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豬隊友

進入改革狀態的毛熊同樣也不安分,歐洲大陸沒有他們擴張的機會,就跑到了遠東地區搞事情。

先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落井下石,從清王朝手中割讓了大片領土,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1861年,俄國軍艦闖進了對馬島(長崎縣的一座島嶼),企圖強佔這裡作爲入侵日本的橋頭堡。

四分五裂的日本,自然是沒有能力抵禦俄國人的入侵。幕府向列強求助,希望藉助其它列強的實力,打消俄國人對他們的野心。

爲了限制俄國人擴張在遠東地區擴張,英、法、荷等國紛紛表示支持日本政府,英國人還派出了軍艦和俄國人對持。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改變的話,迫於英國人的壓力,俄國人就該退縮了。

偏偏這個時候奧地利遠洋艦隊進入了東亞地區,不甘心失敗的俄國人以奧地利求助。

奧地利駐日公使將消息傳遞給了遠洋艦隊,遠洋艦隊司令官阿雷斯特頭疼了,政治上的問題太令他爲難了。

按照俄奧同盟條約規定,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兩國有義務互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個力所能及的度不好把握了,大殖民時代一切都靠實力說話,在遠東地區目前實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遠洋艦隊。

在遠洋艦隊抵達前,遠東地區都只有風帆戰艦。鐵甲艦是隻聞其名,不見其蹤,很多人還以爲是謠傳。

奧地利遠洋艦隊的到來,無疑是開起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次全球訪問,奧地利狠狠的刷了一次存在感。讓世界各國明白,歐洲還有一個頂尖列強——奧地利。

因爲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係,滿清政府的恐洋症更加嚴重了。即便是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訪問,還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覺。

表明了來意過後,奧地利遠洋艦隊輕鬆的獲得了補給,沿途的官員就像是送瘟神一樣,生怕惹出了麻煩。

遠洋艦隊這次出來不是惹事的,通常只是在港口晃悠一圈,補給一下物資就前往下一站。

現在艦隊就停靠在大沽口外,負責外交事務的使臣胡梅爾,還在京城進行日常外交訪問。因爲通信不便這個麻煩的問題,就落到了司令官阿雷斯特頭上。

艦隊參謀長錢德勒提議道:“司令官閣下,涉及到了外交問題,不如讓駐日公使自行決定吧!

反正我們還要訪問日本,有什麼問題到時候再說。就算是英俄兩國真的起來了,我們也可以過去調停。

現在聖彼得堡政府正忙着改革,沙皇政府是不會和英國人全面開戰的,就算是發生了小衝突,也在控制範圍之內。”

參謀長錢德勒的政治敏感度顯然更高一些,英俄衝突不等於英奧衝突。這次奧地利沒有在遠東地區擴張勢力範圍,雙方沒有利益矛盾,自然就衝突不起來。

口頭上的外交支持俄國人,根本就不算什麼大事。在使臣不在的情況下,把主導權交給駐日公使是符合規定的。

司令官阿雷斯特揉了揉額頭說道:“好吧,外交上的問題還是讓外交部的人去處理吧!”

能擔任奧地利遠洋艦隊司令官,阿雷斯特自然不會是傻子。政治眼光不靈光,那是他從不參合政治。

歐洲的事情他還關心一點兒,遠東地區就超出範圍了。如果不是親自過來走一趟,在他的潛意識裡遠東各國和非洲土著王國沒有任何區別。

對政治的漠不關心,也是他平步青雲的一個重要因素。反而是政治天賦牛叉的軍官,一個個都混得不咋地。

軍人不得參合政治,這是奧地利的規矩。想要從政,先從部隊退役再說。

和大部分皇帝一樣,弗朗茨也希望軍人單純一點兒,想多了就容易出問題。

……

經過了數年的苦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過後,1860年10月中旬英軍攻克了德里,俘虜了莫臥爾皇帝。

印度起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不復存在,起義軍聯合的紐帶被切斷了,陷入了各自爲戰狀態。

緊接着,英軍又先後攻克了勒克瑙、卡爾彼、瓜略爾等地區,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轉爲游擊隊活動。

擅長政治鬥爭的英國人,趁機發布了《致印度王公、首領和人民書》,拉攏當地的土邦王公、地主、宗教團體。

見大勢已去,這些土邦王公地主和宗教團體紛紛倒戈,起義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狀態。

到了1861年3月份的時候,這場聲勢浩大的印度大起義被撲滅了下去。大英帝國終於騰出了手來,繼續執行他們的全球戰略。

英國人騰出手了,對想要干預美國內戰的弗朗茨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美國,經過了英法奧西四國的外交努力,加入南方同盟的聯邦州增加到了十四個,南北雙方實力差距縮小了。

北方諸州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很多聯邦州實際上已經做好了妥協的準備,畢竟英法奧西四國都是支持南方政府獨立的。

在很多人看來採用武力統一,很容易引來了各國的聯合干預,搞不好又要重現火燒白宮的尷尬局面。

這個時期,美國軍隊中大部分軍官都是南方種植園主出身。資本家們沒有扛槍打仗的習慣,軍隊的主導權一直在南方種植園主手中。

南方政府宣佈獨立後,美國陸軍就散了大半,軍官變得尤爲缺乏。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林肯總統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決南方同盟,短時間內他也沒有足夠的軍官可用。

只要拖下去,造成了南北分裂的既定事實。無論北方政府承認與否,最後他們都無能爲力了。

這個時候南方政府幹了一件蠢事,引爆了戰爭。

1861年4月12日,自我膨脹的南方政府出兵進攻薩特姆要塞,準備用武力逼迫北方政府承認南方同盟獨立。

南方政府先動手了,這一舉動無疑是刺激到了北方各州民衆的神經。資本家們立即操縱輿論,北方政府被包裝成爲了受害者。

林肯苦苦等待的機會來了,戰爭爆發後立即下達徵招令。

原本抵制武力解決南方問題的各州,這一刻都站在了北方政府身後,支持聯邦政府平叛。

本來已經被各國聯手說服,在內戰中保持中立的幾個北方州,現在受輿論的影響,立場再次動搖了起來。

收到了消息過後,英法奧西四國公使都在痛罵豬隊友。

按照事先預訂的計劃,南方政府宣佈獨立,利用美國民衆反對內戰的心裡,在各國的干預下造成既定事實。

現在,這些外交努力大都付諸流水。除了多忽悠了三個畜牧州參與南方同盟外,好不容易纔說服中立的北方州,又被捲入了進來。

奧地利駐美公使德魯克臉色難看的說:“事已至此,再說這些也於事無補,我們還是考慮接下來該怎麼辦吧!”

法國駐美公使亞爾弗裡得冷笑道:“還能怎麼辦,既然這幫沒有信譽的美國佬想打,那就讓他們打個痛快。

等他們打到精疲力盡的時候,我們再出來收拾殘局。只要我們保持一致,那怕是分出了勝負,也可以把局勢逆轉過來。”

顯然,亞爾弗裡得對南方政府已經非常不滿了。發動戰爭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和各國商議。

要知道,現在南方政府的局面還是四國一起出力,才撐起來的。這纔剛剛取得了優勢,南方政府就飄了。

美國人打不打,實際上大家不在乎。可是關係到了大家的政績就不一樣了,現在戰爭爆發局勢失控,未來想要干預就只能依靠武力了。

武力分裂美國和政治手段分裂美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是靠政治手腕分裂美國,那麼在坐的這四位就創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蹟,憑藉這一功勞,就算是混成外交大臣也不奇怪。

別的國家政治穩定,一個蘿蔔一個坑,想要成爲外交大臣還有困難。可是法國不一樣,最多也就排上幾年隊,就輪到他了。

這還是拿破崙三世時代,政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是在共和國時期,一年之內換七八次人都沒啥好奇怪的。

英國駐美公使馬克奧立弗搖了搖頭說:“逆轉局勢哪裡有那麼容易。最好還是南北雙方打個兩敗俱傷,最後由我們出面調停。

只是這個度不好把握,萬一玩兒崩了,讓一方贏得了戰爭,我們再想要干預要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西班牙駐美公使弗朗西斯科報怨道:“都怪傑斐遜-戴維斯那蠢貨,滿腦子都是打打殺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做政治!”

“他要是不蠢,我們還支持他幹嘛?扶植一個蠢貨主導南方同盟,總比支持一個梟雄要好。”奧地利駐美大使德魯克安慰道

毫無疑問,大種植園主傑斐遜-戴維斯能夠成爲南方同盟的總統,也少不了四國的支持。

傑斐遜-戴維斯能夠從衆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顯然也不是什麼簡單貨色。他參加過美墨戰爭,擔任過戰爭部長(國防部的前身)。

戰爭時期,自然要選一位精通軍事的國家領導人了。至於其它方面的能力,欠缺一點兒也無妨。況且,能夠擔任戰爭部長就足以證明他的政治才能不低。

法國公使亞爾弗裡得提議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先支持南方這幫蠢貨。反正他們的實力有限,就算是明天攻克了華盛頓,也沒有統一美國能力。

到時候,我們再支持北方政府打回來。反反覆覆來幾次,儘可能的消耗他們的國力,免得成爲了禍害。”

英國公使馬克奧立弗想了想說:“南方政府既然敢擺我們一道,怎麼也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不如現在我們一起宣佈中立,呼籲兩國和平解決爭端。”

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種,力度最大的自然是直接下場。顯然,南方政府幹的蠢事,令大家非常的不滿,直接拉偏架不可能發生了。

宣佈中立,無疑是在警告南方政府,不要玩火。

呼籲兩國和平解決爭端,換個理解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在爲武裝干涉製造藉口。

等到大家準備干涉的時候,潛臺詞就變成了:誰要是拒絕和平解決南北問題,那麼四國就要用武力讓他們同意。

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七十六章、繼續挖坑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二章、國際承認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章、穿越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一百零七章、不斷下降的預期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六章、努力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三十一章、鼓勵生育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八十章、風雲變幻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五十九章、拿破崙三世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
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一百三十一章、俄波衝突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七十六章、繼續挖坑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二章、國際承認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章、穿越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五章、都是運河惹的禍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一百零七章、不斷下降的預期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七十七章、匈牙利解放者(加更票票拿來)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六章、努力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三十一章、鼓勵生育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八十章、風雲變幻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四十八章、誘敵深入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五十九章、拿破崙三世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二十六章、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