各項稅收都不能少,政府肯減免農業稅的,那都是重視民生了。

對大農場主來說,農業危機是兼併的大好時機,幹嘛要減免農業稅?沒有這些稅收,怎麼能夠讓農民儘快破產?農民不破產,他們又怎麼能夠進行土地兼併?

減稅是必然的,不過要等大家完成土地兼併過後,要不然就是在斷他們財路。

歐洲農民大規模破產,同樣也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奧地利的殖民地正缺人。

英法兩國的移民他就不要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移民他也不指望,剩下的國家總是可以打主意的。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奧地利在殖民地的統治已經穩定了,完全可以消化掉一部分外來移民。

不像最初的時候,除了本土移民和德意志移民外,來自別的國家移民,弗朗茨都不敢大量接受。

就怕被人給反客爲主了,在民族同化的問題上,通常都是人多的同化人少,想要反過來進行可不容易。

這也算是用糧食換人了,相當於奧地利拋售了一批糧食出去,換回來了一批勞動力。

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六章、賭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四十章、逼宮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五十章、法蘭克福會議第兩百八十六章、維也納和會和天坑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九十三章、主導權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八十八章、‘‘神羅派’’在行動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一百二十二章、最後的準備第三章、傳奇人物——卡爾大公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兩百四十五章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
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六章、賭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六十六章、最佳盟友第四十章、逼宮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五十章、法蘭克福會議第兩百八十六章、維也納和會和天坑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九十三章、主導權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三十章、洗白了(求訂閱)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八十八章、‘‘神羅派’’在行動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一百二十二章、最後的準備第三章、傳奇人物——卡爾大公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兩百四十五章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