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瘋狂的刺激

不斷惡化的局勢,將不列顛逼到了懸崖邊上。就像是飛渡的羚羊,越過去了海闊天空,越不過去就粉身碎骨。

儘管歐洲世界反戰的輿論風波尚未平息,可是這也不影響各國政府站隊。

在神聖羅馬帝國和不列顛之間二選一,支持神羅沒有任何毛病。就算是來一次全民公投,最後的結局也不會改變。

反正現在只是支持,又不是立即親自出兵參戰。戰爭還沒有爆發呢,各國政府還有時間引導輿論。

要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翻翻歷史書就行了,裡面有得是揍英國人的理由。

何況,就算是戰爭爆發,各國也就跟着打打醬油,不需要大家去爆肝。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要對付不列顛,維也納政府就算是要找炮灰,也不是一般國家有資格參與的。

陸戰除了俄國人可以參與外,其它國家縱使想要參與,維也納政府都會嫌他們礙事。

海戰更不用說了,神羅海軍要是打不贏,加上各國的艦隊還是打不贏。

無畏艦時代的降臨,已經徹底拉開了海軍強國之間的段位。幾千噸鐵甲艦參與進去,除了給敵人增加戰績外,並沒有實際意義。

縱使要拼數量,起碼也要一萬多噸戰列艦,參與進去纔有意義。

尤其是各國海軍還分佈在不同區域,除了沿地中海國家外,其他國家的艦隊一時半會兒根本就集結不起來。

何況英國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給反英同盟集結人馬的時間。遙想當年,皇家海軍就是靠蟻多咬死象擊敗無敵艦隊的,不可能不吸取經驗教訓。

當然了,各國海軍就算是不集結,對英國人也是一種威脅。

幸好反英同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要不然縱使皇家海軍再厲害,現在也要疲於奔命。

各國真正能夠參與的,大概就是象徵式派出幾架飛機,參與對英作戰。

要不然就是運氣不好,本土、殖民地淪爲戰場,被迫應戰;或者是戰爭後期,對英倫三島實施登陸作戰,可以湊上去痛打落水狗。

事實上,各國參與反英同盟的最大意義並不在軍事上,反而是在政治、經濟上的貢獻更大。

聯盟建立後,不列顛要面對的就是整個歐洲大陸。雙方的經濟、工業實力差距,直接被拉開了四五倍。

別的不說,光看軍艦製造就很明顯。只要維也納政府給予一定技術支持,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國的船廠也是能夠建造超級戰列艦的。

老牌海軍帝國再怎麼沒落,爛船也要三斤釘。起碼國內的造船工業體系,還是保留了下來,人才儲備也有一些。

這些都是資源,無非是整合利用起來有些麻煩。不過這都是小問題,只要利益談妥了,就沒有搞不定的。

事實上,維也納政府已經開始做了。什麼技術擴散不擴散的,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只要擊敗了皇家海軍,就算是造艦技術爛大街也無妨。反正海軍不光拼技術,更要拼財力。

比如說,維也納政府的好盟友俄羅斯帝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神羅引進技術的事情,他們也幹過不只一次兩次了,最終不是被國內的官僚們給坑了,就是被糟糕的政府財政給拖累了。

其它國家也好不了多少,縱使身家富裕的,可是因爲體量的緣故,能夠投入到軍備中的資金也有非常限。

何況真以爲發展海軍,光有錢、有技術就完了?若是如此簡單,後世的中東還不是海軍強國扎堆。

或許海軍的前半場真可以這麼幹,但是到了後半場各種考驗就來了。沒有配套的工業體系,縱使是老牌海軍強國也只能黯然淚下。

風雲突變的國際局勢,把英國人都整懵圈了,民間就更反應不過來了。

普通民衆跟不上節奏,專家學者們同樣也是一腦霧水,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胳膊拗不過大腿,下場站隊大家能夠理解。可是這麼快、這麼整齊的站隊,就有些令人反應不過來了。

“有預謀的勾結”?

這個說法拿去糊弄普通民衆還差不多,稍微懂點兒政治的都知道,同時協調十幾個國家不走漏風聲幾乎是不可能。

沒別的原因,各國政府中有親神羅派,同樣也有親英派。

即便是獨裁國家,遇到站隊這麼大的事情,也是需要拿出來討論的。

就算是小範圍討論,每個國家十幾個人蔘與,知情者也有好幾百。

甭管什麼秘密,只要知道的人多了,那就不是秘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能指望所有知情者都守口如瓶,尤其是牽扯到了利益之後。

這麼多知情者,總有幾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提前知道消息,可是一個大商機。

無論是事先囤積、炒作物價,還是購買或者是甩賣受戰爭影響的資產,期貨市場和股市都會提前出現預兆。

但凡是任何地方的動靜大了,那都是破綻,自然會引起英國人的警惕。

究竟是如何操作,才能在不留下任何疏漏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歐陸各國之間的串聯,成爲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

外界的猜疑,自然不會有答案。因爲根本就沒有答案,至始至終都沒有提前勾搭串聯這一回事。

“中立運動”雖然是荷蘭人率先喊出來的,可是將這項運動推向高潮的卻是維也納政府。

如果沒有維也納政府的示意,比利時、撒丁、盧卡……這些豆丁小國,憑什麼敢參與進去?

莫說是外界了,就連很多當事人,接到示意之後都很懵逼。

儘管不知道老大的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但是吩咐的事情,還是要完成的。

理由都是現成的,無論是爲了國家利益,還是爲了個人政治利益大家都有充分的理由反戰。

親奧派變成反戰派,自然引起了英國人的注意,甚至某些傢伙還將消息捅給了英國人。

英國政府的視線確實吸引了過來,怎奈他們實在是看不懂。維也納政府類似的操作,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幾十年的舊案,到了現在都還有沒有分析出來動機的,甚至有人懷疑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動機,完全是維也納政府腦子突然進水了。

這個解釋最爲合理,因爲各國政府都有腦子進水的時候。英國政府本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隔幾屆都會有奇葩政府出現,盡搞一些讓人看不懂的迷之操作。

維也納政府爲中立運動推波助瀾,落在英國官僚眼中,這就是國內反對派在搞事情,企圖阻止這場戰爭。

這是親身經歷,每次不列顛想要對外發起戰爭的時候,都有一堆反戰派搞事情,區別只是在於折騰出來的動靜大小。

英國人可以不重視,但作爲當事人的歐洲各國政府卻不能不重視。親身參與了“中立運動”,大家才深刻認識到這玩意兒有多不靠譜。

甭管大家口號喊得有多響,一旦涉及到了具體事物,馬上就壞事了。

說好的締結“中立同盟”,共同承擔來自兩大霸主的壓力,結果到了最後時刻願意領頭的國家都找不到。

原本大家寄予厚望的俄羅斯帝國,結果沙皇政府表示:“我們有《俄奧同盟》。中立同盟中大部分的條款,都和俄奧同盟的內容相牴觸,不能參與締約。”

如果這還不能讓大家清醒的話,那麼接下來各國的表現,那就真讓人絕望了。

在繼俄羅斯帝國之後,有資格組織大家締結“中立同盟”的就是西班牙了。

可惜西班牙政府同樣也是滑頭,搬出了古老中的《奧西港口協定》。

具體內容沒有對外公開,讓大家參考菲律賓戰爭中維也納政府的表現,反正發起中立運動可以,甚至還能幫忙提供開會場地,但是主導締結盟約不行。

有份量的大國,都因爲自身有條約,無法組織締約,那麼就只能小國上了。

本着試一試的想法,大家又推出了荷蘭。雖然自身實力不濟,但是作爲中立運動的發起者,由他們組織也說得過去。

很遺憾,荷蘭政府同樣不傻。西班牙和俄國兩個大國都不願意當出頭鳥,他們這個小國,有什麼資格帶這個頭?

真以爲帶頭大哥好當,這玩意兒可是要拉仇恨的,事後肯定要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報復。

就如同十八路諸侯討董,袁紹成爲了盟主,牛逼哄哄的袁家就先被拿出來祭了旗。

意識到了中立不靠譜,那就只能下場站隊了。反正都是要站隊,爲什麼不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錢?

現在談條件沒有意義,承諾再多也是空頭支票,最終能不能兌現,能夠兌現多少還是要看維也納政府。

根據反法戰爭的經驗,大家都明白維也納政府分贓規矩。總結起來就是:貢獻多得多拿,先站隊的多拿。

當然,站隊歸站隊,大家還是要考慮英國人的反應。皇家還是很牛逼的,沒有人敢保證這次一定能夠將不列顛拉下馬。

在這種背景下,第一個站隊的肯定是最遭記恨的,未來肯定要承受最猛烈的報復。

縱使有神聖羅馬帝國兜着,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承受反噬。

好在,皮厚耐操的俄國人不怕英國人報復,沙皇政府率先跳出來站隊,幫大家解決了這個煩惱。

第一個各國不敢搶,第二就是大家一起搶。各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站隊,無意中又造就了一個世界未解之謎。

解釋是不可能解釋的,被誤會就誤會好了。讓英國人就在鬱悶中跌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沒準過上幾十年,這還會成爲佐證他弗朗茨大帝“天選之子”、“天命所歸”、“上帝選擇”……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類似的說法早就有提出了。尤其宗教屆人士,早早就認定了弗朗茨是“上帝眷顧的人”。

理由非常簡單,從異教徒手中收復了聖地,受到了上帝的眷顧。

神聖羅馬帝國能夠復興,也被他們解讀爲上帝眷顧的結果。包括法蘭西的沒落,宗教屆人士也給出了有力解釋:勾結異教徒,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如果這套理論應驗的話,接下來就該輪到不列顛倒黴了。不過反過來想,不列顛一旦衰落,又再次印證了這套理論。

如果英國人抗住這次衝擊,估摸着他們又要說這是上帝的一次考驗。只要能夠堅定信仰,下一次一定能夠勝利。

沒有毛病,縱使大英帝國的底蘊再怎麼厚實,也改變不了現在掉隊的本質。

能夠撐過一次挑戰,就已經非常牛逼了;再來第二次,不列顛肯定是承受不起。

不得不承認,神棍還是有水平的。甭管局勢怎麼發展,他們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

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望着窗外飄零的雪花,弗朗茨背對着兒子問道:“英國人還沒有宣戰麼?”

雖然戰爭爆發的越晚,對神聖羅馬帝國越有利。但是反英同盟都快要集結完成了,英國人這個大反派還是遲遲不肯登場,這讓人情何以堪。

若不是爲了將引發戰爭的責任甩鍋給英國人,弗朗茨都想要搶先對英國人宣戰,省得等起來心慌。

“還沒有。”

從腓特烈無奈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已經不是弗朗茨第一次問了。或許是因爲上了年紀的緣故,弗朗茨的性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停頓了一下之後,腓特烈又繼續解釋道:“根據我們收到的情報,英國議會還在吵吵吵。

在昨天上午的會議中,甚至還因爲兩名議員爭執升級演變成爲了一次大羣架,共計有三名議員因傷勢過重住院。

據說聞訊感到現場的愛德華七世,還在議會上大發雷霆,並且警告道如果再次出現打架鬥毆事件,就剝奪議員身份。

估摸着是被歐洲各國的反應給嚇着了,英國主戰派的聲勢,最近下降了不少。”

不同於後世議員敢搶女王權杖,這年頭的英國國王還是有實權的。罷免議員後世國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這年頭都有可能發生。

當然,也僅僅只是可能。真要這麼幹,估摸着就要被議會針對了。

主要還是不列顛對議員們行爲限制的法律條款太少,按照正常的規章制度,很難對他們進行形成約束。

沒有辦法,法律都要人家批准,才能夠通過。規範、限制自己行爲的法令,自然不可能被通過了。

相比之下,神聖羅馬帝國就要好很多。弗朗茨早早採取了行動,限制議員行爲的法令一大堆。

就連相關法令的修訂和廢除,議員們也必須要避嫌,根本就沒有參與權。

要是發生在神羅,這些參與打架的議員,現在不光是喪失了議員身份,還要到監獄中反省。

故意尋釁滋事、聚衆鬥毆、擾亂議會秩序,可不在法律豁免的範疇之內。

不過這些小問題,現在不屬於弗朗茨的重點關注範圍,引起他重視的還是英國主戰派聲勢降低。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可不是什麼軟腳蝦。和歐洲大陸對抗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因爲“被嚇着了”就收手,明顯沒有說服力。

儘管神聖羅馬帝國正規軍沒有動,但是非洲戰場上確實已經打了起來。

“民間武裝衝突”,這話也就維也納政府敢說。

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參與人員的軍事素質,以及衝突規模,都不是“民間武裝衝突”應該有的。

何況,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着時間的推移,參與到衝突的人數還在與日俱增。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只見弗朗茨轉過了身子,冷漠的說道:“既然英國人不動,那就再刺激他們一下。

邀請歐洲各國政府,下個月在維也納召開反英會議,商議……”

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三十九章、雲涌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六章、神盾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一百四十四章、苦逼的英軍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二十六章、豬隊友拯救日記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章、穿越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九十一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十章、扯後腿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兩百零七章、都靈攻防戰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五十二章、服老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八十三章、小內閣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二十二章、轉折第六十八章、大忽悠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
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三十九章、雲涌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六章、神盾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一百四十四章、苦逼的英軍第一百六十八章、奪取指揮權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二十六章、豬隊友拯救日記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章、穿越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九十一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十章、扯後腿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兩百零七章、都靈攻防戰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五十二章、服老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八十三章、小內閣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二十二章、轉折第六十八章、大忽悠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