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

故意把宣戰日期提前泄露出去,一不小心弗朗茨又開了一次歷史先河。

作爲一名皇帝,弗朗茨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被人從政治上進行解讀。看似兒戲般的舉動,實則是君權和神權的又一次博弈。

歐洲世界君權和神權的鬥爭延續了上千年,中世紀發起的宗教改革,高舉的理論依據是耶穌說過:“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不過什麼屬於上帝,什麼屬於愷撒,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

大家默認的是宗教和世俗,可是歐洲的宗教已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宗教和世俗根本就分不開。

究竟是君權高於教權,還是教權高於君權,在神聖羅馬帝國一直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就連當年抄沒教會資產,弗朗茨是和教皇做交易,拿教皇的名義去逼迫各地的主教妥協,而不是以政府的名義。

目的雖然達到了,可是對這樣的操作可一可二,卻不可長期倚仗羅馬教廷。

所以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弗朗茨一直都在暗自削弱教會的影響力,試圖將宗教置於政府管轄之下。

到了現在,也差不多該到攤牌的時候了。眼下故意的宣戰日期,就是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

就是讓大家認清現實,教皇都要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下面的教會憑什麼超然世外?

人心是不斷變化的,底線也是不斷突破的。要是擱在幾十年,這樣的暗示自然不會有效果。

可是現在不一樣,教會的實力已然大幅度衰退,政府早就插手了宗教事物,只是沒有在明面上拿出來說。

現在擺到檯面上,既是做給國內天主教徒看的,也是給北邊的新教徒看的。

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告訴大家:在神聖羅馬帝國教會要聽皇帝的,所以宗教衝突沒有意義。

至於泄露宣戰日期,讓英國人提前有所防備,那根本就不是事兒。

殖民地都殺得快要血流成河了,能防備的地方早就已經防備到了,沒有防備的地方現在也不需要防備了。

……

不管局勢如何緊張,霧都還是那個霧都。縱使空氣中已經瀰漫着火藥味,但是和濃濃的大霧相比,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轟鳴的機械渦輪聲不絕於耳,進出的船舶多如漫天繁星。濃霧之下的倫敦港,依舊繁忙如故,彷彿絲毫沒有受到局勢的影響。

甚至受戰爭影響,最近進出的船舶還要更多一些,只不過商品貿易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原本往返於英吉利海峽之間的船舶,此刻紛紛轉戰大洋,搞起了遠洋貿易。

依舊選擇留下的船舶,此刻的業務也不是進出口貿易,而是幹起了客運。

事實上,自從蘇伊士運河遇襲的消息傳回歐洲,不列顛同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就結束了,撤僑行動也被提上了日程。

每一座大城市的崛起,都少不了吸周邊的血。作爲國際頭號大都市,倫敦自然也不能例外。

在這裡匯聚了來自全歐洲的上百萬移民,伴隨着戰爭的腳步臨近,這些僑民自然也待不下去了。

幸好這些人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要不然一次性撤離這麼多人,還真安置不下來。

……

瀰漫的濃霧碼頭,能見度已經不足五十米。高聳立的燈塔此刻已經開始了周而復始的工作,盡職盡責的爲每一艘船舶行指引着方向。

伴隨着船舶轟鳴聲的逼近,碼頭上匯聚起來的行人也越來越多。一個個都是大包小包,彷彿是逃難一般。

一名中年青衣男子厲聲訓斥道:“快跟上,安德利。要是錯過了這趟船,你小子就準備留在這裡……”

不等他把話說完,安德利的少年就把頭一甩,不屑的反問道:“留在這裡不好麼?”

似乎感到尊嚴受到了挑釁,中年男子怒罵道:“安德利,你真實一個蠢貨。

不要忘了你是西西里人,如果再問這麼白癡的問題,就不要說是我魯道夫的兒子。

看看這鬼天氣,哪裡比得上西西里島?再看看周圍人的眼神……”

名義上是撤僑,實際上就是逃難。連自己都顧不過來,自然沒有心思關心別人訓兒子。

類似的一幕,此刻正在無數家庭上演。不得不承認這年頭的不列顛,對普通人來說,確實充滿了誘惑力。

從小在倫敦長大的二代是、三代移民們,已經對這個國家產生了感情,母國的概念已經微乎其微。

可惜作爲島國的不列顛,先天上就缺乏足夠的包容性,連愛爾蘭人都無法容下,自然也無法容納他們這些他鄉遊子。

歧視無處不在,尤其是戰爭的腳步逼近,移民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各種監視、盤問,甚至是無端拘禁。

或是受不了周圍異樣的目光,或是擔心未來的前途,無數移民被迫選擇回國。

事實上,現在離開的要麼是窮鬼,要麼就是太過貪婪,抱有僥倖心理的主。

真正的聰明人,早在局勢惡化之初,就紛紛拋售在英倫三島的資產,爲跑路做準備。

貪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沒有及時割肉止損,眼下就只能揮淚大甩賣,象徵式的收回點兒成本,甚至是被人強佔產業。

從兩人的對話就可以聽出來,魯道夫和安德魯父子不是什麼有錢的主。但凡是有點兒身家的,早就自己買船票跑路了。

沒有辦法,神聖羅馬帝國準備的宣戰日期,都被媒體捅了出來。再怎麼反應遲鈍,也知道現在不跑,那就真的跑不了啦。

選擇留下來和不列顛同甘共苦的自然有,不過這樣的腦殘絕對不多。

沒有辦法,縱使你想要留下來,也得人家願意接受纔是。

事實上,這個時候歸國,同樣面臨着各種問題。

不光就業需要解決,同樣要受到監視,頗有幾分裡外不是人的感覺。

可是魯道夫沒得選擇,留在不列顛受到的可不僅僅只是歧視,還有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得益於英國報業的發達,讓魯道夫知道英倫三島糧食產量有限,長期以來都需要依賴進口。

恰好開戰的對象又是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國,一旦戰爭長期持續下去,搞不好就要鬧饑荒。

縱使英國政府一再保證自家有廣袤的殖民地,還有很多盛產糧食的盟友,能夠保障國內物資供應。

可是架不住隔壁的愛爾蘭工友,一而再再而三的普及英國政府的黑歷史,讓魯道夫實在是難以對英國政府產生信心。

在不列顛的巔峰時期,僅僅只是一場饑荒,就把自己人餓死了幾百萬,要是遇到戰爭還得了?

沒錯,在普通人眼中英倫三島就是一體的,愛爾蘭同樣是大英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的恩怨情仇,英國政府不會宣傳。普通英國人都是一知半解,出來討生活的魯道夫,就更搞不清楚了。

相比之下,回國起碼吃飯問題有保障。老家西西里島適合農業生產,是意大利地區爲數不多的農產品出口區。

神聖羅馬帝國又是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國,縱使爆發戰爭,也不大可能跑到西西里島徵糧。

反正兩西西里王國在這次戰爭中,也只是跟着打醬油,本土淪爲戰場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對待這場戰爭,多半也不會盡全力。回國就算是被監視、調查,也是走個過場的可能性居多。

需要間諜的地方那麼多,只要英國人腦子沒有進水,就不會把蒐集情報的重心放在兩西西里王國身上。

心酸的一幕,不光在倫敦碼頭上出現,幾乎歐洲的重要港口均有發生。

只不過客居歐洲大陸的英國人,遠沒有歐洲大陸前往不列顛討生活的人多,倫敦港顯得格外喧囂了一些。

……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再次降臨。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之下,歐洲的火藥味都沖淡了不少。

要不是之前媒體爆出了維也納政府的計劃宣戰日期,鬧得沸沸揚揚。恐怕不瞭解歐洲文化的人,都以爲事情要過去了。

在濃濃的節日氣氛烘托之下,雙方不約而同的按下了暫停鍵,就連殖民地衝突都停了下來。

唯一苦逼的只有遠東的俄軍了,日本軍隊聖誕節不放假,所以他們只能跟着苦戰。

當然,這也是不算什麼。東正教的聖誕節在下個月,到時候再傷感也來得及。

聖彼得堡,沙皇政府同樣收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宣戰計劃。伴隨着戰爭腳步的臨近,路線之爭再次成爲了俄國的熱門話題。

軍事技術革新,本質上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高效率殺人。

機槍戰壕鐵絲網戰術的運用,固然幫俄國人穩住了陣腳;可是坦克裝甲的出現,又幫日軍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受此影響,日俄雙方付出的傷亡,均比歷史上高得多。

這都是小問題,沙皇政府有得是灰色牲口;武士道思想濃郁的日本,同樣擁有不怕死的精神。

雙方都死得起,人海戰術一夜之間失了靈,這讓沙皇政府情何以堪。

那都是小問題,真正令俄國人動搖的,還是後勤給養問題。

伴隨着局勢的緊張,再想要靠維也納政府幫忙走私戰略物資,明顯不現實。

眼下能夠獲得的,也就是之前囤積的那部分,一旦消耗光了,那有隻能苦逼的從歐洲本土運送。

經過了法國勞工的晝夜奮戰,西伯利亞鐵路終於搶在年前完成了通車。

只是這條被寄予厚望的鐵路,並沒有能夠發揮大家預想中的作用,甚至在通車過程中就發生了意外。

若不是駕駛人員應對得當,衝出鐵路的火車,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在通車環節都能夠出故障,一股濃濃的俄國製造,在數裡之外人們就能夠問道。

說出去可能都沒有人相信,列車和鐵路都沒有問題,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列車和鐵軌兩者之間的兼容度不夠。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俄國人不適合玩兒精細化製造。即便是從神羅引進了全套列車生產技術,到了關鍵時刻還是發生了意外。

軌道是不能動了,所以解決兼容度的問題,就落到了列車上。連帶着預先生產出來的火車,現在都要進行回爐重造。

僅僅只是細部調整,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最大的成本是時間。

這纔剛剛開始,未來要向前線的幾十萬軍隊提供後勤給養,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只會更多。

就算是能夠保障後勤供應,並且擊敗日本人,短時間內也甭想繼續東進。

沒別的原因,戰線推得越長,需要面臨的後勤壓力就越大。

何況,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陸戰的勝利只能算局部勝利,還必須要海戰獲勝,纔算真正意義上告一段落。

大家都對俄羅斯帝國有信心,根本就不擔心沒法擊敗日本人。問題是要完成這些戰爭計劃,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

不同於以往,現在大金主也要和英國人開戰了。甭管關係有多好,在這種時候大家都是先顧自家。

“經費全部自籌”,只要想想就覺得可怕。真要那麼幹了,非得把俄羅斯帝國的金融市場吸乾不可。

相比之下,南下的情況就要好得多。神羅陸軍同樣有進攻印度的計劃,大家完全可以聯手。

政治是和利益掛鉤的,俄軍的進攻擁有足夠的戰略價值,自然可以繼續向維也納政府伸手要錢了。

涉及到未來的國運,自然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決定的。需要研究、研究、再研究,開會、開會、再開會……

對優柔寡斷的尼古拉二世來說,這種戰略路線上的爭執不休,無疑是一種心靈上的煎熬。

兩條路的優缺點都擺在眼前,看似二選一非常簡單,只要權衡一下利弊選出最有利的一條就行了,可惜尼古拉二世做不到啊!

和稀泥不存在的。戰場上時間不等人,要是不提前進行準備,一旦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

沒有任何意外,聖誕節過後的次日,運河襲擊案調查團就對外公佈了結果,證據指向的兇手赫然就是英國政府。

不等英國政府做出任何解釋,維也納政府就向英國人下達了最後通碟,責令其在24小時內交出兇手,並且賠償經濟損失2800萬神盾。

緊接着,大陸聯盟各國紛紛拿出了損失清單,要求英國政府做出賠償。

交人是不可能的,本來英國政府就一口咬定不知情,要是把人交了出去,豈不是不打自招承認是自己策劃的運河襲擊案。

賠錢那就更不可能了,戰爭迫在眉睫,哪裡有臨陣資敵的說法?

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三十二章、失控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腦殘戰略?第四章、裁軍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懵逼的比利時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五章、豬隊友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七十二章、戰爭轉折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五十九章、條件第一百九十六章、人性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四十八、地獄副本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二章、推廣神盾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殘酷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九十九章、招生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
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七十五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三十二章、失控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腦殘戰略?第四章、裁軍第兩百九十六章、耐心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懵逼的比利時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五章、豬隊友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七十二章、戰爭轉折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五十九章、條件第一百九十六章、人性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四十八、地獄副本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二章、推廣神盾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殘酷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九十九章、招生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